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枣核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5989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枣核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枣核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枣核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枣核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枣核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枣核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下册枣核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枣核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枣核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多音字“涨” 

带同学们认识多音字。

二、分小组合作探究,感悟文法。

1.读课文,说说枣核的来历和他的特点。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枣核的来历:

夫妻俩盼着要个小孩,哪怕有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果然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起名叫“枣核”。

枣核的特点:

枣核说:

“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 

人小但他很自信。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枣核勤快能干。

想象一下,枣核还能干什么农活?

(还能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牲口……) 

正像枣核自己说的——“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3.枣核的聪明,你是从课文中哪件事情看出来的?

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智斗县官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板书:

偷偷赶回牲口 

与县官斗智斗勇) 

(1)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

哦喝!

”大声吆喝着赶驴。

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

“哦喝!

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

“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

”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2)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县官直喊:

“快打!

快打!

”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

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4. 

解决问题 

(1).枣核为什么大声吆喝,惊动衙役?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故意捉弄那些平时耀武扬威的衙役们,可见枣核是个爱憎分明的孩子。

(2).枣核为什么不直接牵走牲口?

因为那么多衙役看守着,想直接牵走牲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衙役们累了,没精神看守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牵走。

(3).县官并不知道是谁牵走了牲口,枣核为什么要自己承认呢?

因为县官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如果找不到偷牲口的人,一定会连累其他人的,所以枣核自己承认了,是不愿意牵连他人,并且他已经想到办法治服县官了。

三、梳理内容 

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说写训练

1.枣核会是一直如枣核般大小?

2.县官会轻易放过枣核吗?

枣核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事?

小结:

我们应该像枣核一样勤劳,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应该学习枣核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智斗坏人。

文章告诉我们:

一个人是否有聪明智慧,不在于个子大小。

文章启示我们:

板书设计 

枣核 

勤快 

聪明:

机智脱险与县官斗智斗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核 

、妻”等10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2合作交流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并试着复述故事。

3感受枣核的机智勇敢,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合作交流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并试着复述故事。

2感受枣核的机智勇敢,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课文插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2他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小,他的名字叫“枣核”。

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机智勇敢,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他。

(齐读课题28* 

枣 

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做摘枣游戏,巩固字词。

2二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 

)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 

)又( 

),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被县官( 

)夺了回来,但闯下( 

)了,被官府( 

)。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 

)和( 

)成功地离开县衙。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

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

出示相关句子: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指名朗读。

想象一下,枣核很能干什么活?

(还能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牲口……) 

过渡:

”枣核虽然人特别小,他不光能做一般人能做的事情,还能做一般人干不了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枣核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枣核还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

(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 

(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看一看哪里有趣?

a.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

b.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

c.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

”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a.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b.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c.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

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四、梳理内容,复述故事。

1观看相关视频。

2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据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小提示:

利用示意图,记住关键情节来复述故事。

名字来历——勤快能干——夺回牲口——机智脱险 

3学生小组内练习复述故事。

4全班汇报交流。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28 

枣核

能干 

机智 

勇敢

1、认识“核、妻”等8个生字。

读准“折、涨”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1课时 

课件、卡片 

一、激趣导入 

老师听说班里有特别多小“书虫”,今天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你们到底有多厉害,敢应战吗?

看图片猜故事,引出民间故事。

哇,同学们果然名不虚传!

刚才大家看到的都属于民间故事,那么到底什么是民间故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出示民间故事的微课,了解民间故事。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题目是——《28.枣核》 

板书课题,齐读两遍,说说看到“核”字能想到哪个字(该 

孩刻等 

并组词) 

同学们真会举一反三!

你们想见到枣核吗?

别着急,课文中有两个多音字需要同学们掌握,把多音字宝宝送回家,枣核就会和你们见面啦!

二、预习检测 

多音字填空 

(1)___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都困了。

(2)美术课上,老师教我们___折纸。

(3)县官的脸___涨得通红。

(4)水___涨船高。

同学们预习得真好,你们瞧,枣核来了!

(出示小视频) 

课文你们已经预习过了,谁来告诉大家枣核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要叫“枣核”呢?

(“身材小” 

贴在黑板上) 

三、走进枣核 

枣核虽然身材小,可他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可以概括出枣核特点的词语。

完成后将你印象最深的一个词语写在卡片上。

指名回答,你认为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

将自己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同意你们的观点,枣核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那么,你们概括出的词语在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是怎样介绍他的特点的呢?

