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文档格式.docx
《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文档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师的影响力
刻苦远比天分重要
“好马与坏马”理论
不可取代的导师
果断地和导师说再见
第六章 要素2:
持续练习
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
练习成就大师
第七章 要素3:
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重复的力量
剑道大师的故事
舍得放弃,懂得改变
人人都是初学者
第八章 要素4:
胸有成竹
大胆想像自己希望的结果
加强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美好的愿景而奋斗
第九章 要素5:
超越极限
经验来自于千百次的实战
学习是一场无止境的旅程
愚者精神
第三部分 把事情做到最好的高效方法
第十章 如何应对改变的艰难
当你感到退步时,请挺住
对旧有习惯时刻保持警惕
与自己对话
争取亲友的支持
养成规律练习的好习惯
终生学习
第十一章 激发潜能
每个人都蕴含着自己想像不到的巨大潜力
不要压抑自己的潜能
保持身体健康
释放积极的力量
敢说真话
掌控负面情绪
分清轻重缓急
设定最后期限
拥有坚定的毅力
第十二章 如何避免掉入陷阱
巧妙解决生活中的冲突
提高你的专注力
对自己负责
坦然面对胜败
切记:
过犹不及
不要偷懒
好好保护自己
别沉迷于胜利
拒绝虚荣
拥有适度的幽默感
坚持不懈
不要苛求完美
第十三章 平凡中的伟大别小瞧“碎片时间”
开车的艺术
生活中的大智慧
如何与伴侣相处
第十四章 勇敢出征从意外中汲取力量
放松的魔力
为了更好的自己,请勇敢前行
结 语 智者和愚者
第一部分 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第一章化难为易的精益求精之道
坚持将事情做到极致
在生活中,我们无数次听到“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不可否认这种声音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没错,这就是精益求精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我们很难给精益求精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每个人都会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它以多种形式示人,但万变不离其宗。
它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而这回报并不是某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一段苦心孤诣的经历。
这就是精益求精之路。
无论何时,当你想要学点新东西时,都有成为大师的潜质。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只有天赋异禀的奇才才能追求将事情做到极致的境界。
其实,并非只有天才,或是在幼年从童子功练起的幸运儿才能走上这条路。
凡是有心求索的人,无论其年龄、性别,或是有过怎样的身世,随时都可以踏上精益求精之路,坚持将事情做到极致。
然而问题是,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我们缺少指明方向的地图(也许这地图根本就不存在)。
而且,现代社会的种种生活方式,在许多方面都与精益求精之道背道而驰。
很多人轻信速成的许诺,贪图一时的快感,殊不知他们正离精益求精的境界越来越远。
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会阐述为什么这种背离精益求精之道的浮躁风气会在社会中形成。
这风气不仅会阻碍个人自身能力的提高,还会对个人的健康、学业、事业以及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往大了说,它甚至会影响到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趋势。
首先,让我们仔细审视一下这条精益求精之路。
不管你是要学打字、烹饪,还是要成为律师、医生或会计师。
你都有潜力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都有能力做到大家眼中难以企及的事情!
