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030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docx

《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docx

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第三章嵩山地区地质特征…………………………………………………………………..12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

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实践促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培养出用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地貌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第二节实习意义

我们此次实习的目的为嵩山地区,目的是了解,认识和学习嵩山地区的地质与地貌现象,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

我们主要实习了以下内容,嵩山地区的岩石,断层,褶皱,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发展,地貌和水文,还采集了一些岩石标本和绘制一些地质地貌素描图等内容。

此外,我们游玩了少林寺,嵩阳书院,嵩山等美丽的自然景观,这次野外实习值得每位同学一生去回味。

嵩山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别典型,好多前辈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严谨科学的精神。

此次实习收获颇丰,我们将终身受益。

第三节介绍嵩山地质公园

 

嵩山的形成已有35亿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它历经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以现今奇特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具有最最典型的地质特征。

嵩山以其居中而冠五岳,以其古老而蕴奥秘,地质称五代同堂,松柏帏万世。

另外,嵩山还是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流的聚集地,以嵩阳书院,中岳庙,少林寺最具代表性。

嵩山,尧舜时代称"外方";夏禹时称"嵩高"、"崇山";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始定"嵩岳山"为中岳,以后各代均称嵩山为中岳。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1982年,嵩山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有太阳、少阳、明月、玉柱等72峰太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40米。

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

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

少室山,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

主峰御寨山,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山北五乳峰下有声威赫赫的少林寺。

少室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黄河南岸。

嵩山属伏牛山系,史书对伏羲和黄帝在伏牛山作为活动的中心,有许多记载。

“嵩山天下奥”。

嵩山是历代帝王将相封禅祭祀、文人学士游宴讲学、高僧名道及骚人墨客等游历、著书讲学或悟禅、隐居之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居五岳之冠,被誉为文物荟萃宝地。

其中有中国六最:

禅宗祖庭——少林寺;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树龄最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告城元代观星台。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

《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结于此。

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

“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

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

”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

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

“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

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

”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

从黄帝到大禹都生活在嵩山一带,他们常游于嵩山之巅。

秦汉以降,嵩山中岳大帝的雏形逐渐形成,并不断趋向人格化,虽然其在宗教方面的特殊地位让于五岳之首的岱宗,但仍是国家祀典的五岳之一。

嵩山除优美的自然风光外,更以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著称。

著名的有北魏嵩岳寺塔、汉代嵩山三阙、元代观星台、少林寺、中岳庙、会善寺、法王寺塔、初祖庵、嵩阳书院、刘碑寺题刻等。

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

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

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重修,唐代以后僧徒在此习武,禅宗和少林寺名扬天下。

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千佛殿等,已毁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已修复。

千佛殿中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

壁画约300多平方米。

塔林在少林寺西,为历代和尚墓地,自唐到清1000余年间的砖石……中岳嵩山东西长达60千米,共有七十二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其主峰海拔1512米,气势磅礴,犹如横卧的巨人,古人说"嵩山如卧",明朝的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则说嵩山像一条很清瘦的卧龙,道出了嵩山独特的形体特征。

嵩山观星台嵩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摇篮。

唐代僧人一行在会善寺编修了《大衍历》。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又在嵩山建观星台,他在此制定的《授时历》居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1961年,观星台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

 

第四节嵩山的历史文化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

《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结于此。

《史记》中记载:

“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

“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

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

”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

唐武则天(公元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

自北宋以下,俱称中岳嵩山至今。

嵩山属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境内,连绵六十多公里,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其总名。

古人以太室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

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黄河南岸。

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给这些美丽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说。

  嵩山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嵩山地区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文化高度繁荣,这里道、佛、儒三教荟萃,三教中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典型代表,今天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第五节实习路线

路线一:

中岳庙→登封大背斜

时间:

2013年4月21日

地点:

中岳庙后2000米

天气:

多云转晴

内容:

徒步到中岳庙后沟少顶山,嵩山大背斜近距离的观看真实的大背斜,高度75米,宽度230米。

判断背斜的依据,中间老,两翼新。

了解大背斜的岩石组成,以及产状,走向、倾向、倾角,了解节理。

最后绘画了嵩山大背斜的素描图。

在中岳庙后沟采集了石英岩和千枚岩标本。

岩性:

厚层状,为嵩山石英岩,层理构造原岩为沉积岩,倾斜褶曲,两边角度不等,节理非常发育。

形成于中元古代时期,浅海环境,沉积岩为石英砂岩,变质岩为石英岩。

颜色:

以灰白,青灰色为主。

矿物成份:

90%为石英,磁铁矿较少。

结构:

粒状变晶。

构造:

块状残余层理。

千枚岩颜色,新鲜面为银灰色或灰白色,风化面为黄褐色。

中岳庙背斜素描图

 

路线二:

玉皇庙断层

时间:

