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
《徐州市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措施
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发生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应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了解中毒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健康损害情况,对中毒事件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采样和快速监测,确定其种类、强度和影响范围,对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快速评价;
分析发生事件的原因和致病因素,提出控制措施;
严密做好自身防护,指导处理危害源,协助控制危险化学品泄漏,清除或封闭有毒有害物质;
对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执法监督并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形成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填报相关材料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发生重大、特大事件时需及时向上级部门申请援助。
(二)医疗救治措施
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发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派出医疗救治专业队伍赶赴事件发生地,参与和指导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医疗救治专业人员及时对中毒、受伤人群进行分类和医学分期、分级。
对中度、重度中毒者,经现场急救后,立即送往指定医院进一步实施抢救。
负责救治的医疗机构要积极落实救治医务人员及住院床位;
根据毒物制定统一抢救方案;
建立统一表格式病历;
院内抢救小组每天至少会诊一次,直至病情得到控制,及时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市卫生局指定市第三人民医院(市职业病医院)为主要承担全市重大和特大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定点救治和医疗指导任务的单位;
根据中毒、受伤程度及病人数量,必要时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指挥调度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和设备实施救援。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技术保障
市卫生局成立徐州市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和徐州市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组。
各级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机构要制定相应的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具体实施方案。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各单位根据自身职责立即赶赴突发事件发生地,在现场统一指挥下,开展各项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机构要定期对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处理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
(二)物资设备保障
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建设,及时上报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加紧配备一定数量的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所必需的防护设备、监测仪器、采样工具和检测试剂等。
市第三人民医院(市职业病医院)要建立能够满足30~50人需要的特殊解毒药储备库,确保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提供满足现场处理需要的医疗救治药品。
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中毒控制与急救网络系统,依托现有医疗机构,以市第三人民医院(市职业病医院)为中心,建立中心毒物分析室,在各县(市)发展1~2所中毒控制研究网络医院,构建全市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治体系;
建设徐州市急性中毒网站,提供常见毒物数据库,以备紧急情况下供各相关医疗单位查阅。
(三)资金保障
市及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同级财政的经费支持,保证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附:
1、徐州市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徐州市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组
3、徐州市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附1:
徐州市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吴宪(市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
张长岭(市第三人民医院、市职业病医院院长)
成员:
胡传峰(局疾病控制处处长)
王培安(局医政处处长)
胡良玉(局法监处副处长)
侯安乐(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
胥占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杨晶(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马沛滨(市职业病医院副院长)
附2:
徐州市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组
殷永祥(市职业病医院主任医师)
胥占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马沛滨(市职业病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晶(市卫生监督所主管医师)
颜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宋苏华(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韩宝华(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徐建华(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斌(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闫刚(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那艳荣(市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谭淑琴(市职业病医院主治医师)
高夫海(市职业病医院主治医师)
高彤邺(市职业病医院医师)
孙伟刚(市职业病医院医师)
陈冬梅(市职业病医院主管护师)
薛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
毕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
吴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
高洪波(市卫生监督所监督四处监督员)
魏茂彩(市卫生监督所监督四处监督员)
赵运鑫(市卫生监督所稽查处监督员)
