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德建设学习资料第2期 word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术道德建设学习资料第2期 word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道德建设学习资料第2期 word版剖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13年夏天,德日进在同一个砾石层发现了一颗犬齿化石,刚好可以和前面发现的下颚骨化石配套。
1914年,工人在同一个地方发现一根象牙,似乎被人为加工当棍棒来用。
1915年,道森在距离原发现点两英里处,发现了两块颅骨碎片,属于另一个皮尔当人。
次年,道森病故。
在他死后,古生物学家继续在皮尔当挖掘,但是再也未能发现任何化石。
德日进在1914年年底回到法国,1923年前往中国,后来参与了周口店“北京人”的发掘工作。
此后的40年间,皮尔当人都被认为是更新世时期的化石,距今大约50万年,这是根据与皮尔当人一起出土的古生物化石认定的。
40年后,古生物学家掌握了更精确的年代鉴定技术。
1952年,牛津大学古人类学教授K.P.奥克利开发出通过测定氟的含量来鉴定古生物化石年代的方法,他用这个方法对皮尔当人下颚骨进行测定,发现其年龄大概只有5万年,做为猿-人过渡型化石显然太年轻了。
1953年7月,伦敦开了一次古生物学会议,奥克利与两名古生物学家共进晚餐时谈到皮尔当人化石,都觉得这个化石与其他猿人化石格格不入,显得很蹊跷,有必要对其做一番仔细鉴定。
之后,他们采用同位素技术、化学方法、X射线、显微技术等多种方法对皮尔当人及相关化石做了分析,证明了它是一个赝品:
它的头颅是中世纪(大约500年前)现代人的头颅,下颚骨是现代猩猩的,犬齿是黑猩猩的。
它们用铁溶液与铬酸浸泡过,以显得年代久远。
石器是用现代工具打磨出来的。
动物化石则是从外地收集来的。
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
接下来的问题当然是:
谁干的?
几十年来,已有几本专著和数百篇文章试图破解这个世纪大案,被怀疑对象有十几人,甚至连侦探小说家柯南·
道尔也被列入,他住在皮尔当附近,并曾经去过现场。
当然,嫌疑比较大的是到现场挖掘的伍德沃德、道森和德日进,而最大的嫌疑还是道森,毕竟,“皮尔当人”的两个颅骨以及下颚骨都是他“发现”的,而且“发现”颅骨时都无他人在场。
不仅如此,还有多起化石或文物造假案、剽窃案与道森有关。
看来此人是个“惯犯”,再伪造个“皮尔当人”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所以问题又变成了:
道森是一个人干的,还是有同谋?
虽然众说纷纭,但是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我只举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这个案件如此难以定案。
1996年英国《自然》报道说,在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馆原馆长马丁·
辛顿(1961年去世)留下的箱子中发现一些化石、牙齿等,类似于在皮尔当发现的东西,而且还发现了用来给化石染色的化学药品。
这似乎可以做为辛顿策划“皮尔当人”骗局的铁证。
但是随后有人指出,辛顿用的化学药品与用来给“皮尔当人”染色的化学药品并不相同,辛顿可能是在骗局被揭露后做的试验,想搞清楚道森是怎么造假的。
也许这个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
为什么这个骗局会如此成功,过了40年才暴露?
我们也许会把它归咎于当时化石鉴定技术的落后。
并非完全如此。
如果在当时进行仔细鉴定的话,也不难发现那是赝品:
很容易发现其下颚骨是人工染色的,而且只染了表面,在下面就是白色的、还没有石化的骨头。
这个骗局如此成功,首先是因为它几乎就是为当时流行的理论应运而生的。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
人与猿的身体区别主要有两个:
脑容量大和直立行走。
这两个特征不可能同时出现,那么哪一个先进化呢?
