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读后感Word格式.docx
《规矩和爱读后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矩和爱读后感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的,人类需要敬畏,敬畏规矩,敬畏自然,敬畏一切未知。
否则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天不怕、地不怕”,无视一切规则,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各种无法无天的小霸王。
“子不教、父之过”,要想培养孩子敬畏规矩,首先要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最好的教导就是率先垂范,今后我也会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比如:
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自觉排队等。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时刻提醒自己及身边的每一位父母:
你今天用怎样的规矩和爱教育孩子,你就会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
你给身后的世界留下怎样的一个人,就会影响你身后将是怎样的世界。
所以规矩和爱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未来的一个世界。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天职,是本能,可是,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呢?
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一书,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我们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有规矩的爱,而不是溺爱,不是宠爱。
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一出生,我们仿佛就成了奴隶,为了孩子,考虑很多,甚至从胎教开始就做了很多努力,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而实际上我们最终变成了孩子的奴隶。
读了《规矩和爱》有这样几句话我被深深触动。
“先做父母,再教育孩子”,读了这句话,我心里一颤。
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怎么怎么样,不听话,不爱学习等等,其实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学会怎么样做父母,却去抱怨孩子的行为不能让大人满意。
子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点都没错。
在家里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里首先要干净卫生,其次要讲文明懂礼貌,再次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言传身教,一定不假,我们做父母的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不能奢望你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你坐在那里玩着手机,孩子能够不受影响的进行学习;
不能奢望每天在外面应酬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回到家,还能看到孩子自己坐在书桌旁在独立写作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我们也都懂得,但往往我们忽视了自己应该做到的说到的,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环境,却陷入了要求孩子去听话去学习,而自己的行为不妥的境地,我们没有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却成为了他坏习惯的诱导者。
原来,教育孩子也是门学问,想教育好他们,我们先要学习如何做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父母。
下面几段话,也是读了《规矩和爱》后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为人父母教育也是艺术,它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
人生至乐,无如读书;
至要,无如教子。
1、别以为生孩子就是父母;
2、为人父母要谦卑;
3、为人父母需要专业培训;
4、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
二、为人父母基本原则之一。
1、不占有原则
2、规矩和爱统一原则,
3、情商先于智商原则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先做人,再做学问。
4、和孩子共同成长原则。
三、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宠”方法过严,易失子女之爱心;
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
这段话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遇到这样的问题。
对孩子过于严厉,甚至有时动了棍棒,打手……而为什么没什么效果呢?
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依然吃饭时不安心,手里要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
学习时思想开小差,写了几分钟就想着要休息。
到底为什么?
我反思,主要是方法不对,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没有约束,原则过宽,过宽最终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了敬意。
而一旦大人发现孩子学习效率底下着急时又发脾气甚而动了棍棒,打了孩子一顿,又犯了方法过严的错误,最后在心平气和孩子沟通时,孩子说爸爸妈妈对他不好,谁谁从来他(她)爸爸妈妈都没有打过他,等等。
如何给孩子一个有益的疏导,给孩子树立一个可行有益的行为规范,真的需要认真思考。
严与宽的尺度如何掌握,真的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揣摩。
父母爱孩子,父母要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要先学习做父母。
教育孩子要注意严和宽的尺度,要给孩子有规矩的爱。
做规矩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敬畏感。
这句话是《规矩和爱》书上说的,说的太棒了。
书上教导我们给孩子树立规矩应该注意的几点,我感觉很有启发。
1、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
君子之心,常有敬畏。
2、做规矩需要树立权威。
3、做规矩不能随便。
《规矩和爱》真是一本好书,做父母的必读的一本书,它让我们懂得了如何从做好父母开始,去给孩子建立规矩;
它告诉我们规矩建立时应注意的问题,给规矩以权威,让孩子对规矩产生敬畏感;
它告诉我们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严宽有度、是有规矩的爱,而不应该是无原则的溺爱或宠爱。
教育孩子是门学问,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那我们就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摸索教育的方法,与我们的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规矩与爱》这本书看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
“捧在手里怕摔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
”一如这句老古话般。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
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我们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
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
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
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
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
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
而方法何在呢?
