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宋明理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4455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宋明理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宋明理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宋明理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宋明理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宋明理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宋明理学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宋明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宋明理学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宋明理学Word格式.docx

A.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B.法家思想的具体化

C.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D.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7.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

“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

元公(周敦颐,北宋理学家)崛起,二程嗣之。

……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黄宗羲所表达的意思是(  )

A.周敦颐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B.周敦颐突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C.提倡“经世致用”

D.批判宋明理学脱离实际

8.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

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9.明代重视女子读物编纂,《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等盛行一时,这一状况反映出(  )

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B.明代治国根本理念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逐渐居于正统地位

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10.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

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

A.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11.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

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

这主要反映出(  )

A.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

B.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

C.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D.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

1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3.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  )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14.《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

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

这主要反映了(  )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15.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

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16.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对妇女有“三从”“四德”的要求,“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指“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手艺)”。

且中国古代对妇女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木头抱着走”之说,这些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妇女一定要德才兼备

B.妇女地位低下

C.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

D.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17.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18.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

A.以修身为本

B.以格物为本

C.以平天下为本

D.以礼记为本

19.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知行合一,发于本心

B.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20.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

“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C.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

21.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朝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属于唯心主义

②都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③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④都冲击了当时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理学和心学都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下面有关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

——隋·

王通《中说·

问易篇》

材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王守仁的言论

材料三 张载庄严宣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

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中国文化史概论》

问题:

(1)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据材料一指出“危机”的主要表现。

宋代的儒家学者是怎样应对这一“危机”的?

(2)据材料二,指出南宋朱熹和明代王守仁思想的不同点。

(3)据材料三,指出理学蕴涵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

24.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一程颐:

“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朱熹: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王守仁: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朱熹: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程颐: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

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熹、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

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概括材料中的主张。

程朱理学与儒学思想是何关系?

26.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

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在先,气在后;

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气,既有气,则理又在乎气之中。

——《朱子语录》

材料三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

(2)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

《中庸》工夫密,规模大。

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

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

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材料二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

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

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

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

(1)材料一中《论语》主要反映了谁的思想?

据所学知识,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思想?

概述材料二的主要主张。

(3)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不同点。

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两种主张的共同点。

答案解析

1.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格物致知”含义,没有反映程朱理学对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故A项错误;

西方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观察,重视理论研究,与“格物致知”观点有相通之处,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没有反映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故C项错误;

材料说明格物致知与西方科学精神具有共通之处,不是说明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故D项错误。

2.A

【解析】题中体现了宋明理学中的尊卑等级观念和重男轻女等观念,故A项正确;

题中“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

”不能够体现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体现了明代政府不鼓励寡妇改嫁,故C项错误;

题中没有反映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的信息,故D项错误。

3.B

【解析】A、D项属于“实践”的作用,故A.D项错误;

“实践”的内容在材料中指“朱熹的真理”,即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

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与“实践”的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

4.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道学”指的是程朱理学,故A项错误;

从材料“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信息可知,《宋史》记载了宋代理学的四大流派,即濂学、关学、洛学、闽学,没有涉及道家与儒家思想的激烈交锋,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作者对宋代理学昌盛时代的向往,宋元之际理学成为儒学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

隋唐时期儒学经典就成为科考内容,故D项错误。

5.B

【解析】材料谈到的是家庙,是供奉祖先的场所,与孔子无关,故A项错误;

理学强调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认为伦理道德就是天理,而宋代以后尊奉祖先、普遍建立祠堂,正是宋明理学兴起并为统治者推崇、在民间影响逐渐扩大的表现,故B项正确;

尊奉祖先并非宗教,故C项错误;

宋代以后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故D项错误。

6.A

【解析】依据材料“《宋刑统·

斗讼律》规定”可知宋代统治思想是理学,但是依据材料““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

”可知遵守儒学的同时也强调利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故A项正确;

法家思想强调严刑峻法,故B项错误;

道家思想是无为而治,材料中“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

”体现的不是无为,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加强君权的措施,故D项错误。

7.B

【解析】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故A项错误;

据“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可看出周敦颐对汉唐以来的儒学有所突破,故B项正确;

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与经世致用不符,故C项错误;

“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不是批判宋明理学,而是继承发展,故D项错误。

8.D

【解析】“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李贽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孟子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故D项正确。

9.A

【解析】《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主要是歌颂古代妇女高尚品德、聪明才智以及反抗精神的内容,对妇女行为的规范,这些书籍的盛行适应了宋明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理论,这些女子读物的盛行,反映了理学的道德观念影响到广大妇女,影响日渐普遍,故A项正确;

