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6334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溪一中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玉溪一中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玉溪一中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玉溪一中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玉溪一中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溪一中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玉溪一中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溪一中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玉溪一中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清朝部分官员尚未正确认识战争失败的原因B.清朝部分官员已经形成现代国家主权意识

C.清朝部分官员仍以传统观念看待中英关系D.清朝部分官员充分认识到中英签约的危害

5.《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

“《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旰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

“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因为《资政新篇》

A.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B.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C.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要求D.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6.1860年至1862年,江浙一带的地主、富商及官僚纷纷涌向上海租界,上海租界人口由1860年的30万增加到1862年的50万。

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租界房租、地价开始上升,房租收益可获30%~40%的利润。

一些老牌贩卖鸦片的洋行,也兼营房地产。

此现象

A.

是政治事件带来的连锁反映B.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C.说明租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D.意味着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7.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

A.美国的独立战争B.俄国十月革命

C.中国的辛亥革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亦卑辞乞降。

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

A.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B.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

9.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

这表明

A.中共向往美国的民主共和制B.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

C.民主成为反法西斯联盟的旗帜D.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

10.1949年,华北出现旱灾,粮

食、棉花供应困难,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物资能运到中国。

此外,他认为提供大批借款和进行贸易,对中国工业化也有帮助。

中国外交人员告诉他,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没有正式表示,实现这些事情并非易事。

此事件表明当时

A.美国改变了扶蒋反共的政策B.美国企图用经济封锁要挟新中国

C.新中国对美交往的原则基本形成D.中国已经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11.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除了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

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B.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D.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

12.2013年10月,印尼巴厘岛“习萧会”表明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如何“对国家尚未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已经是两岸无法回避,必须慎重解决,但是应积极面对的课题。

“习萧会”信息与右图信息一致的是

A.两岸应结束敌对和敌视,共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

两岸关系缓和

B.经济合作渐行渐远,武装斗争是最后的手段

C.两岸都意识到既要发展经济合作,又要做好斗争准备

D.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流,中共承诺对台放弃使用武力

13.

台湾军队

“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人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决不妥协的;

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

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

”此话不能反映

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B.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

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14.有学者认为:

雅典民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中”。

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A.是一种直接民主B.是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C.是少数人的民主D.易形成集体暴政

15.确立于公元前286年的古罗马的《阿奎利亚法》第一章中明确规定:

“凡不法杀害他人的男奴隶或他人的女奴隶或他人之四足牲畜者,须以被害物当年的最高价值向所有主以金钱赔偿。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古罗马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只有贵族的利益得到保护

C.公民已经具有物权意识D.奴隶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16.“平民通过选举护民官制约元老院,既能以高度集中的方式清晰表达平民的意志,又能以职位之力发挥‘审核法律的理性’,明智评价贵族的政治主张。

因此护民官制度的建立本身便显示了《十二

铜表法》赖以出现的公法背景,意味着‘平民运动’的走向不是革命,而是法治。

”旨在强调

A.贵族丧失立法主导地位B.罗马法制定的制度因素

C.平民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D.平民与贵族实现权力平衡

17.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的现象。

如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17世纪,在荷兰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

19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

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

A.基本内容仍具有生命力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D.成为史学研究的理论指导

18.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现……议会还修改了国王的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

议会此举的目的是

A.赋予国王立法权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完全摒弃旧有法律法规

19.美国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某领导人说:

“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人。

”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A.削弱众议员的权力B.牵制众议院,达到制衡的效果

C.实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D.体现两党的交替执政

20.波提亚斯法官1994年由克林顿总统任命为最高法院法官,

2007年受到联邦调查局调查,他的罪名包括收受贿赂、向国会撒谎、用假身份申请破产等。

如罪名属实,按照美国宪法,波提亚斯法官将

A.由总统发布命令并解除其职务B.自动解除职务

C.由联邦法院审判并解除职务D.由国会弹劾并解除其职务

21.清同治三年(1864年),有四位法国人在巴黎一咖啡厅里聚会聊天。

甲说:

“我参加过滑铁卢战役。

”乙说:

“我给路易·

波拿巴上台投了一票。

”丙说:

“我参加过第三共和国成立庆典活动。

”丁说:

“我进过中国皇宫。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可能符合史实?

