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9960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docx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docx

⑤特:

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

(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

为什么?

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五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七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时人为之语曰:

“无说,匡鼎来。

匡说,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

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

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

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

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

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一)

  1.去:

离开

(2)破:

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3.如:

曹冲称象;

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二)

  

(1)A.嬉:

游戏,玩耍B.贾:

商人

(2)孟母三迁(三)

  2.

(1)止:

阻止

(2)遂:

于是?

?

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4.(略)言之成理即可(四)

  1.①走:

跑②释:

放下③身:

自己④冀:

希望

  2.议论句:

翻译:

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略)(五)

  1.①斯:

这样②谢:

道歉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3.(略)(六)1.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七)

  2.凿壁偷光

  3.三个故事:

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感受:

(略)

  文言文训练

(2)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1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

)2契(qì

)3其舟,曰:

“是4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5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6乎?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

2遽--立刻,匆忙。

3契--用刀刻。

4这里5契者:

刻的记号6惑:

迷惑,糊涂1.字义解释:

  其()自()止()之()2.句子翻译:

  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画蛇添足

  楚有祠(cí

)者1,赐其舍人2卮(zhī)3酒。

舍人相谓4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

  56

  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我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

  7夺取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1祠者:

祠者:

主持祭祀的人2舍人:

旧时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

3卮:

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谓:

互相商量,共同议论。

5引:

拿起。

6且:

准备。

7亡:

失掉,指未喝上。

1.字义解释:

  成()之()固()终()2.句子翻译: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1。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lěi)2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3。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株:

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2耒:

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3笑:

耻笑1.字义解释:

  释()冀()以()治()2.句子翻译: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1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2。

俄3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4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5依而截之。

.1初:

开始时2计无所出:

计,计谋,策略。

指想不出办法3俄:

不久4但:

只5遂:

于是1.字义解释:

  执()之()至()截()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鹬蚌相争

  赵且1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2,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3其喙4。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5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6。

渔者得而并禽7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8大众,臣恐9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

“善。

”乃止。

  1将要2曝:

晒3箝:

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4喙:

嘴,专指鸟兽的嘴。

那就。

6舍:

放弃。

7禽:

同“擒”,捕捉,抓住。

8弊:

弊病;

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9恐:

担心1.字义解释:

  伐()过()并()愿()2.句子翻译: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渔者得而并禽之。

  5即:

就,

  篇二:

初一上期中答案

  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4、中,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5、辛弃疾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

  7、面,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作者或出处:

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分)

  9、解释加点的词。

(2分)

  ①俶尔远逝()②往来翕忽()

  ....

  ③水尤清冽()④犬牙差互()

  ...

  10、作者在发现小石潭时,写到“伐竹取道”这一细节,有什么用意?

(2分)

  1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

  1

  12、贬官永州,弃置十年,这是作者人生的一大转折。

而这一转折却造就了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

由此,你感悟到什么?

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3分)

  (乙)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

  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

”遂依而截之。

13、解释加点词在文中意思(1分)

  ①执竿入城()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

  14、你怎样看待老人的做法?

  1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

  生死胡杨邢增尧

  ①世上有好多地方,到过一次就不想再去;

唯有一处,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

它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杨林。

②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

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

(1)▲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砂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③远远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

在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

巍巍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山石敢当”模样。

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④陪同的友人介绍说:

“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只生长在这一带;

胡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

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

”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霎时成了过眼烟尘。

(2)▲于是,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卓尔不群的雄奇浸润自己的眼睛和心房。

  ⑤越往前行,越显幽静。

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裸呈在我眼前。

阳光轻洒,映现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缎般的光来。

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透着清洌怡爽。

在这仿佛混沌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

  ⑥怀着依依不舍的心绪,我驱车赶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杨林。

  ⑦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的景象啊!

  ⑧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胡杨,在静默中挽一抹斜阳,被岁月消弭了生命颜色的身躯紫黑发亮。

  有的似骆驼负重;

有的如龙蛇蜷地;

有的似狮虎雄踞;

有的如骏马嘶鸣;

有的虽树冠被摧,肢断骨折,却依然挺起足以使世人瞠目的脊梁。

大气中闪跃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威光。

站在它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⑨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

所以,我特别珍惜,将它当成城市中的绿化地,小心翼翼地逡巡,认认真真地思量。

我忆起了劬劳(劬:

,劳苦)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

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

是的,不深入胡杨林,也许永远不会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坚忍和昂扬,什么是生命的风采和永恒,什么是震撼人心的本象?

