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做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1039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内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省内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省内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省内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省内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做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内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做法.docx

《省内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内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做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内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做法.docx

省内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做法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经验做法选编

思政处

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年月

1.

2.

3.

4.“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大连理工大学)ﻩ

5.“一二三四"教学新模式:

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北京物资学院)ﻩ

6.立足高职人才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鹤壁职业技术学院)ﻩ

7.问题导向推进实践教学让师生动起来(厦门大学)

8.对话焦点问题  提升教学实效性(福建师范大学)ﻩ

9.一主三辅模式:

提升大学生的历史感和认同感(福建农林大学)ﻩ

.接地气、聚人气、强底气——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推出新举措(福建工程学院)ﻩ

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新模式ﻫ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清华大学

近年来,清华大学在研究型教学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和积极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新模式,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把握教学对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兼顾教学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增强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有力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学生需求,把握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因材施教"首先要知道“材”为何质,“有的放矢"首先要知道“的”在何处。

因此,了解学生是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

为了了解学生需求,把握学生特点,课程组都进行了课前调研.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组的课前调研活动安排在第四学期上课前的寒假中进行,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要求学生围绕某个现实问题进行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计入平时成绩.目的是让学生关心现实问题、正视社会矛盾,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来到课堂上学习。

学生在调研中发现的很多问题和疑惑,后来都成了教师的教学素材和案例;第二部分是征集学生关注的重大问题及对本门课的教学建议。

教师在学生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调整。

二、把握学生需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一对多”讲授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交流,促进课内与课外两个课堂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大班教学,主要满足的是学生的共性需求;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应该通过课外来满足。

很多教师通过课间聊天、课后交谈、办公室面谈等方式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使学生掌握了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目前,每位教师都按照要求,安排了固定的师生面谈时间,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之间的深层交流。

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在促进师生之间学术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感情交流。

三、根据网络时代的学生特点,实行网下与网上两个课堂相结合

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网络学堂、电子邮件、手机飞信、人人网、博客或微博、或与学生进行跨时空的交流。

网上交流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问,还能够有效地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四、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特长,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对学生的考核基本上都由两部分构成:

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

评定平时成绩的形式有社会调研报告、学生课堂展示、期中读书报告、课堂小作业、期末论文及其答辩等。

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组织美术学院的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艺术创作,多名大一学生以雕塑、绘画、书法、剪纸、陶瓷、染织、装潢设计和多媒体设计等艺术品,反映课堂所学内容,反映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对未来的期盼,将历史之“象"化为艺术之“像”,感染力极强,作者和观众都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迄今已举办三届展览,深受同学欢迎。

五、鼓励学生写作,尊重学生劳动,将学生作业择优结集出版

将学生的作业择优结集出版,不仅可以使他们的智慧转化为社会效益,还可以激励后来的同学认真学习。

近年来,学校为学生结集出版的书籍有包括《清华学子的人生感悟》、《有清华学生这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博士生关注的当代问题探析》、《祖国母亲,为我们骄傲!

——千名清华学子感言录》等。

六、定期总结经验,反思问题,不断完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每年都召开教学研讨会,每月举办一次“教学论坛”或“学术沙龙”,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学效果突出的名教师为青年教师示范指导,进行传帮带,使青年教师进步很快。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教成绩,一直高于全校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

年月日,常委李长春在观看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果展和听取汇报后,对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清华的教学做到了“教师讲得带劲,学生听得解渴”。

一些中央媒体也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新模式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同行的好评.

ﻬ四维并进集成创新

东北师范大学

几年来我们从学生、教材、教师和合力四个维度,深入研究、强力推进,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规律把握与教学改革相统一、教材指导与学生接受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互动相统一、教学即时性与教育日常化相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光明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刘延东同志批示:

“要总结和推广东北师大的经验做法。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做简要汇报.