A.甲B.乙C.丙D.丁

22.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

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

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

这说明

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

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

23.从政治经济结构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年)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

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A.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B.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C.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D.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24.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小布什诉戈尔案”轰动政坛,源于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和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几十张选票的有效性上产生争议。

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

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违宪。

该材料

A.证实总统胜出无须考虑选民意愿B.展现最高法院掌控国家行政权

C.证明司法机关现实凌驾于行政权D.体现国家权力机关权力分立

25.钱满素在《美国掀翻:

分权·

制衡·

民主化进程》中写道,杰斐逊曾经说过:

“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

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对材料理解

最正确的是

A.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B.政府分权与制衡降低行政效率

B.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26.19世纪晚期,德国资产阶级政党,包括工人政党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代表参加议会。

到1890年,社会民主党在帝国议会中的席位已达35个。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德国政党政治发展,由议会选举组成代议制

B.政党不能对国家行政元首的人选产生影响

C.帝国议会享有立法权,可通过立法限制元首权力

D.德国国家权力由皇帝手中转移到议会手中

27.通过采用代表制,人民将立法权交给自己选择的代表来行使。

人民自己直接行使的的权利乃是选举权。

以下关于“代表制民主”表述正确的是

A.代表制民主起源于英国“光荣革命”B.古代雅典不适合实行代表制民主

C.美国国会的选举符合代表制民主D.实行代表制民主可实现根除专制

28.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项目

美国总统

法国总统

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出

任期

四年

职权

行政权、创议法律权

与议会关系

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

A.普选方式、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B.国民议会间接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C.国民议会间接选出、四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D.普选方式、七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29.有学者认为:

“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B.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

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30.“公社的属于公社;

国家的属于国家。

”“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

”“公社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

”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B.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

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D.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其中31题25分,32题15分,共40分)

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

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它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

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

顺治、

康熙、乾隆朝的“恩威并施”“怀德为上”的方针到嘉道时期演变为“羁縻防范”“不开边畔”和“不失国体”,经济上的炫耀所剩无几。

此时朝贡关系已经不再是经济关系,而转化为政治举措,是一种强调“华夷之辩”的中外关系。

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衰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

清廷将西洋国家从朝贡范围内逐渐剔除,转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这一体系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材料二  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

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

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

(1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体系形成的原因。

(10分)

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产阶级所构建的国家

模式,不论是君主立宪式还是共和式,往往利用了封建社会原有的国家机器。

——摘自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提取材料观点并进行论述,也可以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条理清晰)

玉溪一中高三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

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CBDCA6—10ACBDC11—15AABDC

16—20BCCBD21—25CDADA26—30BCBDC

2、非选择题(31小题25分,32小题15分,共40分)

31.(25分)

(1)特征:

朝贡体系,以经济实力为支撑;

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

持续时间长;

厚往薄来;

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通行;

形成东亚文化圈;

本质上属于贡赐贸易;

属于文明的扩散;

在西方国家的侵略下瓦解。

(任意答出4点即可得8分)

殖民体系

,以西欧国家为中心;

(2分)形成西方文化圈如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英语文化圈(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2分)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体

系。

(3分)

(2)朝贡体系形成的原因:

中央集权国家的强大;

自然经济的发达;

中国先进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吸引;

儒家文化的价值追求,也是儒家天下理论塑造的产物。

(答出任意3点赋5分)

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扩张性和开放性的本质;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及掠夺;

两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

极权主义、非伦理化的文化推动,使各国资产阶级不受道义的约束,最大限度地实行掠夺和扩张。

32.示例1:

观点:

旧的国家机器在资产阶级进行政权建设中有一定的延续性。

(4分)

论述:

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之间相互妥协,在限制君主权力的基础上保留了君主,对内阁与议会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新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

(8分)

结论:

所以,资产阶级所构建的国家模式一定程度利用了封建社会原有的国家机器。

示例2:

旧的国家机器在资产阶级进行政权建设中未必具有延续性。

法国在革命前是一个君主专制较为浓厚的国家,法国通过艰难曲折的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以法律保障了共和制度,第三共和国确立以后,政党政治也开始出现。

而共和制度、政党政治是法国专制社会中所不具备的。

所以,资产阶级在构建国家模式的过程中不会利用封建社会原有的国家机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