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零件设论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7406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合零件设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配合零件设论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配合零件设论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配合零件设论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配合零件设论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合零件设论文Word格式.docx

《配合零件设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合零件设论文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合零件设论文Word格式.docx

前言

钳工属于冷加工,大多是在钳桌上用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展加工的。

手工操作的特点是技艺性强,加工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操作的技能水平的上下。

它的工作围较广,且具有万能性和灵活性的优势,俗称万能工。

凡采用机械加工方法不太适宜或难以机械加工的场合,通常可由钳工完成。

钳工根本的手工操作有:

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弯形、刮削、研磨等,同时钳工还需要熟练操作加工设备:

车床、镗床、铣床、刨床、数控车床、磨床等。

本文论文将会涉及到划线、锯削、锉削、打冲眼、钻孔、扩孔、铰孔、还有最重要的如何测量,这个配合件的对称度要求较高,必须能正反互换配合,当中还有几个角度的测量必须用到正弦规,本文论文也会注重说下正弦规的使用,具体怎么测量。

第一章工件加工工艺分析

1.1零件图分析

图1-1

图1-2

图1-3

技术要求:

1.凸件是基准件,凹件是配作件;

2.配合时凹凸件注意换向,凹凸件配合间隙≤0.04;

3.翻转180°

芯棒插不进去,配合不得分;

4.锐边去毛刺、倒角;

工件加工难点有:

对于凸件108°

的角度精度能否保证;

对于凹件150°

三个Φ8孔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尺寸精度能否保证;

对于插芯棒的两个深孔能否保证尺寸精度,能否保证其与工件的对称度;

对于插入芯棒后的配合间隙和凸件翻转180°

插入芯棒后的间隙精度是否能保证;

1.2工艺分析

1.对凸件进展分析

凸件备的是一块50×

50×

12的方料,凸件作为基准件所以尺寸精度比拟高。

而且外形上用到一个直角,各种测量都需要用到v型架,还有斜面要用到正弦规,所以这些尺寸都需要计算。

还有中间有个Φ8H7的孔,此孔要保证在中心位置,这影响到配合时与另外两个孔之间的位置尺寸精度,这个孔一定要试钻找正。

2.对凹件进展分析

凹件备的是一块100×

12的料,凹件作为配作件,配合边没有过多准确的尺寸要求,两个ø

8H7孔的精度却很重要,直接影响到配合时孔与孔之间的位置尺寸精度,这两个孔要先试钻找正打出一个,然后根据这个孔的实际尺寸重新定位另一个孔。

还有最重要的两个芯棒孔,这个影响到配合时能否正反配合。

所以芯棒孔需要互相引钻。

3.配合分析

相配件的主要工艺尺寸在凸件上,凸件作为基准件,凹件尺寸配做。

想要做好这个工件主要在于基准件各个要求的把握和Ф8H7的孔位精度的保证。

然后再配合在一起钻芯棒孔的时候,一定要引孔后拆开并用百分表打水平装夹,再打孔。

确定孔的垂直与对称。

保证在凸件和凹件插入芯棒时能翻转配合,并且间隙都在规定围从而到达技术要求。

图1-4

备料尺寸如图1-4,把所有尺寸做到精度。

为下面工件的加工做准备。

第二章凸件的加工

2.1划线

〔一〕、v型架高度计算:

如图2-1,

在划线前我要说明一下v型架的高度计算,因为在后面有许多的地方都要使用到v型架。

①.把一个Φ10的芯棒放在v型架上,用游标高度尺放在芯棒上量出A的初步高度②.用量块堆出A高,用百分表来对量块并调零③.用调好的表分表来打芯棒最高处,偏多少就在量块的根底上加多少。

.C=A-5

-5〔我的v型架高度为57.31〕

(二)、凸件划线:

如图2-2,

把零件放在v型架上,用游标高度尺按图纸划线。

工件在v型架上划线,尺寸都要加上v型架的高度。

〔v型架的高度计算参考上面〕。

其中A的尺寸计算:

A=50/

+57.31=92.67;

带有角度的斜线我们要通过正弦规并用游标高度尺划出,这里不细说,具体的正弦规如何使用、如何测量都在凸件测量中会详细说明。

2.2凸件的工艺路线

图2-3

1、按图形a先打Φ4.8的孔,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孔与四边之间的距离,要始终保证距离一样,当不一样时用小锉刀伸进孔里,单边的修锉,修锉到距离一样时,再用Φ6的钻头扩孔,在重复上一步骤找正,然后再换Φ7.8最后一次扩孔,一定要实时的去测量孔到四边的距离是否相等。

