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井点降水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0305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型井点降水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轻型井点降水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轻型井点降水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轻型井点降水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轻型井点降水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轻型井点降水方案Word格式.docx

《轻型井点降水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型井点降水方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轻型井点降水方案Word格式.docx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第二节、工程概况

海南琼海博螯阳光海岸工程;

工程建设地点:

海南琼海市滨海大道东侧;

属于剪力墙结构;

建筑层数:

18层(B型住宅)™17层(C型住宅),各地下1层;

建筑高度:

55.05m(B型住宅)、52.05m(C型住宅);

标准层层高:

3m;

总建筑面积:

总工期:

200天。

本工程由大庆油田海南人才培训中心投资建设,海南弘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深圳市勘查测绘院海南分院地质勘察。

第三节、施工部署

1、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设计、水文地质报告,做好管井及观测井的平面定位、降水深度等设计工作;

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做好渣土外运申报和天气预报资料收集工作,保障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

3、排水所使用的电气元件,设备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相关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排水施工;

4、落实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基坑内降水深度符合设计要求,视水量多少连续或间断抽水,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为止;

5、土方开挖及基础结构施工阶段,组织人员对基坑的变形进行检测,若遇紧急状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6、明沟排水及井点降水布置图如下(以B型公寓为例,假定土方开挖边坡坡度为1:

1.25):

 

第四节、施工工艺

(一)材料要求

1、井点管

用直径38-110mm钢管,长度5-7m带管箍,下端为长1.2-2m的同直径钻有φ10-18mm梅花形孔(6排)的滤管,外缠8号铁丝、间距20mm,管壁外包二层滤网,内层为细滤网,采用网眼30-80孔/cm2的黄铜丝网或尼龙丝网,外层为粗滤网,用网眼3-10孔/cm2铁丝网或尼龙丝网或棕树皮,滤网外再缠20号铁丝、间距40mm。

2、连接管

用塑料透明管、胶皮管,直径38~55mm;

顶部装铸铁头。

3、集水总管

用直径75-110mm钢管带接头分别连接,每节长4m,每隔0.8-1.6m设一个连接井点管接头.

4、滤料

粒径0.5-3.0cm石子,含泥量小于1%。

(二)主要机具设备

该基坑顶部尺寸近似环形,面积大约1300m2,布置环状井点,井点设计离边坡为0.8m。

要求降水深度s=1.5m,由于土质为细砂,其渗透系数比较大,因此用一般轻型井点系统难于满足要求,所以选用明沟排水与轻型井点系统配合的方案,并且尽量能避免在雨季施工。

由于周长过长,井点系统分两段,选用两套抽水系统。

机具设备选用如下:

1、井点排水的抽水设备选用水泵用Ø

50型射流泵真空井点设备,规格如下

2、明沟排水配备5台7.5JQB8-97潜水泵,其总功率为37.5kw,配合管井降水就可以慢足要求了.

3、管路系统:

包括进水、排水总管、接头、阀门、水表、溢流管、调压管等件、零件及仪表。

(三)施工操作要点

1、基坑面积较大,采用环形布置。

井管一共选用14根,间距为15m;

具体布置参看管井布置图

2、施工工艺程序为:

设置泵房、安装进排水总管→水冲法或钻孔法成井→安装井点管、填滤料→接通进水、排水总管,并与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接通→将各井点管的外管管口与排水管接通,并通到循环水箱→启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抽取地下水→用离心泵排除循环水箱中多余的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

3、安装前应对井点管逐根冲洗,检查完好始可使用。

井点管埋设宜用套管冲枪(或钻机)成孔,加水及压缩空气排泥,当套管内含泥量经测定小于5%时,才下井管及灌砂,然后再将套管拔起。

4、下井管时水泵应先开始运转,以便每下好一根井管,立即与总管接通(不接回水管)后及时进行单根试抽排泥,并测定真空度,待井管出水变清后为止,地面测定真空度不宜小于93.3kPa。

