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社会经济江苏发展水平与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关系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2215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社会经济江苏发展水平与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关系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区域社会经济江苏发展水平与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关系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区域社会经济江苏发展水平与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关系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区域社会经济江苏发展水平与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关系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区域社会经济江苏发展水平与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关系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社会经济江苏发展水平与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关系研究Word下载.docx

《区域社会经济江苏发展水平与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关系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社会经济江苏发展水平与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关系研究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社会经济江苏发展水平与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关系研究Word下载.docx

4.1指标选取原则24

4.2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政府质量监管要素指标24

4.2.1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政府质量监管关键指标26

4.2.2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政府质量监管指标结构28

4.3各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29

 

区域社会经济(江苏)发展水平

与政府质量监管工作关系研究

一、研究背景

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这里所研究的质量范围更加广泛,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三个方面。

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际声誉,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指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加快转变生产服务发展方式,重视质量监管工作,确保质量满足要求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针对该问题,政府分别从国家层面以及省市层面上上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具体如下:

1.1国家层面

早在2012年年初,我国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后文简称《纲要》)的通知。

此纲要是1996年我国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一2010年)》之后,国家最高政府部门再次出台的关于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求:

要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各个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同时提出要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去。

《纲要》中明确指出: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

质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既关系到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形象。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质量发展之路。

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一2010年)》以来,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我国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原材料、基础元器件、重大装备、消费类及高新技术类产品的质量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一批国家重大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但是,我国质量发展的基础依然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

产品、工程等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仍然比较严重,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肆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损害国家信誉和形象。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也对质量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国政府对质量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上,而且体现在实践领域。

为了鼓励企业践行质量发展之路,我国于1981年开始设立国家质量管理奖,于1993年颁布了质量管理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001年,中国质量协会启动了全国质量奖评审工作。

经过十余年的定期评审与奖励,已经有海尔、宝钢等诸多知名企业获此殊荣。

政策的颁布、实践的鼓励,这些无处不体现着我国政府对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质量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是增强国力、科学发展的选择。

而我们的国家和政府一直努力致力于提升质量工作,努力在质量强国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同时,党的十八也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可见,《纲要》和《十八大报告》均站在国家的高度言明了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以“质量”提升“经济”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和社会的共识,成了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导向。

1.2省市层面

“质量兴市”的思想在我国诸多经济大市中也是由来已久,它是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鼓励走质量优先道路的一项举措,它是以质量为突破口,从而求得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种模式。

这一理念产生于我国三大经济模式之一的“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一一浙江省温州市。

在温州“第一次创业”的大潮中,虽然经济得到空前发展,总量骤增,但其代价却十分沉重。

假冒伪劣的猖撅,导致了经济环境的恶化,最终制约了温州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温州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了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质量是温州的生命,质量上则温州兴,质量下则温州衰”的口号。

之后,温州市大力推进“质量立市”活动,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战略。

“质量立市”最终使温州经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温州经济也由以前的民营“小狗”经济走向了自主品牌之路。

在“质量兴市”活动兴起之后,我国的诸多经济大省也开始纷纷效仿。

位于长三角地带的江苏省,其2013年人均GDP已经突破了一万美元,GDP整体规模排在全国第4位。

江苏省正在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进行转变,并且即将进入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流砥柱,江苏省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全省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意见》等相关政策。

以期通过现代质量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真正发挥政府质量监管的引领作用。

从而推动江苏省社会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并为江苏省进一步发展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平台。

二、质量对经济的影响机理及外在表现

2.1质量因素的生产力特征分析

质量因素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供给因素,其由内催生经济增长的生产力特征不容忽视。

因此,接下来研究从生产力角度来分析质量因素的作用,从而为研究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质量和质量管理发展,已经从事后检测、事前控制发展至全面质量管理和卓越绩效。

无论是全面质量管理提出的全员、全过程、全企业、多方面的质量管理,还是卓越绩效的十一条核心价值观,均实现了对组织的各种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及激励,质量提升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的过程无不伴随着产出的增加,也就是生产力的提高。

