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讨记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1432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例研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例研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例研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例研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例研讨记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例研讨记录》文档格式.docx

《《课例研讨记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例研讨记录》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例研讨记录》文档格式.docx

在课上充分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板块推进的略读教学策略,在这三个板块的教学中又有所侧重,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先渗透想象画面,感悟词句的方法,然后放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践,自己去获取营养,老师加以点拨。

结尾注重与课外阅读相联系。

并注重由读向写的迁移。

写作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一种美感的迁移,一种美的情趣的表达。

在课堂上,有学生说不到,体会不到的,老师只能点拨,说得多了一些,但不说又体会不到,这是一个困惑。

希望给予帮助和指导。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望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主持人:

王雅娟:

我先说说我的想法,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倡个性化阅读。

在这节课中于老师采用“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自读和交流,老师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和指导,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如在学习“街巷”和“雪中”两幅画面时,让学生喜欢哪幅画就认真去读哪一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把读书时间还给了学生。

丛惠燕:

我谈一谈听于老师这节课的一点感受。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于老师的这节课上,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体现得很充分。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概览全文,了解大意,捕捉交流信息,有针对性的积累语言,关键抓大放小。

根据课文有所侧重,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所以,教学设计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这篇课文的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展开描述,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神韵十足的水墨画。

首先走进第一幅画“晨光中的徽州”让学生抓住最能反映晨光中徽州景色特点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重点体会,让学生欣赏和语言积累,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顺序,赏读表达方法,体会拟人句的表达作用,感悟写作方法。

真正体会到了水墨徽州的意蕴。

我感觉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在课堂上的效果很好。

学习“街巷”、“雪中”这两部分内容时教师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方式学习。

在这里老师的不放心,方法上没能更加放手,指导的多些。

这是我听完这节课的粗浅认识。

李冬梅:

我和于老师同组教学时间很长,她的严谨扎实的教风一直让我很感动。

在她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她每一课都要求学生抓重点词句谈自己的体会,并且长期进行课课仿写训练。

正因为这样,导致她今天的略读课《水墨徽州》的教学给人的感觉有些精读和略读区分不太明显了。

我们从她的板书中就能看出她对课文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

有课文的内容的板书;

有经典感悟的板书;

有关于写法的板书。

可见老师在设计此课的时候就犯了大多数教师都犯的错误“精雕细琢、难以割舍”。

就这节课我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水墨画本身就是一种很有特色,很古老,很有韵味的国画,没有一定的绘画素养的人是很难欣赏和体味它的独特美的,何况是刚刚十几岁的普通小学生,单单这一点就让学生为难。

文中作者用精美的语言描绘了古老的徽州如水墨画一样美。

在课堂上,大家都有同感,学生对徽州的美是意会而无法言传,真的是让人感到心急。

说句实话,作为教师也很难再用更美的词藻转述作者要表达的意境。

所以说,我认为这节课不妨就放开些,首先就是在粗略地体会完文章后指导学生美美地读,不必字字斟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利用影音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徽州如诗如画的古韵。

然后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阅读,这样一来,既丰富了课堂,又减轻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和学生两相悦。

以上只是本人的片面理解,还请在座的各位商榷。

刘英华:

于老师的教学,采用了学法迁移,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

对于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是欣赏感受它的美,在第一部分扶的过程中,渗透前边课文中学过的学习方法,教师主导描写的顺序,注重方法的引导,后两幅画则以这种方法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交流的过程中紧扣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范文来教。

课堂交流时间应该相对压缩,用于课外阅读拓展。

赵卫红:

这是一篇文字很美的文章,非常适合语言积累。

于老师在教学中就注意了这一点,,她让学生边读书边画出语言优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

在诵读中积累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析句中,自然而然的把好词佳句记忆在脑海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

语言的积累也为更好的写作铺平了道路,所以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不行,适当的写话训练也是必须的。

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于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而且也设计了练笔作业。

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叶校长:

略读课文是很难上好的,老师既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深入感悟,又不能完全放手,这个度不太好把握。

而把握好收放的“度”也恰恰是上好一篇略读课文的关键。

看的出来,于老师自己对今天的课不太满意,纠其原因,我觉得是这堂课教师牵引的成分还是多了些,放手不够。

要想解决适度收放的问题,对教材的适度取舍很重要,不能面面俱到。

课标中指出略读能粗知大意,词句理解不做重点。

就这篇课文来说,我认为抓住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好读美就行,把刚才李冬梅老师说的那种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读出来即可。

