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9074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地质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地质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地质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地质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质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个别或少量稀疏间距的轻型山地工程、刻槽或连续打块取样,个别或少量稀疏间距的物化探剖面测量,以取得设计所必须的数据资料。

(5)计划部署物探工作的,在没有物性参数资料时须进行物性参数测量。

(6)编写踏勘报告。

C/04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的原则要求页码1/1

4立项申请书、设计书编制的原则要求

4.1按适用文件版本(本指导书第2条)要求的格式和内容编写,各级标题原则上与提纲中的标题完全一致,其内容要与标题相吻合。

4.2语句力求精炼,避免先后重复,如有的问题需在多处说明时,则在适当处详述,其它处高度概括引用。

4.3实事求是,数字说话,少说空话,推断要有依有据,以理服人,不要牵强附会。

4.4语言、文字和代号使用要规范准确。

4.5鼓励多用插图、插表。

附图、附表齐全。

4.6文-图、图-图、文-表、图-表、表-表一致。

凡正文中提到的工作区和相关区域内的地名、矿床(点)、地质体都应在相关图件中一一找到;

对地质体的文字叙述要和图上表示的一致。

C/05部分章节内容要求页码1/10

5部分章节内容要求

5.1目的任务

1.说明任务(合同、意向)书下达(签订)单位的名称、下达(签订)日期、文号、名称(用双引号括之);

任务书所要求的工作时间、工作程度、主要工作量、工作成果(报告名称、拟提供进一步工作基地的数量、目标资源量/储量和/或其它)。

2.若没有任务(合同、意向)书,则简述国家(或地方、企业、市场)对所勘查的矿产需求情况,工作的地质依据及通过本工作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说明计划的工作时间、工作程度、主要工作量、工作成果。

5.2工作区范围及地理条件

5.2.1工作区范围说明工作区在×

×

省(市、自治区)×

县(旗)×

方向直距×

km处,行政隶属,地理座标,工作区面积,涉及图幅、比例尺和编号。

5.2.2交通说明从×

重要铁路(公路)×

站至工作区的交通路径,分段说明交通线种类及其等级和里程,评述交通条件。

5.2.3地理条件包括地形、气候、供水、供电及社会经济概况。

5.3矿权登记情况

说明工作区内我院探矿权区范围(地理座标)和面积,附区块图。

表述工作区内其它矿权设置情况,在相关附图(如工作区地形地质图)上圈出矿权区。

5.4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5.4.1区域地质和矿产调查程度按时间顺序列举区域地质和矿产调查、物探、化探、国土资源调查、科研工作的时间、单位、比例尺、成果报告名称。

说明通过这些工作发现的与工作区相关的找矿线索(重砂异常、金属量异常、物化探异常、矿点等)及其评价的结论。

5.4.2区域矿产地质勘查程度区域内与所勘查的矿种和成因上相类似矿产的勘查程度,矿床数量、规模分配、总资源/储量,主要矿床的资源/储量和品位。

5.4.3工作区地质勘查程度介绍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工作范围、主要工作量、工作程度、工作成果和认识,有效的找矿手段、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同一矿床经由同一单位多阶段勘查的,可综合成一段总括,不必分段详述。

介绍工作时间(最初—最终时间)、工作单位、工作范围、总计工作量、最终工作程度、最终工作成果和认识,有效的找矿手段,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4.4立项、设计前踏勘的时间、路线、工作量;

施工和矿产开发条件的定性评价、发现的找矿线索及评价。

注意:

a.避免泛泛罗列,尤其是没有成果资料和未获得找矿线索的久远的踏勘等。

b.主要写针对与所勘查的矿种、与所勘查矿种在成因上相类似矿种的以往工作。

5.5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叙述不同级别的构造单元时学术观点要统一,最好能使用说明成矿有利构造环境的大地构造观点,如板块缝合带、地体或地块的拼贴带等)。