  ⑩这时,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文章有改动)

  脊)眼眸

  ()磐

  逡)

  1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

..

  18、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苍凉”、“壮丽”在此段中分别具体表现在哪里?

(4分)

  19、第⑨段中,作者看到胡杨林,为什么会忆起劬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等人?

  20、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角度入手,参考文章的示例A和示例B,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为文中

(1)、

(2)两处划线句加上批注。

  (4分)

  2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

“唯有一处(指胡杨林),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

”除胡杨奇特的外形及生长环境外,还有什么让作者如此向往迷恋?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4分)

  2

  22、常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读完本文,你也许会有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名著阅读(5分)

  徐庶辞回,见了曹操,言玄德并无降意。

操大怒,即日进兵。

玄德问计于孔明。

孔明曰:

“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

”玄德曰:

“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

”孔明曰:

“可令人遍告百姓:

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

”先使云长往江岸整顿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曰:

“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

”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

“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

”即日号泣而行。

扶老携幼,将男带女,

  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

“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

”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

闻者莫不痛哭。

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

玄德急令云长催船渡之,方才上马。

23、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

  )。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5、根据选文,分析刘备的性格特点。

  二、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青春年少的你,会在乎许多东西;

小时候作业本上的小红花、脖子上的红领巾、父母的关爱、老师的赞赏;

走进初中,一次班干部竞选、一场校园球赛、一次考试成绩?

都会成为你人生的不舍。

你最在乎的可能还有很多很多?

这个世界上你最在乎的是什么?

请你用流畅的语言写出来,并写出你在乎的理由。

最好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不少于100字。

(二)写作(50分)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一:

题目:

一路有你

  作文二:

自信,不是心灵空虚者的狂妄,不是冒险家孤注一掷的投机;

自信,是耕耘者把种子播进肥沃的土地后的守望,是渔夫奋力撤向鱼群中的正待拉起的沉甸甸的网。

自信的人,永远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更明白此时自己应该做什么。

凡成功者,无一不具备自信这一条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等实际,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达你最真挚的情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不得少于600字。

  篇三: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及评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

  卷面分:

要求书写规范、端正、美观,计3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

  答案依次为:

烘烤、勉励、致敬、气概。

每字分,写错字不给分。

计4分。

  二、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广字头、7、②、①。

前两格1分,计3分。

  三、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可见一斑、雅俗共赏。

每个词语1分,计2分。

  四、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答案多样,合乎规范即可。

计3分。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答案多样,合乎语言规范即可(略)

  2.正确的句子为:

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及时改正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每个句子2分,计6分。

  六、根据要求,正确选择。

④、②、③。

每题2分,计6分。

  七、根据提示,补充名言或诗句。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化作春泥更护花。

每题1分,计2分。

  八、按原文填空,完成练习。

  1.答案为:

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

狂风怒号,黄沙满天等;

亲自带着,始终坚持等。

  2.答案为:

志在高山,志在江河;

好啊!

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3.答案为:

当春乃发生,润物细无声;

略。

  第1题3分;

第2题2分;

第三题3分。

计8分。

  九.口语交际,学会劝说。

  要求:

劝之有序,劝之有理,劝之有情,各占1分。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共计30分)。

  

(一)执竿入城

  1.答案为:

之:

它,指长竿;

曰:

说。

  2.答案为:

鲁国手持长竿的人;

老人;

竹竿很长,横竖都进不了城门;

把长竹竿一截为二,就可以拿进城门了;

那位手持长竿的人按照老人的意思把长竿一截为二。

(答题符合上述意思符合即可。

  第1题4分;

第2题6分(第3、4格各占分)。

计10分。

  

(二)明亮的眼睛

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虽然(尽管)……但是(可是)……;

不是……而是……

  3.答案为:

第一件:

爸爸教小群认识了水,并教会他游泳。

第二件:

爸爸给小群解释各种颜色。

第三件:

爸爸给小群买书包。

  4.答案多元,符合文意即可。

  5.答案:

这样写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

第一、作者通过写小群的眼睛,从侧面表达了父亲对小群的关心;

第二、通过写小群的眼睛,写出了小群对父亲的依赖;

第三、通过写小群的眼睛,写出了小群对今后独立生活的决心,让在九泉之下的父亲放心。

上述三个方面意思各占1分。

第2题3分;

第3题6分;

第4题5分;

第5题3分。

计20分。

  十一、习作。

计30分

  2.评分操作流程:

阅读习作——确定等第——确定分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