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单独使用的金属锑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628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能单独使用的金属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不能单独使用的金属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不能单独使用的金属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不能单独使用的金属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不能单独使用的金属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能单独使用的金属锑Word文档格式.docx

《不能单独使用的金属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能单独使用的金属锑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能单独使用的金属锑Word文档格式.docx

锑属亲铜元素,但也有一定的亲氧性,具有两性元素特性。

其离子主要为Sb3+,也有Sb5+。

在自然界里,锑主要形成硫化物(如Sb2S3),少数形成氧化物和含硫盐类(如Sb2O3、[SbS3]3-等)。

锑与铋有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辉锑矿中Sb2S3与Bi2S3能进行广泛地混合。

辉锑矿与辰砂经常密切共伴生,形成锑汞矿床。

锑在表生作用中易与氧结合,辉锑矿氧化后形成溶解度极低的锑华、锑锗石和黄锑华等,所以锑在表生作用下不发生显着的迁移。

锑在自然界中约有120多种锑矿物和含锑矿物,主要以4种形式存在,即①自然化合物与金属互化物,如自然锑、砷锑矿;

②硫化物及硫盐类,如辉锑矿、硫铜锑矿、硫锑铁矿、辉锑铁矿、黝铜矿、车轮矿、硫锑铅矿、脆硫锑铅矿、斜硫锑铅矿、硫锑银矿、辉锑银矿、辉锑铅银矿、硫汞锑矿、硫氧锑矿等;

③卤化物或含卤化物,如氯氧锑铅矿等;

④氧化物,如锑华、黄锑华、锑赭石、锑钙石、水锑钙石、方锑矿等。

二、矿石工业要求

目前,在地壳上虽然已发现锑矿物和含锑矿物达120多种,但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适合现今选冶条件,含锑在20%以上的锑矿物仅有10种,即辉锑矿(含Sb%)、方锑矿(含Sb%)、锑华(含Sb%)、锑赭石(含Sb74%~79%)、黄锑华(含Sb%)、硫氧锑矿(含Sb%)、自然锑(含Sb100%)、硫汞锑矿(含Sb%)、脆硫锑铅矿(含Sb%)、黝铜矿(含Sb25%)。

其中,辉锑矿是锑的选冶最主要的矿物原料。

锑矿类型划分,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应将矿石划分为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锑矿石的自然类型,可分为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原生矿石3种,其标准按锑氧化率(%)划分:

氧化矿石>

50%,混合矿石30%~50%,原生矿石<

30%。

锑矿石的工业类型,根据我国锑矿床物质成分特点,有的以锑为主的单一矿床,更多的是多组分共伴生矿床,有的锑与金、汞、钨等共伴生。

故锑矿石工业类型有:

单一锑、锑金、锑汞、锑金钨、锑钨等类型。

锑矿一般工业要求:

边界品位,含Sb%;

工业品位,含Sb%;

可采厚度≥1m;

夹石剔除厚度≥2m。

这个工业要求指标,仅供详查和勘探初期阶段参考。

凡提供矿山建设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勘探的矿床所采用具体工业指标,应由地质勘探单位提出初步意见,并附必要的地质资料,由工业部门委托矿山设计部门进行经济核算和比较研究,由省以上工业主管部门确定。

当锑矿床中的伴生组分达到下列含量时,应注意综合评价。

锑矿床中伴生组分品位:

Au0.1g/t、WO3%、Hg%、Pb%、Zn%、As%、S2%、Cu%、Sn%、Ag2g/t、Bi%、Se%、Co%、Ni%、CaF25%、BaSO45%。

三、矿业简史

锑矿的发现,约于公元前18世纪在匈牙利曾发现的小锑块,但在很长时间,人们并未真正地认识这种金属。

1556年德国冶金学者阿格里科拉在其着作中叙述了用矿石熔析生产硫化锑的方法,但将硫化锑误认为锑。

1604年德国人瓦伦廷记述了锑与硫化锑的提取方法。

18世纪已用焙烧还原法炼锑,1896年制出电解锑。

1930年以后,锑矿鼓风炉熔炼法成为生产金属锑的重要方法。

60~70年代发展了多种挥发熔炼和挥发焙烧方法。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锑矿较早的国家之一。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