材料只提及女子读物,是对女子行为的规范,没有涉及明代的治国理念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

材料只提到女子读物的情况,并没有涉及到整个工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变化,不能说明这个阶层日益发展壮大,故D项错误。

10.D

【解析】 A项错误,体现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的;

B项错误,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非生来就有;

C项错误,理是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的;

D项正确,宋明理学的“理”主要是指“三纲五常”,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11.D

【解析】佛教思想源自于印度,材料反映了宋明理学家的思想都含有佛教的思想主张,并没有抵制外来文化,故A项错误;

王夫之不是理学家,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具体内容,未能体现出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故C项错误;

张载和朱熹的思想都吸收了佛教思想,故D项正确。

12.C

【解析】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本体论、心性论和认识论。

所谓本体论,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

尽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13.C

【解析】 A项是隋唐时期的社会风气;

B项在明朝时期较为流行;

D项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现象;

C项符合两宋时期思想发展的状况,这一时期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14.C

【解析】 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压抑和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特别是对妇女推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思想。

因此在理学思想的影响和礼教的束缚下,才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节烈妇女数量增多的现象。

15.C

【解析】注意时间“宋代”,用排除法。

A项“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者是汉代的董仲舒,排除;

B项表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排除;

D项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

16.C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这些封建思想的“本质”,本题的四个选项都能反映题干的意思,但最能体现题干本质的是封建思想对妇女的束缚,故选C。

17.B

【解析】材料信息“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的博大精深;

“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反映了理学导致封建统治者封闭自大的心态。

18.A

【解析】据题干分析,格物只是程朱一派修身的出发点;

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

19.D

【解析】知行合一,发于本心和心就是理,心外无物是王阳明心学的内容,故A、C项错误,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故B项错误;

宋明理学都认为人的欲望应该得到遏制,故D项正确。

20.B

【解析】 “地势无南北……应知合处同”,反映了朱熹是从大处着眼,认为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

21.C

【解析】朱熹的观点是理学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观点是心学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改造,心学实际上是理学发展的结果,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发展成熟与转型的表现,也是儒家思想走向极端的表现,谈不上带有民主色彩,故排除②④。

22.C

【解析】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人们的私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同时他们都是宋明理学的代表,都以儒家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封建统治,遏制人的欲求。

C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23.

(1)危机:

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应对:

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创立“理学”。

(2)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朱熹认为是“理”,而王守仁则认为是“心”;

在求“理”的方法上,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则主张“致良知”而不必外求。

(3)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注重气节、品德。

【解析】第

(1)问从理学产生的背景的角度来回答。

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为了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崇道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2)问从世界本原、求理方法的角度来思考。

第(3)问回答理学的积极影响。

24.

(1)“理”指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

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内容及评价。

(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之间是对立关系。

(2)问注意回答途径之前先回答他们不同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第(3)问要一分为二,从两个方面作答。

第(4)问应采取批判、继承等态度。

25.主张:

节用爱民。

关系:

程朱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深化和发展。

【解析】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故爱民必先于节用”得出节用爱民;

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从深化和发展的角度回答。

26.

(1)特点:

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

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

哲学化(思辨性);

伦理道德为核心;

佛道化。

影响: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考虑理学对人性的束缚,据材料一中“他们是官僚的教师”归纳出理学与官僚制度的关系,据材料二中“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归纳为思辨化的发展,据材料一“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归纳为对伦理道德的倡导与培养,据材料二“借鉴佛教和道教”归纳为融合学习佛道;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服务于政治统治的角度和其本身领域内的影响着手考虑答案即可。

27.

(1)“二程”:

“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气”不能分离,但“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影响: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旨在通过有关“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哲学观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1)问理解材料并结合教材的观点概括回答即可。

(2)问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

28.

(1)孔子。

内容:

仁;

礼;

有教无类等。

(2)王阳明。

主张:

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

致良知有不同的层次;

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

(3)不同点:

材料一要求苦学,阅读典籍才能求得学问;

材料二则认为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

共同点:

理是万物的本原;

注重个人修养;

宣扬传统儒学思想(或重塑儒家价值理念);

维护伦理纲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问人物结合材料中的“心之良知”进行判断;

主张可从材料的三句话中分别概括三层含义:

第一句中“心之良知是为圣”,第二句中“圣人”“贤人”“愚不肖者”的不同情况,第三句中“良知又未尚不存”于任何人。

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