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388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4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6.docx

《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6.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专题卷全国通用 6.docx

届二轮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专题卷全国通用6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一、单选题

1.下表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试剂

作用

实验目的

A

蔗糖溶液

处理洋葱鳞片外表皮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B

醋酸洋红

使染色体着色

观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C

重铬酸钾

与酒精发生反应

检测酒精的产生

D

无水乙醇

溶解叶绿体色素

提取色素

A.AB.BC.CD.D

【答案】B

【解析】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当其处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时,会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A项正确;醋酸洋红是碱性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项错误;橙色的重铬酸甲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于检测酒精,C项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D项正确。

2.一般情况下,下列有细胞周期的是

①成熟的红细胞②叶肉细胞③皮肤的生发层细胞④根尖分生区细胞

⑤神经细胞⑥造血干细胞⑦口腔上皮细胞⑧洋葱表皮细胞

A.①②③B.③④⑥C.④⑤⑦D.⑥⑦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成熟的红细胞、叶肉细胞、神经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失去了细胞分裂能力,不具有细胞周期,所以②⑤⑦⑧不符合题意;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造血干细胞都能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因而都具有细胞周期,③④⑥符合题意,所以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外表皮细胞,能看到的结构是

A.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

C.细胞壁、细胞膜、核仁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赤道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没有核膜和核仁,而且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赤道板是虚拟的结构,故B、C、D错。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能看到染色体、细胞壁和纺锤体,所以选A。

考点:

有丝分裂中期特点,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

4.以洋葱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均选取根尖中呈正方形的细胞作为观察对象

B.两实验中,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用途相同

C.染色前,均需用清水进行漂洗处理

D.用解离液解离和压片操作是使细胞散开的两个关键步骤

【答案】B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主要目的都是观察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而这样的细胞只分布在根尖分生区,分生区细胞的特点呈正方形,所以A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用途还有用于洗去卡洛氏液,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没有这一用途,所以B错误;制作装片的过程中,染色前均需用清水进行漂洗处理,C正确;用解离液解离和压片操作是使细胞散开的两个关键步骤,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D正确。

5.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快速产生新的红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属于无丝分裂

D.减数分裂能保证卵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答案】B

【解析】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过程为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四分体,B正确;大肠杆菌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法,不属于无丝分裂,C错误;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的分裂是不均等的,因此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的分配是不均等的,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增殖

6.如图为果蝇某几个基因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条染色体上仅有R、S、N、O这四个基因

B.S基因与O基因之间不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C.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D.果蝇体细胞内的所有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R、S、N、O互为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但并非只有这四个基因,A错误;S基因与O基因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互之间不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C错误;果蝇体细胞内少数基因不在染色体上,而在线粒体中,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相关知识

7.下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核中DNA含量不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是因为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2个DNA分子变为1个DNA分子,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中DNA总含量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加倍,则A、C、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以及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

【名师点睛】DNA含量变式曲线分析(曲线既适用于减数分裂,也适用于有丝分裂):

A→B

B→C

C→D

D→E

特点

及其

变化

减数分裂

对应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

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

末期

有丝分裂

对应时期

间期

前期和中期

后期

末期

8.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数依次是()

A.1和1B.2和1C.3和1D.4和1

【答案】B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因此只有,1种,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精子的形成过程,明确一个精原细胞只能形成2种精子;识记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明确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种卵细胞。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图甲曲线分析,可以判断经过一昼夜,玻璃罩内的植物有机物的量减少

B.假设图乙中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C.图丙是用目镜10×、物镜10×组合下看到的细胞图像,若将物镜换为40×后再观察,视野中可看到2个完整的细胞

D.据图丁可以判断此状态下A处溶液浓度大于B处溶液浓度

【答案】C

【解析】图甲曲线中看出,I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浓度,表明该二氧化碳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因此经过一昼夜该装置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会增加,A错误;假设图乙中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丁的数量减少,B错误;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或宽,视野中只有一排细胞,若将物镜换为40×后,放大倍数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放大4倍,因此重新观察图丁视野可看到8÷4=2个完整的细胞,C正确;丙图若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则A处溶液浓度大于B处溶液浓度,若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则A处溶液浓度小于B处溶液浓度,也可能正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食物链、显微镜的使用、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10.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b过程结束后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目减半

C.a和b过程表示减数分裂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BC

【解析】

11.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C.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变异

D.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的糖蛋白的细胞识别作用,结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

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核DNA,而质DNA基本来自母本,B错。

由于不同基因型配子的随机组合,形成不同基因型受精卵,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变异C正确。

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部分遗传性状,同时生成部分变异性状,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2.下图是基因型为Aa的小鼠减数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

A.是初级精母细胞

B.含有5条染色单体

C.含有同源染色体

D.分裂后产生2种精子

【答案】D

【解析】该细胞含有3条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根据含有Y染色体可判断为次级精母细胞,A项、C项错误;含有6条染色单体,B项错误;分裂后产生含A和a的2种精子,D项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根据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判断该小鼠为雄性动物。

13.箬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中有一个A替换成T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中有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

A.1/4B.1/2C.1/8D.1/16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复制的该染色体进入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是1/2;该染色体中,含突变基因的DNA分子的比例为1/2,所以突变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概率也是1/2,则总概率为1/2×1/2=1/4。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分离定律的实质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应用能力。

14.下列现象可能由细胞分裂各时期变化导致的,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答案】A

【解析】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是因为X和YY配子受精产生的,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故A错误。

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是因为联会紊乱,故B正确。

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也彼此分离,故C正确。

低温使根尖染色体加倍,是因为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5.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完全分散开来,从而有利于观察

B.应该先漂洗,后染色,若漂洗不充分,则不利于后面步骤的进行

C.染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被染成深色,可用醋酸洋红染液

D.用显微镜观察并统计多个视野中的细胞所处的时期,发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的情况是: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答案】A

【解析】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组织中细胞的完全分散需要通过解离、压片等措施,A项错误;应该先漂洗,后染色,若漂洗不充分,则不利于碱性染料的染色,B项正确;染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被染成深色,可用醋酸洋红染液,C项正确;间期持续时间远大于分裂期,各时期持续时间与细胞数目成正比,不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