当时的生物学家普遍相信大脑先进化出来。
“皮尔当人”有人一样的大脑,却有猿一样的下颚,看来非常符合人们想像中的猿人特征,因此就被轻易接受,不疑有他。
随着更多的猿人化石被发现,特别是“北京人”和南方古猿化石的发现,“皮尔当人”才显得格格不入了。
新发现的众多猿人化石都表明,直立行走的进化比大脑的进化要早,而且猿人的下颚与人相近,而脑容量则要比人小,恰好与“皮尔当人”相反。
从1930年起,“皮尔当人”越来越让古人类学家感到困惑。
有的认为它代表的是独立的一个进化分支,有的认为它是人化石和猿化石给混在一起了,有的干脆提都不提它了。
到了1950年代,“皮尔当人”越发显得古怪,所以新的年代鉴定技术一被发现,就想到要拿它试验一下。
“皮尔当人”骗局能够成功的另一个原因还与民族主义有关。
在“皮尔当人”之前,德国发现了尼安德特人化石,法国发现了克鲁马努人化石,英国也迫切需要发现自己的古人类化石——不仅发现了,而且是比德国、法国的化石都要早得多的过渡型化石。
英国是人类的故乡!
这个民族荣耀足以让许多英国科学家昏了头脑,即使“皮尔当人”逐渐在其他国家被边缘化后,英国一些古人类学家仍把它当主流。
教训是,对符合理论设想符合得出奇的好的证据不可轻信,也不可让民族情绪影响了科学研究,否则很容易受骗上当,民族荣耀最终有可能成了民族耻辱。
来源:
《经济观察报》2008年6月23日
克隆先锋黄禹锡:
从民族英雄到国耻
韩首尔大学:
黄禹锡论文属“重大造假”
本报首尔12月23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23日上午就“黄禹锡造假事件”发表阶段性调查结果称,2005年刊载于美国《科学》杂志上的黄禹锡论文数据纯属伪造。
调查委员会指出,这不是一起单纯的失误,而是蓄意造假的重大事件。
经调查核实,黄禹锡教授论文所指11个克隆胚胎干细胞系中,9个是伪造,另外2个的真伪目前正在检验之中。
调查委员会认为,“黄禹锡研究小组伪造研究数据的行为,是损害重视真实性的科学基础的重大行为。
从目前论文造假的事实来看,黄禹锡将很难免除其重大责任,但如何处罚还要等待最终调查结果出来才能决定。
”
新华社首尔12月23日电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23日发布中期调查结果,初步认定该校科学家黄禹锡故意伪造论文数据。
黄禹锡随即提出辞去首尔大学教授之职,并就造假事件向外界道歉。
“我真诚地道歉,并辞去首尔大学教授的职务,”黄禹锡说。
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画面显示,随着黄禹锡离开他所在的实验室,身后的支持者们和研究小组成员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黄禹锡原本被韩国民众寄予厚望,甚至被誉为韩国的“民族英雄”。
“造假事件”曝光后,韩国国内及国际学术界都大为震惊。
来自韩国学术界的巨大压力,也让黄禹锡不得不放弃干细胞研究工作及大学教授之职。
韩国科学技术部23日也发表声明,就黄禹锡事件向公众道歉。
声明称这一事件“令人十分遗憾”,并表示不再向黄禹锡的研究小组提供国家补助。
韩国科学技术部同时表示,今后将加大对其他干细胞和生物工程研究人员的财政支持力度。
据新华社伦敦12月22日电 (记者曹丽君)英国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22日最新一期上宣布,由于韩国科学家黄禹锡曾在其他论文中造假,因此“有足够理由怀疑”他今年发表在该刊上的克隆狗论文的真实性。
《自然》已决定开始对克隆狗论文展开调查,结果最早可能于明年1月公布。
据新华社洛杉矶12月22日电 (记者陈勇)在英国《自然》杂志决定开始调查黄禹锡小组克隆狗论文的同时,美国《科学》杂志也于22日宣布,要重新审阅黄禹锡去年发表的从克隆人类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的科研成果。
《科学》杂志总编唐纳德·