C/05部分章节内容要求页码2/10

工作区所在的成矿区带和该区带内已知成因上相类似矿床、矿点的数目、规模、资源/储量,摘要点明与本次工作对象在成矿条件和成因上雷同的较重要矿床的产出地质背景。

高度概括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的空间分布、形成时代、出露(或分布)规模,时空组合关系及其地质特征;

点明与所勘查的矿产成矿有关的各地质要素及其成矿和控矿意义;

说明区域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在各地层、岩浆岩、构造中的分配(丰度及其变异系数),据此论证某些地质体成为矿源岩和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富集的可能性;

描述区域内地球物理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和其它找矿标志及其地质部位,说明其找矿的指示意义。

关于这一章,最好写成一段文字,尤其是对大调查、预查、普查项目的立项或设计,要充分展示自己对成矿条件的分析和找矿远景的认识。

在对地质体的描述中注意突出与成矿有关的那些特征,切忌泛泛罗列资料和过细的描述,在整章中看不出各地质要素与成矿的关系和各地质要素之间的联系。

5.6矿区(工作区)地质

首先说明矿(工作)区在前述区域中的构造位置,然后按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围岩蚀变依序描述。

要突出和详细描述与所工作的矿产在成矿和控矿上至关重要的要素及其特征,如对鞍山式铁矿,应重点描述赋矿地层的岩石组成、原岩建造、层序、含矿层位的特征;

褶皱构造及其类型、级次、规模、形态、组合形式、对矿体形态和集中、分散的影响;

破坏矿体的后期断层的性质、规模、产状、断距;

变质相及其对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影响。

若为岩浆热液矿床则应重点描述成矿岩体的产出特征、岩石组合、岩性、岩相分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控岩控矿构造等。

与成矿、控矿无关的要素可一笔带过。

矿(工作)区地球物理特征(岩/矿石物理参数及评述)、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分布、分配及评述)。

地球物理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和其它找矿标志的地质背景、特征及找矿意义。

5.7矿床(矿体、矿化带、物化探异常)特征

5.7.1矿床(矿体、矿化带、物化探异常)特征

总体概括矿体(矿化带、物化探异常)产出的空间位置、地质位置、数目、规模(延长、宽度、延深、厚度)上下限,产状上下限。

描述主要矿体的空间位置、地质位置、延长、延深、工程见矿厚度的上下限、平均厚度和厚度变化系数;

矿体埋深和赋存标高的上下限;

工程见矿品位的上下限、平均品位和品位变化系数;

资源/储量及其类型。

采用条目式或表格式方法描述主要矿体或全部矿体的具体特征。

5.7.2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

说明控制矿体(矿化带、物化探异常)的地质要素及其产出特征;

描述围岩蚀变,地球物理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及其它找矿标志;

结论矿床成因类型。

5.7.3矿石特征

包括矿物成分、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各矿物间的嵌布关系、矿物生成顺序;

重要矿物的描述;

成矿元素的赋存矿物和赋矿矿物的产出形式;

有益有害组分及其含量、分布规律;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或矿石加工技术性的评估。

C/05部分章节内容要求页码3/10

5.8工作部署原则(技术思路)

根据现有资料、日前工作程度、工作量、经费、矿床类型和控制因素,提出反映合理、效率、节简的工作部署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

点与面的关系(面中求点,逐步缩小靶区或相反即重点突破,逐步扩大);

深部与浅部的关系;

基础地质工作、物化探与探矿工程的关系;

已知和未知的关系;

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探矿工程摆布的原则;

生产和综合研究的关系等。

5.9总体工作部署

1.按照施工顺序分阶段叙述该阶段的工作项目(工作项目的含义见我院《质量手册》)。

2.计划数年完成的项目,要分年度说明每年要完成的工作阶段和达到的总体目标。

3.在叙述工作项目时要力求具体,各工作项目叙述的内容如下:

(1)矿点(异常)踏勘或异常三级查证

要踏勘的矿点(异常)编号和/或名称和踏勘路线。

地物化剖面的比例尺和物化探方法;

剖面选择的原则和大致间距;

剖面位置、数量、工作量。

轻型山地工程的种类、部署原则和大致间距;

位置和工作量。

采样类型、方法和工作量;

分析项目。

通过踏勘或异常三级查证要达到的目的。

(2)矿点检查或异常二级查证

要检查的矿点(异常)编号和/或名称。

地质草测的比例尺、空间范围和面积。

轻型山地工程的种类、部署原则和大致间距,位置和工作量。

通过矿点检查或异常二级查证要达到的目的。

(3)地质测量

地质测量的类型(正测、简测、草测)、比例尺、空间范围和面积。

(4)面积性物、化探工作

面积性物、化探工作的方法和/或装置、比例尺、空间范围和面积。

(5)剖面性地、物、化工作

剖面位置、数量、工作量;

工作目的。

(6)勘查工程

总述勘查工程的施工目的、资源/储量目标、不同类型资源/储量的数量分配和空间范围(×

线-×

线,×

标高-×

标高);

控制不同类型资源/储量的工程种类和间距。

轻型山地工程(槽、井、剥土等)的范围、数量、工程间距、工作量。

坑道工程部署:

主干坑道(斜井、竖井、沿脉等)和穿脉坑道的开口位置、与矿体的相对位置(如沿矿体、沿矿体底板等)、方位、坡度、长度和施工目的;

穿脉坑道的范围、条数、平面间距、段高、对矿体达到的控制程度(延长、延深、网度或工程间距)、总工作量和施工目的。

钻探工程部署:

叙述钻孔的数量、总工作量,延长和延深方向的孔距和施工目的。

C/05部分章节内容要求页码4/10

只有个别或少量坑道、钻孔时,可按工程分别叙述工程号、位置、方位、倾角、工作量和施工目的。

设计时工程位置可以或大致可以确定的,列表说明各工程的编号、起始位置坐标、方位、倾角、工作量。

设计时工程位置不能确定的,要说明在什么时机布置、根据什么布置、大致工作量。

4.附相应工作部署图或在其它图件上表示出工作部署。

5.10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依序叙述测量、地质填图、槽探、井探、钻探、坑探、遥感、物探、化探、采样化验、水工环地质、矿石选冶性试验、矿床可行性评价、编录和室内整理、专题研究等的工作方法、施工质量要求、精度要求、编录和资料整理要求。

5.10.1测量工作

所依据的标准(GB/T18314-200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1.平面控制测量控制网的等级,控制范围和面积,与国家点的联测量情况;

测量方法(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三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导线测量等);

使用仪器的型号和名称;

观测方法;

控制点的密度和数量;

测量误差;

选点、造标、埋石。

2.高程控制测量水准网的等级,控制范围和面积,与国家点的联测量情况;

测量方法(光电测距高程导线、GPS高程测量等);

水准点点距;

水准网最弱点高程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

高程导线技术指标;

3.地形测量比例尺、范围和面积;

图根控制测量(参考上述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设计图根点时要充分考虑兼顾工程测量);

测图方法和使用仪器的型号和名称;

定点方法、最大视距、测站点对点误差和高程较差、基本等高线距。

4.工程测量使用仪器的型号和名称;

勘探线剖面测量/工程点定测/坑道测量/坑道导线测量的技术指标(平面中误差,高程中误差)。

5.10.2地质测量

路线踏勘和实测地质剖面的选择的原则,比例尺,标本、样品采集要求;

地质测量方法(穿越法、追索法);

地质点定位方法及允许误差;

地质观察点的面密度和/或线密度;

填图单元(地层单位,岩浆岩相,变质岩相带);

