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化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19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139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化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19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初中化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19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初中化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19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初中化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19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初中化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19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化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19 精品.docx

《最新初中化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19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化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19 精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中化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19 精品.docx

最新初中化学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19精品

《酸和碱》单元测试A

一、选择题

1.柠檬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

A.显碱性

B.显酸性

C.显中性

D.无法确定

考查目的:

石蕊的变色规律。

答案:

B。

解析:

应用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的变色规规律,即可解决该题。

2.为了检验一桶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否被某种酸污染,下列几种做法可取的是(  )。

A.取样品用嘴品尝

B.观察颜色

C.取样品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

D.取样品向其中滴入石蕊试液

考查目的:

酸的检验。

答案:

D。

解析:

做法A违反药品取用原则,做法B、C无论蒸馏水是否被酸污染,均没有明显现象,所以不可取,D若石蕊变红则被酸污染。

3.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都会减少的是(  )。

A.食盐溶液

B.浓硫酸

C.浓盐酸

D.蔗糖溶液

考查目的:

常见酸、碱、盐的特性。

答案:

C。

解析:

浓盐酸、浓硫酸具有特殊的性质。

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溶液质量会增大,溶质质量不变。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会发出溶质氯化氢气体,因此溶液质量会减小,溶质质量也减小。

食盐溶液、蔗糖溶液长期放在空气中,由于水分挥发,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不变。

4.小明想除去卫生间瓷砖上的铁锈痕迹,在用清水洗涤之前,他从家中选择了一种最合适的物质对铁锈进行处理,这种物质是(  )。

A.汽油

B.食盐水

C.白醋

D.米酒

考查目的:

酸的用途。

答案:

C。

解析:

白醋中含用醋酸,能与酸反应,将铁锈溶解。

5.用一种试剂就能一次性把石灰水、稀盐酸和食盐水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水

D.酒精

考查目的:

酸碱的化学性质。

答案:

B。

解析:

能使石蕊变红的原溶液是盐酸、能使石蕊变蓝的原溶液是石灰水、不能使石蕊变色的原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6.(2018年天津改编)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考查目的:

分子、常见的碱、氮气的性质。

答案:

A。

解析:

A中混合后体积变小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A选项事实与解释不一致;B中不同的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其溶液中都含有共同的阴离子即氢氧根离子,所以B选项事实与解释是一致的;C中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做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所以C选项事实与解释是一致的;D中溶液导电的实质是溶液中存在着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D选项的解释和事实是一致的。

7.据《扬子晚报》报道,今年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漏闹市,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

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

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

D.喷水是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考查目的:

盐酸的性质。

答案:

C。

解析:

撒出的酸性物质应该用碱液中和,降低酸对环境的危害。

喷水是为了稀释酸,降低盐酸的酸性。

8.将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注入U形管中,然后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考查目的:

本题主要考察指示剂遇酸碱变色情况,以及结合了本节课的酸碱中和的知识。

答案:

D。

解析:

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初始滴入时,可能存在左侧变红,右侧无色的现象。

如果酸溶液和碱溶液能恰好完全反应(或酸溶液的浓度较大,反应后溶液成酸性)则充分混合后,U形管中的溶液应呈无色。

但是本题并未给出两种溶液的浓度,因此,反应后的溶液可能是偏酸性的,也可能是偏碱性的,也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的中性溶液。

9.许多植物的花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

在肥皂水(pH:

9.5-10.5)中滴加菊花浸出液,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

A.无色  B.红色  C.黄色  D.紫色

考查目的:

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与pH的对应关系。

答案:

C。

解析:

肥皂水的pH为9.5-10.5,说明呈碱性。

10.用pH试纸测得家庭常用洗涤剂的pH如下表所示:

在没有除锈剂的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除锈剂的是(  )。

A.厕所清洁剂  B.洗发精  C.洗衣液  D.厨房清洁剂

考查目的:

本题结合酸的化学性质以及溶液pH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本题目中涉及的实际问题。

答案:

A。

解析:

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用来作为除锈剂,厕所清洁剂pH为1,是酸溶液。

二、填空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采用下列花汁,制作酸碱指示剂,实验记录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小明用此月季花的花汁,检测附近造纸厂排放废水的酸碱性,溶液呈浅红色,则此废水显______性。

(2)小芳用此玫瑰花的花汁,检测家中花盆土壤的酸碱性,溶液呈绿色,则此花盆的土壤显______性。

(3)小军已检验出纯碱溶液显碱性,他不可能选择的花汁是______。

考查目的:

利用自制指示剂鉴别物质的酸碱性。

答案:

(1)酸性 

(2)碱性 (3)万寿菊

解析:

从自然界植物的花、叶、果实中提取的汁液,只要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就可用来代替石蕊和酚酞做为酸碱指示剂。

从上表可知,红玫瑰、月季花都能与酸碱作用显示不同颜色,所以可用作酸碱指示剂,而万寿菊对酸碱显示同一颜色,不宜用作酸碱指示剂。

2.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考查目的:

酸与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的反应。

答案:

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的变为黄色  2Fe2O3+6HCl=2FeCl3+3H2O  溶液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2Fe+6HCl=2FeCl3+3H2↑

解析: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它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因此溶液显黄色。

当铁钉表面的铁锈反应完后,露出的铁也会和盐酸反应,并且生成氢气。

3.(2018年青海)敞口放置的浓硫酸、浓盐酸和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其中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

浓硫酸、浓盐酸和氢氧化钠的特殊性质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答案:

氢氧化钠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其质量增加,故氢氧化钠符合题目要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使其质量减少,故浓盐酸不符合题目要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之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上述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浓硫酸不符合题目要求。

4.______和______生成______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解离出的______   与碱解离出的______生成水。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反应。

考查目的:

针对中和反应的本质进行考查。

答案:

酸 碱 盐 H+ OH-

解析:

略。

5.氢氧化钠(化学式:

______)因其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俗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白色固体,  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发生潮解;可用于干燥中性或碱性气体(如:

O2、H2、NH3等),但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由于在空气里它不仅能吸收水分而潮解,还能跟空气里的______起反应而变质。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氢氧化钠必需______保存。

考查目的:

氢氧化钠的性质。

答案:

NaOH  火碱  烧碱  苛性钠  易  CO2  SO2  HCl  二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  密封

解析: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