“王莽居摄,变汉制,铸作钱币均用铜,淆以连锡”。

《史记》记载:

“长沙出连锡”。

秦墓出土文物的秦代箭,经光谱分析含锑,由此可知中国对锑的利用很早,当时不叫锑,而称“连锡”。

明朝末年(1541年)发现了世界最大的锑矿产地——湖南锡矿山,但当时把锑误认为锡,故锡矿山以此得名,至清·

光绪16年(1890)经化验始知是锑。

光绪23年(1897),创办“积善”厂,为锡矿山最早的锑炼厂,使我国的“连锡”转入锑生产的时代。

1908年湖南华昌公司从法国引进挥发焙烧法,开始用此法炼锑。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兴起,锑的用途和需求量扩大,继开发锡矿山之后又先后开发了湖南桃江板溪、新邵龙山、桃源沃溪等地锑矿,使湖南锑业居全国之首。

接着,黔、滇、桂等省区也相继开采一些锑矿。

从1908年以后数十年间,中国产锑量常占世界总产量50%以上,仅就锡矿山自1912~1935年间的锑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占全国的%。

1942年中国着名的有色金属冶金学家,世界最早的锑冶金专家之一王宠佑与美国人霍德森(Hodson)共同取得飘浮熔炼——气态还原熔炼的专利权。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锑矿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和开发,并发展了硫化锑精矿鼓风炉挥发熔炼。

我国锑矿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并大量出口,生产高纯度金属锑(含锑%)及优质特级锑白,代表着世界锑业先进生产水平。

一、资源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锑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现已探明有储量的矿区111处,分布于18个省区。

累计探明储量(Sb金属,下同)万t,截至1996年底保有储量为万t,其中A+B+C级(或称工业储量)为万t,占%。

以我国A+B+C级锑矿储量同世界各国家的锑矿储量基础相比,居世界第1位。

二、储量分布

我国锑矿分布从大区来看,以1996年保有储量统计,主要集中在中南区,占全国锑矿储量的%,居首位。

其次是西南区占%,西北区占%,华东、东北、华北的锑矿很少,3个区合计占%。

就各省区来看,储量占有依次为:

广西万t、湖南万t、云南万t、贵州万t、甘肃万t,5省区合计储量万t,占全国锑矿总储量的%。

其次,广东万t、陕西万t、河南万t、西藏万t,这4个省区合计储量万t,占%。

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青海等9省区的储量很少,合计仅占%。

表3.16.1和图示出我国主要的锑矿床储量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和主要矿产地的分布。

表3.16.1中国锑矿主要产地一览表

图3.16.1中国锑矿分布图

三、资源特点

锑矿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储量丰富,矿床多、规模大中国是世界上锑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储量、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世界上知名的大型锑矿床54个,中国就有15个。

我国现已探明的锑矿区111个,其中大型、超大型锑矿床探明的锑矿储量占全国累计探明的锑矿总储量的81%。

(2)成矿环境优越,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世界锑矿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地中海构造成矿带、中亚天山构造成矿带,其中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集中了世界77%的锑储量。

中国锑矿在这三大成矿带中均有分布。

特别是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桂、滇、黔等省区的一些大型、超大型矿床,集中分布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西岸。

如超大型矿床有湖南锡矿山锑矿田、广西大厂锡铅锌锑矿田以及一批大型矿床(锑储量均在10万t以上),如湖南安化渣滓溪锑矿、沅陵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广西河池五圩箭猪坡锑矿、南丹茶山锑矿,贵州晴隆锑矿、独山半坡锑矿,云南广南木利锑矿。

(3)锑矿分布高度集中现已探明的超大型和大中型锑矿床集中分布在湘、桂、滇、黔、甘5省区,占全国探明锑矿区的67%,储量占全国锑总储量的%。

(4)锑矿工业类型的储量构成,以单锑硫化物矿床为主,占全国锑总储量的67%,其特点是规模大,以大中型为主,有的为超大型(如锡矿山锑矿田),矿石成分简单、品位富,以辉锑矿为主,易采易选易炼,经济价值巨大;

锑金钨等共生矿床,占全国总储量的21%,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个别的为大型(如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矿石成分较复杂,以辉锑矿、自然金、白钨矿、黑钨矿为主,颇有综合利用价值;