在体育领域,要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显得尤为艰辛。
赛场上,激烈的对抗和戏剧化的结果并存,运动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因此,从体育运动来着手审视精益求精之路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而且相对来说,运动员的训练成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见效并易于量化。
下面我将用一个较常见的运动项目网球作为例子。
同样的经验可以很容易地套用到其他项目乃至其他领域。
假定你是一个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没有参加过专业的体育训练,平时和朋友一起打过排球或垒球,各种动作配合得还算协调。
你也许偶尔打过网球,但是次数不多——可能这反而是好事,因为从一张白纸学起,比带着已养成的坏习惯更好。
你找到了一名资历丰富的专业教练作为网球老师,并且制定了每周三次的训练计划。
可以说,你已经走上了这条精益求精之路。
最初接触的部分都是十分基础的。
教练从握拍的方式教起,告诉你正确的持拍位置,哪里是最佳击球点。
教练让你反复练习挥拍,慢慢体会手腕发力的感觉。
教练会从固定位置不断地给你喂球,并在每次击打之后,询问你的感觉。
教练教你将肩膀、臀部、胳膊三部分的动作配合起来,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球上。
教练在你迷茫的时候做出示范,在你练习的时候给予鼓励。
尽管如此,你可能依然会感到无所适从,觉得自己怎么都做不好。
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经过大脑才能合拍,然而这短短的思考时间,就打乱了节奏,完全找不到教练演示的那种流畅的感觉。
渐渐地,你耐不住性子了。
你恨不得马上投入实战练习,教练目前教的这些完全满足不了你的胃口o你渴望像网球明星一样击出漂亮的回球,但教练却说现阶段你连想都不要想这些。
你是一个很注重结果的人,而眼前的这些练习让你完全看不到方向。
你依然一遍遍重复着这些基础动作——正确地握拍,体会击球点,肩膀、臀部、胳膊配合发力,挥拍击球——却完全不知道做这些练习有什么意义。
如此挣扎了五个星期之后,你似乎突然开窍了。
之前练习的那些动作渐渐成为了连贯的整体,仿佛肌肉记住了正确的动作,你不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一切都可以下意识地完成。
你能用更多的精力来关注球的运动,更仔细地调整挥拍的位置来提高击球质量。
你开始琢磨如何使出更大的力道来击出更漂亮的回球。
在此之前,教练喂球的时候你都不需要移动。
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如何移动,平移、前后滑步、对角线跨步,并把移动和挥拍的动作连贯起来。
你再次体验到了之前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你感到心灰意冷,似乎好不容易学会了的东西又忘掉了。
就在你又一次打退堂鼓的时候,你的感觉好像不那么糟糕了,但也没好多少。
练习还在一天天地进行,但你的水平一直徘徊不前。
该死的平台期。
现在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身处在平台期,这种感觉是十分煎熬的。
它让你感到挫败,不仅如此,还会慢慢地消耗你的进取心。
你来打网球不是为了无尽的练习,而是为了练出好身材,为了和朋友切磋技艺,要是能打赢对手就更好了。
你感到有必要和教练谈谈了,你想搞清楚究竟还要多久才能精通网球?
教练回应道:
“你是问要多久才能做到不假思索地正确跑位,并且击出完美的回球么?
”
“是的。
’
教练没有马上接话,看来是个棘手的问题。
“一般来说,像你这样成年之后才开始学习网球的学员,如果能保持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的训练量,大概需要用五年。
"
五年!
你心里一沉。
“这其中大概有一半时间是用在教学上。
当然,如果你练习得勤奋一些的话,可能用不了那么久。
你试着换了一种问法:
“那我只要练到有一定的实力就行,不用精通,需要多久呢?
“实力?
这可不好说。
“能打赢朋友就行。
“那也至少要用六个月的时间打好基础,我建议。
而且在你熟练掌握基本功之前,最好不要以打赢比赛作为最终目标来练习。
像是正手、反手、发球这样的基本功,就得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来夯实。
现实真残酷!
教练进一步耐心给你解释,网球不是看清楚球和球拍就能打好的,虽然这两点是关键,但球手自身的步法也很重要。
新手很容易在球场遇到这种情景,没有专业教练给喂球的时候,很多练球的人将大量的时间都用来捡球了。
虽然挡板、自动发球机给练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这些辅助设备对实战帮助不大。
当你和朋友一对一的时候,从发球到一方得分,一般也就能持续三个回合左右,真正挥不了几下拍子。
而姿势正确的挥拍练习正是你的弱项,更何况这种基本功至少要练数千次,包括正手、反手、上步、发球、削球、近网球、落点控制,最后是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
这个练习的过程是无法跳过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在你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之前,用不着去想什么战略战术的问题,因为每到一个新的阶段,你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那种边打边想的状态,这时是发挥不出全力的。
你越听心越凉。
刚报名的时候可没想到打网球没法速成。
在你面前,是一条无穷无尽的练习之路,沿路充满了挫折,还有大量令人讨厌的平台期。
这对那些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人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你意识到如果继续坚持打网球的话,迟早会有那么一天,你将面临几个艰难的选择:
要么放弃网球,换一个更简单的项目玩;
要么加倍努力,学习更高级的课程,并持之以恒地练习;
要么到此为止,不再继续网球课程,就以你现在的水平和朋友随便玩玩,你不会再进步,但碰到水平稍逊的对手也可以玩得很开心;
要么按照现在的节奏,听从教练的指导,在网球之路上稳步前进。
你会走哪条路呢?