必须表示的地质体规模(矿体宽、蚀变体宽、岩体宽、构造构造形迹长等)和需要放大表示的说明。

地质测量报告及主要图件要求。

5.10.3物探

物探方法,比例尺,平面测网布置方法和网度或剖面测量的线距、点距。

使用仪器的型号和名称,仪器的调试、校准要求。

地球物理参数的测定(测定方法、测量对象和数量)或选择(选择已有的参数成果及可比性、可用性评述)。

电极排列方式、极距、生产技术试验方案,对供电功率、供电电流的要求等。

观测方法、观测精度和允许误差。

观测数据和改正类型、方法和要求。

物探工作报告及主要图件要求。

C/05部分章节内容要求页码5/10

5.10.4化探

化探方法,比例尺,平面测网布置方法和网度或剖面测量的线距、点距。

是否进行残、坡、冲积物采样层位、粒度试验,如需进行,则说明试验方案(试验地的选择、采样方法、数量),点明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采样层位和野外加工粒度,采样重量要求;

如不进行试验,则说明所选择的采样层位(A、B、C)和野外加工粒度及选择的依据(如采用相似地球化学景观测区的已有试验数据,根据经验等),采样重量;

岩石样品的采集要求和方法。

野外初加工的程序和要求,室内加工程序和要求

化探分析元素,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和分析报出率要求。

化探工作报告及主要图件要求。

5.10.5槽探顶底规格;

方向偏差要求;

深度要求;

平整程度;

揭露基岩深度要求。

5.10.6井探井口规格;

5.10.7钻探说明对班报表记录要求,岩芯箱和岩芯隔板质地、规格要求,孔斜和井深误差指标和测量要求,岩矿心采取率要求,水文观测和记录要求,封孔和埋桩要求等。

5.10.8坑探坑道断面规格;

坑道壁、顶的清洁要求;

坑道方向误差要求;

平硐坡度要求。

5.10.9采样

1.基本分析采样采样对象(矿体及顶底板若干),必要时部署全工程采样,说明全工程采样的原因、工程号;

采样方法和样品规格;

样品实际和理论重量的充许误差值;

样品包装及送样要求。

2.其它鉴定和测试样品采样对象;

样品包装、送样和鉴测要求。

3.组合分析样品按什么组合(工程、矿体、矿段、矿石类型),组合样重量分配方法(如按单样长分配),组合样重量。

5.10.10基本分析样品加工

是否加工试验,加工K值,加工程序描述,加工流程图。

5.10.11化验

基本分析和组合分析项目,内、外验样品抽取方法和数量要求,内、外验合格率,外验正/负误差率。

5.11预期地质成果

1.通过实施设计,预期达到的地质研究程度和对矿体(矿化带、异常)的工作程度,论述要准确,正确使用‘大致了解’、‘基本查明’、‘详细查明’等词语,要与设计的工作和勘查阶段相适应。

2.提交报告或总结的名称

3.提交进一步工作的基地

4.新增和/或升级资源/储量。

在详查、勘探设计中,要列资源/储量预算一章(节),基本上按照勘查报告中资源/储量估算的内容编写,计算表格中的品位、资源/储量数字一律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但在“预期地质成果”一节文字叙述时资

C/05部分章节内容要求页码6/10

源/储量不必写得太精确,如计算结果为1548.23t,在文字叙述时写1500t即可。

对于调查评价、预查设计中的资源量应根据所发现的成矿有利地段、物化探异常规模和强度,通过与已知类似矿床类比预测,不要根据少数见矿工程中矿体厚度、品位,按过去E级及以上储量网度外推法去机械地计算。

5.12经费预算

(1)预算依据一般包括3方面:

所依据的规范、标准或办法,如《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制办法暂行规定》;

设计工作量;

工作区自然地理和施工条件。

(2)按照项目下达单位要求的格式预算,如《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表式》。

(3)预算结果的表述。

5.13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参考以下实例编写)

本项目为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组织项目监理、野外验收和报告审查。

项目由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管理和组织实施,第三地质勘查院是以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三局的主业—地质勘查业为依托,集中了全局矿产地质、测绘、物探、化探、水工环地质、化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和所有地质勘查设备组建的全民所有制事业法人单位。