锑(复)硫盐多金属伴生矿床,占全国锑总储量的12%,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个别的为大型(如广西大厂龙头山、茶山等矿床),矿石成分复杂,综合利用价值大,但属难选冶矿石类型。

(二)广西大厂锡多金属伴生锑矿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广西南丹县境内。

矿区发现、开采,历史悠久,唐、宋、明、清年间均有采炼活动。

唐朝产银,宋朝开始产锡。

地质调查始于1928年,丁文江等曾来此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广西地质勘探公司二一五队即在大厂地区进行大规模地质勘探工作,从过去只有3条小矿脉的矿山,经过30多年来研究和大量地质勘查工作,探获了举世瞩目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其中探明锑储量82万t。

于五六十年代建设成投产以锡为主、综合回收铅锌锑银等多金属的采选冶大型联合企业。

图3.16.3广西丹池多金属矿带构造地质图

1.三叠系;

2.二叠系;

3.石炭系;

4.泥盆系;

5.黑云母花岗岩;

6.花岗斑岩;

7.背斜轴;

8.向斜轴;

9.断裂;

10.地质界线

图3.16.4大厂矿床网格构造示意图

(严云秀,1980)

1.泥盆系;

2.北西向压性、压扭性断裂;

3.北东向张扭性断裂;

4.背斜轴;

5.向斜轴;

6.黑云母花岗岩;

7.花岗斑岩脉;

8.锡石磁黄铁矿矿体;

9.夕卡岩化锌矿体;

10.夕卡岩化锌铜矿体;

11.锡石铅锌硫盐矿体;

12.辉锑矿矿脉

矿田处于广西南丹-河池多金属矿带中部,呈北西向展布(图3.16.3)。

矿田地层为泥盆系—三叠系均有出露。

岩性为细碎屑岩、硅质岩、碳酸盐岩等。

含矿岩系为硅质岩和礁灰岩。

矿田构造具网格构造特征(图。

大厂矿田中的锑矿床及锑矿体按形态划分为两种类型:

①似层状整合型锑铅硫盐类矿床,如长坡-巴力-龙头山式(简称龙头山式);

②脉状交错型锑钨矿床,如茶山式。

龙头山式锑矿床。

现已探明大小矿体11个。

其中最大是70年代末探明的100号矿体,Sn、Pb、Zn、Sb储量:

锡万t,其他3种金属储量130多万t。

主矿体长900m,宽60~230m,平均厚12.61m。

矿体形态较复杂,纵向较稳定,横向变化大,似弯曲状莲藕。

矿体品位:

Sb%,Sn%,Zn%,Pb%。

1996年新上全国储量表的大厂巴力-龙头山多金属矿锑储量为万t,锑品位%。

主要矿石矿物为锡石、毒砂、磁黄铁矿及脆硫锑铅等,共有34种硫盐类矿物。

礁灰岩中常有退色化、弱硅化、大理岩化等,矿体产于蚀变带中。

茶山式锑钨矿床位于南丹县车河乡西偏南2.5km处,属大厂矿田的一部分,探明锑储量万t,具大型规模。

已知矿脉有42条,单脉长300~500m,厚~0.67m,品位:

Sb为%~%,WO3为%~%。

其中28号脉组为主矿脉,地表断续出露长3800m,延深大于800m,厚~10m,以锑、钨为主,伴生有银、铅、锌、铜、金等。

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锑矿、黑钨矿、白钨矿,矿体呈透镜体、薄板状。

近矿围岩蚀变为硅化、碳酸盐化等。

矿床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三)贵州半坡锑矿

半坡锑矿区位于贵州省独山县城东约14km处,矿区面积2km2,为大型锑矿床,累计探明锑储量万t。

地质工作始于1959年。

从1974年起由贵州地质勘探公司三队和物探队进行地质勘探工作。

1981年完成初勘,1986年提交详勘报告。

图3.16.5半坡锑矿床地质略图①

1.中泥盆统;

2.下泥盆统;

3.地质界线;

4.断裂;

5.锑矿体;

6.富锑矿体

①据张洪实验资料1985年修改

矿床处于湘黔汞矿带与广西丹池锡锑多金属矿带之间,具有区域性成矿特征,属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型锑矿带。

