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检卷九生物的进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221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质检卷九生物的进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单元质检卷九生物的进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单元质检卷九生物的进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单元质检卷九生物的进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单元质检卷九生物的进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质检卷九生物的进化Word文档格式.docx

《单元质检卷九生物的进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质检卷九生物的进化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质检卷九生物的进化Word文档格式.docx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4.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

右图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种群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B.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

C.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5.苍蝇的有翅、无翅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将一定量的有翅和无翅苍蝇饲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如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数量等)皆相同。

一段时间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

A.甲瓶苍蝇在选择作用下会产生定向变异

B.甲瓶苍蝇中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为零

C.通过优胜劣汰,甲瓶中苍蝇进化产生了新物种

D.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

6.某大型封闭种群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30%,A占60%(没有自然选择和突变),则(  )

A.自交三代后种群中A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随机交配三代后种群A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自交三代后种群中AA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D.随机交配三代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

7.(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冲刺模拟)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8.假设某一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其比例为SS(黑色)10%,Ss(黑色)10%,ss(浅色)80%。

由于寄居的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个体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

则第二年桦尺蠖的有关基因型频率或基因频率正确的是(  )

A.Ss,25.5%B.ss,76.6%

C.SS,13%D.S,15%;

s,85%

9.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

10.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 份

1870

1900

1930

1960

1990

S基因频率/%

10

50

65

12

A.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

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11.(2019福建福州一中期中)下图表示小鼠原种进化为某种小鼠新种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使该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若图中X、Y、Z1、Z2表示物种形成中的基本环节,则Z1是形成小鼠新种的必备条件

C.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X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D.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2.(16分)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

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

一组使用杀虫剂;

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1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

螺旋蛆蝇中存在            ,在杀虫剂作用下,  

 。

 

(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2所示的基因突变。

请阐述你从图2中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

①               ;

②                ;

③ 。

(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除第

(2)小题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                                                 。

13.(18分)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内蒙古乌海沙地的植物多样性的情况,获得表1内蒙古乌海沙地的主要植物、表2沙生冰草形态多样性统计。

表1 内蒙古乌海沙地的主要植物

分布区

采集地编号

主要植物

乌海

沙地

1

针茅、冷蒿、糙隐子草

2

锦鸡儿、冷蒿、羊柴、蒙古冰草

3

蒙古冰草、沙生冰草、百里香

4

狗尾草、茵陈蒿、白草

5

针茅、羊草、沙竹

6

榆树、黄柳、小叶锦鸡儿

7

黄柳、油蒿、小叶锦鸡儿、羊草

8

羊草、蒙古冰草、沙生冰草

表2 沙生冰草形态多样性统计

性状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数

穗长

30

70

50.338

穗宽

5.1

21.2

13.461

小穗数

15

44

27.838

小花数

5.156

(1)上表中的数据体现了     。

A.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2)表1数据一般采用样方法获得,在做样方调查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多选) 

A.选择该地区物种密度较大的区域确定了采集地1~8

B.在各采集地中随机选取多个样方

C.在各采集地中选取样方的面积大小一致

D.统计各样方物种数量,以数量最多的样方数据作为最终呈现数据

(3)若要研究该地区的丰富度,表1中缺乏的是 

(4)下图表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物种形成的进化机制。

①内蒙古乌海沙地地区的蒙古冰草的总和称为    。

②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上图中c表示的是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之间存在着         。

其过程经历的生物进化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隔离。

b的实质变化是  

参考答案

单元质检卷九

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考查。

群体中近亲之间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大,因此近亲繁殖时纯合子的比例高,A项正确;

有害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项错误;

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会改变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项错误;

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没有突变,没有选择,没有迁移,没有遗传漂变,才能使基因频率在各代中保持不变,D项错误。

2.B 解析①根据题图判断大多数水蚤个体生活的适宜温度是25℃,温度改变部分个体死亡;

②在不同温度下,都有能存活的水蚤个体,说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变异类型;

③在不同温度下,死亡的个体不同,生活下来的个体是适应对应环境的个体,即温度对水蚤起了定向选择作用;