建院(以往名称的变更情况略)54年的历程中,在矿产勘查、矿产地质科研、水工环地质调查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令人嘱目的成果。

近十数年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地进行了体制的改革和调整,健全了机构,完善了制度,于2001年通过了ISO9000国际管理体系认证。

有能力提供足够的人力、技术、设施和管理资源,确保项目实施的成果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的要求。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在全院范围内抽调了必要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表Y),其中项目负责人、项目中的各作业组长均为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中、高级技术人员。

院通过院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办公室、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控、质量检查、工作项目/项目的内部野外验收和最终报告的初审;

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提供项目实施必须的人力、设施、资金、环境资源;

通过完善的内部沟通制度确保项目工作得到技术指导和问题的及时解决。

委托具有雄厚人员、技术、设施实力,经验丰富、业绩显著的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一局515队实施钻探工程,该队先后承担了我院内蒙、山西硐沟等地地质勘查项目中的部分钻探工程,一级孔率100%,是一枝优秀的钻探施工队伍。

项目组负责钻探地质工作和施工质量监控。

组织管理机构如图X:

C/05部分章节内容要求页码7/10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

(项目监理、野外验收和报告审查)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三级质量抽查、项目野外内部验收、报告初审)

图X项目组织管理和职责示意图

表Y项目组人员组成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称

分工

冯学刚

42

地质本科

地质高工

项目负责人

刘探宝

41

地质组长兼综合研究组长

魏广庆

46

化探专科

化探高工

物化探组长

王文和

44

物探专科

物探工程师

兼职安全员

崔红青

40

物探

何青

45

地质专科

地质工程师

地质

谭可新

27

地质中专

地质助工

赵玲玲

37

选矿专科

张×

探矿工程专科

探矿高工

钻机机长

王×

探矿工程本科

钻探技术负责

李×

35

探矿工程中专

探矿工程师

班长

赵×

32

高中

中级技工

其它物化探作业工人5人,钻探6人,后勤人员3人.

C/05部分章节内容要求页码8/10

5.14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参考以下实例编写)

5.14.1设施保证

1.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地勘院为项目组提供符合检定要求的大功率激电仪一台。

2.提供符合精度要求的手持GPS两部。

3.提供笔记本电脑两台。

4.准备购买2套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设施。

5.院计算中心提供计算机成图服务。

6.已协议由515队调配小口径岩芯钻机一台。

5.14.2文件保证

1.项目组所有成员须熟悉院《质量手册》等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地质勘查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2.项目组持有项目任务书和全套设计书。

3.项目组持有并严格执行以下现行有效标准规范:

(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试行,2003版)。

(2)GB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

50000).

(3)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准则》。

(4)川冶勘函[2003]160号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

(5)DZ0141-94《岩芯钻探规程》。

(6)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7)DZ/T0200-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8)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9)DZ/T0144-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

(10)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4.项目组须持有与本项目有关的以往地质资料。

5.14.3业务技术保证

1.项目组每周一次全体会议,其任务是研究工作(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安排进行);

技术讨论或业务学习。

2.院总工程师和总工办技术管理人员要定期深入矿区进行技术指导,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

5.14.4安全和劳动保护措施

1.保证项目组人员拥有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

2.我院已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

院设安全管理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并由一名副院长主管安全生产;

分院设安全管理小组,分院长任组长,分院支部书记负责监督,从分院办公室中选聘一名兼职安全员;

项目组设兼职安全员。

并已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手册》)。

3.院安全管理委员会、院安全管理部门、分院安全管理小组所有成员和项目组兼职安全员要经常地对员工进行安全宣传和安全教育,每个员工要时时加强安全意识,遵章守纪。

C/05部分章节内容要求页码9/10

4.项目组兼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遇有问题及时向项目组长反映,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