类似棘手的问题,同样艰难的选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会遇到。
它并不只在我们打网球或参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时候出现,任何需要学习,需要练习才能进步的活动,都会遇到这样的阶段。
有时候,我们会仔细斟酌,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经过认真考虑就做了决定。
在这个消费至上的社会中,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速成短视的诱惑。
有时我们做出的决定,仅仅是为了它所带来的立竿见影的虚幻成效,暂时满足自己的欲望。
有时,我们甚至没有弄清楚自己选择的是什么,面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就匆匆做出了决定。
甚至这种不加思索做决定的习惯,也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只不过代价是放弃了其他潜在的可能。
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眼中难以企及的天才
现代科学表明:
只要是健康的普通人,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
我们不需要特别的指导,就能自行掌握高超的语言技能——甚至还不止一种。
我们能识别复杂的面部表情所代表的不同含义——目前最强大的计算机也做不到。
我们还能从不同的角度体察他人细微的情感变化。
即使不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我们也能学会合作,学会抽象分类,学会推理假设。
甚至,我们能从无到有发明出全新的东西,提出前无古人的问题,探寻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
也只有我们能够品尝机器无法理解的爱情的滋味。
目前在学术领域里,关于智能的定义说法不一。
美国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霍华德·
加德纳提出了以下七个要素:
语言、音乐、逻辑/数学、空间想象力、运动能力,个人独处和人际交往能力。
这几项基本能够全面涵盖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素质。
每个人生来都具备足够的潜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眼里难以企及的天才。
关键是要长期潜心研究一个领域,这可以是科学、哲学,也可以是商业、艺术。
所有的天赋都需要后天勤加努力
人类自身的素质蕴含着强大的潜能。
曾经,每当和其他野生动物进行对比时,大家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我们的祖先非常弱小。
他们没有尖牙和利爪,当不了强大的捕猎者,只能依靠智力和工具生存。
但是这个说法忽略了祖先们强大的社群组织能力,而这项活动要比制作工具复杂得多,也更加依赖智力。
人类身体的运动能力也曾被低估!
我们羡慕猎豹奔跑的速度,袋鼠跳跃的距离,海豚游泳的能力,黑猩猩灵活穿梭树梢的身手。
但它们都比不过人类的综合能力。
如果进行动物界的全能比赛,项目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游泳、潜水、体操、搏击、挖掘,人类可能拿不到单项冠军,但我们一定是总分第一。
特别是人类长距离耐力跑的能力,不逊于任何和我们体型相近的哺乳动物,甚至比它们还要更强一些。
人类以智力和情感见长,其实我们还拥有最具可塑性的身体,而且在某些单项上,人类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但所有这些天赋,如果不在后天勤加努力,就会随着时间很快消逝。
成为领域的佼佼者所要付出的训练,是艰苦的,同时也是令人兴奋的,一路上会有痛苦、也会有收获。
追求卓越是永无止境的(当你为精益求精而努力的时候,你已经在努力的过程里掌握了某项技能,成了该领域的专家)。
你能达到什么境界,取决于你的追求有多高。
无论你在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艰辛与欢乐,学习曲线的形状都会呈现出大致下图所示的样子:
成功没有捷径,你要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
成功之路没有捷径可走。
学习任何新东西,都会首先经历一段快速成长期,随后回落到平台期。
上面的曲线图属于比较理想的情况,现实也许不会这么平滑,上升曲线也各不相同,平台期也可能会有起伏而不是保持绝对水平,但总体来看差别不大。
要想获得成功,需要艰苦的训练,不断磨练技艺,精益求精,循序渐进。
在不可避免的艰苦训练阶段,你会经历很长的一段平台期,在看不清前路的情况下也要坚持练习。
为什么学习过程总要遇到平台期呢?