当然略读课文也不能一概而论,根据课文特点特别精彩的地方也可以赏析,但必须“精挑细选”,相对精读课文来说,重点应该更突出,目标更明确。

我们的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以往在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五种策略:

1、大胆放手,自读时间留“足”。

2、“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3、找准着力点,引导求“精”4、内引外连,课外拓展求“宽”5、发挥个性,学习方法求“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请苏主任做专业引领。

苏主任:

首先肯定这次课例研讨活动很成功,选题有价值,有研究意义;

活动能按教研室总结出来的课例研讨模式进行,顺畅自然;

老师们能结合平时的学习,上升到理论高度,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既指出优点,也找出不足和值得改进探讨的地方,研究的氛围浓厚。

关于略读课文,我认为它和精读课文的区别在于:

1.精读课文要求理解到位,略读课文在理解上不求过深、过透,粗知大意即可。

2.精读课文要求师生互动,略读课文以学生活动为主。

3.精读课文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略读课文不求全,可以就某一方面进行,如说理性的文章可以围绕一个问题讨论;

写景的文章以朗读为主,想象画面;

写人叙事的文章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表演、续编等。

要因文而异,因班级学生情况而异。

听了苏主任的专业引领,使我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略读课文教学的其它方法。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说:

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

怎样才能做到“活”呢。

这就要求我们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

我们会不断努力。

附:

教学设计水墨徽州

回民小学于桂艳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解读课文内容,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懂得文章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

3、根据文章的行文特点,引导学生练习写描写景物的片段。

教学重点:

通过解读课文内容,懂得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整理有关徽州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水墨徽州》,解题

齐读课题。

水墨指的是什么,学美术的同学该知道,谁来讲一讲。

(教师结合水墨画,讲水墨画讲究要有浓浓的水味,还要有墨的意趣。

有种模糊朦胧的美。

)徽州指的歙县,那么题目为什么叫水墨徽州呢。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出三幅画的名称。

二、学习晨光中的徽州。

1、让我们走进第一幅水墨画中,去感受晨光中的徽州的独特风韵。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把我们带进这幅画卷中,去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水墨画的特点。

我们大家闭上眼睛,仿佛就来到了徽州。

读后,你觉得是怎样的一幅画卷。

2、把你最欣赏的景物描写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给大家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柔光轻拂

优美弧线

山影朦胧

隐隐约约——水墨画的美

3、引导找出描写的顺序。

这么美的画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先写练江——桥——街市(下游)

三、学习“街巷”与“雪中”两幅画面。

1、师。

接下来,你或是随着作者漫步大街小巷,或是与作者欣赏雪中的徽州。

下面的两幅水墨画,你喜欢哪幅就认真去阅读哪一部分,要求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边读边想象,把你欣赏的词语或句子划下来,想想体会到了什么,可以简单做些标记。

2、交流与点拨。

a街巷

(山水胜景

小巷

荡漾出清新和质朴)点拨。

想象一下,如果来到这大街小巷,你的眼睛会被什么景物所吸引。

板书

想象

b雪中

(优美纯净冬日画卷

古色古香的山水画)点拨。

拟人的写法,写出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悠久,山水画大气、厚重。

四、小结。

作者以“这就是古老而美丽的徽州”结尾,使人意犹未尽,我们再加一句这就是水墨徽州。

这篇文章成功地写出了徽州的美,写出了独特神韵。

读这样的文章是一种享受,课外多找些这样的文章读一读。

五、作业练笔:

同学们,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我们的眼睛也定格在某一处美景之中吧,让我们发现它的美,尽情表达它的美,可以写雪景,写公园的某一处风景,写旅游中见过的美景,也可以写出一些历史与文化信息的园林。

写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加入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写法。

第二篇:

课例研讨总结课例研讨总结

王土房乡中心小学

以“课例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可我校虽几经努力,教研效果一直不尽人意。

具体表现是:

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不高,流于形式,应付现象明显;

过程死板教条,气氛沉闷,难以形成交流互动;

不能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只是停留在听评课浅表层次,尤其是主持人根据教师发言提炼出的主题过大、抽象,既不切合教师需要,也难以看到研讨结果,耗费了时间,毫无成就感,激不起教师研讨热情。