这是为了保证孔的位置度和尺寸精度到达要求,最后用Φ8H7铰刀铰孔。

2、将工件夹持于台虎钳端面,按图b锯除需剔除局部,余量根据自己的锯削经历而定,一般为20~50丝。

锉削时注意手法,为了保证单面锉削不触碰其他外表,我们要把锉刀单边用砂轮休整一下,以防锉刀侧面接触其他外表。

此斜边需要使用到正弦规,水平线的边需要v型架配合百分表打尺寸,具体操作在下面详说。

3、按图c剔除另一局部,各操作重复上一步骤。

4、按图d锯割最后多余的材料,尺寸需要v型架与百分表。

锉削到尺寸精度即可,这里主要的说明下如何测量。

2.3凸件的计算与测量

〔一〕、图b的测量:

如图b所示,去掉角,现在与水平平行的面测量是放在v型架上用百分表打水平,尺寸为92.67〔50/

+v型架高度〕;

另一边是把零件放在正弦规上,由于是108°

,所以要用量块垫高27°

使锉削的平面与水平面保持水平。

〔1〕所需量块组的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H量=Lsina

式中H量-量块组高度;

L-正弦规中心距;

a-量块需垫高的角度;

根据公式H量=100×

sin27°

=45.4mm

所以量块垫的高度为45.4mm。

图2-4

如图2-4所示

〔2〕然后再算出正弦规在垫高27°

之后本身的高度,①.把一个Φ10的芯棒放在v型架上,用游标高度尺放在芯棒上量出A的初步高度②.用量块堆出A高,用百分表来对量块并调零③.用调好的表分表来打芯棒最高处,偏多少就在量块的根底上加多少

正弦规本身高度=实测高度-芯棒高度=H-11.73〔11.73是芯棒中心到正弦规的“尖点〞通过三角函数算出的,sin72°

×

5

+5=11.73〕

图2-5

如图2-5所示

〔3〕H工=〔tan18°

12+50/

+21〕×

cos18°

=60.26×

=57.31mm

〔4〕h实=h工+h正。

H实尺寸是零件在正弦规通过垫高得出工件在正弦规上正确的尺寸后,用百分表打平面,保证此角到达尺寸精度。

〔二〕、图c的测量:

如下图,图c与图b的测量方法一致,只是正弦规垫的量块高度不同,由于去掉一个角,影响正弦规与工件的接触,所以换个角度,此角度为63°

,根据公式H量=100×

sin63°

=89.1mm,所以量块垫的高度为89.1mm。

其他的尺寸不用改。

〔三〕、图d的测量:

如下图,将工件放在v型架上用百分表打尺寸,尺寸用量块拼出,尺寸等于〔50/

+12+v型架高度〕=104.67mm

第三章凹件的加工

3.1划线

图3-1

如图3-1所示

(1)、此凹件的划线主要是各个角上的斜线,其中有一对是150°

的角要用到正弦规,这里先不具体说,主要的放在下面测量中会细说的。

(2)、而配合边的斜边主要是配作,虽然没有尺寸精度,但是为了保证对称度还是要计算出尺寸,而这个尺寸需要在正弦规上划出并计算出,具体在下面详说

〔3〕、还有一对45°

角的斜线只要在v型架上就可以划出,如图中所示的A尺寸,即A尺寸计算:

100-〔100-50

〕/2=85.36mm;

A=85.36/

+50/

+v型架高度=95.71+57.31=153.02mm。

3.2凹件的工艺路线

图3-2

1、按图a所示,在中间打出Φ12的工艺孔,然后用锯条伸进去把多余的材料去除掉。

这种方法比打排孔并用錾子去除的工艺要好,因为在錾削过程中,工件可能会发生变形。

而采用打两个Φ12的工艺孔然后锯割就可以防止,当去除多余材料以后就可以用小锉刀锉削,虽然是配合边没有尺寸精度,但是为了保证对称度,所以我们照样计算出尺寸,以尺寸为准再加上与凸件的配合,边锉边修到尺寸。

2、按图b所示,让要去除的斜面垂直于水平面并夹持在台虎钳中,待多余的材料去除后,用锉刀锉削到尺寸精度即可,而尺寸的测量必须用到正弦规,具体的尺寸计算在下面尺寸计算中。

3、按图c所示,参照前一步的方法制作,只要多测量到达尺寸精度即可。

4、按图d、e所示去除两个角,两个角的角度为45°

,这个就比拟方便了,只需要v型架和百分表就可以测量,测量尺寸的计算方法参考上面凸件的划线A尺寸。

主要的是在测量中,应经常在量块上校验,以防百分表尺寸变换,造成尺寸超差。

3.3凹件的计算与测量

〔一〕、图a的测量

H量块=100×

sin18°

=30.9mm

A=加芯棒实测高度-芯棒到尖点高度=42.22-11.3=30.92

B计算方式:

