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2782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马古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茶马古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茶马古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茶马古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茶马古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马古道Word文档格式.docx

《茶马古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马古道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马古道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國每年約有七、八十萬人死於惡性腫瘤。

預防癌症已成為廣大人民的迫切期望。

惡性腫瘤的分布有顯著的地區差別。

以食道癌為例,它在世界上有明顯高發區。

從地圖上看,食道癌的高發區呈帶狀分布,從中國的太行山區起向西,經過陝西、甘肅、新疆到哈薩克,從土庫曼、烏茲別克及阿富汗到伊朗。

許多專家認為,癌症發病的地理差別與土壤及飲食因素有密切關係。

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遠遠低於歐美國家,雲南省是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較低的省份。

思茅、臨滄及西雙版納等又是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較低的地區。

這些基本資料已載七十年代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性腫瘤地圖集》及《雲南省惡性腫瘤分布圖》。

為何思茅、普洱等地惡性腫瘤較少?

雖然涉及因素很多,但不能不考慮到與地區的土壤氣候特點,以及由此而出產的特殊品種,廣大人群長期飲用這種特殊的茶葉的化學成份進入體內,茶葉中的各種養料滋養了千百萬人民,有效地預防及控制癌症的發生頻率。

☆飲茶可降低煙酒致癌的毒性反應

中國抗癌報一九八九年一月五日第三版黃延祚先生報導,全世界胃癌最高發生區在日本,但其日本靜崗縣因為產茶,居民飲茶,該縣的人群的胃癌發病率顯著低於其他縣。

該報同年六月五日第四版張志學先生報導,從厚生省發表的資料來看,產茶地區人群的惡性腫瘤總發病率、胃癌及肝癌發病率均比非產茶區明顯地較低。

肺癌死亡率在世界各國均逐年升高。

男性肺癌死亡率遠高於女性,與男性吸煙較多有關。

雲南省宣威縣是肺癌高發區,女性多於男性,男性也暴露於室內的嚴重煤煙污染,男性還吸煙,為何男性肺癌死亡率還低於女性呢?

原因是男與女之間生活飲食習慣的差別,男性因常年喝大量濃茶,而女性較少或不喝茶。

喝茶可以利尿,利於體內致癌物質及放射性物質的排泄,喝茶可消除體內致癌自由基,已有較多的報告。

中國醫藥報一九八九年八月十日第一版江蘇腫瘤研究所報導,飲茶可降低煙酒致癌的毒性反應,使微核異常(細胞突奱的表現)的檢出率降20%,濃茶的作用更為明顯。

☆實驗證實普洱茶殺滅癌細胞作用強烈

我們用體外培養的人癌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沒有看到咖啡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而綠茶及紅茶則可殺傷癌細胞,以綠茶的作用尤為明顯。

比較了許多品種的綠茶的功效,發現普洱茶(生茶)殺滅癌細胞的作用最為強烈,甚至常常喝百分之一濃度的茶亦有明顯的作用。

在普洱茶作用後,癌細胞由多邊形濃縮變圓,偽足縮短量減少,失去貼附及游走的能力,甚至脫落浮起丟失,殘留者亦變小變圓濃縮,染色質凝結或消失,核及集內出現空泡,核仁固縮或碎裂消失,染色體攣縮或相互凝結。

核糖體減少,線粒體及內質網擴張,DNA合成減少,核分裂停止,這些變化均可證明癌細胞在茶的作用下,由變性趨向死亡。

用環磷胺誘導C57小鼠的細胞突變,實驗組同時用茶水灌胃,發現普洱茶有對抗突變的作用,也就是有防癌的功效,其有效成份是其茶酚中的B組化學成份。

經測定,普洱茶含有多種豐富的抗癌維生素,如β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E等,用電子檢測法觀察普洱茶共三十種化學元素,發現含有多種極為重要的抗癌微量元素。

多批動物實驗證明,幼鼠長期飲茶,對其生長發育及繁殖力均無影響,對成年胖鼠不僅可減輕重量,而且能使其血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減少,可以確認長期飲用普洱茶是有治療肥胖症的功用。

『关于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普洱茶”的采收:

一般分春、夏、秋、冬四季。

2-4月采收春茶,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

夏茶于5-7月采收,称雨水茶,如制作得当,茶质近似春茶;

秋茶于8-10月采收,称谷花茶,茶质次于春、夏茶;

冬茶很少采收,仅茶农适量采收自己饮用。

『鉴别普洱茶的方法:

1,捏厚度和泡度。

随手拿几片不同年头的七子饼捏一下,5、6年以上的厚度和松散度明显好于较新的茶。

由于长期存放其自然陈化发酵,导致老茶会越摆越泡,甚至把一提捆绑的笋叶都撑开撑烂!