质量具有生产力属性,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质量的提升过程,是对生产力诸要素有序组织和协调的过程。

如果没有因提高效率和质量为目的的组织,这些空置的生产要素是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的。

第二,高质量的产品本身也意味着更多的产出,更高的价值,更高的收益。

质量和现代生产力是不可分割的。

我们所说的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三,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进而,接下来我们从生产力的三要素来分析质量的生产力特征。

2.1.1劳动者要素中体现出来的质量的生产力特征

在质量和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从事前控制管理的操作员质量管理、工长质量管理、检验员质量管理,再到事后控制的统计质量管理,再到今天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卓越绩效,我们可以发现:

质量管理人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劳动者要素的专业化和其工作水平对产品质量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质量管理人员的这个劳动者要素的发展最终表现为残次率的下降,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出经济性的增长。

与此同时,在全面质量观与卓越绩效的理念指导下,企业的每一个劳动者,都是质量管理人员,都是要将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化于心,并且外化于行的。

可见,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者,也是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负责人,所以,劳动者要素中具有典型的生产力特征。

2.1.2劳动资料要素中体现出来的质量的生产力特征

A.V.费根保姆在其1961年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指出: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部各质量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这个概念强调了质量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解决质量问题需要在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都实施质量管理。

由此可见,产品质量的实现过程和每一个劳动资料要素相关。

伴随着劳动资料要素成为一个产品,其质量也得以体现,生产力也得以体现,最终通过包含了质量要素的产品来实现劳动资料要素的经济价值。

换句话说,质量对生产力的所有要素起着综合运筹的作用,尤其是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今天,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经济实体的兴衰成败乃至生死存亡。

2.1.3劳动对象要素中体现出来的质量的生产力特征

劳动对象是在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

包括两类:

一类是未经过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即纳入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现成的物质资料;

一类是经过人类加工的物体,即由人们自己活动所创造的、实际上已是劳动产品的物质资料。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缺少了它,就不能生产任何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的提升,人们不断发现自然界许多新的或者更好的有用物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动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产出价值进一步增大。

比如说,塑料原材料质量的提升,使得采用层压、喷射、挤压等新工艺、新方法成为可能,在节省加工费用的同时,也提高了成品的经济价值。

再比如,多晶硅纯度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使得太阳能利用率大大提高,更多能源得以节约,更大的经济产出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劳动对象要素中也体现出来质量的生产力特征。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质量是具有生产力特征,并且能够影响经济产出的生产力要素。

2.2质量影响经济的内在机理

本研究的主题是研究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度,但在分析质量影响经济的内在机理与外部表现时,我们首先要辨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而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不断提高,即可持续发展。

所以,经济发展涉及到的内容比单纯的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即经济量的增长,也就是我们说的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

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要论证质量的提升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接下来就对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及其发展的机理做出分析。

依循研究范围的界定,这里的质量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

研究认为,质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影响着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2.2.1质量通过提升技术标准进而推动生产

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的增长,二是质量的提高。

人们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误解,即讲求质量是以数量为代价,这种观点停留在单纯依靠质量检验的质量控制时代,因此其认为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加,而实际上,质量控制早已从事后检验向过程的预防和管理着手,技术标准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态。

基本术语给出的标准的定义是这样的: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定文件。

可以说标准是标准化的一个产出结果,而标准的运用与使用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标准化过程。

采用标准的作用不仅是可以充分利用以前的经验和成果,利于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再生产。

同时标准的制修订过程就是对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或实践中积累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经验知识进行总结、升华、提炼的过程。

在标准化过程中,通过将知识规范化、数据化,变成标准,实现传播共享,实现了知识创新,客观上降低了物耗,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技术标准作为标准中最为关键的表现形态,其主要是对产品的生产方法和加工过程的特性、指南、法则等做出详细规定,然后经过政府等公认机构的认可批准,最终在生产过程中反复使用。

