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9768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综合训练试题》Word下载.docx

荣宗敬、《马关条约》、实业救国、瓜分狂潮

孙中山、五四运动、三民五权、抵制日货

A.④③①②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

【解析】①的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②的时间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③的时间是19世纪末,④的时间是20世纪初,选择D项符合题意。

4、黄炎培回忆:

“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

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

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

【解析】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

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

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辛亥革命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故C项正确;

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有绝对化倾向明显,故D项错误。

【答案】C

5.1919年6月12日,日本《京都日出新闻》在《恶性的排外暴动》一文中写道:

“支那(中国)的排日运动向各地蔓延,眼下上海的运动最为猖獗。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工人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 B.抗日运动开始于五四时期

C.排日运动得到英美等国支持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材料未涉及阶级问题,故A项错误;

排日运动要早于五四运动,故B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英美的作用,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排日运动向各地蔓延”“上海的运动最为猖獗”,说明排日运动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故D项正确。

6、下面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

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表明(  )

时间

结果

1912—1920年

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产业工人的声援

1921—1923年

罢工持续时间长,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

A.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D.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解析】材料中“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表明是自发,“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表明是自觉阶段,故A项正确;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1921—1923年”包含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大罢工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非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

材料中仅提到“政治诉求”,但没有涉及民主意识迅速提高,故D项错误。

7.凝视300000——“3”后面是一个个“0”(零)吗?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正面对屠刀,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东条英机们,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

A.1937年7月B.1937年8月C.1937年10月D.1937年12月

【解析】日本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是在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故A项错误;

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故B项错误;

南京大屠杀是在1937年12月,不是发生在10月,故C项错误;

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故D项正确。

8.某学者评价某次会战认为“为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

这次会战指的是(  )

A.百团大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解析】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共产党在华北领导的,故A项错误;

太原会战是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的一次会战,是国共合作的典范,故B项正确;

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不是国共两党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故C项错误;

枣宜会战是抗战相持阶段的一次会战,故D项错误。

【答案】B

9、1943年12月中共浙东区党委为牵制日本兵力,发展抗日武装,在诸暨黄家店成立金(华)萧(山)支队。

次年1月正式定名“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

新四军的正副军长是(  )

A.叶挺项英B.叶挺彭德怀C.朱德彭德怀D.朱德项英

【解析】新四军的正军长是叶挺,副军长是项英,故A项正确;

彭德怀是八路军的副总指挥,故B项错误;

朱德是八路军的总指挥,故C项错误;

朱德是八路军的总指挥,故D项错误。

10.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图中排列正确的是(  )

A.①会宁②吴起镇③汉口④瑞金B.①吴起镇②会宁③遵义④瑞金

C.①吴起镇②会宁③遵义④南昌D.①会宁②吴起镇③九江④南昌

【解析】从图中可知,①是吴起镇,②是会宁,③是汉口,④是瑞金,选择B项符合题意。

11.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  )

A.国共合作B.秋收起义

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解析】国共合作指的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与农村和农民无关,故A项错误;

秋收起义指的是1927年9月在湖南发动的,目标是攻打大城市长沙,不是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故B项错误;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指的是在农村开展革命运动,充分发动农民,故C项正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进行的,故D项错误。

12.东西方文明进入近代发生激烈冲突并相互融合。

13.1882年创办的公和永丝厂,是上海第一家华商缫丝厂。

起初,厂内设备完全来自国外,“指导厂务”的工程师,也请外籍人员担任。

材料表明早期民族工业(  )

A.对外资有依赖性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C.大多由外商投资D.积极吸收先进技术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对外国设备与技术的依赖,故A项错误;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投资方问题,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设备完全来自国外”、“工程师,也请外籍人员”,设备与人才都属西方技术的引进,故D项正确。

14.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统计:

1901年至1911年间,全国新设的厂矿有346家,资本达8.8348亿。

这10年新设的厂矿和增加的资本,都超过了前30多年间的2倍以上。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解析】材料中1901年至1911年间,新设的厂矿和增加的资本,都超过了前30多年间的2倍以上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1912年1月1日成立的,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5.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

A.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工业B.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轻工业比重大,重工业基础薄弱D.只受到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解析】“短暂的春天”中国第一大工业是纺织业,故A项错误;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B项错误;

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但工业发展呈现畸形,工业发展比例不协调,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基础薄弱,故C项正确;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打击,故D项错误。

16.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途径。

观察下图,可以得到的正解结论是(  )

A.官营手工业束缚了中国经济发展B.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C.开放通商口岸加速中国经济发展D.列强侵略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解析】从图中经济数据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所占世界工业的相对份额从1860年开始出现大的变化,这与1840年后列强侵略中国,也就是说列强侵略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明朝中叶后,私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占居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

开放通商口岸加速中国经济发展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

列强侵略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7、右面是1933年中国工业产值比重图。

该图反映了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重视手工业发展

B.手工业发展出现革命性变革

C.传统经济结构依然根深蒂固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手工业属于传统经济成分,故A项错误;