50-〔tan18°

12+21〕=25.1

B=Sin72°

25.1+sin18°

50=39.32mm

即a图在正弦规上测量的尺寸为A+B=64.42mm

〔二〕、图b、c的测量

这两个角均为150°

,外角为30°

而且斜面比拟小不适合用芯棒去测量。

所以在这里使用到了正弦规。

需用量块垫高30°

可使斜面与工作台保持水平,如图3-3所示,将工件垫高30°

图3-3

H量=Lsina

式中H量-量块组高度;

a-被测工件锥角;

sin30°

=50mm

所以量块垫的高度为50mm。

图3-4

(2)如图3-4所示,要算出正弦规在垫高30°

之后本身的高度,方法参照上面凸件正弦规高度的测量。

这里只说明下Φ10芯棒到正弦规“尖点〞的尺寸计算公式:

A=5

sin75°

+5=11.83mm。

H正弦规高度=H实测的高度-11.83

(3)最后算出工件在正弦规上本身的垂直距离即A尺寸。

图3-5

如图3-5所示,A尺寸计算:

A=78×

+50×

sin60°

=82.3mm。

(4)H总高=82.3+H正弦规高度。

H总高尺寸就是零件在正弦规通过垫高30°

,然后得出工件在正弦规上的正确尺寸。

此高度也就是前面划线时所需要的尺寸,知道这个尺寸后,测量方法是用量块拼出此尺寸,最后用百分表来打平面。

〔三〕、图d、e的测量

图3-6

如图3-6所示:

这一对角是45°

的斜角,只要在v型架上通过百分表和量块就可以量出,如图中所示的A尺寸,即A尺寸计算:

+=95.71mm。

算出A尺寸后加上v型架的高度就是要测量的高度,用量块拼出尺寸,然后用百分表打平面即可。

第四章配合与打孔

4.1配合

1、公差配合:

在做配合工件时,凸件和凹件上都有尺寸,而这些根本尺寸都有上偏差和下偏差的区分。

当做凸件时,工件的尺寸尽量做下偏差,上偏差那么为零,要做小;

而做凹件时,下偏差或者上偏差都可以做,但是两者的尺寸公差都要在要求围以。

2、透光和研点的配合:

透光就是通过相配合时,每个配合面的透光程度,来判断修配高的尺寸面。

研点就是在配合时,凸件和凹件配合时相互摩擦出的黑点,而黑点就是需要修配的高点。

在前面已经分析过,凸件为主要工件,尺寸要求分布在凸件上面,凹件为配作件没有尺寸要求。

凹件主要是在配合后,插入芯棒能与凸件换位换向,能够和凸件的间隙保持在0.04mm以就行。

所以在凸件完成后,配合时发现高点都只是修配凹件,使凹件和凸件能够很好的配合。

先将两者能配合的部位配合,然后用透光法看光线从各个配合的间隙处穿透的是否均匀,如果均匀,那么通过研点法直接去除研出的高点。

如果透出的光线不均匀,那么需要分析是不是相配面是否有高处或者修配面是否不平整。

这时候研点法就能够研出高点,然后锉去高点就可以了。

但是有些时候研出的高点,并不准确,只是因为由于其他的高点的干扰,才出现的。

每个点都分析过,将高点去除,先固定一个方位配合,等配合间隙到达后,再换位。

由于之前凸件的尺寸经过计算控制过,所以在有一个方位进去后,其他方位也能够互换,只是个配合面配合时的配合间隙大小有些许的差异。

4.2打芯棒孔

图4-1

方法一:

引孔并分别装夹打孔

1、先用游标高度尺划线,并采用田字格的方法划出方格,这样可以消除划规样冲等积累误差,在打孔时可以实时检测,然后用洋冲打冲眼,洋冲一定要垂直于工件,然后用平行块垫凹件夹持于台虎钳上,并用Φ6钻头先试钻一浅坑,如钻出的锥坑与所划的钻孔圆周线不同心可及时予以纠正,如偏离较少,可靠移开工件或移动钻床主轴〔摇臂钻床钻孔〕来解决。

如果偏离较多,可用尖錾或样冲在偏移的相反方向錾出几条槽来,以减少此处的切割阻力而让钻头纠正偏心。

确保钻头与中心对中后,然后直接钻通凹件,在钻孔时要轻进刀,多提起清理钻头上的切屑,防止钻头被切屑挤死而折断。

每次进刀的深度随着孔越钻越深,进刀的深度要越来越少,不要怕麻烦。

2、将凹件和凸件配合在一起放在自制的v型架上〔厚度一样〕,并用平行夹夹持,放在台虎钳上。

利用凹件上的孔来引孔。

无需钻多深,只要有点深坑即可。

3、将工件卸下来,把凸件单独装上去,直接用台虎钳并用百分表打平面,将工件调整水平后夹紧并钻孔,通孔将要钻穿时,要特别小心,尽量减小进给量,以防进给量增加而发生工件甩出事故。

