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310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报告.docx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报告.docx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报告

宁波外国语学校高三

(1)班严征宇叶先生赏诗,重在感发生命,让我们看到生命生活的美好可爱与沧桑,也让我们更真切地体味到生命生活本就如此。

最大的感受就是,叶先生每讲一首词、一首诗的时候都结合她自己个人的感受、个人的人生体验。

讲的非常清楚,这首词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所以每次看完之后,我都几乎能背出那首诗词来。

叶先生赏诗,其最核心的理论就是关于“感发的生命”理论。

她在鉴赏诗词的时候非常注重分析诗词是否感发的生命。

所谓感发的生命,就是说这首诗不仅使你感动,还能引发你的联想,给你启发。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不仅要在艺术上有很好的表达,句法、章法方面有很好的组织结构,还要在思想上有很真挚深沉实在的内容,也就是说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才是富有感发性的作品。

而且感发的生命还有大小、多少、厚薄、强弱的区别。

叶嘉莹在说唐诗的时候就很注意分辨各位诗人的作品在感发生命方面的区别。

例如,她认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艺术性很强,合乎格律的要求,而且写得很美,还表达出一种开阔博大的气象,有感发性,但总的来说,他的诗歌感发的生命不够,原因与他死得太早和性格缺点有关。

她也很欣赏陈子昂的《感遇》诗,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其中的《兰若生春夏》和《翡翠巢南海》,认为这两首诗很好地实践了他推崇“汉魏风骨”的文学主张,有深刻的寄托,但还不算是第一等好诗。

因为他的诗是理性思考之后创作的,有点“做”,因此是“质胜于文”。

第一等好诗是像随口说出来的,是文质兼美的。

其次,叶嘉莹说唐诗是非常有系统的。

她说:

“要衡量批评中国的文学,不仅要有微观的认识,还要有宏观的认识。

前者是说,你要对文学作品有很细微的观察,对于其艺术性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以及这些字、词的每一个作用,都能够有清楚的了解与分析;后者是说对于文学要有整体性的理解与把握。

这段话对我启发很大。

我们学习唐诗,通常是一首一首地去学,很少去注意诗人之间的承袭关系,作品之间的变化关系,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缺乏对诗歌的宏观认识。

即使是在微观认识方面,我也是做得不够的,对诗歌的字、词、句、章法方面的分析还很粗糙,不够细致深入,有待加强。

叶嘉莹按照时间的顺序讲了初唐六位诗人、盛唐七位诗人。

在讲这些诗人的时候,她是有线索贯串其中的。

第一条线索就是唐诗发展的历程,特别是近体诗的成熟过程,讲它是怎么从魏晋南北朝在对偶与声律的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后在初唐的杜审言、陈子昂等诗人那里逐渐成熟起来。

王绩的近体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平仄对偶都符合要求,但对偶的语法结构还比较简单。

后来的杜审言写五言律诗写得更加成熟,对偶有了更加复杂的语法结构。

陈子昂掌握了格律规则之后还懂得作一些灵活的变化。

这种按时间顺序的讲述方式,让我们看到唐代诗人在近体诗严格的格律要求下,从不太熟练、顾此失彼的状态逐渐过渡到熟练掌握、使用纯熟的过程,看到唐代诗人是怎么逐渐从入门的新手慢慢成长为玩转格律的高手过程,最后到杜甫就达到了格律诗发展的最高峰了。

当然唐诗不仅仅有近体诗,还包含了前人留下来的诗歌成就,例如楚辞、乐府诗等。

李白不擅长写近体诗,但很擅长写古体诗,他打破了古体诗的音韵和句法的规则,达到了内在的和谐,创作出了最高成就的诗歌。

而杜甫则是唐诗的集大成者,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诗歌都写得很好。

另一条线索就是唐代的历史。

诗人创作诗歌的历史背景不容忽视,叶嘉莹在讲述诗人生平的时候会把他们放在唐代的历史背景中去,通过分析他们的成长经历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从而对其作品作一个评价。

例如在她看来,陈子昂在武则天称帝时期表现出“圣之任者”的高尚品格,因而他的《感遇》诗是他对现实人生的深刻体悟,思想性很强。

王维的诗写得很好,特别是《辋川集》里的绝句,写出了心灵的触动,但王维只能算名家,不能算大家,因为王维在写诗的时候还不够真诚,他对待自己在伪朝任职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受是回避的,他只写能够给别人看的情感。

相对而言,孟浩然就真诚得多,他对自己求仕失败后迷茫的心情是不避讳的。

而在微观的方面,叶嘉莹讲唐诗也是讲得很好的。

她在分析诗人代表作的时候,逐字逐句讲解,也许有人会嫌她啰嗦细碎,但对于不熟悉这些作品的读者来说却是很好的帮助。

叶嘉莹说唐诗的第三个特点是她善于归纳诗歌的传统。

这对于较低水平的读者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能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思想、文化和他们的表达习惯。

例如诗歌中常出现的“仕与隐”的问题。

儒家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读书人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但有些人进入官场后便堕落了,所以有气节的读书人看到后便会由仕而隐。

王绩是由仕而隐,孟浩然是先隐后仕,但最后仕隐两失,王维是仕隐两得,李白是求仕失败。

还有关于“圣之清者”“圣之任者”和“圣之时者”的区别问题,“圣之清者”看重的是保持自己品格的清白,世道不好就去隐居,“圣之任者”看重的是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世道污浊也要出仕,努力为国家为百姓尽力,“圣之时者”

是根据不同的时机选择出仕或者隐居。

此外,中国诗歌还有很多小的传统,例如“香草美人”的喻托的传统、悲秋的传统、伟人的千秋寂寞传统等等。

了解了这些传统,就相当于找到了一条条解读诗歌的钥匙一样,也使我们在阅读诗歌时有了更加丰厚的知识背景,让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有更多的联想和更丰富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