矿区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下、中统。

主要赋矿层位为泥盆系下统丹林群,假整合于志留系翁顶群之上,为灰色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

矿区内北北西向断裂发育,辉锑矿充填其中(图3.16.5)。

在该区域100km范围内未见岩浆岩。

区内辉锑矿体呈脉状产于半坡断裂破碎带中。

共有工业矿体9条,沿赋矿断裂呈斜列展布。

其中Ⅰ号矿体为主要矿体,占半坡锑矿床总储量的77%,其余矿体规模较小。

Ⅰ号矿体呈不规则脉状,膨缩明显,长1220m,延深约500m,南宽、北窄,厚度由~4.49m,最厚达26.45m,锑品位%~%,最高达%。

Ⅱ至Ⅸ号矿体也产于断裂带内,呈大脉状、长条状和透镜状产出,长120~550m,宽45~260m,厚~9.3m,锑品位%~%。

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以辉锑矿为主,次为黄铁矿、锑华及锑赭石。

矿区围岩蚀变常见有硅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及绢云母化。

其中硅化与成矿关系密切,常与辉锑矿伴生产出。

矿床类型属碎屑岩型沉积-热液改造锑矿床。

(四)贵州晴隆锑矿

晴隆锑矿区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大厂乡,故也称晴隆大厂锑矿,是西南地区的大型锑矿之一,累计探明锑储量万t。

大厂锑矿于明末清初即已发现、开采和土法冶炼。

1953年,开展普查找矿工作。

1956年后由贵州省地质局一一二队、一○五队等在矿区及外围开展普查找矿和勘探工作,探明了这一大型锑矿,已构成一个锑矿田,包括大厂、西舍、水井湾、固路、后坡、支氽、黑山箐、沙家坪、银厂坪等矿段或矿床,并与其南部放马坪组成矿田,东西长26km,北西-南东宽16km,总面积达420km2。

矿田位于黔西南拗陷带北部,碧痕营背斜(轴向北东)的南东翼部位。

矿田出露地层主要有下二叠统茅口组、大厂层、峨眉山组玄武岩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等(图3.16.6)。

褶皱为宽缓的短轴背斜与向斜,轴向北东。

断裂较发育,沿断裂带见有硅化、萤石化和锑矿化。

矿田由100多个大小矿体组成了20多个含矿体。

工业锑矿体大部分产于“大厂层”中,占矿田锑储量的97%。

矿体呈层带状、似层状及凸透镜状产出,一般长由300~1200m,宽100~500m,厚2~20m。

区内最大的矿体为大厂矿床的200m,宽400~500m,平均厚12m,最厚达27m。

图3.16.6晴隆锑矿床地质略图①

1.上二叠统峨眉山组玄武岩;

2.上二叠统大厂层(含矿层);

3.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

4.逆断层;

5.背斜轴;

6.锑矿床;

7.地质界线;

①据1979年资料修改

矿石中有益组分有Sb、S、F、Se。

其中,Sb为主要组分,Sb品位1%~40%,矿床平均品位%~%。

Se于1958年在冶炼纯锑的同时回收Se成功。

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次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以及锑华、锑赭石等。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次为粘土化,局化有黄铁矿化、方解石化、高岭石化等。

矿床类型属海相火山岩型火山沉积-构造改造锑矿床。

(五)云南木利锑矿

木利锑矿区位于云南省广南县南东东,直距32km的河谷南坡,是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于“七五”期间探明的大型富锑矿床,累计探明锑储量万t。

矿区位于右江褶皱带西端,文山-广南-富宁弧形褶断带北东侧。

矿田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泥盆系及二叠系,赋矿层位为下泥盆统坡脚组中段强硅化(礁)灰岩,区内褶皱、断裂十分发育,展布方向与主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矿区工业矿体主要分布在木利矿段及三家村矿段,除局部有所出露外,一般均呈隐伏矿赋存于木利背斜之中。

已知矿体断续分布在长2270m,宽~241m,海拔标高由665~832m的空间范围内。

木利矿段,已查明工业矿体5个,以产于背斜核部的Ⅰ号矿体规模最大,探明储量占全区锑储量的%。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下泥盆统坡脚组中段硅化礁灰岩之中。