4、配合件的单边以钻好Φ6的孔后,翻转180°

再配合在一起,利用引孔的方法引钻对边上的孔,引出小坑之后就可以单独加工了。

5、然后参照上面的方法就可以单独扩孔、铰孔到尺寸精度。

方法二:

引孔一起装夹打孔

1、与第一种方法的区别是所有的孔都是一起装夹在一起引孔打出的,先配合在一起装夹在台虎钳上,然后下面垫木头制的v型架,并用平行夹固定凸件和凹件,

2、然后用Φ6钻头钻孔,先试钻,对中后一并钻通,然后翻转180°

引孔钻,再扩孔、铰孔。

方法三:

凹件芯棒孔直接打出

1、在做凹件的时候,先固定出芯棒孔的位置,保证芯棒孔对称度和位置精度。

然后以孔做出凹件备料,这样孔就保证在位置上了。

2、然后再做凹件、凸件,再配合时打芯棒孔,直接用凹件上的孔引出凸件上的孔。

分析:

第一种方法虽然比拟麻烦,但是这种先打一个孔再翻转180°

配合再引孔的方法能保证对称度。

而且这个工件的芯棒孔比拟深,打孔时随着孔打的越深,钻头越容易晃动,而孔就越容易歪斜。

所以方法一采用以孔引出小凹坑,再分开装夹打孔。

方法一与方法二差不多,主要是装夹上面有所区别,对于第二种由于配合在一起装夹,孔的深度比拟深,直接配合打孔的话,虽然有台虎钳和平行夹夹持,但钻头切削力任然会引起震动,使得孔打的越深偏移越大。

因为这种夹持不像方法一那样是直接夹持的,配合边随时可能会发生位移导致引孔偏移。

而方法三在做凹件时就先把孔定位好了,虽然这种能保证凹件上芯棒孔的位置,但当配合引孔时没有方法一和二那种翻转180°

引孔的方法好。

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对称度要求,这就导致工件翻转180°

时芯棒插不进去,

结论:

综上三种打孔方法的比拟,方法一要比拟可靠,所以采用第一种方法。

4.3加工外表2×

ø

8H7的孔

1、凹件上有两个对称孔,凸件上的中心孔在做凸件时就先做好了,这时要保证凹件孔和凸件孔的孔距〔图纸要求〕,因此在凹件上先划线,并划出田字格以便后面钻孔时检测。

2、打完冲眼后将凹件摆平装夹,选择

4.8钻头钻削,先试钻一个孔,确定孔对中后,将凸件与凹件配合在一起,检测与凸件上的孔之间的距离是否达标,偏离较少,可靠移开工件或移动钻床主轴〔摇臂钻床钻孔〕来解决。

确定后可以直接钻通,然后扩孔铰孔,到达ø

8H7孔的精度。

3、在根据加工出来孔的实际尺寸,重新定位凹件右侧孔的位置,保证孔距精度,然后重复上一步骤。

总结

本次技师考核设计的课题是钳工工件——对称性配合件。

通过平时对课件练习的经历总结和询问教师,对工件进展综合的工艺分析后,确定了工件加工步骤。

这个零件的外形有许多的斜边,所以计算工艺尺寸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尺寸是在v型架上量出,而有的是正弦规上量出的,这些尺寸在计算的时候,为了更容易算出尺寸,我们都要借助三角函数来计算,并且有的高度需要芯棒来间接得出尺寸关系。

在加工过程中,同一种工序可能有很多种方法做出,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比拟,通过测量方法、工艺的比拟、装夹的方式等分析,选择能更好的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的方法,进展加工,从而完成技师论文的设计。

这次毕业设计,不仅培养了我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我学会了根据实际操作经历对钳工工件的设计进展创新,缩小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距离。

使我能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工件的加工设计方法,从而增强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在学校度过6年多了,在这里我学到知识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在此感教师们对我的含辛茹苦的教导。

对本次毕业设计指导我的教师表示我最衷心的感!

毕业设计开场以来,有幸屡次聆听教师的教导。

教师以她宽广的知识、在实际生产中所积累的经历,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为我的毕业设计得完成提供的珍贵的建议,并认真地修改了我的毕业设计初稿中的错误之处,使之一步步地完善起来。

教师的认真的态度,让我感到一丝感动。

在此也要感评阅教师对我论文的检查,你们!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获得实践的设计能力,稳固了学过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设计中去。

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到达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提高了自己的对钳工专业技术的掌握,有效的提高了综合设计和描述工件的加工工艺能力,为以后自己步入社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参考文献

1?

公差配合与技术?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2?

CAD/CAM技术?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3?

钳工工艺学?

中国劳动

4?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5?

机械制图?

6?

机修钳工?

机械工业

7?

钳工速算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