全部井点管沉设完毕,再接通回水总管,全面试抽,然后让工作水循环进行正式工作。

5、使用时开泵压力要小些(小于0.3MPa),以后再逐渐正常。

抽水时如发现井管周围有泛砂冒水现象,应立即关闭井点管进行检修。

工作水应保持清洁,试抽2d后应更换清水,以减轻工作水对喷嘴及水泵叶轮等的磨损,一般经7d左右即可稳定,开始挖土。

第五节、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1、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修护相结合方式开挖,当机械开挖至距槽底200mm处时,改用人工开挖,以保证边坡坡度及槽底设计标高的准确性。

2、井点使用前应进行试抽水,确认无漏水、漏气等异常现象后,应保证连续不断抽水。

应备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一般抽水3-5d后水位降落漏斗渐趋稳定。

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

3、沉设井点管前,应先挖井点坑和排泥沟。

井点坑直径应大于冲孔直径。

冲孔直径不应小于400mm,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深1m以上,冲孔完毕后,应立即沉设井点管。

4、井点管埋设在孔中心,避免插入泥浆中堵塞滤管。

在井点与孔壁之间及时用中粗砂填灌实,至离地面1.0-1.5m,最后再用粘土夯实封口。

5、进水、回水总管与每根井点管的连接管均需安装阀门,以便调节使用和防止不抽水时,发生回水倒灌。

井点管路接头应安装严密。

第六节、安全保证措施

1、装设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用电系统,以防止触电等事故;

2、选用质量合格的水泵,安全性可靠,扬程和功率等性能满足要求;

3、降水施工过程中改变降水设计方案,应具有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洽商处理意见书,必要时尚应具有审批手续;

4、抽水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

当发生停电时,应及时更新电源,保持正常降水;

5、发现基坑(槽)出水,涌砂,应立即查明原因,组织处理;

6、降水过程中,特别是基坑开挖时,应随时观察基坑边坡的稳定性,防止边坡产生流砂、流土,潜蚀、塌方等现象;

7、在正式开工前,由电工及时办理用电手续,保证在抽水期间不停电。

抽水应连续进行,特别是开始抽水阶段,时停时抽,会导致井点管的滤网阻塞。

同时由于中途长时间停止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会引起土方边坡塌方等事故。

8、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要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

9、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

如“死井”数量超过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如粘土层较厚,沉管速度会较慢,如超过常规沉管时间时,可增大水泵压力,但不要超过1.5MPa。

10、水泵抽出的水应按施工方案设置的明沟排出,以防止渗下回流,影响降水效果。

11、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规定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缝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

一有危险情形,立即停止施工,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

12、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3.0m,不得对头挖土;

挖土面积较大时,每人工作面不应小于6㎡,挖土应由上而下、分层分段按顺序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或采用底部掏空塌土方法挖土。

13、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

汽车不小于3m;

起重机不小于4m,堆土高不超过1.5m。

14、井点一般是将内外管和滤管组装在一起后沉设到井点孔内。

井点管组装时,必须保持喷嘴与混合室中心线一致;

组装后,每根井点管应在地面作泵水试验和真空度测定。

地面测定真空度不宜小于93.1kPa。

井点抽水时,如发现井点管周围有翻砂冒水现象时,应立即关闭此井点,及时检查处理。

第七节、文明施工

1、在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受降水影响范围的不同部位应设置固定变形观测点,降水井采用锅锥法成孔,设观测孔4个,深度不小于6.0m,孔径不小于120mm,降水由专人负责,配专职抽水工及电工各1名,24小时值班。

在实施基坑第二次开挖前五天开始降水,观测井水位降至下一次开挖基底下0.5m时,进行下一次开挖。

另在降水影响范围以外设置固定基准点;

降水之前测量不少于2次,降水开始至达到设计降水深度期间,每天观测1次,达到降水深度后每2-5d观测一次,直至变形影响稳定或降水结束为止。

2、降水施工期间洗井抽出的淡水,在现场基本澄清后排放,并应防止淤塞市政管网或污染地表水体;

3、降水施工排出的土和泥浆,不得任意排放,防止污染城市环境或影响土地功能;

4、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调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沟、管,防止渗漏,冬季降水,须采取防冻措施。