肯尼迪当天发表声明说,由于科学界对黄禹锡科研成果的可信性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而2004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这篇论文声称最早从克隆人类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相当引人注目。
《科学》杂志编委会已决定重新审阅这篇论文,并将在必要时咨询外界专家的看法。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24日
韩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
本报首尔1月11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
韩国政府今天在总理李海瓒主持下,召开国政问题政策调整会,就黄禹锡科研组论文造假一事,出台了“黄禹锡事件综合对策”。
政府决定,取消黄禹锡的“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免去黄禹锡担任的一切公职,并指派监察院对与黄禹锡科研组干细胞研究有关的科研经费支持体系进行监察。
据韩国国政弘报处长官金苍浩说,会议还决定,政府将于今年上半年制订关于推动干细胞研究的综合计划,以便继续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干细胞技术研究。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12日
干细胞造假:
韩国检察厅将起诉黄禹锡等
据韩联社14日从首尔检察厅“干细胞造假事件”特别调查组获悉,原首尔大学兽医学院教授黄禹锡案已接近起诉阶段。
首尔检察厅负责人表示,需要起诉的事实有很多,也很琐碎。
但是对论文造假行为是否应进行司法处理,调查组还在考虑。
首尔检察厅已经基本证实黄禹锡等人在干细胞研究过程中非法获取了卵子,拟依据《生命伦理法》追究涉案人的责任。
由于没有将“论文造假”视为妨碍业务罪、进行司法处理的先例,首尔检察厅担心这么做会对学术界造成不良影响以及引起法理争论,所以决定在充分听取大检察厅和学术界的意见后,再决定是否起诉“论文造假”。
除此之外,首尔检察厅还正在追查民间赞助等共396亿韩元赞助中已被使用的246亿韩元的去向,调查黄禹锡有无挪作私用的事实。
首尔检察厅负责人表示,调查干细胞造假事件时,完全没有考虑政治因素。
对实体部分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并已基本得出结论。
但由于以往从未遇到过此类案件,调查组也一直在慎重研究。
人民网2006年04月14日
日本考古惊曝丑闻:
藤村42处"
遗址考古"
全部造假
今年10月7日,负责对日本东北旧石器文化研究所原副理事长藤村新一造假丑闻进行调查的日本考古学会特别调查委员会委员长户泽充则教授宣布,“经藤村参与的遗址考古全是假的。
此类假造遗迹多达42处,遍及东北、关东和北海道地区的1道6个县。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日本考古界和全社会引起强烈震撼。
考古学者普遍认为,日本有关旧石器时代的研究将为之倒退20年,相关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也将为之修改。
这一事件为何会给日本社会带来如此大的影响,还得从头说起。
故事从头说
日本人究竟起源于何年、何地,这是日本考古学界一直孜孜寻求的重大研究课题,与此密切相关的考古挖掘也就成了解开这一历史之谜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日本考古界一直以3万年前为界,把日本远古历史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但自1946年日本在群马县的“岩宿遗址”发掘出2.5万年前的石器,使旧石器时代的存在得到验证后,日本考古界开始把旧石器时代细分为后期(1万到3万年前);
中期(3万到13万年前);
前期(13万年以前)。