为什么技艺的进步不能持续呢?
就像前面所举的那个学习网球的例子,每个新的技术动作,都要反复练习千百次,才能慢慢被“肌肉记住”,然后才能不通过大脑就下意识地做出反应。
描述这个过程的基础理论还不成熟,但已经有一些学者做出了初步的解释。
普林斯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卡尔·
普雷莱姆,在“大脑一身体”这个运动系统之外,提出了一个叫做“习惯一动作”系统的概念,这个系统更多的是在潜意识的驱动下做出动作。
它涉及脊髓反射所涵盖的所有运动,同时兼顾一部分大脑控制的运动信号。
在这个运动控制系统下,你不经过大脑就能打网球,弹吉他,说外语,你完全不用刻意去思考动作的细节。
而在学习的最初阶段,你在行动之前,还需要用大脑想一下,然后才能把运动信号传递出去。
掌控我们运动的有“认知系统”,还有“习惯系统”和“非习惯系统”,以及“海马区域”(大脑的组成结构之一)。
“认知系统”和“非习惯系统”中的动作在经过多次练习之后,就会成为“习惯系统”的一部分,同时新学习的动作也会补充进来。
换言之,“认知系统”和“非习惯系统”与“习惯系统”之间是联通的,前两者总会不断演化至后者。
当你掌握了一项技能,你就不再需要“认知”它,也不会有“不习惯”的感觉,就像你在练习一段时间的网球之后,随手拿起球拍就能保证做出正确的握拍姿势。
可见,并不是只有学习曲线在上升期才要艰苦努力,进步是在平台期时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
当新的东西进入“习惯系统”中,平台期将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明显的成长期,这时你将体会到“习惯成自然”的流畅感。
这两个阶段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复出现。
那么,如何在精益求精之路上稳步前进呢?
简而言之,你需要勤奋地练习,要专注于练习本身。
与其为恼人的平台期而头痛,不如像享受进步的喜悦一样去享受练习的过程。
我们将会在后续的章节里阐述如何享受平台期。
首先,我们要仔细审视一下这三类人:
浅尝辄止者、强求突破者以及安于现状者。
这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也是在精益求精之路上遇到阻碍的三种类型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二章认清自己: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人
每个人都渴望精益求精,渴望到达成功之巅,但在精益求精之路上往往充满崎岖。
于是,有人试图寻找捷径,而不同的性格将引领他们走上不同的歧途,成长曲线也会随之变成下图所示的三种样子。
有没有哪幅图让你感到熟悉?