为迎接省教学评估,各乡镇中小学都在开展课例研讨大练兵活动。

看到兄弟乡镇校本教研活动搞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对照我乡教研现状,中心教导管理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迫切寻求教研质量有所突破的途径。

3月下旬,教研室下发了《加强理论学习、更好地开展“主题+互动”教研活动》指导材料后,我乡中心校及各小学教研管理人员深受启发,我们又重新学习了教研室《课例研讨基本要求》、《再谈课例研讨》、《还谈课例研讨》等材料,调整教研方案,拟定了预设主题、充分准备、互动研讨的教研新思路。

我乡各学校以迎省教学评估为契机,精心设计教研环节,广泛尝试进行了“主题+互动”模式的课例研讨活动。

“主题+互动”,明确研讨主题是关键。

找一些代表性的、贴近教学实际需要的问题来研究,教师热情高、兴趣浓,研讨过程才能顺利有效的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强烈感受到“主题+互动”

教研活动带来的明显效果。

由于这个主题是大家在教学中普遍感兴趣的问题,教师们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主题,通过上网、查理论书等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进行了学习。

由于任务明确,教师在听课活动中观察内容就有了侧重,对体现与主题有关的环节及效果就有了有意识的关注。

充分的准备使教师在研讨会上有的说,说的有理有据,思维的交流与碰撞、理性的思考与延伸也就出现了。

王晓华教师,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总觉得自己理论水平低,在每次研讨会上都怯于发言。

由于这次研讨气氛宽松,话题感兴趣,而且对此主题有切身体会,所以她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提出了实物导入,分组实验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来,博得热烈掌声。

最后,课例研讨主题的结论也圆满达成。

最后校长感慨的说;

“看来我们不是不会研讨,如果研讨是出于教学的真实需要,如果研讨要实话实说,大家还是有话说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就我乡小学教师目前教研水平看,预设恰当的主题,事先充分的准备,是课例研讨顺利开展,进而达到理想效果的前提。

有了效果,教师才能亲近教研、喜欢教研,教研能力才能逐渐提高。

我乡小学课例研讨尚属入门阶段,教研水平和能力与兄弟乡镇比还有很大差距。

正如中心校安主任所说:

“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主持人组织水平,是我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使我乡校本教研具有深度,真正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仍需我们做更大的努力。

王土房中心小学教研组

第三篇:

广兴店中心小学

张桂芬

为继续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以读促悟,读中感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这次课例研讨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组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现就本次活动开展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课例研讨活动成果丰硕,效果明显由我主持的这次课例研讨活动,经过为期三周的集体备体、上课、听课活动等系列活动,我组老师们都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和展示的机会,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1、教师们参与课改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本次活动中,我组所有教师全部参加,教师都能认真备课、编写导学案,精心设计课堂授课思路,课堂上精彩不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明显提高。

参与评课的教师都能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已的见解和看法,直言不讳地指出上课教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往那些虚话、空话、套话少了,甚至没有了,有的只是合理意见和实在的评价。

教师的评课水平也得以提高。

2、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我们鼓励教师尝试使用导学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对教师在导学案版块及内容等方面的引领,结合对南五十家子学区优秀导学案的学习以及县教研中心关于导学案编写方面的建议,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编写并使用导学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取得了让人欣喜的成果

通过“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学习方式的改革,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把大量的繁琐的讲解让位于学生的“读”,由读入文,以读代讲。

学生能由读来设问,来质疑,在读中求解,读中求悟。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阅读兴趣,丰富思想感情,发展阅读认知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提高小学阅读课教学质量。

第四篇:

研讨记录研讨记录1孙书林: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单词教学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记忆单词是中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单凭简单反复机械的操练只会降低学习者的热情。

俗话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课上40分钟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呢。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摸索,总结出了一些适合中学生记忆及课堂掌握单词的方法,下面大家就提起来说说自己的方法,相互学习。

屈宏民:

从语音入手学单词

1.从语音入手,通过单词的读音来记忆。

语言是有声的,语言教学首先是以语音形式体现的,词的发音是学习和记忆一个单词的基础。

课堂上我们经常用到的跟读,它能给学生以非常清晰、明朗的印象,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单词的正确读音,但这种方法学起来比较枯燥,不断重复会使学生感到很疲劳,因此不宜长时间使用,在教学中要适当运用其他方法来调节。

