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图表判读方法97445848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9715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97445848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97445848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97445848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97445848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97445848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97445848Word文件下载.docx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97445848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图表判读方法97445848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97445848Word文件下载.docx

C

2.乙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地质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B.乙、丙类岩石中常含有化石

C.①表示板块的碰撞挤压

D.②③④均属于内力作用

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岩浆可形成喷出岩和侵入岩,所以丙为侵入岩,沉积物可以形成沉积岩,故甲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乙为变质岩,由此可知①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②表示冷却凝固作用,③表示重熔作用,④表示变质作用,②③④均属于内力作用;

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

大理岩为变质岩。

D

金版原创]和田河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的河流。

下图为和田河夏季平均流量与0℃层高度的标准化值累积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湖泊水D.地下水

本题考查河流补给水源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图可知,0℃层高度的变化与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由此可判断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

B

4.下列有关和田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径流年际变化小,年内分配不均

B.洪水期河流泥沙含量大

C.下游的水量比上游的大

D.冬季有断流现象

和田河位于塔里木盆地,水源主要来自于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河流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河水蒸发、下渗严重,水量大减。

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图示意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据图完成5~6题。

5.据图可判断(  )

A.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雪线高度、降水量、气温

B.多年平均雪线高度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大

C.中纬度地区雪线高度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

D.高纬度地区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本题考查雪线高度、气温、降水与纬度的关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全球气温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故②曲线表示气温;

赤道和副极地地区降水多,为多雨带,故③曲线表示降水量;

副热带地区雪线高度最大,故①曲线表示雪线高度。

6.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A.全球各地降水减少    B.低纬度山地雪线下降

C.高纬度地区农业产量增大D.中纬度温度带北移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有些地区降水增多,有些地区降水减少;

低纬度山地的雪线可能上升;

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大;

北半球中纬度温度带北移,南半球中纬度温度带南移。

金版原创]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地区不同时间的人口年龄结构对比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对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有(  )

①0~14岁人口所占比例上升,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②15~64岁人口所占比例下降,就业压力减轻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老龄化速度加快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本题考查人口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0~14岁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15~64岁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

8.2012年后,该地区解决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放宽二胎生育限制,促进人口自然增长

B.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C.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D.积极吸引外来务工人员,保障人口就业

该地区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老龄化速度加快,其解决措施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下图为秸秆原位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

A.三江平原B.黄淮海平原

C.塔里木盆地D.太湖平原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生产模式下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可两熟;

三江平原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作物熟制也为一年一熟;

太湖平原的主要农作物不是冬小麦和夏玉米。

10.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 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③肥料施用量减小 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小肥料的施用量,也可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江西师大附中联考]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从图中可知,该地(  )

A.城市化水平高

B.工业发达

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本题考查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图的判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该地第一产业的比重为24%,而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为58%,这说明该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该地大量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则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也不太发达。

12.为促进该地经济的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B.发展农业科技,增大第一产业的比重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本题考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知,该地大量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A

武汉模拟]下图示意甲、乙、丙(代表我国上海、山西、西藏)三省区某年国民生产总值(单位:

亿元)及其产业构成。

据图完成13~14题。

13.三省区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藏、晋、沪B.沪、藏、晋

C.晋、沪、藏D.晋、藏、沪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中甲省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几乎为零,且国民生产总值在三省区中最高,为上海;

乙省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国民生产总值在三省区中最低,为西藏;

丙省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为山西。

14.下列关于三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省区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B.乙省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受益于发达的交通

C.丙省区环境污染严重

D.三省区均受益于西气东输工程

本题考查不同区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经济的条件,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甲省区地处长三角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乙省区为西藏,其交通并不发达;

丙省区煤炭工业众多,环境污染严重;

西气东输工程并未经过西藏。

读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15题。

15.下列有关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

+Q

=Q1+Q2

B.Q

>

Q3+Q4

C.Q

<

Q6+Q7

D.Q

+Q8=Q6+Q7

一般情况下水循环总量是恒定的,Q

+Q8=Q1+Q2=Q6+Q7=Q

,Q

+Q8=Q3+Q4=Q5=Q

二、综合题

16.[2013·

江西师大附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两图为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下图为该大城市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图。

(1)据材料一描述该大城市的发展特征。

(2)据材料一中的右图,说明该大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

(3)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该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题考查城市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问,发展特征应结合非农业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以及建成区面积进行分析。

(2)问,城市发展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面积减小。

第(3)问,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状况,其解决措施应从增大下渗量、增强地表径流的排泄能力两方面分析。

(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比重变大;

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大。

(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花卉种植;

耕地面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

(3)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小,地表径流量较大,易形成城市内涝。

措施:

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

使用渗水砖,增大雨水的下渗量。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于2012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大陆城镇人口数量已达6.91亿,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27%。

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

材料二 下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信息变化表。

材料三 下表为不同月份16时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市区与郊区的温差表。

时间

1月

4月

7月

10月

温差(℃)

5.2

6.0

5.4

(1)根据材料一分析,从现在到203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及特点。

(2)材料二中,该城市早期以市场、交通、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工业的集聚,到第Ⅲ阶段则出现了较高的企业准入“门槛”。

这些“门槛”应包括哪些条件?

(3)据材料三分析该城市市区与郊区之间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

为改善市区空气质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问,结合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2)问,第Ⅲ阶段该城市的产业发展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门槛”条件应包括注重环境保护、利于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

第(3)问,城市市区与郊区之间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避免城市市区与郊区的环境因热力环流受到影响。

(1)我国城市化进程处在中期加速阶段。

特点: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

城市数量增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环境效益好;

技术含量高;

资源、能源消耗量小;

资金密度大(占地少);

符合当地产业规划等。

(3)原因与方向:

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产生了城市热力环流;

上空污染物由市区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市区。

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的区域;

提高市区与郊区间的绿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