浅尝辄止者
浅尝辄止者对一切新东西充满好奇,无论是首次接
触的体育项目,还是更好的工作机会,或是一段全新的
感情。
他们喜欢从零开始的感觉,喜欢置办各种装备,喜欢念叨新学的名词,喜欢一切新鲜感。
浅尝辄止者一旦尝到学习曲线中最开始的那段快速成长期的甜头,他们就会被喜悦冲昏头脑。
比如刚学会某项运动的一点点基本功,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宣扬自己的成绩,一次次地表演给家人和朋友看,甚至恨不得表演给路上的陌生人看。
他们总是期盼着能再学点新花样。
然而,接下来短暂的回落期会给他们很大的打击,之后的平台期则是他们之前没有想到,更是难以忍受的。
此时,新鲜感带来的热情渐渐消退,他们开始缺席,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譬如这个运动多么多么不适合自己,它太难了、太容易了、太危险了、太无聊了……反正别人问起的时候,他们总是有的说。
然后,他们会去寻找另一个新项目,再次体会一遍从零开始的快感,也许这次可能会幸运地度过第一个平台期,当然他们也有可能到此为止,然后重新开始物色下一个项目。
浅尝辄止者在职场也是如此。
他们喜欢新工作、新办公室、新同事。
职业生涯中任何一点小小的波澜,在他们眼里都是一个跳槽的机会。
他们渴望更高的薪水,喜欢晋升的感觉,任何微不足道的成就都会被他们拿来向家人朋友夸耀。
然后,恼人的平台期不期而至。
他们渐渐觉得这个工作似乎并不适合自己,寻找新机会的时候到了。
浅尝辄止者的履历就这样变得越来越长。
浅尝辄止者恋爱时(也许直接跳转到这个话题会显得有些突然,但感情问题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他们在蜜月期的表现无可挑剔。
他们懂得花前月下,甜言蜜语,在爱人面前表现得完美无暇。
然而,当最初的激情渐渐退去,他们的心思也随之慢慢改变。
感情问题同样有平台期,而这正是他们无法忍受的。
另觅新欢对浅尝辄止者来说更刺激,也更容易。
他们自视为冒险家,征服了一段又一段感情。
但其实他们只是卡尔·
荣格笔下的“永恒少年”,也就是长不大的孩子。
浅尝辄止者身边的伴侣换了又换,而他们自己却永远稚嫩如初。
强求突破者
强求突破者往往具有坚定的性格,他们奋勇争先,从不安于第二名。
他们重视结果,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也要完成预定的目标。
他们总是幻想迅速掌握秘诀,每堂课后围着老师问这问那的往往都是这类人。
他们在课后额外购买学习参考书、教学光盘,一切都是为了学得更快。
这类人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强大的气场。
强求突破者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在一开始就制定详细的规划,平台期当然也被他们纳入到规划之中。
但是等到真正身处平台期的时候,那种毫无进步的感觉令他们无法忍受。
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盲目付出努力,他们对上司同事和亲朋好友们的种种忠告和建议根本听不进去。
他们在办公室里通宵达旦地加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美国有很多职业经理人属于这种类型。
他们不断追求业绩增长,增长,再增长,全然不顾这样做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没有时间做调研,无法进行长期规划,来不及更新产品,耽误了投资更有竞争力的项目。
、
陷入情网时,强求突破者享受的是持续不断的激情,从烛光晚餐到环球旅行,他们都非常乐意去尝试。
当最初的新鲜感渐渐退去时,他们不像浅尝辄止者那样选择另觅新欢,而是用尽各种手段试图找回激情——更加昂贵的礼物,更加刺激的约会体验。
他们不理解在平台期慢慢培养感情的必要性。
和这类人交往的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分分合合,跌宕起伏,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直到有一天,恋人忍受不了,只能痛苦地提出分手以结束这段感情。
而强求突破者却依旧不懂得从自己的感情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
总之,不论做什么事情,强求突破者总是永不停歇地追求进步,然而又无法避免上升曲线过后的那段曲折回落。
每到这时,他们就会沮丧,失望,还把这种负面情绪传递到周围人的身上,他的亲朋好友、工作同事、生意伙伴、亲密恋人,无一幸免。
安于现状者
安于现状者的表现又是另一种样子。
最初的进步之后,他们可能甘愿一直停在平台期。
只要不耽误事,他们就无所谓进步,无所谓精益求精。
安于现状的医师或教授,不会为准备学术会议而操心;
安于现状的网球选手,也许练出了过硬的正手功夫,但反手功夫就无法恭维了。
安于现状者在职场上,总是得过且过,不会为了做得更好而额外付出。
他们从不关心业务问题,却一直抱怨为什么升迁的机会总轮不到自己。
安于现状者也是这样对待婚姻的,他们不会为双方的快乐和幸福而努力经营感情,只是把家庭当做一个避难所,来逃避那个充满纷繁、复杂和竞争的世界。
