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马克思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5847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工大马克思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工大马克思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工大马克思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工大马克思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工大马克思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工大马克思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南工大马克思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工大马克思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工大马克思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C、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

D、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的同一

10、主要矛盾是指:

A、急待解决的、比较明显的矛盾

B、促使事物发生根本变革的矛盾

C、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的矛盾

D、在复杂事物中居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11、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

B、一点论

C、重点论

D、二元论

12、“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的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的部分同整体的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事物内部矛盾性的观点

1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表明:

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

B、个别先于一般而存在

C、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

D、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1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6、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是:

A、量

B、度

C、质

D、关节点

17、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事物的度是:

A、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B、事物存在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C、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D、是保持事物自身存在的方面

18、事物的部分质变是指:

A、关键部分发生质变

B、质变中量的扩张

C、量变过程中阶段性变化和局部性变化

D、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突变

19、辨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

A、外在的否定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相结合

C、纯粹的否定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即既克服又保留

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1、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应全部继承

B、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C、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应全部抛弃

22、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循环论的观点

23、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

24、因果联系是:

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前后相继的事物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C、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D、人们推论出来的联系

25、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

B、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

C、宿命论的错误观点

D、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

26、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具体的可能性

27、下列说法属于不可能性的是:

A、水中捞月

B、海底捞针

C、月中探宝

D、延年益寿

28、事物的内容是: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把事物内容联结起来的结构方式

C、一事物区别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内部包含的必然性的总和

29、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表明:

A、一种形式只为一种内容服务

B、新形式只能为新内容服务

C、旧形式只能为就内容服务

D、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30、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

A、庸俗唯物主义

B、折衷主义

C、宿命论

D、形式主义

31、“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庸俗唯物论

D、宿命论

32、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者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上

A、只承认必然性

B、只承认偶然性

C、即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

D、有时承认必然性,有时承认偶然性

33、事物中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D、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是真象

34、“一言以兴邦,一言以灭邦”的说法是:

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

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决定论观点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35、“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形而上学的思想

C、诡辩论的思想

D、相对主义的思想

3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37、“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存在宇宙诞生时便已经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C、非决定论

D、机械决定论

二、指出下列各句话所代表的哲学观点

1、“万物皆备于我”。

2、“理在气先”。

3、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实物性。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6、世界统一于物质,即统一于客观实在性。

7、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8、人每次都走进同一条河流。

9、人一次也不能走进同一条河流。

10、“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三、判断并改正:

1、“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2、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在于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3、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对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不作回答。

4、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以个别代替一般。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运动观上的错误在于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6、相对主义运动观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

7、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就是一元论。

8、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的机能和属性。

四、辨析题:

1、世界统一于存在。

2、物质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3、静止就是绝对不动。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植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5、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6、唯心主义否认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7、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包含了一切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

8、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章节练习

(二)

一、指出下列各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凡物莫不相异。

3、凡物有生必有毁。

4、互相排斥的东西可以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5、失败乃成功之母。

6、领导工作要学会“弹钢琴”,不搞“单打一”。

7、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9、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10、水涨船高,药到病除。

二、判断并改正:

1、度是维持事物质和量的极限。

2、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它概括了个性的全部特征。

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就是看其变化是否显著。

4、否定就是质变,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三、辨析:

1、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3、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并不表现本质。

4、矛盾的斗争性就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

5、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质变优于量变。

7、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8、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四、分析材料:

材料题

(一)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

)发展(进化)观点:

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

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分为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种观点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

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

请回答:

1、这里所说的第一种、第二种发展观分别指什么?

2、这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与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材料

(二)

材料

(1):

法国生物学家莫诺曾说过“只有偶然性才是生物界中一切革新和所有创造的源泉”,“进化的根基是绝对自由的,但又是盲目的、纯粹偶然性”。

材料

(2):

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长几寸长。

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是必然的。

材料(3):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太阳系诸行星好象是以纯粹必然性循环往复,始终如一地运动着,似乎找不到什么偶然性。

实际上,宇宙中无数天体,由于万有引力的普遍作用,它们都会以不同方式影响到整个太阳系的运动,使诸行星绕日旋转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摄动或摆动,在必然性运动中表现出人难于觉察的偶然性。

以上三个材料分别属于哪种哲学观点?

哪一个是正确的?

为什么?

材料三: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其材料如下:

(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

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

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

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

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2)在市场开拓上下工夫:

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产品的市场建设。

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

(3)实行一区一策:

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五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

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

(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答案要点:

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

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

3、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章节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

C、人D、人的意识

2、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

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技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7、我们通过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

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9、“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0、“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12、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二、辨析:

1、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2、承认相对真理就会导致相对主义。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就具有绝对的、最终的意义。

5、经验是可贵的,但经验主义是错误的。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7、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8、人们探求真理的过程充满曲折性,因而必然会犯错误。

三、思考题:

科学史上流传这类故事:

牛顿偶然看见苹果落地,因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偶然看见蒸汽冲开壶盖,因此发明蒸汽机。

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对这类现象进行分析。

四、材料题:

1、迄今为止,人类已攻克了许多原先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破解了这些疾病产生的秘密并找到了治疗的办法,如霍乱、天花、肺结核等,但又不断遇到新的原因不甚明了的疾病如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等。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这种现象并指出它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2、第谷是丹麦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长期观测行星绕日运动,三十年如一日,共观察750颗星,并记录了它们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但由于他不善于理论思维,终究未能揭示出行星运动的规律。

正如恩格斯所说:

“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

他的学生和助手开普勒,精于理论思维和数学推导,因而能够借助老师所积累的宝贵资料,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与此类似,法拉第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实验家,他积累了丰富的电磁感应的资料,但是他未能创造出自己的电磁理论。

而麦克斯韦却在法拉第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麦克斯韦方程,麦克斯韦方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起构建了整个经典物理学。

上述材料对于我们的认识活动有什么启示?

3、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

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

穆公问:

何马也?

九方皋答道:

是一匹黄色的公马。

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

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

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

伯乐答道: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

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一加以对照。

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练习(四):

一、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D、全部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3、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C、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D、社会形态的更替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的。

4、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5、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C、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D、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6、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7、“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为它安排葬礼呢?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定了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9、“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C、夸大个人作用唯心史观

D、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10、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二、判断下列各题:

1、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于不排斥人的参与,但又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过程,说明人类社会发展服从于自然界的发展。

3、从社会生活的本质来说,决定社会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是社会存在。

4、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联系起来又区别开来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5、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血缘关系。

6、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中,杰出人物的意志是主导力量。

7、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三、辨析题:

1、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哲学和政治思想领域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创造作用是无限的。

4、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的。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就是一种生产关系刚建立时也是如此。

6、上层建筑能否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取决于它是否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7、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中都是起作用的。

8、人的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9、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10、社会意识就是思想上层建筑。

四、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一):

马克思说: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恩格斯曾说过: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试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谈话中阐述了唯物史观中什么重要原理?

联系实际阐述该原理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

(1)孟子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梁启超说: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胡适说:

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