第八节、应急措施

1、基坑侧壁少量渗水时,可浅插小孔径滤水管排水;

2、基坑侧壁渗水较大时,可采用导水管、插铁板、码草袋。

砖砌沟等方法导水至基坑明排井并排出;

3、连续桩护坡桩间渗漏水,可采用喷射混凝土,桩间加孔灌注混凝土、粘土封堵;

4、局部地段集中渗漏严重,可采用基坑外加降水井、井排;

5、基坑底部或拱顶、侧壁见水时,可采用速凝混凝土灌、喷护;

6、地表水底铺设粘土,塑膜等增加渗透路径;

7、当工程降水可能影响基坑稳定和地面沉降时,可采取人工回灌地下水;

如地面出现裂缝,应及时灌浆修补,防止地表水渗入;

8、基坑底部隆起时,可采取重压法,降水法。

9、井点使用后,中途不得停泵,防止因停止抽水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淹泡基坑的事故,一般应设双路供电,或备用一台发电机。

10、成孔时,如遇地下障碍物,可以空一井点,钻下一井点。

井点管滤水管部分必须埋入含水层内。

11、井点使用时,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混,或出现清后又混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

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是否良好的尺度,一般应不低55.3-66.7kPa,如真空度不够,表明管道漏气,应及时修好。

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利用手摸管子冷热、潮干等简便方法检查。

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复冲洗井点管或拔出重新埋设。

第九节、井点降水计算书

井点降水计算书

一、水文地质资料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埋深(m)

厚度

(m)

特征

1

素填土

0.73

褐.褐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土,砂粒等组成,为新近填土,上部含少量植物根系,杂草等.层厚0.20~2.00m,平均层厚为0.73m.

2

细砂

7.65

褐,黄,黄褐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细,中砂为主,粉,粗,砾砂次之,砂质成分石英质,亚圆形,混粒结构.局部夹有角砾,珊瑚及生物碎屑团块.该层所有钻孔均有揭露,层顶埋深0.00~2.00,层顶高层3.86~6.48m揭露层厚5.00~10.60m,平均层厚为7.65m.

3

粉沙

8.38

2.15

灰黄、灰色,饱和,中密,局部密实,粉砂为主,细砂次之,砂质成分石英质,亚圆形,混粒结构。

局部夹有角砾,底部夹珊瑚及生物碎屑团块。

层顶埋深6.30~9.00m,层顶高程-3.18~0.01m。

揭露层厚0.50~5.10m。

平均层厚为2.15m。

4

砂质粘性土

10.53

5.08

褐黄、浅黄、褐红、灰白、褐、灰黄、黄色,可塑,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组成,局部硬塑~坚硬状,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无摇振反映,切面稍有光泽,层顶埋深7.00~11.40。

顶层高程-5.65~-0.53m,揭露层厚0.50~22.00m,平均层厚为5.08m。

5

强风化花岗岩

15.61

3.63

褐黄、褐、浅黄、灰白、灰褐、灰色、中粗粒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等,风化强烈,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钻进后机械破碎强烈,取芯多呈硬土夹碎块状、碎块状及沙砾状。

层顶埋深5.70~29.50m,层顶高程-23.72~0.52m,揭露层厚0.50~13.30m,平均层厚为3.63m.

6

中风化花岗岩

19.24

灰白、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岩石较完整,局部较破碎,稍有裂隙,质硬,锤击声脆,取芯呈短柱状、长柱状、碎块状,层顶埋深6.30~31.00m,层顶高程-25.22~-0.08,揭露层厚1.00~14.20m。

其中主要的土层的参数如下:

厚度(m)

容重(kN/m^3)

粘聚力(kPa)

渗透系数(m/d)

平均粒径(mm)

18

30

0.5

8

20

0.1

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1、井点吸水高度计算:

根据所选施工机械设备的参数,井点管的最大吸水高度计算如下:

H1=Hv/100×

10.3-Δh

HV为抽水装置所产生的真空度(kPa);

△h为管路水头损失(取0.3~0.5m);

H1=9.44m;

sw+D=0.5+5.2=5.7m;

根据计算得H1>

=sw+D,故该设备满足降水施工要求!