手工业比重大,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发展缓慢,故B项错误;

根据图示,传统手工业比重较大,说明传统经济依旧占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世界市场的问题,故D项错误。

18、据载,江苏宜兴“民国以来……新郎之戴顶履靴者仍属有之。

然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

这说明宜兴(  )

A.民众思想保守B.新旧婚俗观念对立

C.婚俗变革剧烈D.社会风气渐趋开放

【解析】穿礼服戴礼帽,说明当地思想逐渐开放,故A项错误;

戴顶履靴、穿礼服戴礼帽,二者并不对立,而是并行不悖,故B项错误;

材料“戴顶履靴”仍属传统婚俗范畴,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说明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故D项正确。

19.《时事新报·

图画新闻》(宣统年间出版)载文说:

“湖南抚院为破除缠足之害,必须当道者躬行表率,嗣后无论绅宦妇女,一律改作圆头薄底靴,俾民间得资楷模。

”该材料说明(  )

A.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

C.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女性放足D.废止缠足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清政府还没有被推翻,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

材料只说了鼓励女性放足,不能说明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故B项错误;

据材料“湖南抚院为破除缠足之害,必须当道者躬行表率,嗣后无论绅宦妇女,一律改作圆头薄底靴,俾民间得资楷模”可以得出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女性放足,故C项正确;

材料说的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女性放足,没有说明其他阶层对废止缠足的态度,故D项错误。

20、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

他们“睁眼看世界”的原因是(  )

A.受到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引B.受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刺激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需要D.意识到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

【解析】当时朝野大都存在浓厚的华夷观念,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魏受到西方先进技术的冲击,故B项正确;

根据所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

林、魏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故D项错误。

21.1902年严复在论及中国教育时说:

“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

”严复的这一看法体现的文化理念是(  )

A.会通中西B.中体西用C.全盘西化D.革故鼎新

【解析】据材料“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得出严复的这一看法体现的文化理念是会通中西,故A项正确;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主张,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的是会通中西而不是全盘西化,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得不出革故鼎新这一结论,故D项错误。

22、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解析】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仅仅是外部原因,故A项错误;

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仅仅是外部原因,故B项错误;

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也有内部近代中国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即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故C项正确;

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仅仅反映出内部的变化,故D项错误。

23、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

这主要表明(  )

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D.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

【解析】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与材料中“中国传统文化”不符,没有涉及西方思想影响,故A项错误;

政治变革只是方式之一,与材料中“这主要表明”不符,故B项错误;

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与材料中“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相符,故C项正确;

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与材料中“中国传统文化”不符,故D项错误。

24、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

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

B.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C.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

D.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

【解析】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新思想反映了新阶层的需求,新文化运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诉求,都批驳了旧的封建礼教、等级伦常,故A项正确;

明末清初新儒学,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昙花一现,故B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反对君主复辟,倡导科学民主,故C项错误;

明末清初尚未形成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25.“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

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

”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

A.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B.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

C.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D.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带来的负面作用,故A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不是自上而下的运动,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严重的灾难,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这些口号并非胡适主导提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

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

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

(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根据材料一“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可知,日本侵略者严重低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高昂的斗志;

根据材料一“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知,日本侵略单纯的认为军事力量强于中国;

此外,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内战时期,使日本侵略者误认为中国无力对外作战;

第二小问体现,国共两党第二次的精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众多海外侨胞的鼎力相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强大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2)这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近代以来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

收复失土,台湾回归祖国;

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创始成员国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答案】

(1)依据:

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中国缺乏民族凝聚力;

军事上强于中国,中国人民斗志不足。

(每点2分,共4分)

体现:

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爱国华侨的支持。

(答出第一点即可得2分,后面两点每点1分,本问共2分)

(2)说明:

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

(每点1分,共4分)

27、浙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推动力量。

近代浙商曾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

……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

“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

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

”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材料三战前浙江的电力工业有110余家,抗战期间损失惨重,如嘉兴永明电气公司事务所的房屋毁于战火,杭州电气公司在国民党军队退出杭城时曾将闸口新发电厂内的机器自动破坏了一部分,以防资敌。

到1945年,浙江的机械工业厂家只剩下了22家。

整个战争期间,浙江的桑园面积损失170万亩,产茧量损失77万担,茧行损失150家,产绸量损失250万匹。

——袁成毅《抗战时期浙江经济损失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1)宁波是《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大,自然经济解体早,1897年在甲午战后,甲午战后,列强侵略加剧,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大的商品市场,此外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据材料二“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得出外国资本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之一,据材料三“到1945年,浙江的机械工业厂家只剩下了22家。

整个战争期间,浙江的桑园面积损失170万亩,产茧量损失77万担,茧行损失150家,产绸量损失250万匹”得出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工业遭受到沉重打击。

(1)原因:

宁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当地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为近代民族工业提供必要的劳动力;

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6分))

(2)阻力: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工业遭受空前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