《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带着敬畏的心情,我认真地将《规矩和爱》读了两遍。
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王涛博士一段段肺腑之言震撼了我的心灵,仿佛夜航中的灯塔,为我指明了前进中的方向,也解开了我心中的重重困惑。
从小,我的父母对我很严厉,我对"
规矩"
一词并不陌生,这种传统式的教育模式使我能约束自己,力求上进。
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常有被忽略的感觉,也因此产生莫名的自卑感,不敢肯定自我,追求创新。
而我爱人恰恰与我相反,从小在外婆家长大,"
隔代疼"
加上经济优裕,自然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受不得半点委屈和否定,个性十分张扬。
两个不同教育模式下成长的我们有了宝宝后,欢喜和矛盾接踵而至。
因为我们家在合肥,我在合肥上班,爱人在上海上班,婆婆家在蚌埠,要照顾公公和小叔子不能过来,"
孩子由谁带?
"
便成了核心问题。
本来,我想在自己家中请个保姆和我父亲一起照顾孩子(因为我父亲腿有残疾,走路不方便),可是婆婆和老公都极力反对,坚持要把孩子留在蚌埠。
为了"
和平"
,我只能妥协。
一家三口三个地方,每周往返于蚌埠合肥之间,疲于奔命,对孩子总抱有歉疚的心理,忽略了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
直到一件小事彻底让我醒悟。
那是一个星期天中午,快到吃饭点,我在蚌埠突然接到单位打来的电话,让我赶回合肥制作一份报表。
此时家中饭已烧好,我胡乱扒了两口饭就去收拾东西,嘴里吃的是什么自己都不知道。
过了一会,突然听到宝宝一阵大哭,我赶紧跑出来看,只见他跺着小脚对我说:
妈妈是个坏妈妈,把我最爱吃的鸡心吃掉了,我要把你的肚子割开,再把鸡心拿出来!
而旁边的婆婆居然还在笑!
我的心一下子给刺痛了。
回合肥的路上,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们这样奔波劳碌,是想给孩子和自己创造一个好的明天,可是忽略了重要的家庭教育,又怎么可能给孩子带来好的明天?
如果教育孩子失败了,那我们今天的成功又有什么用?
!
反复思考后,我决定辞去工作,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带。
不少朋友为我惋惜,看到书中P6页写道:
如果经济许可,选择孩子!
,我不禁为我当初的行为点赞。
接下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孩子已经四岁半了,某些不良习惯已经形成,此时做规矩让他无法接受。
我首先从吃饭立规矩,自己吃,定时吃,不准剩。
一开始也担心他吃不饱,可后来发现,这种担心完全多余。
正因为在家有了严格的训练,才使他在幼儿园立于不败之地,身体反而好起来了。
接着,我又开始规定玩的时间,要有节制地玩,不能看电视、玩游戏弄起来没玩。
最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很庆幸我们上了一个好的小学,经典颂读让我们全家爱上了阅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
正当我为孩子的进步感到欣慰时,我发现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差了。
孩子开始有逆反心理了,怕我、疏远我,有时也顶撞我。
我一下子懵了,这可是我们小的时候不敢有的呀!
直到读了《规矩和爱》,我才明白过来。
原来,我们的规矩不统一。
我的严、老公的松、婆婆的溺爱,都给孩子不一样的标准答案,让孩子无所适从。
同样是看电视超时这件事,在老人眼里很可爱,在老公眼里是没关系,到我这却是不允许,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是妈妈在故意找他碴,还经常打他,他肯定就不和妈妈亲近了,有时还变成个"
两面派"
。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迅速又上网买了两本《规矩和爱》,一本快递到蚌埠,一本塞进老公的包里,让婆婆和老公一起通读这本书,尤其是P144页《不同教育者之间的一致性》,然后我们进行一次沟通和交流。
首先我很尊重老人的教育经验,并欢迎她参予我们的家庭教育,但是请她明白:
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绝不能替代亲子教育!
