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县招聘初中化学教师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918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县招聘初中化学教师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年县招聘初中化学教师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年县招聘初中化学教师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年县招聘初中化学教师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年县招聘初中化学教师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县招聘初中化学教师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年县招聘初中化学教师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县招聘初中化学教师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县招聘初中化学教师笔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D.一定条件下,水在200C时能凝固成固体

2.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氧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B.木条先燃得更旺,后熄灭

C.燃着的木条熄灭

D.木条无明显变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

C.出现发光放热的现象,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D.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4.右图为元素X的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粒子可用符号“Mg+2表示

B.该粒子不带电

C.X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0   

D.X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为XCl2

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CO2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氢之前,所以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受热时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都含H+

D.氯化钠溶于水是由于构成氯化钠的分子均匀分散到水中

7.清华大学的同学成功修改了“PX”的网络词条,其关键词如下:

“PX”是对二甲苯的缩写,化学式为C10H8,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低毒性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PX”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PX”由10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D.“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低毒性”均属于“PX”的物理性质

8.如图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微观变化的情况,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种元素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

9.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2个氮原子:

2NB.钙离子:

Ca2+

C.氯化钠:

NaCl2D.碳酸氢钠:

NaHCO3

10.要完成以下各化学实验,往往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于气体制取等实验

②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等试纸检验某些气体

③取样、溶解——用化学方法鉴别NaCl、Na2SO4等固体

④检验气体的纯度——对于点燃可燃性气体

正确的是

A.③④B.①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1.一位遇上海难的水手,随着木排在海上漂流,他用完了淡水,仍感到异常的口渴,虽然周围的海水十分清澈,但他不喝海水,因为他知道海水会致命。

理由是:

A.海水有苦涩味,根本喝不下去

B.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能使人肠胃腐烂,致人死亡

C.海水中有许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致人死亡

D.海水会造成水分从血液和组织内脱离出来进入肠胃,使人脱水死亡

1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氧化铜粉末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

锌粉

铁粉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氢气

氯化氢

先通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过量的浓硫酸

13.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

再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

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Z>X>M>YB.X>Z>M>Y

C.X>Z>Y>MD.Y>M>Z>X

14.已知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a%B.2a%C.(100-1.75a)%D.(1-0.75a)%

15.将10%的Na2CO3溶液逐滴加入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A.x值为106.0

B.b点时,溶液中有2种盐

C.a点时溶液的pH大于c点时溶液的pH

D.原混合溶液中n(CaCl2):

n(HCl)=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6.岩石、矿物的结构复杂,其成分可用氧化物的化学式来表示,如硅酸钙CaSiO3可表示为CaO·

SiO2。

试用氧化物的化学式表示下列矿物的成分:

(1)石棉CaMg3Si4O12;

(2)白云母K2Al6Si6(OH)8O18;

(3)孔雀石Cu2(OH)2CO3。

17.在分开盛放的A、B两种溶液中,共含有Na+、H+、Ag+、Ba2+、NO3—、Cl—、CO32-七种离子,已知A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则B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A中物质的化学式为。

18.某物质燃烧的微观过程如下:

若“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该生成物A的微观构成为(用图形表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检验A物质用的是,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制取A物质用的反应物除酸外,还需要(填物质名称)。

三、推断题(每空1分,共16分)

19.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和甲、乙两种单质,其中C是盐类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关系:

①甲+A

乙+B;

②D+A→C+B;

③C+E→F↓(红褐色)+NaCl

分析推断:

(1)A、C、D、E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CDE。

(2)写出以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20.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活动性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都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

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以下方案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

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在

步骤中应加入的物质是(填名称);

固体B是(名称)。

(2)请写出步骤

发生的其中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步骤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步骤

的操作是_______;

的操作是,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检验稀硫酸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

和。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

21.现有四只烧杯,盛有稀盐酸、饱和石灰水、氯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烧杯中的物质可以相同),并向其中滴加了酚酞或石蕊溶液(如下图所示)。

甲、乙、丙、丁分别是从:

铁、氧化钙、氧化铁、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中选用的物质,请依据实验回答问题:

(1)B中溶液可能是。

(2)取A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甲,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甲是(填物质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取C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乙,溶液变浑浊;

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由红色变为无色,无气泡产生,则乙的化学式为。

(4)取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丁,溶液变浑浊;

再加入丙,又变澄清,且由红色变为无色,同时产生气泡,请根据该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②最终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组成可能为(写出一种可能即可)。

22.牙膏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配料成分有摩擦剂、增稠剂、发泡剂等,其中摩擦剂的类型有很多,如CaCO3、Al(OH)3、SiO2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研究牙膏摩擦剂的成分.