最为标准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技术标准出现在大工业发展的十八世纪之初,虽然其早期主要运用于军事领域,但随着质量管理理念的兴起和发展,技术标准也随之发展和完善起来。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标准开始延伸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乃至每个细枝末节,最终细化为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

归纳起来,技术标准具有五大基本作用,分别是:

第一,规定的基本质量;

第二,提供信息;

第三,规定产品的兼容性;

第四,减少技术变化,第五,经济性。

从规定的基本质量来说,即为规定产品和服务的可接受品质,如功能水平、品质偏差、有效期、效率、安全和环境影响等,这是技术标准的最基本功能,最低品质标准通常是进入某个行业的最低门槛。

由此可见,质量的保证以及提升离不开技术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换句话说,技术标准是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

而对于技术标准的推广与实施不仅仅可以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标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违反标准的问题,并依法给予罚处,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另外还可以检查标准的规定是否科学、合理,反馈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标准,以促进经济技术的发展和扩大生产的实现,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2.2.2质量促进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通过科学技术的提升,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当然,如果以提升质量为目标,那么,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其要求,就要继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要想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经济产出,那么就需要以高质量的产品为媒介。

由此可见,高质量与科技进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硅谷,原本只是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到圣何塞之间长度不到10公里的一个平坦谷地。

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50多年的曲折发展,现如今硅谷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和活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

在漫长历史进程之中,硅谷的缔造者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以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为目标,促进了工业园区科技的进步,摸索和总结出了有利于硅谷的发展模式,即“硅谷模式”。

它标志着一种新经济时期的开始,在推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硅谷的崛起迄今为止虽然只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由于生产具有高质量的产品是硅谷发展的原动力,那么其科技进步的快慢与技术发展的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

它们反过来也会促进质量的进一步创新与提高。

所以,硅谷的发展阶段可以以其科技水平的发展阶段来划分,包括4个虽然相互联系但又存在区别的发展阶段:

(1)20世纪40年代初——60年代末,这一阶段是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其特点是发展相对缓慢,微电子业还未真正崛起,然而为军事服务的半导体、大型计算机和仪器仪表等的生产和制造工业生产的高速运行,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冷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向具有科研潜力的大学、研究机构拨款,为硅谷地区科技力量的积淀起了积极作用,加之军用高新技术在民用领域逐渐传播和应用,集成电路等发明逐渐商业化,为后一阶段生产微机奠定了基础。

这个阶段,硅谷的发展模式是政府扶植下的“学术——工业综合体”。

(2)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是硅谷的超大规模时期。

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微电子时代。

微电子业给硅谷带来了巨大的财富,1978年硅谷50家大的电子公司总销售额高达884亿美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左右。

同时,微电子时代改造了硅谷的公司和硅谷地区的经济。

(3)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的时期,也是一个新的技术发展时期,硅谷逐渐成长为世界研发中心。

由于硅谷自身发展的不完善、美国政府政策的调整以及日本等国的挑战等原因,硅谷一度处于短暂的低潮时期,但20世纪90年代初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

(4)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在,硅谷进入了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又带动了软件业的昌盛,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快速发展的时期,硅谷再次抓住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契机,稳固了在信息产业链条顶端的位置。

从以上的几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硅谷由产品生产到知识生产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曲折和起伏,在每个阶段硅谷的发展模式也有所差异。

然而仔细探究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并从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标准出发,即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包括各个时期硅谷地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产学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四个发展阶段中,硅谷产业园在生产、研发产品的过程中,一直和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结合在一起。

其产品的质量创新与科技进步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2.3质量通过提升软技术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上文提到了科技进步与质量创新的辩证关系。

然而上述提到的科技进步仅仅指新的自然科学技术自身的出现(包括新产品和新技术)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成功应用。

这种科技进步可以将其定义为“狭义的科技进步”。

然而,现代社会科学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如政府监管、政府奖励、人力资源等因素,我们可以把它们定义为“广义的科技进步”,即“软技术”。

这些因素与质量的提升与创新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

相比较“狭义的科技进步”,“广义的科技进步”所包含的范围更为广泛。

在产出增长分析中,扣除其中由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所贡献的份额,而把所有“其它生产要素”贡献份额之和称之为“科技进步”。