这是一招最简单直接的鉴别方法!

  2,闻气味。

(打开绵纸最直接),把茶饼放到鼻尖,深深对茶哈一口气,然后细细闻10秒钟茶饼茶砖散发的气味。

对于熟茶来说,三年以内的多少都还残留冲鼻的堆子味,五年以上的则已退尽。

对于生茶而言,新茶清香气重,火烟味也会比老茶重,老生茶则是一种陈香。

当然,如果有其他怪味和杂味的话,就说明此茶存放得不好有串味或者是带有霉味的湿仓茶。

这个方法又比上面的更进一步!

老茶友则能区别出烘青还是晒青、干仓还是湿仓、甚至出自哪片产区!

  3,看颜色。

打开绵纸仔细观看茶叶的内质和颜色。

熟茶:

老的会略微退为棕红色;

生茶:

越老的颜色越深,又绿色逐渐转变为黄色乃至棕色。

红酒般的汤色是老茶的标准色。

经过这三步已经可以鉴别出普洱茶的大致年份啦!

  4,看汤色。

三年内的较浑浊,越老的汤色越透亮。

熟茶越来越由棕变红;

生茶越来越由绿变黄,十多年以上则由黄变红。

  5,口感。

当然是越陈越香,越老越醇厚!

但是各种茶口感差异较大,还要看个人喜欢!

  6,看出汤。

老茶比新茶耐泡,10年以上的出汤次数可以在20甚至50次以上!

『如何泡饮普洱茶』

1、冲泡普洱茶选用大腹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建议材质宜选陶壶、紫沙壶;

2、冲泡时茶叶用量约5-10克,宜用95-100度开水冲泡。

冲泡时间1-3分钟,观其汤色,类红酒时为佳。

再久则变黑,不好。

亦可依照个人喜好的浓淡来决定冲泡时间;

3、温润泡是冲泡普洱茶不可缺少的程序。

温润泡可除去茶叶中的粉尘、唤醒茶叶“真味”,冲泡速度宜快;

4、品饮普洱茶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即可感受陈味芳香扑鼻而来,高雅沁心之感悠然;

5、用心细品普洱,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持久不散不渴,此为普洱之最佳感受“回韵”。

『温馨提示』

普洱茶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尚未完全工业化,所有产品均为纯手工包装,同一款茶品可能会出现形状、松紧程度等不同,也会有掉边、包装纸破损等方面的瑕疵,以及遗漏标签等等不规范,属正常情况。

南起云南的茶乡普洱,经下关、丽江、维西、中甸(今香格里拉)、德钦,西进西藏拉萨,又经亚东,越过喜马拉雅山口,经印度噶伦堡,到加尔各答。

从普洱到喜马拉雅山口的路程,最短也有7300余华里。

“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齐名,是中国通往国外的又一条漫漫长路。

它南起云南的茶乡普洱,经下关、丽江、维西、中甸(今香格里拉)、德钦,西进西藏拉萨,又经亚东,越过喜马拉雅山口,经印度噶伦堡,到加尔各答。

“茶马古道”的另一条主要线路,起自四川雅安,经康定(打箭炉),过昌都,进拉萨,这条线路又称“大北线”。

这两条主线,穿越了整个大西南的广大地域。

这里雪峰连绵,山岳重叠:

江河奔泻,波涛滚滚。

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雪域西藏,其行路之难,更难于蜀道之上青天。

生活在这块世界屋脊上的人民,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跨过江河峡谷,穿越丛山峻岭,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开辟出这条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茶马古道。

于是,在荒凉而孤寂的丛山峻岭中,响起了马帮长途跋涉的铃声。

六大茶山一般指云南茶叶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

现在亦有澜沧江内六大茶山即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或易武、倚邦、攸乐(基诺)、漫撒、蛮砖和革登;

江外六大茶山:

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的说法。

 古六大茶山位于北伟21°

51′至22°

06′,东经101°

14′,至101°

31′之间,东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87.3公里,北与江城县接界,西与景洪市毗邻,南与勐仑、瑶区连接,幅员2260余平方公里,约合3,38,800亩,历史上称为江内地区。

其中攸乐茶山是景洪市的一个乡,位于景洪市东北部,距景洪城53公里;

易武茶区(包括)易武茶山、漫撒茶山,距景洪123公里,距勐腊县城110公里;

象明茶区(包括倚邦茶山、蛮砖茶山、革登茶山)距景洪168公里,距勐腊县城163公里。

据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秘书长陈宏斌先生提供,2004年4月至5月州茶业协会与州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对全州茶园情况进行普查,普查结果易武茶山现有茶园面积29662亩,其中采摘面积15200亩;

漫撒茶山6440亩,采摘面积2572亩;

象明茶区24821亩,采摘面积9721亩,攸乐茶山3200亩,采摘面积1400亩。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古六大茶山古茶园的恢复及新茶园的开垦种植潜力很大,若认真抓好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和销售,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古六大茶山山水相连,地形、气候、植被相近。

根据测试,海拔最高2023米,位于易武茶区的黑水梁子,最低海拔565米,位于象明茶区曼配罗梭江(人渡)水面,海拔高低差距1458米,以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5℃看,有立体性气候特点,海拔800米至1800米范围内的土地有上百万亩,这些土地屑赤红壤、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多在4.5-6.5之间,理化性能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

  六大茶山地处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9℃—20℃,年积温6000℃—7000℃,最热月平均气温23℃左右,最低气温10℃~13℃,极端最低气温0℃~-3℃的天数很少.一般在7℃以上,有轻霜3-5天,或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植物四季常青,鲜花月月可见,一年四季不明显,月有雨季与旱季之分。

  年降雨量1700毫米至2100毫米,一般年降雨量多在1800毫米左右,其中4月至10月较多,达1400—150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日照短、雾日长,年日照时数达1880—1950小时,仲秋至来年孟春,不论高山或沟壑,常常云雾弥漫,午后方散,特别是秋冬站在山顶鸟瞰,一望无边的茫茫云海中露出点点山峰,壮观无比,真有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酌感觉,不愧是高山云雾出名茶的好地方。

[编辑本段]

茶山现状

1、易武山

  据口碑流传及易武《茶祖史话》记载,易武茶始于公元225年左右。

在那缺医少药的历史时期,当地土著民族本人(自称及外称)生病了,用植物的根、皮、茶、叶、果试病,发现茶叶具有清热解毒、醒脑明目,止痛除烦的药用功效,又解渴好喝,便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外地到这里做生意或路过的人员生病了,群众也用茶叶为其治病,病治好了,免不了买些回去,需要量愈来愈多,茶叶变成了商品,有的群众就相约迁到野生茶林多的地方改造野生茶树,把高大的茶树砍矮,砍除杂树、杂草、藤条,变成人工容易采摘的茶园。

到唐朝“大兴土木”时期又得到较大发展,初步形成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的宏大局面。

由于茶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事业,易武成了滇南有名的“利润城”。

元朝时期由于国内战争和疾病直接影响到当地土著民族的安危,人丁大量减少,茶园大量荒芜。

明末清初石屏地处偏僻,人多地少,风调雨顺年份多数人可解决温饱问题,若遇水旱失调,许多人便衣不暖体、食不饱肚,“穷走夷方急走广(广东、广西)”是石屏人生计的真实写照。

许多南下的石屏人看到六大茶山气候适宜,土地宽广肥沃,大面积丢荒的茶园谁恢复属于谁,便相约“奔茶山”而来,来后经过几年的辛劳,不但恢复了许多老茶园,还在村寨附近择地而种,六大茶山的茶业进入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据《茶祖史话》及李拂一先生著《镇越县新志稿》载:

“清嘉庆、道光年间是六大茶山最辉煌的时期,易武茶区年产干毛茶7至8万担(每担150老斤),倚邦茶区两万担。

”由于茶业的发展,使群众的经济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富裕,展现出盖楼房、建寺庙、立茶庄,办学堂,筑路架桥,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易武茶区的易武镇、易比、漫秀、大路边、漫撒、湾弓、大寨、旧庙等八大村寨都建有大庙,铺设有石板街道,民居中四合院楼房拔地而起;