附3:
徐州市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一、常见危险化学品中毒处理原则
(一)应急处理
急性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发生后,在现场统一指挥下,处理泄漏源,阻止化学物向更大范围扩大是中毒事件应急处理中的首要任务之一。
要根据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毒性特征、环境状况以及现场救援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处理方案。
此项工作的开展要在统一协调下,在安全技术人员或在公安消防、军队的防化专家的指挥下开展。
在处理泄漏的全过程中,救援人员要佩戴适当的个体防护器具。
1、反应过程
(1)远离泄漏物:
撤离至安全距离以外,并关闭点火源。
对有毒气体泄漏,要及时切断气源,对钢瓶泄漏也要及时处置,气体泄漏毒物的扩散最初是以椭圆形分布,顺风向排列,毒物的中心是上风向侧椭圆的焦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扩散逐渐趋近于扇形。
在救援时要注意人员要向上风向或侧风向转移和疏散人群。
(2)确认泄漏事件基本情况:
迅速观察泄漏物的标识,是否冒泡、有烟雾和火,气味如何。
(3)寻求帮助:
寻求本单位救援小组、消防部门或防化部队等的救援,配备上述救援组织的联系方式。
(4)隔离泄漏区域并设置警示标志:
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5)查看人员伤害情况:
配戴防护用品去寻找受伤人员,将其转移至安全位置,进行现场急救和冲洗沾染物,并将其送医。
(6)识别危害物:
确认泄漏物品名称、危险性和泄漏处理方法。
(7)制定行动计划:
制订堵漏、围堵泄漏物的计划,如果未经训练或无适当防护用品则等待救援。
(8)取得适当的工具和防护用品:
使用足够的防护用品,如果不确定泄漏物,则使用尽可能多的防护用品。
(9)围堵泄漏物:
围堵泄漏物越快危害越小,但必须使用足够的防护用品并从上风向接近泄漏物。
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①阻止泄漏或外溢;
②筑起障碍,防止污染区域扩大;
③关闭可能的扩散通道,如空调、通风设施、排水通道等。
(10)清理泄漏物:
使用适当吸收物,并使用后吸收物装入适当容器。
2、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人员安全防护
(1)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则在此基础上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
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3)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3、泄漏源控制
(1)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2)堵漏:
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
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
小容器泄漏时尽可能使泄漏部位向上,移至安全区域,木楔堵漏或密封胶堵漏。
大容器泄漏时边转移物料边堵漏。
对于管道系统泄漏,泄漏量小时采用木楔堵漏、管卡堵漏或密封胶堵漏;
泄漏严重时采用关闭阀门或系统,切断泄漏源,然后修理或更换失效、损坏的部件。
对于钢瓶泄漏,应将钢瓶移至安全区域有专业人员处理。
4、泄漏物处理
(1)围堤堵截:
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2)稀释与覆盖:
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
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3)收容(集):
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
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4)废弃:
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5、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1)先控制,后消灭。
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
堵截火势、防止蔓延;
重点突破、排除险情;
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3)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4)正确选择最适和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5)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
(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6)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
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6、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1)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
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2)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因人员。
(3)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
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
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4)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
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5)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6)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
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7)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8)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9)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
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10)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
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
7、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易燃液体通常也是贮存在容器内或用管道输送的。
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
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而且,易燃液体还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
(1)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2)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3)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
大面积(>
50㎡)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