④变异是不定向的。

3.D 解析生物竞争也是一种环境因素,A项正确;

化石是过去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可通过对比了解生物进化情况,B项正确;

生物也可引起环境的变化,C项正确;

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项错。

4.B 解析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作基因频率,种群越小全部等位基因数目越小,所以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A项正确。

②在125代时A的基因频率是75%,a的基因频率是25%,不是aa基因型的频率是25%,B项错误。

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基因频率变化大,有可能出现生殖隔离,C项正确。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正确。

5.B 解析有翅和无翅的显隐性未知,若有翅为隐性性状,则无翅苍蝇中仍可能含有控制有翅性状的基因,B项正确。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变异不是在选择作用下产生的,A项错误。

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通过题干信息不能得出甲瓶中苍蝇进化产生了新物种,C项错误。

由实验结果可知,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甲瓶,而乙瓶中有翅和无翅的苍蝇都能存活,据此不能推断出哪种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D项错误。

6.C 解析由于此种群是大型封闭种群(没有自然选择和突变),所以种群基因频率无论是自交还是随机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A、B两项错误。

自交若干代,纯合子不分离,杂合子后代则同时形成等量AA、aa,如此A基因频率不变,但AA比例不断增加,C项正确。

随机交配达到遗传平衡,每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D项错误。

7.B 解析由图可知,持续选择条件下,甲虫蛹的体重会持续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A项正确;

从停止人为选择的曲线可以看出,甲虫蛹体重下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项错误;

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项正确;

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因为存在选择,D项正确。

8.B 解析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则第二年浅色个体的比例为80%×

(1-10%)=72%,第二年黑色个体的比例为(10%+10%)×

(1+10%)=22%,即第二年ss的比例为72%,Ss的比例为11%,SS的比例为11%,Ss的基因型频率为11%÷

(72%+11%+11%)=11.7%,A项错误。

ss的比例为72%÷

(72%+11%+11%)=76.6%,B项正确。

SS的比例为11%÷

(72%+11%+11%)=11.7%,C项错误。

s的基因频率为(72%+11%÷

2)÷

(72%+11%+11%)=82.45%,S的基因频率为(11%+11%÷

(72%+11%+11%)=17.55%,D项错误。

9.D 解析最初只有Aa型豌豆,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出现了3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频率改变,④正确;

但经过计算发现,基因频率不变,说明种群没有发生突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没有发生自然选择,也没有发生进化,故而①②③错误,⑤正确。

10.D 解析1870年,S基因频率为10%,s基因频率为90%,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81%,A项错误。

1900年S基因频率为50%,1930年S基因频率为65%,说明该物种进化了;

1930年S基因频率为65%,1960年S基因频率为50%,说明该物种进化了,B项错误。

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从题干中无法得知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C项错误。

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项正确。

11.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Y是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项错误;

Z1为地理隔离,图示中由于地理隔离形成的小鼠新品种与小鼠原种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故没有形成新物种,而Z2为生殖隔离,为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项错误;

X表示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C项错误;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个小鼠有利变异的产生不一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项正确。

12.答案

(1)抗药性基因突变 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

(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是可逆的 基因突变可产生复等位基因(回答3个即可)

(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解析

(1)根据自然选择学说,杀虫剂起到了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使抗药个体增加,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

(2)观察图2可知,A可以通过诱变处理得到多个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是可逆的。

(3)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所以诱变处理较长时间后才会达到目的。

13.答案

(1)D

(2)BC

(3)除植物类群外的其他生物类群的物种数目

(4)①种群 ②生殖隔离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变化的不断积累或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1)表1中一定环境中有多种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表2中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2)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随机取样,所取样方的大小应一样,对所得到的各样方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呈现数据。

(3)调查丰富度时应调查该地区的所有生物物种,表1中只有植物,没有其他生物类群的物种数目。

(4)某一区域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

从图中可知蒙古冰草与沙生冰草虽都来自同种生物,但已形成两个物种,即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该过程经历的生物进化环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