实验探究一:

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CaCO3?

【查阅资料】二氧化硅(SiO2)不与稀盐酸反应.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①  

该牙膏样品中含有CaCO3

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  

实验探究二:

该牙膏中CaCO3的含量是多少?

【设计实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装置D增加的质量,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①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牙膏样品的质量,并在各仪器中加入相应试剂,称量装置D的质量;

③打开弹簧夹甲,缓缓通入一定量的空气,然后接上装置D和E;

④打开B的分液漏斗滴加稀盐酸反应,同时再次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⑤待B中不再产生气体后停止滴加稀盐酸;

⑥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

【数据处理】

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进行三次测定,装置D平均增加的质量为0.88g,其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产生的  的质量,则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交流与反思】

(1)写出B中有气体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  。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实验过程中没有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则所测得的数值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下同),若没有E装置,则所测得的数值将  。

五、计算题(8分)

23.老师要求同学们将30gNaCl样品中的杂质CuCl2除去,同时测出其中所含CuCl2的质量分数。

提供的试剂有:

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KOH溶液、稀盐酸各100g.小林同学顺利完成了任务。

她的方法是:

将30gNaCl样品加入100g水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再逐渐加入所选试剂,当加入的试剂质量为56g时,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9g。

(1)小林同学所选用的试剂是  。

(2)该NaCl样品中Cu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第二部分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2.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

A.练习法B.讨论法C.谈话法D.讲授法

3.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高尚品德的教育B.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4.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5.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6.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

7.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

8.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

A.课堂活动B.交流活动C.实践活动D.认识活动

9.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10.()是学校的基本功能

A.能实现人口的控制B.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C.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D.为繁荣文化服务

二、简答题: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

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

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

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

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

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2015年初中化学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

16.

(1)CaO·

3MgO·

4SiO2;

(2)K2O·

3Al2O3·

6SiO2·

4H2O;

(3)2CuO·

CO2·

H2O

17.Na+、CO32-、Cl-;

AgNO3、Ba(NO3)2、HNO3

18.

CH4+2O2

CO2+2H2O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碳酸钙

19.

(1)Fe2O3;

FeCl3;

HCl;

NaOH

(2)①3H2+Fe2O3

2Fe+3H2O

②6HCl+Fe2O3=2FeCl3+3H2O

③FeCl3+3NaOH=Fe(OH)3↓+3NaCl

20.

(1)锌;

(2)Zn+CuSO4=ZnSO4+Cu或Zn+FeSO4=ZnSO4+FeZn+H2SO4=ZnSO4+H2↑

(3)蒸发溶剂结晶;

过滤;

取固体D再加入稀硫酸,看是否有无气泡产生

(4)原废液的质量;

固体D的质量

21.

(1)饱和石灰水或碳酸钠溶液

(2)氧化铁Fe2O3+6HCl=2FeCl3+3H2O

(3)CaO

(4)

Na2CO3+Ca(OH)2=CaCO3↓+2NaOH

CaCl2、HCl、NaCl、酚酞或CaCl2、NaCl、酚酞

22.

 稀盐酸 

① 有气泡产生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数据处理:

二氧化碳25%

交流与反思:

(1)CaCO3+2HCl=CaCl2+H2O+CO2↑

(2)气体中的水蒸气

(3)2NaOH+CO2=Na2CO3+H2O

(4)偏小偏大

23.

(1)氢氧化钠溶液(2分)

解:

(2)设30g混合固体中所含氯化铜的质量为x。

CuCl2+2NaOH═2NaCl+Cu(OH)2↓(1分)

13598

x4.9g(1分)

(1分)

解得:

x=6.75g(1分)

该NaCl样品中CuCl2的质量分数是:

100%=22.5%;

(1分)

(3)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30g+100g+56g﹣4.9g=181.1g。

(1分)

答:

(2)该NaCl样品中CuCl2的质量分数是22.5%;

(3)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81.1g。

1、单项选择题

ABCDABBDCB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评分建议:

本小题5分,每点1分。

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给分)

3、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基本态度:

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

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

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

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

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

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

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本小题5分,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各2.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