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3688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36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1文档格式.docx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1文档格式.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1文档格式.docx

C.购买国债D.上述都不是

9.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则,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A)。

A.属于消费支出B.属于政府支出

C.属于投资支出D.不计人国内生产总值

10.如果A国2000年(基期)的GDP为2000亿元,该国2001年GDP平减指数为2,实际GDP比2000年增加了50%,那么2OOl年的名义GDP等于(C)。

000亿元000亿元000亿元D.3000亿元

11.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D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B)。

A.因各种原材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衡量是正确的

B.因重复记帐导致过高衡量

C.由于重复记帐导致过低衡量

D.由于各种原材料起初都是生产者存货的一部分故没有影响

12.某国的消费支出为8亿美元,投资支出为1亿美元,间接税为1亿美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亿美元,出口额为2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则下列正确的是:

(B)

A.NDP为亿美元B.GNP为亿美元

C.GNP为亿美元D.NDP为亿美元

13.某国2005年的名义GDP为300亿元,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元,基年的GDP平减指数为100,那么2005的GDP平减指数为(B)。

A.660B.150C.220D.250

14.就国民收入核算来说,实际经济活动当中没有售出的商品(C)

A.计为消费支出B.要在核算的GDP当中扣除

C.计为存货投资D.计为政府购买支出

15.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在1985年是20美元,在1987年是24美元,如果以1985年为100,1987年这种商品的价格指数是(B)

%%%%

16.如果1970年的名义GDP为7500亿美元,按照1960年价格计算是多少?

(价格指数1960年=100,1970年=120)(D)

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

17.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下面哪些不属于私人投资?

(ABD)

A.政府修建公路B.私人购买股票

C.厂商年终的存货大于年初D.居民购买一套旧房产

二、多项选择题

1.支出法核算GDP时,总支出中包含如下哪些选项(ABD)

A.消费B.投资C.货币D.净出口

2.收入法核算GDP时,纳入核算的项目为(ABCD)

A.工资B.利润C.间接税D.租金

3.名义GDP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C)

A.当期生产的商品的数量B.基期生产的商品的数量

C.商品当期的价格D.商品基期的价格

4.实际GDP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D)

5.下列各选项,属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是(ABC)

A.省政府购买的公车

B.市政府购买的办公电脑

C.乡政府雇佣瓦工装修办公室支付的工资

D.镇长家雇佣保姆所支付的工资

三、判断题

(×

)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2.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只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

)3.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4.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

(√)5.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和总收入是相等的。

(√)6.某年的总投资是这一年中所生产的资本品的总和。

(√)7.

×

净投资是总投资减去资本折旧后的余额。

)8.净投资不可能是负数。

如果总投资小于折旧,则净投资就是负数。

(√)9.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

虽然净投资有可能是负数,但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生产,只要有生产,就会有投资(请记住这是宏观经济学。

微观个体有可能完全没有生产,即停产,那么只存在折旧,总投资为负数,但作为一个国家,不可能完全没有任何生产)。

)10.净投资与资本折旧相等,意味着资本品存量保持不变。

总投资与资本折旧相等,才意味着资本品存量保持不变。

(√)11.存货的增加是一种净投资。

)1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工资是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核算中工资薪金是税前的,税收并不是个人能得到的

(√)13.公司所得税是公司在分配利润前向政府缴纳的税赋。

)14.厂商在赢利的时候才需缴纳间接税。

(√)15.间接税是厂商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将构成产品价格的一部分。

)16.个人收入等于消费与蓄储之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消费与蓄储之和。

(√)17.在短期内,居民的储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18.花4万美元建造一所房子的行为是一种消费行为。

)19.股票和债券的交易额,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0.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属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1.购买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应当算入国内生产总值。

是企业生产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在产品价格中体现的。

)22.对退伍军人支付的津贴,应当算入国内生产总值。

是转移支付

)23.家庭主妇家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非市场交易行为不计入

四、计算题

1.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单位:

亿元)

a)工资100利息10租金30消费支出90利润30投资支出60

b)政府购买支出30政府转移支付5所得税30出口额60进口额70

c)试求:

(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5)计算净出口

(1)收入法: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y=100+10+30+30=170(亿元)

(2)支出法:

GDP=c+i+g+(x-m),GDP=90+60+30+(60-70)=170(亿元)

(3)政府预算赤字(bs)=税收(t)-政府支出与政府转移支付(g+tr)

即bs=30-30-5=-5(亿元)

(4)s=yd-c=170+5-30-90=55(亿元)

(5)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负数意味着存在贸易赤字

2.某国企业在本国总利润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

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入为10亿元;

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

求该国的GNP及GDP。

GN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收益+本国人在国内的收入+本国人在国外的收入=200+50+120+10=380(亿元)

GD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入+本国人在国内的收入+外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外国人在国内的收入=200+120+80+12=412(亿元)