然而由于缺少实际证据,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日本考古界一直对日本到底是否存在“旧石器前期”争论不休。
而为这场长达20多年争论画上句号的竟是名不见经传的业余考古学家藤村新一。
既无专业知识,又没受过专门训练的藤村只是出于个人爱好,退职后才从事考古挖掘。
但他“身手不凡”,一介入其中便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果。
藤村首先于1981年从乱木遗址大约4.2万年前的地表层中挖出了旧石器,后又于1984年从位于马场坛A遗址17万年前的地表层中发掘出了旧石器,从而为日本旧石器前期时代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
此后,藤村这位在考古界崭露头角的新人有如神助,为日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考古挖掘的新纪录。
特别是自他1992年参与了位于宫城县境内的上高森遗址的挖掘并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后,他的事业便如日中天,年年出新。
1993年,他亲自挂帅,对上高森遗址进行深入挖掘,一举挖出了号称40万年前的旧石器。
上高森遗址此后便成了日本发掘旧石器的聚宝盆,不仅每年有新发现,而且每次挖掘出的旧石器都要向前跨越10万年。
1994年挖出“50万年前”的旧石器6件;
1995年挖出“60万年前”的旧石器15件;
1999年又挖出了“70万年前”的旧石器。
踌躇满志的藤村甚至公开扬言,他将从上高森遗址挖出“100万年前”的旧石器。
对于藤村近似神话般的成功,日本考古界和新闻媒体早就存有诸多疑问。
因为不论在何处发掘,只要藤村不在现场就一无所获,而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无一例外均出于他一人之手。
更奇怪的是,这位在考古挖掘方面硕果累累的名人却从未提交过一份像样的学术报告。
考古界不无讽刺地给他封了个绰号“神手”。
正当藤村意满志得之时,他的一次严重失误揭穿了这一连串骗局。
2000年10月22日,藤村乘凌晨无人之际偷偷溜进即将挖掘的现场,从口袋中掏出6块事先准备好的石块埋入地下备用,被《每日新闻》设置在现场的监视器逮个正着,整个过程全被拍摄下来。
在事实面前,他不得不承认在此次挖掘中造了假,但同时再次欺骗舆论说,其他经他挖掘的30几处遗址全是真的。
但是,他的话并没有打消考古界人士的疑云,他们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藤村所参与的所有考古挖掘成果重新进行验证。
这时的藤村据说是由于思想压力过大而住进了医院。
从今年5月至9月,负责领导调查的户泽充则教授先后5次找藤村面谈,他最终坦白,42处遗址全是假的。
虽早有思想准备的户泽教授在最初听到藤村吐露真言时,还以为他是神经错乱了。
一场“社会地震”
藤村造假丑闻在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它使日本考古界的威信扫地。
日本旧石器文化研究所理事长镰田俊昭不禁哀叹:
“这样一来,什么都完了!
”专家指出,近年来,由于藤村一直代表着日本考古挖掘方面的“最高水平”,丑闻的败露使得日本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至少倒退20年,一切又重新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因藤村而名噪一时的日本东北旧石器文化研究所在一片谴责声中也正面临被解散的命运。
其次,日本是个推崇历史的国家,随着藤村考古成绩的升级,日本历史也在被改写,并不断向前延伸,日本政府甚至允许出版部门将其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为无知的日本少年又勾画了一个“耶马台国”的神话。
如今,当始作俑者坦白这一切都是虚构时,教科书也不得不做相应的修改。
但令日本有关当局尴尬的是,迫不及待地将这种经不起推敲的假货塞进神圣的历史教科书又该做何解释呢?
