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420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中届高三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兖州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35=70分)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C.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答案】A

【解析】

材料强调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必然的,即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扫清海路”的目的是为了欧洲向全球扩张,选项B将因果关系倒置了,不符合题意,排除;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是可信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是巨大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

”这一认识客观上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C.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D.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答案】B

【解析】

贫于生产导致西班牙的毁灭,所以就必须从事生产、从事制造业才能不毁灭,即这一认识客观上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航路早已经开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而非促进了殖民扩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后来的工业革命时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抓住关键字眼——贫于生产,吸取贫于生产的教训而必须多生产、多发展制造业。

3.英国的伯明翰为印度提供斧头,为北美的土著居民提供战斧;向古巴及巴西运送铁链、手铐及铁颈圈,以供奴隶佩戴。

这反映了伯明翰发展为大工业中心的主要因素在于

A.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B.资本原始积累的推动

C.工场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D.唯利是图的精神追求

【答案】A

【解析】

从伯明翰为世界提供工业产品的分布上看,英国的海外市场分布广泛,遍布世界,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这一阶段不处于原始积累的时期;C选项错误,这一时期已经是工业化大生产;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4.下表反映的是1851年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情况(1851年=100),这表明英国

1755年

1851年

增幅%

农业工人

65.46

100

52.8

非熟练工人

47.54

100

110.3

熟练工人

56.29

100

77.7

白领阶层

23.93

100

178

所有工人

42.74

100

134

 

A.经营方式改变

B.贫富差距缩小

C.产业结构变化

D.消费水平提高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各类工人的工资增幅,体现不出经营方式的改变,故A项排除;从表格各类工人工资增幅相差较大,不能反映出贫富差距缩小,故B项排除;材料中农业工人工资增幅远小于工人,故反映出国家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故C项正确;消费水平提高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数据的准确分析,也就是透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

5.1866年,西门子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架大功率直流发电机,首次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1879年,他又发明了电动机,将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

这表明

A.科学与技术之间进一步紧密结合B.德国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列

C.工厂的动力转变为以机械能为主D.统一后的德国重视科技与发明

【答案】A

【解析】

材料信息“西门子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基础上”发明了发电机和电动机,这说明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了,故A项正确;德国确实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列,但这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的动力转变为以机械能为主,故C项错误;统一后的德国重视科技与发明也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信息,故D项错误。

点睛: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选项必须符合材料信息,如果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的信息那也不能入选。

本题的BD两项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西门子在电磁感应理论基础上发明发电机和电动机”,所以不能入选。

6.“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

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

”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已明确表明这两个大的股份公司是由商人建立的,而不是政府,故A错误。

政府特许这两个公司可以为了利益发动战争,具有掠夺的性质,成为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如鸦片战争就是由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输入鸦片而引发的,故D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两个公司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相反,通过它们的殖民掠夺,打开了落后地区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故C错误。

材料中的两个公司是股份公司,这是资本主义公司的典型特征。

故B错误。

7.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但是在法案通过后的10年里,工业垄断组织从24家增加到157家,资金总额增加了近7倍。

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

C.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国会力图维护美国的中小企业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主旨信息是美国国会虽然通过了反托拉斯法,但是垄断组织还是大量增加,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故选B;美国放弃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是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排除A;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相反反垄断法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排除C。

D只符合“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排除。

8.推动下表所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年

(1851—1873)

5.0

3.8

3.3

1874—1890年

1.7

5.2

(1870—1890)

3.5

2.1

1891—1900年

1.6

3.5

2.6

4.8

 

A.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B.技术革命与生产关系变革程度不同

C.政体改革推动了经济髙速发展

D.国家干预与福利制度保障政策不同

【答案】B

【解析】

从图表中给出的内容来看,这一阶段美国和德国发展迅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不如美国和德国,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这一时期殖民扩张的速度减慢,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全;C选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特点;D选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

9.据史料记载“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主张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形成,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故选C。

A项说的是政治上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对材料断章取义的理解,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0.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受到冲击较小。

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

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

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

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

【答案】D

【解析】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北美、西欧、日本等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的国家受损失更大,所以材料表明了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而非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以及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等三个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1.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

B.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美国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开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故选C;A不符合材料强调的内容,不符合“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排除;B并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排除。

12.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概。

”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

”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

A.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

B.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C.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

D.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式

【答案】A

【解析】

罗斯福总统通过“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新政”的最大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际上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

故答案为A项。

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排除B项;C项“根除”说法绝对,排除;美国仍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点睛: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是一种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理论。

但罗斯福新政实施之时,凯恩斯主义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1936年《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正式形成,这既来源于凯恩斯对理论的持续探索,也来源于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加强国家经济职能的实践。

在如何应对经济危机这一点上,凯恩斯与罗斯福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1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就美元贬值15%--20%的计划与英法进行协商,遭到英法的拒绝,但美国依然采取贬值政策,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这说明

A.美国开始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B.经济危机加剧了美国通货膨胀

C.各国为转嫁危机强化贸易壁垒

D.尚未形成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反映的是美国在遭到英法拒绝后仍然采取贬值政策,没有与美国经济实力相关的信息,这并不足以证明美国开始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故A项错误。

题干主旨不在于经济危机加剧美国通货膨胀,故B项错误。

因没有与英法协商一致,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远超计划,说明当时尚未形成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应对危机,故D项正确。

贸易壁垒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题干主旨不在于贸易壁垒,故C项错误。

14.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为苏共中央审定的正式课本,认为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是完全正面意义的,是对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俄国社会主义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