2、井点布置计算:

(1)、基坑等效半径的确定:

r0=(A/π)1/2

A为基坑面积(m2);

r0为基坑等效半径(m);

(2)、井点系统影响半径的确定:

R0=R+r0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

r0为环形井点到基坑中心的距离(m)。

通过计算得到R0=70.34m;

3、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Q=1.366k(2H-S)×

S/lg(2b/r0)

Q为基坑涌水量(m3);

k为渗透系数(m/d);

H为含水层厚度(m);

S为基坑水位降深(m);

S=(D-dw)+Sw

D为基坑开挖深度(m);

d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

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

通过以上计算得基坑总涌水量为89.16m3。

4、每根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计算:

qt=120πrvl3k1/2

q为单井允许最大出水量(m3/d);

rv为过滤器半径(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每根井点允许最大出水量为22.28m3/d。

5、井点数及每根井点实际出水量计算:

n=1.1Q/qtq=Q/n

通过计算得到井点管数量为5个,考虑到每个角加密2根,一共取14根。

所以井点管间距为:

200/14=14.28m,取15m,具体布置参考平面布置图。

6、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

S1=H-{H2-Q×

[logR0-(log(r1r2...rn))/n]/1.366k}1/2

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

ri为各井距离基坑中心的距离。

根据计算得S1=1.61m>

=S=1.5m,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7、井点管长度计算:

Lc=D-hd+Sw+r0/10

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

hd为井点管顶部离地面的距离(m)。

根据计算井点管长度为7.23m。

8、滤水管设计计算:

(1)、滤管长度

l=Q/dπnev

Q为流入每根管井的流量;

d为虑管外径;

ne为滤管孔隙率,一般为2%~5%;

v为地下水进入滤管的速度;

由经验公式v=k1/2/15求得;

根据计算滤管长度为134.93m。

(2)、滤网孔隙控制,要求dc>

2d50

dc为滤网孔隙(mm);

d50为含水层颗粒50%的直径(mm),d50=3.6mm。

(3)、填料颗粒的控制

砂滤层颗粒尺寸应控制在5d50≤D50≤10d50并且建议D50=(6~7)d50,其中D50为填料粒径(mm)。

第十节、集水明排降水计算书

集水明排计算书

一、计算过程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当基坑采用放坡开挖且基坑边界远离地面水源时:

S/log(1+R/r0)

k为渗透系数,取土层参数表中各层的平均值k=4.37;

S为基坑水位降深(m),S=D-dw+sw=5.2-4.1+0.5=1.6m

r0=(A/π)1/2=(1300/3.14)1/2=20.34m

R为基坑外降水影响距离(m);

R=2S(kH)1/2=2×

1.6×

(4.37×

3.4)1/2=12.34m

通过以上计算得基坑总涌水量Q=1.366×

4.37×

(2×

3.4-1.6)×

1.6/log(1+12.34/20.34)=241.36m3。

2、水泵选择:

排水所用水泵总功率按下式计算:

N=K1QH1/75η1η2

K1为安全系数,取2;

Q为基坑涌水量,Q=241.36m3;

H1为包括扬水、吸水及各种阻力造成的水头损失在内的总高度(m),H1=4.1m;

η1为水泵系数,取0.45;

η2为动力机械系数,取0.8。

选用水泵的总功率N=2×

241.36×

4.1/(75×

0.45×

0.8)=73.30kW。

根据规程要求,集水明排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建筑基础边净距0.4m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应小于0.3m;

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应设一个集水井。

2、排水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

3、集水明排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且基坑降水深度不宜超过5m,土体渗透系数不大于20m/d的区域。

若超过以上限制,则考虑采用其他方法降水或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本工程满足以上条件.

4、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集水明排的涌水量计算与井点降水的计算分别都单独计算,而实际方案要求两种降水方法配合实施,所以选择排水设备时并不需要完全满足一个降水方案的指标,原则是井点降水为主,集水明排降水为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