接着,我又和老公商量谁成为教育孩子的"
头"
由于老公在外地上班,我自然承担了这项任务,那么他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
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方的规矩。
最后,我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
经常带着怒气打孩子。
书中P115~125页详细地介绍了"
为什么打孩子?
、"
怎样打孩子?
这一系列问题,其中"
怎样用爱打孩子"
发人深思。
书中说道:
为人父母需要有谦卑、敬畏的态度,教育的孩子的过程,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
但我还是决定按照书中所说的那样去做。
当孩子闹情绪,抓狂的时候,不能忙于和他讲道理,先控制好大人愤怒的情绪,不去急着训斥,训不好就武力解决。
而是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并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上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
这种教育的转变很难很长,是对我们爱的检验,但是真的有效!
渐渐地,孩子明白了,妈妈是因为爱我才打我,妈妈愿意陪我一起去改错。
笑容重新绽放在孩子脸上,人也变得听话、懂事了!
回家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还经常帮我捶背、按摩,前段时间自已制作时间表,让我陪他共同执行。
我静静地享受着孩子这些点滴的进步,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和孩子一起长大了!
在老师的建议之下我们家长读了《规矩和爱》这本书"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这本书强调了爱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爱的教条。
孩子小的时候,也读过类似《父母必读》的有关的书,可都是比较肤浅的,那时候也没接受过心理学的知识,只是泛泛的说教,不是能够用心爱护理解孩子的心境。
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
我对孩子的总是说:
不成材的成人,做人要诚实、为人要善良、做事要踏实、不好高骛远、要虚心好学等等,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能孩子当宠物,高兴的时候喜欢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给孩子,自己有的时候就这样,工作中的不快也传给孩子,有时孩子会察言观色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无意识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我常常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点闪失和痛苦,当孩子头疼感冒生病的时候,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叛逆你的思维和你给予的教育时,你的爱又转化成恨,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甚至狠狠的对孩子说"
你是不是想看到我死?
看了这本书才发现我们要理性的来学习和判断,我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面对孩子,那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
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他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
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子女当成人生的至要了,都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赋予孩子过多满足自己心里期望值的虚荣,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龙成飞的材料,有时候以自己的工作为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孩子有爷爷接送给吃好喝好,但父母的爱是别人带替不了,父母这个岗位是无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不是生了孩子就是母亲,不代表你就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
我大多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从生下来的饮食开始到上学后家长帮孩子背书包,大多数家长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学习,不打架不闹事就行。
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我们做父母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己不欲,勿施于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为人父母要谦卑,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也要有谦卑的态度,虽然我们许多家长有很多社会这些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这些新的科学知识既有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
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学习还离不开谦卑的态度。
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果效岂也是如此!
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
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
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
理念是不行的,这种只想用计,不想用心的功利态度,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虽然做了好多年的母亲,也没有学好教育子女的这一重要学科。
现在学学,虽然不是学有所用,但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
首先,引用书中的一段话:
“你今天用怎样的规矩和爱教育孩子,你就会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
你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就会影响你身后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所以规矩和爱所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一个未来的世界!
”
身为一个母亲,“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即快乐又主动的学习呢?
”身为一位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你不爱他。
怎么办?
一爱就乱,一管就死。
如何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
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呢?
十分有幸,在陕西省名师高秀琴名师工作室的推荐下,我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一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让我认识到要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要先掌握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去指导我们的行动,更好的工作。
身为一个母亲,身为一名老师,我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博士说:
“当孩子闹情绪时候,我们不能和他讲道理,这时他们没有接受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而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
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们带领……”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如果要真正的做到,做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对于我来说,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在书中,我还学习到,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也要学习二点:
一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简单的说,就是爱;
二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
要先理解孩子,对做不到的事情要有宽容,管教时要带着爱,让孩子感觉到规矩的背后是有爱的。
其实,无论是规矩还是爱,无论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只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观察,多一些学习,多一些沟通,总会寻求出适宜的方法,相信我们合理的方法,也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幸福的成长!
