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西门豹治邺 人教部编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
魏文侯时任邺(今河南安阳一带)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
他在治理邺地时,通过教化百姓,开渠引水,并寓兵于民,使得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预设:
预留充分的自读时间,让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在有疑问的句子旁打上问号。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
西门
王
出
水
着
灾
弟求
会认的字:
荒
婆官
头
血开
灌
方法拓展:
“豹、淹、旱”等字可以结合相关图片理解字义;
“魏”可以联系学生的姓氏进行记忆;
“派、逼”等字可以通过情境造句的方法理解字义。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形近字示例:
饶(求饶)——浇(浇花)
烧(烧水)——绕(围绕)妇(妇女)——扫(打扫)
归(回归)——刍(反刍)
◆顺口溜示例:
烧、浇、挠、饶、绕、晓:
有火才能烧,有水才能浇,有手才能挠,有食才丰饶,有丝来缠绕,有日见分晓。
(2)指导归类识字。
饣:
饶(富饶)饮(饮料)饼(饼干)馆(饭馆)
氵:
派(指派)淹(淹没)浮(浮动)注(注水)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引导学生观察“荒芜”的图片,使学生直观认识到“荒芜”代表的意思,然后提示学生思考,得出田地长满野草的原因在于无人管理,自然迁移到“人烟稀少”的概念,明白该词语的含义。
(2)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
可引导学生根据“提心”“吊胆”的字面意思合理想象,猜测词语的意思,再查阅词典,确定其准确含义。
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在何种具体情境下适合使用该词,并进行造句训练。
(3)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
提示学生进入该场景——巫婆被扔进了河里,自己也马上要被扔到河里,展开想象,揣测官绅当时的心理、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然后意会“面如土色”的意思。
教师可以补充几张面如土色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提示学生调动回忆,回想自己在班级里“面如土色”时的情形。
小结:
本课的生词既有本身词义复杂的词,也有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才使用的陌生词。
大家一方面可以运用之前学到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查阅历史资料,补充词语相关的文化知识。
3.指导词语归类。
◆ABB式:
眼睁睁一个个
◆ABAC式:
越来越穷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A.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主要人物又是谁?
(战国时候;
邺;
西门豹)
B.西门豹看到了什么?
又做了什么?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C.经过西门豹的治理,那里最后变成了什么模样?
(庄稼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再回答问题。
D.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
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他破除(河神娶媳妇)的迷信,又(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故事。
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合作与交流。
先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分别写了什么。
再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抓住西门豹的行动变化进行思考,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段落。
如果用起小标题的形式,那么故事的经过可以概括为:
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
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神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
在河神娶媳妇那天,西门豹将计就计,揭穿了“河神娶媳妇”的骗局,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西门豹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古时候,人们由于知识水平不高,很多自然现象解释不了,就创造了各种“神”,把很多自然现象说成“神”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各种迷信思想和迷信活动。
而西门豹却敏锐地看出了这种做法的危害,巧妙地破除了当地的迷信思想,带领百姓走上了一条真正的致富之路。
下节课上,我们就将仔细分析西门豹的所作所为,体会他的大智慧。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和词语,朗读了课文,同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层次。
大家的表现都很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在生字书写上进步很大,识记速度也有了很大提升;
在朗读老大爷的话时,注意到了人物语气的变化,真不错;
在词语理解方面可以当老师的小助手了;
还有同学,总结段落大意总能做到简洁、准确。
希望大家能够向他们学习,勇于发言,敢于提问,做一个积极向学的好学生。
因为只有这样做,你们才能真正投入到课堂上来,真正动脑思考,真正达到理解和学习的目的。
)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熟读课文,交流识字经验。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2.感受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1.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2.指导改编并表演课本剧。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西门豹魏国派出娶媳妇淹水硬逼浮着旱灾徒弟求饶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西门豹通过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最终使邺城的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但是,在邺城横行那么多年的迷信思想,有那么容易破除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西门豹是怎么做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合作学习,初探事情起因。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
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先由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寻找答案,再与同桌交流,确定答案。
西门豹看到了邺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情景。
(2)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明确西门豹摸清了哪些底细。
①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填表。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提问的目的
老大爷的回答
了解到的情况
这里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了解原因
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河神娶媳妇是主要原因
这话是谁说的
了解作恶的是谁
巫婆说的
巫婆是“首犯”
新娘是哪儿来的
了解谁是受害者
没钱人家的女孩
受害人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了解漳河的情况
没有发过,年年旱灾
漳河的实际情况
教师点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读出人物的特点,传达出巫婆官绅作恶多端和百姓可怜的情绪。
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的“四问”和老大爷的“回答”来填表。
②抓住老大爷回答中的三个“闹”字,理解字义,总括信息。
明确:
这三处“闹”分别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年年闹旱灾”,意思分别为“造成”“操办”“发生”。
可见邺地穷困的根源是迷信思想作怪,获益人是巫婆和地方上的官绅,而邺地实际需要解决缺水问题。
这里既有天灾,又有人祸,百姓愚昧。
(3)轻声读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①“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
”西门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了什么?
