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导学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901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仲列传导学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仲列传导学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仲列传导学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管仲列传导学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管仲列传导学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仲列传导学单.docx

《管仲列传导学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仲列传导学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仲列传导学单.docx

管仲列传导学单

《管仲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基础知识“五个五”:

5个实词、5个虚词、5个句式、5种特殊用法、5个句子。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从管仲看司马迁。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预习感知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

1、管仲其人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齐国政治家。

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司马迁说: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施政策略

   内政方面:

通货积财,主张“顺民心”,主张发展经济,改革图强,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观点。

推行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为后世创造典范。

   外交方面: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天下诸侯。

伐楚责茅,维护周朝尊严;北征山戎,平定北方边患。

3、管子著作

   一部《管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

《管子》名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4、后人评价

(1)孔子论管仲: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2)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颍(   )上人也    小白立为桓(   )公   一匡(   )天下 

尝与鲍叔贾(   )  分财利多自与(   )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召(   )忽死之    与俗同好恶(   )     仓廪(   )实而知礼节

召(   )公之政    曹沫(   )之约       语(   )曰 

匡救其恶(   )

yǐng huán kuāng gǔ yǔ xiào shào wù lǐn shào mò yǔ è

二、反复诵读,解词译句。

(一)补充注释

1.关于“召忽死之”:

管仲与召忽同为公子纠的辅臣,公子纠与其弟公子小白争王位而死以后,召忽殉主自杀。

(《说苑》载:

子路问于孔子曰:

“昔者管仲欲立公子纠而不能,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无仁也。

”孔子曰:

“召忽者,人臣之材。

不死则三军之虏也,死之则名,闻于天下矣,何为不死哉?

管子者,天子之佐,诸侯之相也。

死之则不免于沟渎之中,不死则功复用于天下,夫何为死之哉?

”)

2.论卑而易行:

政令平易符合民情,故而易于推行。

论,政令。

卑,低下,指平易符合下边的民情。

3.关于“桓公伐蔡”:

少姬(即蔡姬,蔡国送给桓公的宫女)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

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

4.关于“桓公伐燕”:

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燕庄公感激,送桓公而进入齐境。

桓公说:

“吾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

”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给了燕国。

管仲提出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

(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

5.关于“曹沫之约”:

齐桓公五年,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

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

”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

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6.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语出《管子·牧民》。

与,给予。

7.关于“孔子小之”:

《论语》有如下记载:

子曰:

“管仲之器(器量)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曰:

“管氏有三归(三处藏钱币的府库),官事不摄(兼任。

言管事的仆人很多,一人一职,没有兼职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树立)塞门(照壁),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一种奢华的台子),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8.关于“语曰”:

古语说。

后面的话是《孝经》中的名言。

(二)重点实词(重点记忆)

1.鲍叔终善遇(        )之

2.一匡(        )天下

3.分财利多自与(           )

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5.知我不羞(       )小节而耻(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6.以区区(       )之齐在海滨

7.四维(       )不张,国乃灭亡

8.上服(       )度则六亲固

9.修(       )召公之政

10.因而信(       )之

11.孔子小(       )之

12.而不勉(       )之至王

1、对待 2、纠正 3、给 4、不才,没有才华 5、意动用法,“以……为羞” 意动用法,“以……为耻”6、形容小 7、纲纪,纲领 8、遵循,遵守 9、施行 10、使动用法,“使……守信” 11、意动用法,“认为……(器量)小”12、劝勉

(三)重点虚词(要掌握意义和用法)

1.以:

齐桓公以霸/鲍叔不以我为贪                                        

2.而: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故论卑而易行                              

3.乃: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乃称霸哉                                     

4.之:

下令如流水之原/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5.于: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1、介词,凭借/动词,以为 2、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因果,可不译 3、副词,就/副词,只,仅 4、动词,往,到/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介词,在/介词,到

(四)重点句式(明确是什么句式并会翻译)

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2.任政于齐。

              

3.齐桓公以霸。

                      4.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1、被动句,无标志2、介宾短语后置3、介词宾语省略4、被动句,“见……于……”式5、被动句

(五)翻译句子(注意句式、重点词)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4.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三、走进文本,探究内涵。

(一)请分别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管仲其人(管仲全接触)、管鲍之交(五知管仲)、内修美政(内政顺民)、外交策略(匡助桓公)、评价管仲(褒贬管仲)

(二)从课文前两段来看,管仲对鲍叔牙是一种什么感情?

你的依据是什么?

 感激之情。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等发自肺腑之语,表现出管仲对鲍叔的无限感激之情。

 (三)请你分析第二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

 表现鲍叔的宽容大度,表现管仲敢于自我剖析的可贵,表现管仲的多方面人格,表现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第二段照应了上段“管仲贫困……不以为言”。

(四)从这篇传记看,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

 三个方面的原因:

鲍叔的推荐、桓公的宽容大度、管仲的非凡才华。

三者应该说是缺一不可的。

(五)这篇传记,篇幅不长,但是既勾勒了管仲的生平,也使管仲的为人、从政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为什么?

  仅用103字就概括了管仲的生平,语言凝炼传神,介绍管仲的为人,采用了管仲自述的形式,介绍管仲从政分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条理清晰,以上种种充分表现了司马迁高超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六)从全文来看,司马迁对管仲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说出你的依据。

 司马迁对管仲的才干充满敬佩之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的愿望,他也同样渴望能够像管仲那样为国家效力。

四、研读文本,交流心得。

司马迁说: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今天,我们读司马迁之书《管仲列传》,也请想见一下司马迁的为人,窥视一下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提示:

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

“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

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

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五、课堂检测,当堂巩固。

(第一套)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终善遇之                            善:

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                             进:

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

了解

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修:

修建

1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鲍叔知其贤/其为政也

B.管仲富拟于公室/乃设九宾礼于庭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为言                  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14.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

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⑤故论卑而易行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

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16.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