第一,研究学生,把握规律,使教学方法的改革一切为了学生

为研究了解学生成长的困惑和需要,准确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构建模型开展专项调研。

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了大学生成长规律的理论阐释系统,借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创立了研究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的“雷达图模型”,在此基础上,连续五年对全校五万人次学生进行六个阶段八个方面的滚动调研,开展全国所高校的共万人的调研。

建立了学生思想成长典型问题案例库.面向全国个省市余所高校征集典型案例余个,涵盖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就业、网络自组织等常见热点问题。

通过全面科学调研和深度个案剖析,系统梳理大学生成长规律,找到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内外在因素,发现学生政治信仰、道德观念等问题的一般特点,摸清了当前学生思想的整体状况、最新动向及热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辅导员工作案例研究的方法与实证》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些规律的分析研究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

这些成果成为每个思政课教师的必备参考书目。

除此之外,每个教学组都把课前调研作为规定环节。

基本做到,没有完成集体调研环节就不允许进入集体备课环节。

第二,研究教材,锁定专题,确保教学内容规范性和针对性

我们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集中攻关,对每本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庖丁解牛"式的深度剖析,对其中的关键点和疑难点进行逐一排查。

在此基础上,与此前各种调研所反映出的学生思想成长典型问题案例、学生成长规律、学生关注点和困惑点反复进行分析对照。

由此,四门课程共形成了个相对稳定的教学专题。

第三,激励教师,提升技能,确保教学方式科学有效

我们紧扣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键环节,确立了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四项制度。

在课前环节,实行“集体备课制"和“师生辩课制”.“集体备课制”是指在每一堂课开始之前,从“堂堂有精彩,人人有特色"的目标出发,围绕“讲什么、怎么讲、为什么这么讲”等问题,全体献计献策,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师生辩课制”是指在教师正式走上讲堂前,选取学生代表与授课教师就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展开辩论,准确把握学生的关注点和困惑点,切实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在授课环节,实行新老教师“编组听课制”.返聘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为每名新教师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确保新教师授课质量。

在课后环节,实行“案例评课制”.学部通过“周讨论、月交流”的方式,实行案例研讨和交流。

每周由督导组提交一个新教师授课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供大家集体讨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每月由一位新教师讲授一堂“公开课”,供全体教师观摩研讨。

第四,形成合力,协同联动,注重在巩固教学实效性上下功夫

在课上课下一体化方面.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延伸教学时空,积极推行“双导师"制,使专业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实现充分互动.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可以实现教育目标统一、教育过程互动和学生信息共享;专业教师与学生、辅导员与学生、学生彼此之间则可以随时进行讨论、交流,形成教学合力,提升教学效率。

在课内课外相衔接方面.我们通过在课堂内组建马列学习小组带动全班开展讨论学习;通过在课外加强马列协会等理论社团的建设,凝聚骨干精英扎实做好课外自学;通过小组研讨、班级汇报、社团活动、“思想论坛”等形式搭建马列小组与理论社团交流互动的平台,实现课内课外合力,助推教学作用持续发挥.

“四维并进、集成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推进离不开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是整合学科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的力量。

将过去在政治学学科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队伍,将哲学学科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队伍,将学生工作队伍和社会学学科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队伍调整整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来,教授数由原来的人增加到人,博士生导师数增加了人.二是持续的经费支持.每年投入万作为思政课改革专项经费,每年投入万作为思政课教师专项补助.学科整合半年多来又一次性投入万作为办学条件改善和学科建设应急资金。

我们深知,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任重而道远,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探索永无止境,我们坚信,经过努力,思政课一定能够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ﻬ全面推进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南京师范大学

年开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XX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精神,探索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改革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规范、约束和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完成思政课知识性学习;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性,通过课堂教学建构学生的认知体系。

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推进本科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理念

一是坚持整体推进思政课教学.高校思政课是面向全体本科生的,个别教师、个别课程改革效果再好,也只是少数学生受益,不能达到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所有教师和全部课程,整体推进.

二是坚持贴近学生、理解学生和调动学生相结合。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教学过程,是取得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三是坚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导性。

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改革本科生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把教师的课堂教学从知识性教学真正转变到引导性、研究性、针对性教学上来,突现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四是坚持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质量和实效。

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改进思政课教学,不是替代课堂教学,更不是削弱课堂教学,而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质量。

二、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本科生思政课知识性学习

一是认真研究教材,划分教学单元。

根据高校四门思政课现有教材的逻辑体系,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单元.如《原理》分为三个单元,《概论》分为五个单元,《基础》分为三个单元,《纲要》分为三个单元.