①这句话是“正话反说”。
从表面上看,河神确实很灵,因为河神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
但实质上,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
巫婆和官绅利用这一点来欺骗百姓,搜刮钱财。
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神娶媳妇是个骗局,“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
②这句话一语双关,西门豹要借送新娘惩办首恶的计划已经成竹在胸,这样说是为了防止因过早泄露而打草惊蛇。
2.交流讨论,深挖事情经过。
西门豹明显是打定主意要在河神娶媳妇那天破除迷信,那么他具体会怎么做呢?
他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了吗?
他的做法恰当吗?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10~15自然段,跟随老师一起来探究。
(1)学生圈画西门豹的施计过程,教师相机点拨品析重要语句。
A.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为什么要说“这个姑娘不漂亮”?
他真的要另选一个姑娘吗?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
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要另选一个漂亮的,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神娶媳妇,用这些话做借口。
这样既可以挽救“新娘”,又可以惩罚巫婆,可谓一举两得。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如何理解西门豹此处的行为和语言?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的样子。
“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
“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
C.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
他们为什么“面如土色”?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这一句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
官绅吓得“面如土色”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也被投进漳河,害怕丢了性命。
从中可知所谓的河神都是骗人的。
(2)再读西门豹施计过程,探究西门豹做法的巧妙。
①西门豹为什么要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都投进漳河?
②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抓起来杀掉?
③西门豹破除迷信巧妙在哪里?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反复默读第二部分,分小组进行讨论。
在课堂上分享讨论的结果,教师做好引导和纠正工作。
①杀官绅头子的原因是A.他是首恶,与巫婆勾结骗钱害人;
B.不杀官绅头子就不能吓唬到别的官绅,逼他们说出真相;
C.不杀他,他又会联合别的巫婆来骗钱害人。
不杀其他官绅的原因是A.他们不是首恶;
B.逼他们说出真相;
C.表现西门豹惩罚有度。
②因为当时的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使广大百姓在河神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教育,从迷雾中觉醒,明白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西门豹最终用事实教育了被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③巧妙之一在于安排周密。
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为由,派巫婆去跟河神“说一声”,再派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官绅头子。
巧妙之二在于不动声色。
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神“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
巧妙之三在于假戏真做。
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语言上不留一点儿破绽,行动上假戏真做,让官绅们胆战心惊,让老百姓有充分的时间看这场戏。
巧妙之四在于讲究策略。
区别对待,即惩办首恶,教训胁从,主要目的是破除迷信,教育百姓。
3.放手自学,领悟事件结果。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头子,送走了封建迷信,邺地的人祸算是解决了。
那么天灾呢?
我们再接着看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6自然段,根据阅读体验互相提问并解决问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统计学生们的提问,并让学生一一解决。
对于问题,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示。
如西门豹为什么要开渠引水?