矿体连续长1397m(往南东延至三家村矿段),宽~309m,平均厚7.9m(核部平均厚10.5m),锑平均品位%(核部平均%)。

三家村矿段,位于木利矿段南东端,属木利背斜东延部分,全长2500m。

已查明45~75线之间有工业矿体6个。

其中,以Ⅰ号矿体规模最大,长694m,矿体呈似层状产于背斜核部硅化礁灰岩之中,矿体厚~14.1m,平均厚3.28m,锑平均品位%。

区内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为辉锑矿、黄铁矿、锑赭石、黄锑华及红锑华。

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与锑矿化关系密切,次为方解石化、黄铁矿化。

矿床类型为碳酸盐岩型沉积改造锑矿床。

(六)甘肃崖湾锑矿

崖湾锑矿区位于甘肃省西和县城西南71km处,为西北地区的大型锑矿,累计探明锑储量万t。

矿区锑矿的发现,1958年当地群众找矿炼铁,在崖湾上玄沟采掘铁帽,于深部发现辉锑矿。

1974年由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二队提交了《西和县崖湾锑矿床地质勘探总结报告》,探明为大型锑矿床。

“七五”期间,由甘肃省自筹资金建矿开采。

矿床处于西秦岭印支褶皱带的东段,秦岭锑汞矿带西部。

矿区地层为中三叠统三渡水组,是一套浅变质岩系,主要由板岩、灰岩及少量砂岩组成。

矿区构造为单斜构造(有的认为是背斜),断裂构造发育且与成矿关系密切(图3.16.7)。

岩浆岩不发育,仅有闪长岩脉及长英岩脉,且与成矿无关。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脉状,产于中三叠统三渡水组薄层灰岩夹中厚层灰岩或其与钙质板岩的接触(破碎)带中。

区内矿床已控制矿体42个,其中以6号矿体规模较大,占矿床中锑储量的78%,矿体长50~1000m,延深70~515m,厚~33.24m。

图3.16.7崖湾锑矿床地质图

1~3.三叠系中统三渡水组第二层第三段(泥质灰岩夹板岩、砂岩)、第二段(薄层灰岩)、

第一段(钙质板岩夹灰岩);

4.三叠系中统三渡水组第一层第三段(薄层灰岩);

5.闪长玢岩脉;

6.闪长岩脉;

7.实测断裂及推测断裂;

8.冲断层及编号;

9.扭断层及扭张断层;

10.锑矿体及编号;

11.锑矿化体及编号;

12.地质界线及岩层产状;

13.勘探线及编号

矿石矿物组成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锑矿,次为黄铁矿、白铁矿;

次生氧化矿物有锑赭石、黄锑华、白锑华、褐铁矿等。

矿石主要成分为Sb,平均品位为%,并伴生Se、Ag、Ca、Ge、In、Te等。

其中,以Se、Ag含量较高,可综合利用。

矿床围岩蚀变较简单,有硅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萤石化等,其中以硅化为主,与矿化关系密切。

矿床类型为浅变质岩型沉积-改造层控锑矿床。

70年代,在生产矿区进行补充勘探和在矿区深部、周边地段进行详查和初勘,为矿山开采准备接续资源。

同时,在若干地区开展普查、详查工作,有的转入到初勘或详勘,如湖南渣滓溪大型锑矿床、贵州半坡大型锑矿床、广西马雄中型锑矿床、甘肃崖湾大型锑矿床等。

80年代以来至今,锑矿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从过去勘查地表矿、浅部矿转入到以寻找隐伏矿为目标的进行区带普查找矿。

采取地质遥感、航空物探、化探扫面等技术方法和地质综合研究进行区带成矿预测,表明湘中、湘西和秦岭等地区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并勘查了一些大中型锑矿床。

特别是在老矿区(田)开展二轮找矿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找矿效果,为生产矿山增加了新的储量。

如湖南发现锡矿山“整合型”层状矿体与矿区内北东向控矿断裂之间,矿体“融合”膨大并沿断裂向下延深,形成“交错型”的所谓“带状”矿体,发现原来“沿层”的三号矿体沿断裂展布,从而增加10余万t的锑储量,等于勘查出一个大型锑矿床的储量。