再者,藤村作假的恶劣影响,对经济发展特别是振兴地方经济也是一个打击。
因为,随着藤村挖掘的“成功”,遗址所在地方政府如获至宝,各种以该遗址冠名的地方土特产被推向日本各地。
如今随着挖掘神话的破灭,各地因遗址而出现的一时繁荣和喧哗也已随之沉寂下去,怎能不令当地政府和居民心痛呢。
惨痛的教训
考古是一门极其严肃的学问,特别是旧石器考古,因年代久远,缺少记载,只能根据发现的物证,并通过各种科学手段对其进行检测,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因此,整个调查和成果发表过程都必须十分严谨。
然而,由于个别人为不纯动机所驱使,在考古学上作假的事时而有之。
日本学者与专家承认,由于缺少必要的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方面出现各种失误是难免的,但像藤村这样长期造假、处处造假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
而这一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在日本,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反思。
首先,在考古门类的设置上,日本存在很大漏洞。
在欧美,有关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是作为一种先史时代学,作为各种学科的综合科学而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要想对以10万年为单位的旧石器时代进行研究,必须综合运用地球科学、地质学、动物学、植物学、古气象学等诸多周边科学的知识。
而且,还须运用最先进的物理手段和化学手段对具体物质进行精确分析。
在大学里的课程设置上,考古学通常被置于理学系内。
但日本却恰恰相反,所有大学几乎全把考古学设置在文学系,而从事考古研究的人大都没有经过科学基础训练,在有关重大考古发现的公布、验证、学术评价及发表论文等方面都存在重大缺陷。
这才使得像藤村这样的江湖骗子得以在日本考古界行骗达20多年。
对于藤村耀眼的考古业绩,日本的专家学者曾不断提出质疑,他们不仅对出土的旧石器形状、质地、出土时的排列及与周围地表的关系等表示怀疑,而且就发掘方式和做法提出许多疑点,但这些正确的意见几乎全部被封杀。
在日本包括考古在内的文学界内推崇学阀和派系,只要得到了某一专业领域最高学术权威的认可,其他人的意见即便正确也显得微不足道。
正是由于得到了某些权威的庇护和纵容,藤村才得以在日本考古界为所欲为。
要不是日本新闻媒体在无意中揭穿了藤村的造假秘密,他的欺骗行为还不知要发展到何种地步。
除学风不正之外,在具体考古挖掘的操作上,日本也存在诸多问题。
如,按考古发掘的通常做法应有第三者参加,而且要用照相机和摄影机把全部挖掘过程记录下来。
这一切在藤村参与的考古挖掘中全都暂付阙如。
再一点,是日本不良的社会心态使然。
正如日本媒体所指出的,日本考古学界一直存在浮夸之风,只热衷于“新的发现”,而不去考证其是否真实。
当藤村以10万年为单位向前刷新着日本古代史的时候,不仅日本国起源于九州和中国地区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就连世界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定说也可能被改写,而且藤村还扬言要在日本挖出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挖出原始人遗骨。
对于这种天方夜谭式的胡说,日本当时的反应却是一片欢腾和期待。
所幸的是,历史不是任人捏造的橡皮泥,藤村等人的造假行为最终大白于天下。
2001年10月19日《光明日报》
免疫学天才编造科研数据
麻省理工开除造假教授
新闻提示
近日,美国著名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年轻的“天才”教授因学术造假遭到校方开除,引起美国舆论的广泛关注。
媒体认为,应该重视学术界的“诚信”。
本月26日,今年35岁的麻理工副教授范·
帕里耶斯在承认了自己的学术造假行为后,被校方正式开除。
有证据显示,这位曾经在国际免疫学界声名卓著的青年学者,竟然通过编造和修改科研数据以及杜撰合作者姓名来获取成果,赢得荣誉。
麻理工发言人布雷梅称,校方稍后会把最后调查报告呈交美国联邦政府内负责学术道德的部门。
曾被誉为免疫学“金童”
帕里耶斯生于比利时,英国剑桥大学本科毕业,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其导师是该校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戴维·
巴尔的摩。
2000年,帕里耶斯进入麻理工。
此后,他的科研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令人应接不暇。
据《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帕里耶斯已在《科学》、《自然遗传学》、《全国科学院学报》等美国科学界最高级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内容涉及分子免疫学、核糖核酸干扰技术等前沿领域。
帕里耶斯发表研究成果的速度之快,令同事艳羡不已。
他本人也被誉为国际免疫学领域的“金童”。
学术舞弊竟达八年之久
然而,纸包不住火。
帕里耶斯的表现引起人们的怀疑。
去年八月,有人向校方检举,帕里耶斯涉嫌进行“学术不当行为”。
从那时起,校方开始展开内部调查,帕里耶斯也被禁止进入他工作的实验室和办公室。
在此期间,《当代分子医学》杂志今年5月发表了一份声明,撤销了帕里耶斯去年在该刊物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原因是“作者无法提供清楚的支持文件”。
据29日的《波士顿环球报》等媒体透露,对帕里耶斯学术欺骗行为的调查追溯到了他进入麻理工担任副教授之前。
1998至1999年期间,帕里耶斯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后,曾经连续在专业刊物《免疫学》上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人们发现这些文章中的数据和图片有很多雷同之处,许多只是略作修改就被当作重要理论支撑。
也就是说,帕里耶斯的学术舞弊已经有八年之久!