(为解决干旱问题)本段与上段有什么逻辑关系?
(只有西门豹先破除迷信,人们才会相信他,才愿意去开渠引水,庄稼才能丰收;
如果不先破除迷信,就没有人敢开渠,人们照样逃离,就不会改善邺地的状况)
(2)复读全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西门豹是一个关心百姓生活、重视调查研究、尊重事实、有智慧、讲策略的人。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前,却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并将一代代传扬下去。
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地方官,因为他的智慧,因为他的一心为民。
真正有德行的人会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名垂千古,而恶人只会遗臭万年。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篇)
西门豹巧施妙计,就惩治了在邺地作恶的巫婆官绅,破除了邺地百姓的迷信思想,他的智慧让人敬佩。
我国古代像西门豹这样的聪明人还有不少,蔺相如就是其中的一位。
下面我们就一起读一读完璧归赵的故事,看看蔺相如又是怎么个聪明法。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一位大臣说有个人叫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住的地方,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就先把十五座城交给赵国,赵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2.阅读与交流。
(1)是谁派人送信到赵国要和氏璧?
他打算拿什么来换?
(秦王;
十五座城池)
(2)赵国为什么要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
(赵王担心如果把宝玉给秦国,怕得不到秦国答应给的十五座城;
如果不给,又怕秦王派兵攻打赵国。
蔺相如认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3)蔺相如是如何保住和氏璧的?
(蔺相如不畏强暴,以指出璧瑕为借口,机智地索回了和氏璧,并当廷与秦王据理力争,终于使这块宝玉完整无损地回到了赵国)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像这样的文章特别适合改编成剧本。
请大家参考教材上的示例,一起改一改,演一演吧!
1.出示“小练笔”,学生分组练习改编。
小练笔:
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
提示:
剧本里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课文中都已经交代,需要改编的场景是西门豹揭穿巫婆官绅骗局的过程,即课文第10~15自然段。
课文本身的人物语言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根据表达需要稍作修改,其他人物的语言要通过合理想象来补充,还可加入恰当的对话使情节保持流畅。
2.小组交流,分角色表演,集体评议。
各小组确定剧本内容后,组内成员选定表演者并进行演出排练,在班上举办一次课本剧演出比赛。
演员们在表演时注意动作、表情要随着人物的心理和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台词要饱含感情。
演出完毕后,教师点评,学生选出最佳剧本、最佳演员。
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背诵、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创设情境,感悟人物内心
师: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场小采访,好吗?
生:
好。
当时,漳河边上站满了人,他们都看到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整个过程,围观的人肯定有很多很多想法,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问老百姓、卫士、官绅、西门豹哪些问题呢?
再请一些同学扮演老百姓、卫士、官绅、西门豹,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先请三位同学当老百姓,屏幕上出现老百姓的头像)
我想问老百姓,你们同意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这种做法吗?
为什么?
生(老百姓):
我同意,因为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我同意,因为巫婆和官绅害死那些么多人,也应该轮到他们受罚,西门豹这样做,既可以服众,又可以达到惩治他们的目的。
下面请出官绅。
卫士把你们的头子投进漳河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官绅):
我的心情是提心吊胆的,怕西门豹也把我们扔下去。
当时我的心情很害怕,看见头子被扔下去没有好下场,我怕我们也没有好下场。
官绅,当你们在磕头求饶时,你们打算以后怎样做?
我以后想当一个好人,不骗钱,不相信迷信。
我以后要做西门豹这样的人。
好,我们就请出西门豹。
(屏幕出现西门豹的头像)
西门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西门豹):
因为巫婆和官绅都骗钱害人,他们不受到惩罚是不行的。
希望同学们将来长大成人后,如果能做官,也要做一个像西门豹这样的好官。
赏析:
本教学片段是对理解西门豹惩处巫婆和官绅情节的一个深化。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新闻采访”的形式来揣摩人物心理,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
这一教学方式十分新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思考的现状转化为学生主动并乐于思考,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