二是科学设置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含二个模块:

第一个是帮助学生自学教材的课件。

每个课件严格按照当前教材的体系来制作,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第二个是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识,包括教学案例和阅读材料.教学案例,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分为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两种,每个教学案例都有“案例导读"和“思考题”。

阅读材料,分必读和选读两种,包括经典著作节选(马列及其它经典作家)、相关学术专著节选(国内外)、相关学术论文节选等三种类型。

必读材料是学生的必读内容,其内容占考试很大的比例;而选读资料难度则要高一些,占考试内容的比例较低。

三是网络平台考试。

学生在完成教材和网上知识性自学任务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单元测试。

我校建立了本科生思政课网上题库,题库中题目原创性达,年更新率。

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客观题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的不同,由计算机从—个客观题中随机组配个;主观题则是从每单元个材料分析题和个论述题中随机组配个。

客观题由计算机给出评分,主观题由任课教师批改.两项成绩相加自动生成该单元网络测试成绩,网络平台考试成绩最终占学生该课程总成绩的。

四是建立网上“讨论版”和课堂互动教学体系。

我们在网上设计出让学生有较大发挥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如“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有哪些?

”等。

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网上回复和课题评论,通过网上讨论和课堂互动,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网络与课堂之间的互动教学体系。

三、通过课堂教学建构学生的认知体系

实行网络教学后,教师的主导性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要加强.由于网络教学已经完成了学生基本知识层面的自我学习过程,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求也更高.教师的主要任务由简单的教材内容讲解转变为教学重点、难点的深度讲授,课堂引导和互动。

一是介绍各教学单元的主要内容,讲授各教学单元内容的线索和内在逻辑.

二是讲授各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确定各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发挥研究特长,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认真备课,深度讲解重点、难点。

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在期末考试中得到充分体现。

教师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和所授内容,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考试,这个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三是进行各教学单元的网络学习总结,开展引导型课堂互动.教师在学生网络学习、考试、讨论基础上,针对前一个单元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成绩,指出不足,开展课堂互动。

网络和课堂互动,形成学生的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近年来,通过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进本科生思政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一个典型事例,在网络教学平台改革之后,学生把教材翻旧了,因为网上考试最基本的东西是教材和教学平台所提供的材料。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和借鉴兄弟高校在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本科生思政课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水平。

ﻬ“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大连理工大学

年月,我校第十四次本科教学研讨会提出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经过多轮的实践探索与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全校级名同学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的同学对“小班讨论”表示满意和喜爱。

一、“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和,成立了以张德祥书记为组长,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校党委常委会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教务处、XX、人事处、研究生院、学生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拨专款支持全体教师先后到改革开放前沿、红色革命根据地、四川灾区等地调研,到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考察,将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运用于课堂教学。

学校领导每学期定期深入思政课课堂听课,与教师交流,探讨解决课程建设相关问题的路径;学校领导率先垂范,都亲自担任了思政课“小班讨论"的指导教师。

教务处与多个部门密切协作,为实施“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教务处及时调配全校教室资源按需求有序排课。

建立“小班讨论”的指导教师准入制度、聘任考核制度、定期培训制,初步构建了以思政课教师为核心,辅导员、关工委老教师、机关干部、专业课教师及研究生助教共同组成的思政课“小班讨论”指导教师队伍,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教学模式。

到目前为止,共有人次的指导教师参与组织了全校门思政课的“小班讨论”.

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特点

思政课“大班授课”多数都是一二百人的课堂,“小班讨论”以自然班级人为单位,结合“大班授课"所涉及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占授课学时的.“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均将案例教学融入其中,同时又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方面,通过“大班授课”讲清理论渊源、理论体系、重点内容,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小班讨论"联系国际、国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展开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实现思政课教学“进头脑”的目的.

