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109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

  利率市场化程度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机理

  

(一)利率市场化程度对货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国货币国际化需要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以及完善发达的金融体系,而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和基础。

没有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将导致各金融市场之间资金价格的割裂,资金流动性降低,进而影响到货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和认可;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能按照成本、收益与风险匹配的原则对资金进行科学、灵活的定价,没有符合精细化定价机制要求的经营管理,约束了其跨境结算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作为推进货币国际化重要推动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货币国际化进程。

  

(二)利率市场化程度影响货币跨国流动的规模和方向。

在开放的、金融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资金趋利本质使得利率的很小变化就能引起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

提高境内利率水平,会导致境外资金流入增加,反之,会导致境内资金流出增加。

利率仍受一定程度的管制,将影响该国货币在国际投资、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规模和资金流向。

  (三)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套利机会及预期,有利于货币国际化的稳健推动。

在利率受到一定管制的情况下,必然存在自然的跨境套利机会和套利空间,加剧国际市场套利预期,使得投机性、套利性跨境资金流动增加,不利于货币国际化的健康发展。

在没有资本控制和市场完善的条件下,套利使不同资本市场的利率趋于一致,减少套利机会,压缩套利空间,从而降低投机性跨境资金流动,促进交易性、避险性跨境流动需求的增长,有利于加快货币国际化进程。

  美元、日元国际化历史表明,利率市场化与货币国际化没有先后逻辑顺序

  美国从1970年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到1986年完全废除了Q条例,实现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而美元国际化进程从1900年就开始推进,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怀特计划”,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1971年以后黄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作为货币的功能,美元从而成了最终的计价单位,使美元得以继续保持国际货币的领导地位。

  日本于1975年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1994年才实现全部利率的市场化,日元国际化从1984年起就与国内金融自由化同步推进,在亚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化。

20世纪90年代,日元国际地位上升达到巅峰,呈现美元、日元和西德马克“三极通货体制”开始发展的趋势。

  以上两个国家均采取了相互交错、循序渐进、协调推动的方式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国际化进程,没有可遵循的先后逻辑顺序,更不是顶层设计先行改革,即先实现利率市场化然后才启动货币国际化进程。

  当前我国进入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交错推进时期,利率市场化改革急需破冰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起点,逐步放开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利率,推出了自主定价的协议存款,培育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放开了外币存贷款利率,并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上限、存款利率下限。

截至目前除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上限未放开,其他市场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主要就是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由商业银行自主定价。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要求。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跨境人民币结算启动后,我国进入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交错推进时期,随着跨境人民币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流动规模的快速增长,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凸显。

  一是自然套利空间引发套利性跨境人民币业务需求的增长。

由于我国境内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使得境内外融资利率水平存在差异而产生套利空间,甚至存在无风险套利现象。

虽然这类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需求,扩大了结算规模,但不利于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利于具有真实需求的交易性、避险性结算业务的发展。

  二是贷款利率高企,约束了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有效推动。

境外人民币贷款是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的推动,也拉动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

因此,2011年10月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指导意见》,搭建了境外投资企业境内人民币融资渠道。

但是境内银行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执行境内利率管理规定,由于我国境内贷款利率远高于境外人民币贷款利率,人民币离岸市场上人民币贷款利率又高于外币贷款利率水平,导致企业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需求较低。

  三是利率敏感性较低,不利于商业银行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跨境人民币结算启动后,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结算主渠道,需要根据境内外各金融市场人民币供求情况来配置资金,研发产品,进而积极有效地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

但是,尽管存款实行上限管理,但基于商业银行存款立行的经营方式以及银行间的竞争,存款基本执行上限水平,成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成本的硬约束,同时,又由于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使其资金在国际市场上配置较为困难,最终使得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降低,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一)正确评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影响。

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可导致存款利率的大幅上升,并倒逼贷款利率同步上升。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最终降低到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对均衡水平。

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变化在于市场资金的定价基准、定价方式发生变化,在人民币资本项下未完全放开、人民币尚未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会导致大量热钱流入境内。

从短期看,由于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的上升进一步加大套利空间,刺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需求,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来。

因此,跨境人民币业务会有较大的增长,而且套利性、投机性需求上升;

而从长期看,随着人民币境外存量的增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这一套利空间逐步缩小,利率水平的降低将促进跨境人民币项目贷款的发放,带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持续增长,同时商业银行灵活的定价方式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结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有利于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可持续性及均衡发展。

  

(二)注重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配套政策改革的协调推进思路。

在2012年金融工作会议中,除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外,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也纳入议程。

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各项政策的综

  (四)继续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积极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

尽管现行利率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跨境流动,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暂缓人民币跨境结算,待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再行启动的做法并不可取,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畅通跨境人民币循环路径,扩大人民币在境内外投资、贸易中的使用,以人民币资金链接各境内外金融市场,通过金融市场间的融合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

作者:

陈刚来源:

金融时报首发时间:

2012年06月25日14:

36

最后更新时间: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