4月22日

天气:

地点:

玉皇庙西

实习内容:

观看玉皇庙断层,了解断层整体,判断断层面的依据,鉴定浸入断层、侵入断层带、侵入接触关系的依据,了解接触带和捕掳体,判断断层的上盘下盘,如何鉴别断层,通过破碎带处的岩石、地貌、岩性的差异以及断层面的标志,擦痕、阶步、镜面,学习罗盘的使用方法,采集了砂砾岩标本,最后绘画了玉皇庙断层地质剖面图。

 

路线三:

嵩阳书院→逍遥谷

徒步到太室山逍遥沟

实习内容:

辉绿岩墙,浅成岩、深成岩,侵入岩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判断岩石的几个步骤,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产状,并采集了辉绿岩和条带状混合岩标本以及绘画了辉绿岩墙的素描图。

实习地点:

教练场

实习内容:

花岗岩

了解花岗岩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成因。

 

路线四:

陈楼化石群→耿庄

时间:

4月24

天气:

地点:

乘车到大金店乡陈楼村东

实习内容:

粗粒砂岩

颜色:

新鲜面为灰白,青灰色。

矿物成分:

以石英为主。

结构:

粒状粗粒结构。

构造:

块状构造(大战砂岩)。

实习内容:

在中石炭地层采集浅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

对标本的描述

1.腕足类描述:

由两个半壳组成,但大小不一致,大可有指甲盖大小,小可至米粒大小。

生活在淡水中称哈,生活在海水中称蚌。

此类生物附着在海底岩石上生活。

2.珊瑚类描述:

主要为单体、管状,有麦秸杆粗细,中空,在圆洞底部中央有小凸起。

在75米以内的温暖浅水中附着在海底岩石上生活。

3.蜓类描述:

大小、形状似麦粒,纺锤状或接近于圆状,内部有网格状,为生活在浅海中的蜉蝣生物。

4.海百合描述:

石炭纪、二叠纪蜉蝣生活在浅海中,现在生活在深海中,形状比麦秸秆稍粗,圆柱状,中心有极细小洞。

5.螺类描述:

类似于现在的海螺。

6.棘皮动物描述:

面上有凸起。

黄土地貌的观察

实习地点:

陈楼村

实习内容:

黄土形成的地质年代,分布的区域,黄土的颜色、粒级大小及矿物成分。

单面山

地点:

王堂水库

实习内容:

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面一致,长而缓,称为单面山的后坡(或构造坡);另一坡与岩层面近乎垂直,短而陡,一般是外力作用沿岩层裂隙破坏而成,称为单面山的前坡(或剥蚀坡)。

单面山的发育主要受构造和岩性控制

山体南北走向,单面向南倾斜越30°,两坡不对称。

单面山素描图

实习地点:

大金店桥东150m左右

实习内容:

颍河河谷地貌

颍河属于淮河流域,了解河床和河漫滩,河床是平水期河水淹没的河槽,河漫滩则是汛期洪水淹没而平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谷底。

了解河漫滩的二元结构,以及沉积物颗粒的的大小。

颍河河谷剖面图

夷平面

地点:

耿庄村

实习内容:

耿庄村附近有夷平面,但由于城市发展工程建设已遭破坏,但仍然可见夷平面特征,远处山体高度与我们所处的高度基本一致,绵延在视线内。

 

路线五:

少林寺→三皇寨

时间:

4月25号

天气:

地点:

嵩山,少林寺

实习内容:

我们从三皇寨出发,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关于嵩山地质地貌的简介牌,增加了我们对嵩山地区的了解,尤其是对三大运动和各种节理的了解,经过五个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少林寺,参观并了解了关于少林寺的人文历史,丰富了我们的阅历。

 

第二章嵩山地区地理概况(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

第一节位置

中岳嵩山横跨荥阳,新密,巩义,登封,伊川,洛阳等市县,全长60多公里,主体部分在登封境内,分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

太室山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512米,两山各有36峰,合称嵩山72峰。

嵩山西起龙门石窟,东到新密,北依黄河,南横颍河,大约有3000多平方千米。

第二节地形

嵩山位于中原地区中部,河南登封市境内,属于秦岭山系向东延伸的余脉,向东南,东,东西方向呈扇形展开,地势东高西低,被称是著名五岳之一,通称为中岳。

她属于中低山区,北高南低,主要分为太室山和少室山,太室山峻极峰1492m,少室山连天峰1512m,为其最高峰,享誉内外的少林寺就坐落在此峰上。

嵩山山脉易变的分散结构,构成东部的低山丘陵,区内地势起伏地貌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第三节气候

气候:

嵩山属于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14.8℃。

一月份最低气温-7℃,7月份最高气温40℃,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下降。

年降水量约为700-800mm,集中于夏季,山地对降水影响比较大,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