.大班授课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学校高度重视,把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成立思政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拨专项经费加强案例教学研究,摸索出了思政课教学案例编写基本规律,编写出版了门课程案例解析和案例教学教师用书,制作了可视化教学案例等,逐渐形成了思政课专题式案例教学法,强调以统编教材为依据,以“专题”为单位提炼教学内容,通过“以案论理”的方式,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理论呈现出来,注重调动教师和学生双向参与互动,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班讨论重在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班讨论设有指导教师,在部分院系和专业实行年制跟班式,连续指导同一个班的小班讨论,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

指导教师要做好讨论前准备,确定主题和讨论形式,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写作讨论提纲等;引导和掌控讨论过程,对偏激的观点和理论误区及时进行廓清和纠正;总结提升讨论情况,使小班讨论热烈中不失理性,争鸣中把握方向。

小班讨论注重调动学生深度参与。

立足学生思想实际,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出若干个与大班授课专题教学内容相衔接、相匹配的讨论主题。

学生要按照讨论主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讨论提纲等。

指导教师按照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讨论,如自由发言、辩论、答记者问、以寝室为单位选代表发言、自愿组合发言、个人直接发言、自编情景剧、模拟社区、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大会、知识竞赛等。

学生全过程参与其中,在交流中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学会了科学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课程教学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实践体会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这一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已日趋成熟,成果汇总出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一书.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首先,“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将“整体教学”转化为“个别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其次,“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知识体系向学生信仰体系的转化。

最后,“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沟通、双向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向学生自我教育的转化。

ﻬ“一二三四”教学新模式:

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北京物资学院

编者按【来源于光明日报2014-01-21】

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政课无心听……如何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北京物资学院思政部结合实际,努力探索整体改革,摸索出“一二三四”教学新模式,使思政课变成一门大学生喜欢的课,乐于花时间的课,值得关注和探讨.

“一二三四”,让学生动起来

“一二三四”教学新模式是:

一个转变,即由“以教为主"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校施教、因课施教、因师施教、因生施教",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人特点和课程特点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两个衔接,即高中与大学课程的衔接,思政课课程之间的衔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存在与高中文综知识的重合,也存在各课程之间重合的内容,鉴于此,北京物资学院思政部召开高中文综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研讨会,厘清高中与大学课程的重合点,大胆取舍。

各课程之间重合内容通过教研室研讨,划清讲授界限,避免重复。

三位一体,即专题化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专题化教学,每门课程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基本理论点,形成相互关联的专题,构成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深化教材重点、难点等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学科研究最新成果,深入回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

网络教学,建成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实践教学,分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课内实践教学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体验式、访谈式、参观访问、辩论等形式进行,课外实践教学主要采用社会调查研究等形式进行,并整合学校已有社会实践基地,开拓新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四个环节,即课前学生准备、课上教师精讲、课后实践中运用、期末学习成果化,做到精心设置、翻转课堂。

课前学生准备,每位教师在授课前提供授课提纲、学习资料、讨论问题等,大学生查阅资料、精心准备,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上教师精讲,每位教师每次课讲授一个专题,做到“精讲"“管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课后实践中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及中国化成果,分析社会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结合学校物流特色,指导学生钻研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物资流通补给,做高水平、特色性论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指导学生制作电子报,调研北京XX区居民选举、就业、社保等情况,掌握第一手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开展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阅读、研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举行道德法律小品大赛,实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期末学习成果化,把大学生读书笔记、调研报告、特色论文等成果进行展演、展示,择其优秀出版发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教师由“演员”转变为“导演”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并以所学的知识原理为工具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在向老师“拿来"的过程中自己要有所“生成”。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方法。

问题设置法。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以探索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什么样的材料,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关键。

作为教学起点的问题,必须具有“导学"功能.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我们借助问题“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入手学习。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发表各自对问题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呈现出师生互动的热烈局面.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投入到学习的殿堂中来.

参与式教学。

对于近代现代历史中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其实都有一定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挑选出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绍研究,采取让学生课前在分组讨论学习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在课堂进行交流展示(记入小组组员平时学习成绩),然后,由教师做分析评论的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方法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参与到制定学习计划,发现提出问题,查找整理资料,质疑析疑解疑的过程中来。

此外,我们还运用了诸如“指导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还原历史事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家乡去寻找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人和事"“开展近现代历史知识竞赛”等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阅读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