他们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选择门当户对的对象结婚。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结合也不错,很稳定。
但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心甘情愿过这样的生活。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网球搭档水平进步很快,而你一直原地踏步的话,总有一天你们将无法同场竞技。
婚姻亦如此。
这三种分类并非泾渭分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方面很可能表现得不尽相同。
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或许不懂得如何与恋人相处;
一个工作尽心尽职的人可能打高尔夫球时只是随便玩玩寻个开心(当然也有人沉迷高尔夫而耽误了工作)。
甚至对同一件事,可能某个阶段你的状态很好,在大师之路上稳步前进,而到了下一个阶段就突然感到急躁,渐渐表现得过于强迫。
但从全局来看,总会有一种心态占据主动,它将决定你的成就。
我曾在演讲时向听众介绍了这三类人的特征,然后询问在座的听众觉得自己属于这三类人里的哪一类。
这个问题我问过多次,巧合的是,平均下来三类人的人数几乎一样,各占三分之一。
同时这也说明,认清自己并不是很难,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观察这几类人的表现,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成功之路如此艰难。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此更好地认清自己,在成功之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第三章一分耕耘才能一分收获
“从巅峰到巅峰”的误导
当你决定踏上精益求精之路时,你会突然发现周围的一切都与你所追求的格格不入。
在这个金钱主导的浮躁社会,追求精益求精似乎成了一件逆潮流的事。
曾几何时,我们看重家庭,孝敬长辈,热爱运动,尊师重教,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及崇尚朴素的价值观。
而这些优良传统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经济是现在社会各种活动的核心,而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刺激旺盛的需求,为了让消费者掏钱,市场上不断涌现名目繁多的商品。
我们要买吃的、穿的,要买房,买车,生病了还要求医问药。
除了这些必须的支出外,还有各种各样非必需的奢侈享受在诱惑我们,高品质音响、精美厨具、环球旅行、个人游艇。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花钱,但却很少动脑筋去想想这些东西的内在价值。
广告借此机会大张旗鼓地趁虚而入,并充斥在我们周围,从纸媒到广播,到电视,再到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于是,广告轻易地主导了我们的价值观。
让我们腾出时间来仔细审视一下这些广告,看看它们究竟讲了些什么?
有的广告靠危言耸听(选择我们的旅行保险,以防出游遭遇不测),有些广告讲事实摆道理,显得很厚道(本款车型在几项主要指标的评测中完全不逊于竞争对手,而且更便宜),另外一些广告极尽谄媚言语(住豪庭美景,享贵族奢华,饮名泉好水),还有的广告大肆宣扬享乐主义(严冬腊月,大雪纷飞,一对新婚夫妇不经意看到了旅行社的旅游广告,下一秒他们就出现在天堂般的热带海滨小岛,享受悠长假期)。
广告看得多了,自然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
半数的广告,不管宣传的是哪方面的产品,都是跳过铺垫,直接快进至剧情的高潮部分:
“宾客云集,蛋糕上桌,欢笑满堂,小寿星吹灭蜡烛,生日歌响起”;
“新鞋,起跑,胜利”;
“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和他们手中的冰镇可乐”。
广告里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以及一个接一个的快乐时刻。
电视里播放的情景喜剧和肥皂剧也是同样的节奏,其情节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一下几种:
(1)主角花费了一整集的时间不知道都干了些什么,突然结局就圆满了;
(2)各个角色尔虞我诈,没人努力工作,却一个个接连暴富;
(3)没有难题能够难倒主角,眨眼间就能得出答案;
(4)无论多么宏大的梦想,主角也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实现它。
这些速成的情节已经够糟了,而它们所刻画的那种从巅峰到巅峰的节奏,从来不见平台期的踪影,更是彻底违背了精益求精的精神。
美丽的歧途
如今的人都是看着电视成长起来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