3.已知下列资料,国内生产总值6000亿元,总投资800亿元,净投资300亿元,消费400亿元,政府购买1100亿元,政府顶算盈余300亿元,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人。

(5)个人储蓄。

(1)NDP=GDP-重置投资=6000-500=5500(亿元)

(2)NX=GDP-C-I-G=6000-400-800-1100=3700(亿元)

(3)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政府支出=税收-政府购买性支出-政府转移性支出=300

T-TR=G+300=300+1100=1400(亿元)

(4)Yd=NDP+TR-T=NDP-(T-TR)=5500-1400=4100(亿元)

(5)S=Yd-C=4100-400=3700(亿元)

4.下列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请根据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单位:

亿元。

居民个人消费支出:

70906;

政府购买:

26012;

总投资:

79560;

出口:

68495;

进口:

58272;

资本折旧:

28010;

政府转移支付:

716;

间接税净额:

16658;

社会保险金:

6969;

公司未分配利润:

38624;

公司所得税:

5344;

个人所得税:

838

(1)GDP=C+I+G+NX=70906+79560+26012+68495-58272=186701(亿元)

(2)NDP=GDP-折旧==158691(亿元)

(3)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142033(亿元)

(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的转移支付=5344-6969+716=91812(亿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91812-838=90974(亿元)

5.假设某国共生产五种产品,它们在2002年和2004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所示。

产品

2002年产量

2002年价格

2004年产量

2004年价格

A

2500

3000

B

5000

6000

C

4000

D

3500

E

7000

试求:

(1)2002年和2004年的名义GDP。

(2)以2002年为基年,2004年的实际GDP以及该期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

(3)2004年的GDP平减指数以及该期间的通货膨胀率。

(1)名义

=

=2500*+5000*+4000*6+3000*5+6000*2=92250(元)

名义

=3000*+6000*8+5000*7+3500*+7000*=124550(元)

(2)实际

=*3000+*6000+6*5000+5*3500+2*7000=111000(元)

年平均增长率=(2004实际GDP/2002实际GDP)1/2-1=(111000/92250)1/2-1=%

(3)GDP平减指数=

21

期间通货膨胀率=(GDP平减指数-1)*100%=12%

五、问答题

1.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因为计算的是同一产品---当年新生产的GDP,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支出法”是从支出角度进行核算,“收入法”是从要素分配角度进行核算)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所以结果必然是一致的。

即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2.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能否计入我国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哪一部分;

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消费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1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1)不计入,“二手”违背“一定时期”“新生产的”

(2)不计入,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计入,存货投资

(4)计入,净出口

(5)不计入,失业救济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社会总收入不变。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

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3.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为什么要把进口产品和服务剔除在外?

因为不是本国生产的。

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支出法核算时:

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不应再把进口产品和服务包括在内。

(关键要说明核算的是本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支出法计算过程中,各项支出含购买国外产品的支出,所以要把国外产品的购买支出即进口扣除)

4.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三者的一致性。

从宏观理论来说:

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那么就可以从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

产品与劳务的买方支出;

产品与劳务的卖方收入三个方面来计算货币价值。

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价值是以最终实现的销售收入来计量的,而卖方的销售收入就是买方的购买支出,也是卖方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所有成本支出加上合理利润的总和,这些成本支出包括支付工人的工资(构成工人的工资收入)、支付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构成土地所有者的租金收入)、支付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构成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因此三者计量的总量相同。

一国的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反映该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生产不仅增加了产品和劳务,还创造出了收入,收入又形成支出,支出又决定了生产,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

所以三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

从计算细节来说:

(1)支出法(买方)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通过交易实现的,交易有买卖双方,支出法核算就是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

支出按买方一般分为四类:

居民购买(消费),企业购买(投资),政府购买,国外购买(净出口)。

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1)收入法(卖方)

交易实现后得到的销售收入进行收入分配。

收入法是通过各要素获得的收入,亦即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和劳务花费的成本加合理的利润来核算GDP。

于是就可以从得到销售收入分配的项目来算。

一般分为工资、利息与租金等生产要素所有者(职员,个人,设备土地拥有者)的收入;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也被视作成本);

资本折旧(必须付出的成本)。

(2)生产法(直接计算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此法是直接计算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

每个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

向其他企业购买的材料、能源、工具等中间产品的价值;

自己投入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价值。

所以只需要计算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增加价值。

故也被称为新增价值法。

根据不同产业来算:

第1,2产业的部门来说,增加值=总产出-中间产品;

第3产业商业、运输、金融等服务按纯收入(盈利)计算增加值,政府教育、卫生(非盈利)、国防等按工资与薪金等支出成本来计算增加值。

5.为何国债利息不直接以收入法计入GDP?

收入法指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利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国债利息来源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这些要素收入的税收和“间接税”,而这些都已计入GDP,所以不能再次计入。

国债利息因源于税收,是把收入从一部分人群转移给购买国债的人群,全社会的总收入没有增加,因而被看做是一种转移支付。

6.如果当你早上醒来时,发现名义GDP一夜之间翻了一倍,在你开始庆祝之前,你需要合适的统计资料是什么?