如,升降调读,大小声读,高低音读,对立跟读。

教学中老师还可加上手势来辅助教学,利用手势来控制学生的升降调,大小声,高低音。

2.在chant或歌曲中学单词。

儿歌朗朗上口,把单词或词组编成chant,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学习,易于记忆。

3.对于多音节单词,词长,难学难记。

可拆分音节来记。

比如,morning,可拆分成or,ormorning;

ing,ing,morning。

再如,dragon,dragon,gon,gon,gon。

朗朗上口,学生印象深刻,即记住了单词的音又记住了单词的形。

刘书松:

通过音标学单词

说到单词的语音,不得不说到单词的音标。

有人说初中学生要不要学音标,一直以来都有争议。

笔者以为,中学生学音标,只要方法得当,时间恰当,有利无弊。

这里的时间恰当即不可与一年级的拼音入门同学,因为音标与部分的拼音相似,容易混淆。

说到方法,笔者采用整体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

整体教学采用张思中音标教学法,用一两节课整体呈现所有音标。

从单元音,双元音,再到辅音。

个别较难辅音可渗透到日后的单词教学中教。

还有简单的开音节和闭音节。

本着能跑就跑,不能跑慢慢走的原则,鼓励学生掌握。

分散教学即把开学所学音标渗透到课文单词教学中去。

如,banana,b,b,banana;

n,n,banana;

n,n,banana.利用大部分辅音与汉语拼音读音相类似的特点,学生很快就掌握辅音读音,再渗透简单的开闭音节教学。

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简单的发音规律,学生不仅在拼读新词时会轻松许多,很自然的就运用语音规律来记忆单词,而且温习单词或者遗忘单词发音时可以不再需要老师的帮助,记忆单词就相对容易了,单词的读音掌握好了,有助于学生形成语感,为将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

课例研讨心得体会课例研讨心得体会

孟兆信

3月20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

全校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期间,我开了《固体、气体和液体》一课。

一个多月的反磨课试教,让我逐步明白了一些东西,一堂好课,是需要不断改进的,但却永远不能达到极至。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

1、备课需要充分准备。

这包括系统地阅读教材教参,对这堂课总体的把握,了解它在新课标中的地位如何,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如何,也包括与该课相关的案例、评论、资料的阅读和内化,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身实际,在教学风格,板书,多媒体运用等方面的情况,做好第一步的准备。

2、课堂前测。

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课堂前测题,并分析前测结果,再一次修改教案。

如让学生认识空气在我周围,原以为仅用塑料袋装空气这个动作就能让孩子明白空气的是无处不在的,前测过了我才明白,学生对“形态”的认识仅仅在于宏观的,大的地方,没考虑到小缝之类的地方。

事实上只要有缝隙,就有空气存在;

而有些设计又是那么多余,学生明明知道空气是存在的,我都用大量的时间来说明;

有些设计太浅,或太深。

3、初步确定教学预案。

有了前面大量的工作以后,这是才讲到初步定案,只是“初步”。

因为这个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实际的检验,即试教过的。

由于没有操作经验,故而最初的设计肯定会有不足或浅陋,就像我的设计:

让学生理解固体、气体、液体的特点。

试教下来,还是出现一半的小组不能发现石头里有少量空气的情况,木板中也有1/4孩子没发现有空气。

所以再一次的改进十分有必要的。

4、不断反思积累。

我上完课后,全体老师又针对本课作了研讨,我感觉最受用的非我莫属,因为对本课的结构已了然于心,故尔每位老师的发言都在不断地充实到到我的“前概念”中,我能接收到每个老师的意见,适度地取舍,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

高老师也作了精彩发言,我的收获有:

1、教师要不断学习,自己不清楚的东西,一定不能教学生,必须自己先懂。

2、出前测题目,不能误导性的词汇,这样会让孩子引起读题误会,前测结果不准确

3、一个概念的形成是长期的,了解孩子前概念重要,但了解前概念形成原因更重要。

接下来,刘老师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她思路清晰,并运用了很多实例说明,让我受益非浅。

要提供大量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发现与前概念相矛盾的事实来初步转变思想,最后建构科学概念;

对抽象的不能通过实验得到的,也可用模拟实验或阅读资料法构建科学概念。

孟老师说,我们教学要与研究相结合,就像本次主题式研究一样,不一定要立项,自己研究也能不断提高。

他还引用了恩格斯的话来启发我们:

科学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

而这正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