80年代末,又发现不仅矿体受北东向断裂控矿,而且北西向断层与矿层交汇处形成富矿柱,从而扩大了原四号矿体储量,预测可新增D级储量10万t和E级10万t。

为使锑矿地质勘探工作规范化,保证地质勘探工作质量,合理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勘探方法和手段,在总结我国锑矿地质勘探经验基础上和探采对比研究,于80年代制定了“锑矿地质勘探规范”,并将锑矿划分为4个勘探类型,以便合理地选择勘探手段,确定勘探工程密度,有效地探明各级储量。

(1)第Ⅰ勘探类型矿体规模巨大(走向长>1000m,倾斜长>800m),形态简单的似层状,厚度与产状均稳定,有用组分均匀。

如湖南锡矿山飞水岩矿床的[HT5SS]Ⅰ号矿体。

(2)第Ⅱ勘探类型矿体规模大(走向长≥600m~≤1000m,倾斜长≥400~≤800m)~巨大型,形态较简单至简单的似层状和厚脉状。

产状变化不大,厚度较稳定,矿化基本连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不均匀。

如贵州半坡锑矿床的Ⅰ号矿脉,湖南锡矿山飞水岩矿床的Ⅱ号矿层的主矿段。

(3)第Ⅲ勘探类型矿体规模一般为中型(走向长≥300m~≤600m,倾斜长≥200~≤400m),少数为大型,形态复杂到较简单的脉状、板脉状。

矿层厚度较稳定到不稳定,矿化不连续,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到很不均匀。

如湖南渣滓溪锑矿床的9号矿脉,湖南板溪锑矿床的2号矿脉。

(4)第Ⅳ勘探类型矿体规模较小(走向长<300m,倾斜长<200m),形态复杂到很复杂,矿化很不连续的小矿脉,小扁豆状、透镜状、柱状等矿体。

厚度很不稳定,有用组分分布很不均匀。

如安徽花山锑金矿床、江西宝山锑金矿床、广西赵家岭锑矿床。

各勘探类型的勘探工程间距,见表3.16.2。

表3.16.2锑矿床勘探工程间距

二、矿山开采

我国锑矿开采,绝大多数矿山是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很少,仅有极个别的矿山先露天开采而后也转入地下开采,如云南木利锑矿。

地下开采的锑矿山开拓方式以竖井为主,但也有的采用斜井、平硐及联合开拓等。

如我国大型锑矿山锡矿山矿务局南、北两矿锑矿开采均用上盘竖井开拓。

井下运输、提升、通风、排水等系统都比较完善。

云南木利锑矿、湖南龙山锑金矿等则采用平硐开拓系统。

湖南湘西(沃溪)锑金钨矿采用以斜井与竖井相结合的联合开拓系统。

地下采矿方法,各矿山根据矿床地质条件,矿体产状、形态则采用各自的采矿方法。

如湖南锡矿山为胶结充填法、杆柱护顶砂浆充填法。

贵州晴隆锑矿,留不规则矿柱的全面采矿法。

广西大厂长坡矿,分段空场法、留矿法。

云南木利锑矿在70年代末以前系小型露天开采,从80年代初转入地下开采用的无底柱低分段崩落法。

湖南湘西(沃溪)锑金钨矿为削壁充填法、房柱法。

湖南龙山锑金矿为人工底柱浅孔留矿法。

目前,国营锑矿山作业量:

1996年采掘剥总量万t,出矿量万t。

锑出矿品位%,锑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掘采比万t,采矿工班效率工班,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人·

a)。

三、选矿与加工

锑矿选矿方法,主要有手选、重选、浮选等方法。

其中,以采用浮选的选矿厂为较多,其次为手选,采用重选的选厂较少。

少数选矿厂采用单一浮选流程,大多数选矿厂采用联合流程,如手选-浮选流程、手选-重选-浮选流程。

我国国营锑矿山已建成的选厂有25座,其中主产锑精矿的22座,副产锑精矿的3座。

综合日处理能力为6540t,主产锑选厂为4190t。

其中日处理能力为1000t以上的有3座,500t以上的2座,100t以上14座,100t以下的6座。

处理单一硫化锑矿的有11座,处理硫氧混合锑矿的3座,处理含锑多金属矿的11座。

选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1996年代表90年代国营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