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
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
用泡沫也有效。
用干粉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
最好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
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
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4)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
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面具。
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5)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
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
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
(6)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上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
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
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
8、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应移交消防等部门进行处理。
(二)现场监测和评估
利用快速检测装置,迅速确定危险化学品种类,明确空气中浓度,确定污染区与安全区范围,为现场指挥与救援提供科学数据。
急性中毒事件发生后首先要对事件对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快速评价,这些评价应该包括毒物(化学物本身和其新生成物)毒性和物理(爆炸、倒塌)伤害。
在毒物或物理伤害较重时,要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毒物的和机械伤害)。
根据快速评价得出的初步信息,迅速落实具体控制方案。
根据危险程度,要围绕事故现场划分危险区域:
1.热区(HOTZONE,红区)是紧邻中毒事件污染现场的地域,一般用红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在此区域救援人员必须装备防护装置以避免被污染或受到物理损害;
2.温区(WARMZONE,黄区)围绕热区以外的区域,在此区域的人员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置避免二次污染的危害,一般以黄色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此线也称为洗消线,所有出此区域的人必须在此线上进行洗消处理;
3.冷区(COLDZONE,绿区)洗消线外,患者的抢救治疗、支持指挥机构设在此区。
中毒事件处理中也要控制进入中毒事件现场的各类人员。
所以,首先要建立的分离线是冷线(绿线),控制进入人员。
位于热区的伤亡人员一般要由消防人员抢救出,并通过特定的通道将其转移出热线(红线),交给位于温区的救护人员,救护人员要避免被污染;
被污染的伤亡人员要在被洗消后转移出温区,最好能够建立洗消区,洗消区分成两种,一种处理伤亡人员,另一种处理穿戴防护服的救援人员。
在伤员运转到医疗机构前,要将伤员分类(triaged),以便使伤员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三)急性危险化学品中毒事件中的人员疏散
中毒事件中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
应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和毒性,结合气象条件,迅速确定疏散距离(见附表)。
使用该表内的数据还应结合中毒事件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泄漏量、泄漏压力、泄漏形成的释放池面积、周围建筑或树木情况以及当时风速等进行修正,如泄漏物质发生火灾时,中毒危害与火灾或爆炸危害相比就处于次要地位;
如有数辆槽罐车、储罐、或大钢瓶泄漏,应增加大量泄漏的疏散距离;
如泄漏形成的毒气云从山谷或高楼之间穿过,因大气的混和作用减小,表中的疏散距离应增加。
白天气温逆转或在有雪覆盖的地区,或者在日落时发生泄漏,如伴有稳定的风,也需要增加疏散距离。
因为在这类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大气混和与扩散比较缓慢(即毒气云不易被空气稀释),会顺下风向飘的较远。
另外,对液态化学品泄漏,如果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疏散距离也应增加。
附表:
各种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紧急疏散距离
化学品名称
少量泄漏
大量泄漏
紧急隔离(m)
白天疏散(km)
夜间疏散(km)
氨(液氨)
30
0.2
60
0.5
1.1
一氧化碳(压缩)
125
0.6
1.8
氯气
0.3
275
2.7
6.8
压缩煤气
硫化氢
215
1.4
4.3
氮氧化物
305
1.3
3.9
光气
95
0.8
765
6.6
11.0
二氧化硫
185
3.1
7.2
磷化氢
490
5.5
二、医疗救治
(一)确定危险化学品种类,对危害人群进行初步分类。
对中度、重度危害者,经现场急救后,立即送指定医院进一步抢救。
(二)常见危险化学品急性中毒处理原则
1、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原则:
轻度中毒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及对症治疗;
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应积极给予常压口罩吸氧治疗,有条件时应给予高压氧治疗。
重度中毒者视病情应给予消除脑水肿、促进脑血液循环,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镇痉等对症及支持治疗。
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及预防迟发脑病。
对迟发脑病者,可给予高压氧、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或抗帕金森氏病药物与其他对症与支持治疗。
2、硫化氢中毒治疗原则:
迅速脱离现场,吸氧、保持安静、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注意病情变化。
抢救、治疗原则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积极防治脑水肿、肺水肿,早期、足量、短程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对中、重度中毒,有条件者应尽快安排高压氧治疗。
对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待呼吸、心跳恢复后,有条件者尽快高压氧治疗,并积极对症、支持治疗。
3、氯气中毒治疗原则:
现场处理:
立即脱离接触毒物,保持患者安静及保暖。
出现刺激反应者,严密观察至少l2h,并予以对症处理。
吸入量较多者应卧床休息,以免活动后病情加重,并应用喷雾剂、吸氧;
必要时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
合理氧疗:
可选择适当方法给氧,吸入氧浓度不应超过60%,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8~1OkPa。
如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气管切开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疗法,呼气末压力宜在0.5kPa(5cmH2O)左右。
应用糖皮质激素:
应早期、足量、短程使用,并预防发生副作用。
维持呼吸道通畅:
可给予雾化吸入疗法、支气管解痉剂,去泡沫剂可用二甲基硅油(消泡净);
如有指征应及时施行气管切开术。
预防发生继发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