其他学校也展开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麻理工专门成立了专家小组,对帕里耶斯近年来的学术论文重新进行详细评估,相关人员表示,“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帕里耶斯终于在日前承认,自己至少在一篇论文和数篇手稿中编造和修改了数据,并在向美全国科学院申请科研基金的报告中杜撰合作者姓名和数据。
此言一出,麻理工校方随即决定将其开除。
麻理工负责科研的副校长艾丽丝·
盖斯特发表声明说,科研诚实是该校的“根本原则”,开除范·
帕里耶斯表明校方“极其严肃地对待这些问题”。
据悉,帕里耶斯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哈佛大学、加州大学都已着手对其所有研究工作展开调查。
人民网2005年10月31日
贝尔实验室论文造假结果查明
《科学时报》综合报道(记者赵彦王丹红)科学界关注的贝尔实验室涉嫌伪造数据事件于9月25日尘埃落定:
该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亨德里克·
舍恩确实伪造了论文数据。
由贝尔实验室组织的五人独立调查小组在确认事实无误后,向新闻界宣布了这一结果。
同时,造假者亨德里克·
舍恩也被贝尔实验室解雇。
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发表了这样的评论:
这一造假事件是现代科学史上最严重的不端行为之一。
《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许多相关机构和科学家都负有或多或少的责任。
几个月前,一些科学家相继发现,在亨德里克·
舍恩等人数十篇独立论文中出现数据雷同现象,而这并不是正常的随机结果。
随后,由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马尔科姆·
比斯利领导的调查小组,对其发表的24篇独立论文(含20名共同署名作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结果表明,亨德里克·
舍恩在24次实验中有16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伪造或篡改,随后他则删去了计算机中的原始数据文件。
这样就使得调查者无法确认他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在数据中动了手脚的证据是十分清楚的。
”调查小组这样认为。
调查小组虽然没有发现论文的其他署名作者有不端行为,但对其合作导师伯特伦·
巴特洛戈提出了质疑,认为他应该对有关实验证据严格把关,“因为亨德里克·
舍恩在2001年每8天得出一份报告的高产行为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现年32岁的亨德里克·
舍恩出生于德国,1997年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一年前,许多人还认为他将很快获得诺贝尔奖。
目前的调查结果无疑将使他近年发表的所谓物理学重大突破的17篇论文变为废纸。
这些论文涉及有机电子学、超导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其中有一篇是去年秋天发表的曾轰动一时的分子尺度晶体管论文。
分子尺度晶体管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像硅晶体管一样工作,从而将打破硅晶体管传统尺寸上的物理极限。
尽管亨德里克·
舍恩目前还没对调查结果发表任何评论,但在调查报告中他这样认为:
“我十分遗憾地承认,我已经在我的研究工作中犯了很多错误!
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发表的所有科学论文都是建立在实验观察基础之上的。
虽然我不能向调查小组证明什么,但我保证这些观察结果是可靠的。
有关物理学家对彻底调查这一事件很是欢迎,但对结果表示痛心。
普林斯顿的物理学家莉迪亚·
索恩很早就发现这些论文可能有问题,但他仍对造假结果的证实表示“十分震惊!
”贝尔实验室方面认为,这一结果表明,他们对科学中不端行为的核查工作是有效的。
目前,他们正和其他署名作者商谈哪些论文应该撤回。
来自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阿尔特·
拉米雷认为,“很难再有物理学家相信这些数据有问题的论文了,我个人会因此而怀疑他们全部的实验结论。
我国有关科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论:
“科学界竞争压力过大导致部分科学家责任感丧失,以《自然》和《科学》杂志为代表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