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906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最新重点高中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 余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

“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称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

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

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

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

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

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

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

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

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

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

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

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

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

清未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

(选自《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姓氏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B.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C.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

 

  D.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

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B.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

 

  C.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后,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

 

  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对比鲜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由此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

 

  B.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

 

  C.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

 

  D.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

 

(2)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

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

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

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塞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

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

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塞德斯说:

“请给我10个月的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

”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

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

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

他把两份稿子全都交给了梅塞德斯说:

“给你。

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

梅塞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

“是难产。

”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

其时,梅塞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

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末了东赊西借,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和梅塞德斯手拉手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当他们行至某个街角,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

“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

”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二天清晨,马尔克斯夫妇在一家咖啡馆用早餐。

坐在临街的位置上,马尔克斯不经意地朝外面张望,突然,他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居然明晃晃地摆着一本《百年孤独》。

他不知如何是好。

他指着那人的篮子,半天说不出话来。

梅塞德斯顺着他的手指,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百年孤独》。

顿时,夫妻俩热泪盈眶。

他们明白,《百年孤独》不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它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视为生命。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

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

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

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

他每天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出版商,甚至还有好心的读者。

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有人甚至寄给他求爱信和裸体照片,弄得他哭笑不得。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

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

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

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

如果因为某一难以推诿的事由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或者由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卡了壳”,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

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

这不可谓不魔幻。

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首先,上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地高度一致。

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

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多地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

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

《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

以莫言为例,他的中后期作品主要写本土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资源,甚至来源于童年时期听过的神怪故事。

这并非简单模仿,用莫言的话说,他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搏斗既为摆脱其影响,也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替民族发声、替民族治病、承担国家道义的雄心壮志。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摘自XX百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马尔克斯原计划10个月创作完成《百年孤独》,实际用了18个月,就因为多出了这8个月,才造成梅塞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

B.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C.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

他们开始的时候只是关注他作品的形式,后来才能够读懂他作品中的精神诉求。

D.作为被全世界认可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马尔克斯以一部《百年孤独》而举世闻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又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显示其创作生命依旧旺盛。

5.为什么说马尔克斯“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分)

 

6.马尔克斯为什么能够成功?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3)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卖厨刀刘明

早晨有雾,淡淡的。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

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

远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露珠。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

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

卖韭菜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

“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

”卖金针木耳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

“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