软技术进步的内容包括:

①重新合理配置人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资源;

②提高人们积极性的新的分配制度和政策的应用;

③制定新的方针政策并实施;

④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的改变;

⑤新决策方法及新观念的应用;

⑥旧政治体制的改革;

⑦新市场的开拓;

⑧新经济体制的制定和推行等。

下面结合台湾新竹工业园区自身的具体发展模式特点,进而说明“软技术”水平与质量的关系。

同硅谷工业园区相类似,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早期筹划期、早期开发与建设期以及快速扩张与建设期。

经过了长达30多年的建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逐步走向成熟,有力地支持了台湾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在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被人们成为台湾的“硅谷”。

由此可见,台湾新竹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与硅谷工业园区发展模式中所提到的“狭义的科学进步”有着相似的成功经验。

然而,在仔细研究和归纳新竹工业园区的发展历史之后,我们可以看出:

除了“狭义的科学进步”以外,”软技术”的发展与质量提升与创新的关系具体如下:

(1)管理规章制度及优惠政策的制定

为了对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进行有序的管理,台湾当局设立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

1979年7月27日正式制定并公布了的有关科学工业园区的基本条例——《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条例涉及了园区的行政管理、园区企业的权利义务、园区的优惠待遇及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并对相关违反行为给予处罚规定。

这些有关园区的管理条例的制定与实施规范了园区企业的行为,保护了园区投资者和其它方面的利益,增加了投资活动的安全感和前景,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流入园区。

同时还建立了在税收方面以及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

此外园区管理局还在政府参与投资,即技术作股,低利贷款,研发奖励办法方面做了相关的规定,使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园区还简化了办事手续,这样既能提高办事效率,又使科学工业园区高技术产品能迅速向岛内其它地区辐射和转移,从而带动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

园区还重视对人才的培训方面政策的调整,这样更进一步提高了园区内的人员素质。

(2)管理机构设置

从管理机构的设置来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管理是由台湾科学委员会负责,下设园区指导委员会负责在园区规划和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指导委员会下设园区主要的行政管理机构——新竹科学工业园管理局,任务是为企业提供比较全面的服务。

它主要负责园区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办理科学工业园区运营工作,引进高科技产业,为科学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单一窗口各项配套服务以及建立良好的高科技投资环境并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具有对进入税务、海关、邮电、电力、供水、金融、公安、地政等部门的指导、监督权,这样有利于园区的各办事处对事务进行统一、协调的管理。

(3)政府引导下的新的发展策略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园区采用了适合自身产业发展的集群策略及垂直分工策略,加快了园区的发展。

此外各企业的资源共享策略以及增强竞争力策略的实施也加速了园区的发展。

如果说美国硅谷的产业集群是通过市场规律自然形成的,那么新竹的产业集群就是在政府出面帮助营造产业集群所需的条件从而形成的,并通过一段时间的聚集效应产生辐射力,对于本地区乃至全球都产生了影响。

正是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群聚效益,把台湾科技产业推向世界舞台,使之成为全球第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和第三大工业咨询地区。

由此可见,政府的政策对于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政府的政策指引对于一个科学园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4)人力资源与研发

a.人力资源

新竹工业园区的人力资源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度提升,学历结构优化,海外归国人员增多,人才培训日趋完善。

科技人才大量增加,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现象已成为新竹园区的一大特色。

在园区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所带回来的尖端技术与丰富经验为园区注入了源头活水,带动了园区的持续发展。

在人才培训方面,为配合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趋势,园区管理局历年持续推动园区人才培训计划,培育了丰富的高素质人才,整合了坚实的研发资源,逐步积聚了园区科技产业得以发展的雄厚实力。

b.研究与开发

园区内的企业对研发进行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

为申请专利最多的产业,园区管理局还设立了创新产品奖、研发成效奖等奖项,并制定了创新技术研究发展奖助计划,目的是鼓励园区企业进行研究开发新产品及开拓国际市场,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