象明茶区的倚邦街、曼拱街、牛滚塘街,蛮砖街也热闹非凡,一派富有景象。

  为了营运茶叶、货物、人员往来方便,除每年发动群众整修从倚邦、易武两个主要集散地向外幅射的大道小路外,在道光年间还集资修筑易武为起点,经漫撒、倚邦、勐旺到思茅的青石板运茶大道,宽2—3米,长240余公里。

20世纪90年代后期称青石茶马古道。

在青石板茶马古道经过的磨者河上先后架设有永安桥、圆功桥、承天桥,只可惜在2002年7月5日特大洪峰中把剩下的最后一座石拱桥(承天桥)冲毁。

2、攸乐山

  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

束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

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现为景洪市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

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

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设过同知府和专管捕“盗”的普洱通判。

1942年国民党军队开进攸乐茶山,烧杀抢掠,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发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

使产量逐渐上升。

1993年攸乐茶山产茶1942担(97000多公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州、市碓定该地区为山区开发实验区,在有关科研单位的指导下,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还积极种植砂仁、橡胶等,使基诺同胞经济收入大增,生活明显改善,正在向小康迈进。

3、革登古茶山

  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菜阳河一带。

也是古代较闻名的茶区,年产茶量在500担以上,茶叶属大叶类型。

清嘉庆年间(1796—1820)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已枯死,至今已荒芜难寻。

4、倚邦古茶山

  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均以倚邦茶菁为原料。

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怀揣小叶茶籽来到倚邦种植,于是小叶种茶在倚邦安家落户,成了清宫贡茶的当然原料。

鼎盛时期,在清朝乾隆年间,倚邦茶山人口达九万人之众。

人皆种茶,人皆制茶,人皆卖茶,形成了四大茶叶集镇。

即:

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

镇与镇之间,运茶马邦往来,盛况空前。

光绪31年始,倚邦没落,至民国初,倚邦街竞只剩下一百三十余户,人口不足一千人。

牛滚街瘟疫十室九空,荒无人烟,故到清朝后期,倚邦没落,易武崛起,绝冠群芳,到民国之后,云南茶叶则以勐海独领风骚。

 

  倚邦管理攸乐、架布、习空、莽枝、蛮砖、革登等6大茶山,又是普洱茶的生产地和集散加工地,倚邦茶山汉族多系宁洱、石屏一带迁来,从事茶叶种植。

清正年间(1723—1735年)建石屏会馆。

早年还建有四川会馆和楚雄会馆。

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圆茶畅销省内外,后又销到越南、香港,年产茶1000担左右。

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被定为“贡茶”。

其特点为质厚味美,放少许入杯,用开水冲泡后,茶叶直立不沉,色清微黄,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曼松曾“年解贡茶20担”。

  倚邦古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之意)总面积称为360平方公里,是多民族集居的高山区。

历史上以生产圆茶(七子饼)而著名,年产茶万担以上。

明、清时期,茶庄林立,商贾云集,极为热闹。

最早的茶号为宋云号和元昌号,创立于光绪(1875—1908)年,制作的茶叶专销四川。

倚邦所产的茶远销西藏、港澳、南洋各地,由于茶质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

  清朝为了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从昆明经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由石板镶成的运茶马道,宽2米,长达数百公里。

从残存的石板磨损状况可以判断,当时筑路的艰辛和茶叶运输的繁忙景象。

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倚邦就成为内地与边疆交往的政治,经济中心,各种商铺、学校、会馆应运而生。

昔日的倚邦街子于解放前毁于火灾。

现有部分修复的旧街道。

主要集镇是牛滚塘街。

牛滚塘街在象明“四街”中,最为繁华。

居住者多数是外来的生意人,从事茶叶、织布、柒布,主要从事茶叶种植、收集和交易。

今秧林就是莽枝茶山育茶苗的地方,大寨是莽枝种植茶叶的地方。

在牛滚塘街建有“五僧大庙,在莽枝建有川祝庙,每年三月采摘春茶之季,当地茶农到庙里敬香祭祀茶神祖先。

由于莽枝茶叶质好价廉,一些内地茶商压价收购,倪蜕《滇云历年传》记载:

“雍正之年(公元1728),莽枝产茶,商败践更收发,往往舍于茶户,坐地收购茶叶,轮班输入内地”。

昔日的关庙已变成废墟,只有一块“永远奉守”大碑卧地而睡,四周大树参天。

昔日茶马古道留下的道道痕迹,如同一道道诗行,记录了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变迁。