接受恩师的邀请,我思量了好久如何构架文章能够表达清楚我的感受。
再次翻看书籍,回想这两年多走过的路,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压根就不会有框架,有的就是一个心态,具体说来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我的孩子还不到两个月。
朋友送来,翻阅过后,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对其中一句话很有印象。
那句话的大概印象就是,要从父辈对我们的教育中进行反思。
是的,我的母亲对我属于那种相对高压的教育,学习至上、规矩至上。
从上学开始,自己衣物,自己洗,在培养我独立性的同时,或多或少得缺失了一些少年应有的快乐。
甚至为了我的学习,母亲把家里的电视剧给卖了。
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没有太多的抵触,但是那种近似空虚和孤独的感觉,至今让我难忘。
按照母亲的想法,我如愿进入大学深造。
但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高考志愿我一个省内的学校也没有填,一心想着自己闯荡,全然不顾长辈的心情。
时至今日,母亲埋怨我离家太远,而我也开始后悔,亲情的释放被空间的距离生生地拉扯开。
尽管安家落户首都,孩子天真,丈夫顾家,但是那种思乡的心情和无法照顾长辈的感觉却时不时让自己心塞。
说了这些,并不是埋怨母亲,而是因为《规矩和爱》的那句话让我想到这些,时至今日,我甚至对我曾经不顾一切的“离家”行为有些许后悔。
映射到我自己身上,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做?
是延续母亲的做法?
还是实行新时代父母所推崇的“自由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凡事不可过度和偏激。
作为华人家庭,尽管接受了一定西式的教育,但是毕竟我们暂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让孩子进入西方社会,所以一定还是有一些传统的内容渗入家庭教育中。
对于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必须要做的。
我认为《规矩和爱》这本书写的确实不错,即有理论又有各种各样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娓娓道来,细细品读之后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以后会成为我教育孩子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我很认同书中所讲的“真正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的理论,因为孩子是各种各样的,家庭父母亦然。
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所经受的磨难挫折并不多,甚至一个孩子受几代人的宠爱。
受各种因素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孩子缺少清淡的智慧,安静的心性,做事缺乏理智,我行我素……正所谓“奢华容易,教养太难”。
我的体会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
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孩子一定讲究方法和原则,因材施教,不能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
正如书中所说的:
“溺爱是害也是恨”。
常言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争取做到“规矩和爱”的和谐统一。
首先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心里接受规矩,给孩子立了规矩要严格执行,实施时要言简意赅,发挥出其权威性,该表扬进表扬,该批评时批评,培养孩子从小对规矩的敬畏之心。
所以,一本好书,一定多读,多领悟借鉴并从中受益。
在严父慈母的配合下,对孩子赞美,信任和期待的同时并施以规矩,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情商。
牢记“再富不要富孩子,再贵不要贵子女”的准则。
在《规矩和爱》的指导下,理性地教育孩子。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王涛的著作《规矩和爱》里贯穿的一条主线,强调了爱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爱的教条呆板的居高临下的束缚。
这几天读了这本书,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虽然做了三十年多年的母亲,也没有学好教育子女的这一重要学科。
女儿小的时候,忙里偷闲也读过类似《父母必读》的有关读物,可都是比较肤浅的,那时候也没接受过心理学的知识,只是泛泛的说教,不是能够用心爱护理解孩子的心境。
自己的成长环境,就是那种严父严母形的家庭。
很少体验过父母爱的温暖,常常听到父母数落我们儿女的口头禅,好像我们都不是父母眼里的最优秀的孩子,也很少听到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因为都是服从父母的教诲和指令,也就没有过现在孩子的叛逆期,甚至没有过青春期的朝阳感受,直到女儿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一次对她乱花钱的管教过为严厉,引起女儿强烈的反抗“难道我们小孩子就没有自己可以喜欢的事情吗?
”使我猛醒:
我自然而然的传承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惩罚严厉了。
父母对我的言传身教,有些是有益的比如:
做人要诚实守信、为人要热情善良、做事要踏实肯干、不好高骛远、不徒有虚名等等都是精华的要传承下去的,但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的,比如生活中不敢有任何闪失,小的打坏了一个碗,大的办错一件事,都会遭到父母的责骂的,所以做事都小心谨慎,惊恐惊慌的。
要给孩子充分信任,理解,宽容,和自由成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