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0439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遵循学习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关键期:

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时期(劳伦兹“印刻效应”提出)

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科学心理学诞生《生理心理学原理》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实验内省法,人的经验分为三种元素:

感觉意象和激情,忽视个体差异)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詹姆士;

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

提出意识流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整体”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称为第二势力,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格方面研究

[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奈赛尔《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

信息加工心理学

第2章认知过程

一、注意

1.注意概念: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特点:

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2.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初级)、有意注意(高级)、有意后注意(特殊形式、有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注意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2.屏息现象

3.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指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大约7+2个方块组5到9个项目,无关联字母4—6个)

影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2)当时的知觉任务

(3)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水平(根本途径)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时间长短特征

1注意对象特点2有无坚定目的3个人的主观状态

注意的起伏(动摇):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的现象

(周期为2,3秒至12秒)

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离开了当前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条件: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已经熟练(自动化)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自动化)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注意的转移]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3.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1.增强注意的稳定性

2.扩大注意广度,需要学生积累本学科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素养

3.注意的分配在教学中有实践意义

4.注意的转移同人的先天神经活动有关,但也可以通过外在因素的控制和后天的训练加以改善和提高

2.感觉与知觉

1.感觉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2.感受性:

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觉阈限:

能够引起人们感受的刺激范围;

关系:

两者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差)]

3.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

(明适应,暗适应)

感觉对比:

(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感觉后效:

视觉后效:

正后像,负后像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互补偿“以目代耳”;

联觉

4.知觉概念: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种类

1、物体知觉

(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真正运动知觉和似动知觉(动景运动60MS,诱导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2、社会知觉:

对别人、自我、人际的知觉

常出现的偏差:

1.社会刻板印象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3.首因效应4.近因效应5.投射效应

三、错觉(知觉的特殊情况)

知觉的特征:

⑴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颜色、亮度、形状、大小恒常性)

三、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1.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实物直观

(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参与直观过程

四、记忆

1.记忆概念: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2.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①识记:

记忆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分类:

1.据有无目的性(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2.材料性质和实际方法(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②保持与遗忘

保持:

已获得的知识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遗忘:

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遗忘规律:

(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显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均衡以及“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在遗忘。

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

③回忆或再认

回忆:

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

再认:

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

有目的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知觉的高级形式‘’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

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观察的品质:

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精确性观察的全面性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编码――储存――提取)

已获得的知识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第二环节

记忆恢复,经过一段时间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测得的保持量。

开始第一天最快,第三天变慢。

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同化说。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一学习材料的性质。

二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三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达到50%。

四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五识记的方法。

六时间因素。

七情绪和动机。

③回忆或再认最高表现初级表现形式

种类:

有意回忆,无意回忆

直接回忆间接回忆

追忆。

需要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有意回忆。

3.记忆系统

[瞬时记忆]存储:

时间约为1秒

[短时记忆]特点:

时间短;

容量有限,2-9个;

[长时记忆]特点:

容量无限;

保持时间长久

4.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

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3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

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5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6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记忆能力。

二,依据记忆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复习时机得当。

2复习方法要合理。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

五、思维

1.思维概念: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

的间接反映

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性(前提。

2.思维过程:

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5.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

品质:

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创性和批判性

3.灵活性与敏捷性4.逻辑性与严谨性(中心环节。

集中体现。

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思维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

理论思维。

3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灵感)

4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5再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最高级形式)

"

变式"

:

突出概念本质,促进概括。

6.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概念:

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创造性思维,用独特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

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新颖独特性.本质。

2多种思维的结晶,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3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

4灵感状态。

培养:

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检查单法,被称为创造技法之母)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7.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假设(关键阶段),检验假设。

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1问题情境,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

2定势(心向)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表象:

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关于事物的形象。

分为:

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想象概念:

人脑対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种类:

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幻想:

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1扩大表象储备。

2教师帮助学生弄懂描述中关键性词句和实物标志的含义。

3唤醒学生对教材的想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空间想象力。

4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6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

建构主义理论开创者。

理论核心:

发生认识论。

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

适应本质:

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适应:

同化顺应

图式:

原有的认知结构

同化:

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顺应:

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

平衡:

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均衡

皮亚杰认为认识发展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1.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到7岁自我中心性,早期的信号功能,不能够推断事实,不可逆运算。

,转换推理泛灵论。

3.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去自我中心性,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长,趋于成熟的阶段,可逆与补偿等。

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一、情绪与情感

1.情绪与情感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和情感的中介

联系:

情感依赖于情绪。

同时情绪依赖于情感的变化。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3.情绪的分类:

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

①心境②激情③应激

4.情感分类①道德感②美感③理智感

5.情绪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健康功能,感染功能(共鸣,移情),强化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协调功能。

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二、意志

意志行动特征:

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根本标志。

2.对活动起调节支配作用。

3.克服外部和内部困难,最重要特征。

4.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1.意志概念:

人自觉的明确目的,有意识的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心里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的集中体现.

2、意志行动的过程:

准备阶段--执行决定阶段关键

①准备阶段:

(1)动机斗争(以愿望形式表现)

分类: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2)确定目的

(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计划

②执行决定阶段

3.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

意志发展与教育

 

第4章人格心理

一、需要、动机与兴趣

1.需要概念:

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1)据起源分:

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

  

(2)据对象分: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人类特有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七个基本层次]

缺失需要:

(最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成长需要:

求知需要--审美需要--(最高)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生的需要与教育

1.了解学生的需要.2.尊重,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抑制其不合理需要。

3.引导培养学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

3.动机种类:

据需要种类:

生理性动机(内驱力)、社会性动机

4.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需要;

外在条件是诱惑

5.动机的功能:

激活动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节功能

6.兴趣:

人对事物的一种认知倾向,伴有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功能:

定向与动力功能

直接兴趣_暂时性间接兴趣_较为持久

中心兴趣广阔兴趣

个体兴趣情境兴趣

学生的兴趣与教育452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能力:

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类型:

1、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4、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

才能:

几种能力结合

天才:

才能高度发展

智力,指的是一般能力,以思维力为核心

能力的差异:

指个体和群体在各类能力方面的差异。

个体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

1能力类型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力上的差异,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即常态分布,函数曲线呈钟形曲线。

(儿童智力分为三个等级,超常儿童,常态儿童,低常儿童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占1.3%。

超过130为智力超常,占4.4%。

低于70智力落后,占2.7%。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4特殊能力的差异,

5智力的性别的差异:

离散程度男性大于女性。

智力测验的标准:

1.标准化:

标准化是心理测验的最基本要求

2.信度:

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0.90。

3.效度:

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461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主导作用。

4社会实践,重要基础。

5主观努力。

能力的培养:

462

1注意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2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4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与创造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希波克拉底:

体液说。

巴普洛夫: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盖伦四种类型:

胆汁质强,不平衡不可遏制型。

多血质、强,平衡,灵活。

活泼型。

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型。

抑郁质弱弱型

气质与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育工作1.对待学生克服气质偏见2.②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因材施教③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④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⑤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要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

性格:

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结构: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影响性格的形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识记】【理解】

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分类:

1、按学习主体来说,学习可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按学习意识水平说,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3、按学习性质与形式说,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4、按学习习俗我国教育者将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5、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①智力技能;

②认知策略;

③言语信息;

④动作技能;

⑤态度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作用大小,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5、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工作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

(3)学习动机理论(P238)

1、强化理论(行为主义)

2、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

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

5、自我效能感理论

(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理解】

1、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5)学习迁移及其种类、学习迁移与教学【识记】【理解】

学习迁移的概述(P241)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助涨性迁移和抑制性迁移)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