为什么?

名义GDP增加前后的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名义GDP的增加可以由两方面引起,价格的上升可以使得名义GDP增加;

同样,产量的上升也可以使得名义GDP增加。

而人们期望的是产量增加引起的名义GDP的增长(即实际GDP的增长),因为只有这样才意味着经济的增长。

7.假设一个妇女嫁给了其男管家。

在他们结婚之后,她的丈夫继续像以前一样照顾她,而且她也继续像以前一样养活他(但是作为丈夫而不是作为雇员),结婚如何影响GDP?

结婚减少了GDP。

由男管家变成了丈夫,其劳动成果由原来计入GDP的市场交易行为变成了不计入GDP的家务劳动。

8.在肯尼迪1968年竞选总统时的一篇演讲中,他就GDP讲了以下一段话:

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

它没有包括诗歌的美好,也没有包括婚姻的稳固,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也没有包括公务员的正直。

它既没有衡量出我们的勇气与智慧,也没有衡量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不包括使我们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美国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作为美国人而骄傲。

肯尼迪的话有道理吗?

如果有道理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关注GDP?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价GDP指标。

肯尼迪的话是正确的,他看到了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指标的缺陷。

然而为什么还要关注GDP?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GDP能够反映发展变化情况;

二是为国家以及各个目标和提供了重要工具和依据;

三是GDP为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检测工具;

四是GDP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因为在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指标,很多与GDP有关,每年,联合国都要根据各国的“”进行排名,来提供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依据。

可以说GDP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承担的国际义务和权利,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影响到国家的和政治利益;

五是GDP的容易,其具有准确、重复计算少等优点,作为,它和、和这三个主要的运行指标都有密切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三大指标中最基础性的指标。

总之,GDP能够提供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帮助国家领导人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过热之中。

甚至有人认为该指标像灯塔一样,能使政策制定者不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9.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下列情况之间有什么差别:

(1)厂商为某经理买一辆轿车,以及厂商给经理一笔钱让他自己去买车之间有什么不同?

(2)雇佣你的配偶看管房屋,而不是无偿的让他/她担任此工作,两者有何不同?

(3)你买一辆中国国产车,与买一辆在德国生产的汽车,两者有何不同?

(1)主要是两个区别:

一是计入GDP的项目不同,二是对GDP的影响可能不同。

厂商直接买车属于实物补贴,作为厂商投资需求的一部分直接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

厂商给经理钱让其自己买车属于货币补贴,构成经理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经理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一款车,形成消费需求,并且将多余的钱作他用,可以增加其他商品的消费,也可以作为储蓄。

两者对于总需求的影响不一定是相同的(实物补贴全部形成需求,货币补贴可能仅仅是部分形成需求),所以对GDP的影响也不一定相同,即:

使GDP增加的幅度可能有差异。

(2)雇佣配偶看管房屋,是市场交易行为,这项收入计入GDP,直接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

无偿的工作则不计入GDP,这是家庭内部的活动,无市场交易。

(3)买中国的国产车在计算GDP时是作为消费的一部分,会导致GDP的增加;

买德国产的汽车在计算GDP时是作为进口的一部分,抵消了消费增加的部分,对GDP无影响(进口不计入GDP)。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坐标图上,表示收入和消费关系的45°

线上所有的点意味着(C)。

A.消费等于储蓄B.收入等于储蓄

C.消费等于收入D.以上都不正确

2.消费曲线位于45°

线上方表明,储蓄是(C)。

A.正数B.零C.负数D.不能确定

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C)。

A.是大于1的正数B.是小于1的正数C.等于1D.等于零

4.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的时候,边际消费倾向等于(B)。

A.20%B.80%C.30%D.120%

5.居民的收支相抵点是消费曲线(C)。

A.与纵轴的交点B.与横轴的交点

C.与45°

线的交点D.在坐标原点上

6.在同一个坐标系中,总需求曲线位于消费曲线的(A)。

A.上方B.下方C.重合D.位置关系无法确定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储蓄曲线向下平行移动意味着总需求曲线(A)。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会移动D.没有影响

8.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提高往往被认为是下列哪项的增加所引起的?

(B)

A.进口B.计划投资和消费C.税率D.私人储蓄

9.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y-t),并且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则均衡收入将(C)。

A.保持不变B.增加3美元C.增加1美元D.下降4美元

10.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A)。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11.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则(D)。

A.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大B.乘数的值就越小,kt=-β/(1-β)

C.总支出曲线就越平坦D.总支出曲线就越陡。

12.国民收入中的边际储蓄倾向越大,则(C)。

A.边际消费倾向也越大B.乘数的值越大

C.总支出曲线越平坦D.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

13.决定国民收入原来的均衡被投资的增加打破,在国民收入形成新的均衡时,国民收入将(B)。

Δ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