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1871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生产劳动者

D、社会生产力

5、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即客观必然性与历史选择性的统一

B、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局限性

C、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D、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对社会进步的反抗

2

6、  

考查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价值如何增殖问题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问题

C、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

A、利息

B、利润

C、成本

D、价格

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全部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

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

C、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D、部分预付流动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

C

9、垄断利润是通过()。

A、操纵市场获得的

B、改进技术获得的

C、扩大投资获得的

D、增加贷款获得的

10、二战后国际分工()

A、主要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工

B、水平分工代替垂直分工

C、以自然资源为基础

D、垂直分工代替了水平分工

11、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阶级斗争理论

B、剩余价值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1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条件性和静止的无条件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静止的变动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3、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

B、普遍矛盾

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14、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

15、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种观点是()

A、折衷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6、洛克说:

“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

A、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B、这是感觉论的思想

C、这是认识论中辩证法思想

D、这是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思想

1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认识客体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现存在的事物

1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19、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20、根据此次探测获取的虹湾图像,通过综合分析月球地形地貌、光照等数据进一步确定该地区是否适合“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为安全着陆做好技术准备。

这表明()

A、客观条件受意识能动作用的制约

B、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D、创造性思维能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21、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

这说明()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认识中的错误

2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的哲学寓意是()

A、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

B、客观事物的变化必然导致认识的变化

C、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变化是直接相通的

D、一切真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3、《庄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个叫朱泙漫的人,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学习屠龙之术,可学成之后,世间却无龙可杀,他学的本领最终无可用之处。

学屠龙之术,从唯物论角度看()

A、没有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的要求

C、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D、没有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脱离

24、“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这种观点()

A、是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历史的正确反映

B、说明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C、是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D、否定了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5、“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在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27、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需要终身学习,从哲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

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28、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

A、是绝对对立的。

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B、是绝对对立的。

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是有区别的

C、是统一的。

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

D、是统一的。

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意识符合客观的要求,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29、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A、客观性

B、规律性

C、反复性

D、无限性

30、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2分),说明:

选择多项正确的答案)小计:

4.00分已经批改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BCD

DAB

2、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有其历史局限性

CDB

3、价值规律的内容是()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

D、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价格由价值决定

AC

4、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ABCD

ABD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

A、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B、关于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ACD

CD

6、事物的质()

A、与属性是可分的

B、与属性是不可分的

C、是多方面的

D、是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

CB

7、 

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

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

B、他没有看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C、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D、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DC

8、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E、不可知论

AD

DB

9、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具体的条件有哪些?

()

A、充分占有感性资料

B、利用抽象思维对感性资料进程加工

C、突破现象看本质

D、善于联想

AB

BC

10、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根据社会的需要,又有计划的

C、按劳分配

D、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说明:

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

8.00分已经批改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正确

错误

2、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

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推动生产的分工和协作的广泛发展,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4、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互为前提。

5、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6、因为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它给世界带来了诸多的灾难,因此应当坚持。

7、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性。

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10、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具体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