现在,我要请贴了小纸条的同学用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说明你的观点。

(相机出示文中的语段以及小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枣核的形象)注意教给学生方法:

课文第几段第几句,这篇课文比较长,要让同学们跟上你的学习思路,能做到吗?

学生在大屏幕上批划。

体会过渡句“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承上启下的作用,并用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语文学习训练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现在谁能看着板书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

哪里最有趣?

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精彩呈现,就比枣核还要聪明啦!

四、复述故事 

刚才我们在黑板上贴出的词语是杂乱无章的,现在我请一组同学上来,看谁能把这些词语按照课文的顺序重新排列好。

同学们,合作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下面我们就要开始复述故事啦,老师已经给出了提示,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编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人选其中的一部分,四个人要分工明确,汇报时一起上台。

出示复述要求: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选一个关键词进行复述,内容不要重复;

2、重要情节讲具体;

3、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不重复不结巴;

4、讲出的故事有趣味,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哪个组愿意来试试?

谁能够一个人把完整的故事讲出来?

书可以拿在手里看看。

五、续编故事 

衙役们被小小的枣核折腾得精疲力竭,他们又气又恼,一定要将小枣核捉回来,后来发什么了什么事,请你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吧,别忘了要体现出枣核的聪明勇敢哦!

要讲给自己的父母听,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在小练笔本子上。

1.朗读课文。

认识核、妻等10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折、涨”。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课时安排:

一、导入 

1.(出示枣子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吃掉枣子剩下的就是?

(枣核)。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就叫枣核。

(板书课题)再读课题。

2.简介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一般是人们用口头形式传播而流传下来的,故事一般体现人们的美好愿望。

故事中充满幻想,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拥有特异功能,要么主人公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故事的情节有超自然的性质。

二、学习字词 

1.摘枣游戏:

开火车读词语。

理解钱褡:

(出示图片)就是古时候装钱的袋子。

2.认识多音字。

指名生上台选择正确的读音。

(折腾 

折磨 

枝折花落)(涨红 

涨潮)齐读词语。

3.读句子。

(指名读、齐读、带动作读) 

结合图片相机理解:

县衙门、衙役、惊堂木。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枣核为什么起名叫枣核?

②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交流汇报:

①因为他的和枣核长得一样大,所以起名叫枣核。

②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

a.勤劳:

(出示课文)从这段话中,你看出枣核能做什么事?

(扶犁、赶驴、砍柴) 

b.理解过渡句:

(出示课文)枣核不光勤快,还很聪明。

在这句话之前,写的是枣核很勤快,这句话之后,写枣核很(聪明),这是一句——过渡句。

③试起小标题。

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表现枣核的聪明的事件。

赶回牛驴 

智斗县官 

3.(出示表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3自然段,结合表格在文中画出关键的词句。

比较长的句子,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全班交流。

①赶回牛羊:

他吆喝了几次?

(3次)怎么吆喝的?

试着吆喝一下(哦喝哦喝!

)为什么要吆喝?

(折腾衙役)结果呢?

②智斗县官:

枣核怎么做?

(蹦来蹦去)抓不到枣核县官心情如何?

(生气)文中那一句话让你感受到县官生气?

(出示句子,读)这句话描写了县官的?

(神态、语言)你看,抓住人物语言、神态,还可以加上动作,就能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5.从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民间故事就是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我们以后也要像枣核一样,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有需要的人。

四、练习复述 

1.做游戏回忆练习复述的方法。

(画图、看插图、列提纲、抓关键词、列表格) 

2.明确复述要求:

讲故事有顺序;

重要情节不遗漏,特别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还可以利用语气、表情、动作让故事更有趣。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也可以结合刚才列的表格,选择一件事练习复述。

3.展示复述,全班评价。

1.枣核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县官手中逃脱,大摇大摆地回去了,县官此刻心情怎样?

你们觉得他会善罢甘休吗?

枣核有办法对付县官吗?

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请你们来当故事大王,同桌合作,放飞想象,继续往下编故事?

温馨提示:

故事中可以加入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 

3.展示、评价。

六、布置作业 

1、回家把枣核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试着续编故事。

28* 

小 

勤劳 

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