可以看到一座座沉睡百年的古墓和那—幅幅壁雕,身骑白牛,双手紧握圆饼茶,高高举起的茶农壁画,一块块石碑记录了古六大茶山的盛事,昔日的盛景。

5、蛮砖古茶山 

  蛮砖茶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由易武西行经高山寨,过磨者河承天桥经蛮林才到慢砖。

蛮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碑文记载,蛮砖系六大茶山之一,该庙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

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几代茶农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

蛮砖村公所恢复”曼庄优质茶”产品,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深受客人的喜爱。

  1994年,西双版纳州、县政府确定在曼庄茶山新建万亩茶园,在云南省茶科所专家的指导下,万亩茶园盘绕群山,株株茶树绿油漂香,喜看古茶山和新茶园交相争辉,茶叶生产蒸蒸日上。

6、曼撒古茶山

  曼撒茶山位于勐腊易武乡东北,紧接老挝边境。

清乾隆年间是慢撒茶山辉煌时期,满山遍野都是茶树,年产万担以上。

只有8户人家的茶王树村年产茶叶就达320担。

采茶季节要雇用大批茶农。

清咸丰壬子年(公元1852年)来自内地的很多汉族同胞在茶山与当地茶山各民族兄弟共同种茶制茶,创下一代伟业。

所产”元宝茶”(圆茶)远近驰名,畅销国内外,慢撒古茶山种茶历史悠久。

  实际上慢撒古茶山包括易武茶山,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时被称为“利润城”,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

易武茶,茶质优良,远销佛海,年产茶约4000担,以加工团茶(砣茶)为主,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七子饼茶”作为贡茶,加工精细。

《云南经济滇茶》说:

“于二月间(农历)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

七子饼茶,采用的是上等好茶,要讲究花色,共计八色贡茶。

乾隆六十年(1796)易武、曼腊茶山所产的团茶(砣茶)也定为贡茶。

李佛一《十二版纳志》载:

“清道光同治间,易武产茶额七万担,光绪三十年间,因战乱易武区茶产额减为二万担”。

易武在几个世纪前,它就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因盛产大叶种茶,唐时就被称为“利闰城”。

据说车家祖上敬奉贡茶有功,皇帝品茗之余,龙颜大悦,特赐“瑞贡天朝”匾,以诏后人。

明清时期更为朝廷关注之地,既是普洱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江外茶山

1、南糯山

  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

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

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郎山

  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

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

  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

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

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

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明景迈山

  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

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

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延伸阅读(孔明山)

  早晨可以先到孔明山下的观音庙祈福,具当地人说外来人在此祈福很灵愿的,这里也整个基诺族地区唯一一座观音庙。

之后登孔明山,孔明山是一座石灰岩山,海拔1788.2米,在普洱茶古茶山“革登”附近,是普洱茶六大古茶山的最高峰,方圆10平方公里。

俗传山顶上有一块平石为孔明当年祭风的“祭峰台”。

整个山峰上有四个险峻悬崖峭壁,远远看去,就像孔明所戴的帽子,所以称之为孔明山。

当地人又叫它龙谷岩。

孔明山岩溶地貌发育,山形为直立南北向,整个山体上有多个悬崖峭壁,主峰北面峭壁最为险峻并与小黑江相联。

南坡接观音庙盆地。

山上有地造天成的八道门、九曲石阶,石林形态怪异,还有岩棕林、苏铁林等珍贵的植物资源。

山上之石,若佛若仙,秀竹成林,古树参天,藤蔓交织。

在山上极目远眺,万倾绿波尽收眼底,全年多季节云海茫茫。

孔明山属于独特罕见的热带雨林山地自然风光类型,具有众多天然景观,并融合了热带雨林植被、动植物景观、岩溶地貌奇观、崖峭峰丛等地理形态。

  登山游览约需要5个小时,因气候热,孔明山上又无水源,登山前应准备充足的饮用水,(每人约2L)。

孔明山林深叶茂,据说,还时有野像等野兽出未,没有向导不要贸然进入。

1、布朗:

茶区位置: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

生长型态与茶种:

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

口感刺激性稍强,舌面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2、班章: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属于勐海茶厂旧有布朗山初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