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8761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析版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析版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解析版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解析版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解析版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制曰: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C.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答案】B

【解析】“朕为始皇帝”说明是皇帝制度;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说明是世袭制,B正确;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A错误;

中央集权制没有体现,C错误;

宗法制没有体现,D错误。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

“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

”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A.宗法制

B.世袭制

C.中央集权制

D.分封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代商周中央政府并不能向农民直接征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以后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中央才能够直接向农民征税,故选C。

ABD都是秦朝以前的制度,当时中央不能直接向农民征税,故不选。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5.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B.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有利于选拔人才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体现的是君权与相权的这一对矛盾,排除C、D。

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但是最主要的分工明确,各部相互制约,互相监督,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所以排除A,答案选B。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6.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A.察举制度的实行

B.科举制度的创立

C.世袭制度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解析】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因此选C。

A是汉代;

C是先秦时期;

D是明朝。

7.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

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

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

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

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

材料仅体现了各个朝代设立地方行政区划,无法得出管理繁乱,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疆域扩大管理困难的现象,故B项错误;

从材料中可知变化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地方最高一级,而基层的县制没有改变,故C项正确;

各朝代变革地方行政区域主要是更好的管理地方,而不是因中央集权遭受地方挑战,故D项错误。

郡县制

8.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下列与此相关的政治措施,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置军机处

②创立皇帝制度

③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废丞相,设内阁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解析】是清朝设立;

②是秦朝设立;

③是隋唐时期;

④是明朝时期,选择A正确。

9.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机构应该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民众法庭

【解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雅典政治体制的组成特点和各个机构的职权范围,根据所学,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于对外战争这种关系整个国家的大事,理应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答案为B。

A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

C是军事机构;

D是司法机构。

10.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轮番而治

D.协商民主

【解析】材料中“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能够说明古希腊政治的是人民主权的统治模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并负责具体治理国家,所以答案选A,BC两项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D项属于间接民主性质与古希腊直接民主不符。

11.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二铜表法》制定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是古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权益不受贵族的损害,D符合题意。

ABC三项表述与上述特征不符合。

选D。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12.《全球文明史》提到: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

”材料反映了

A.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治的工具

C.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

D.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用法规和客观的判断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说明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A与材料“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不符;

B不对,材料没有显示这是在罗马帝国时期;

C不对,罗马帝国时期实行专制统治。

故D正确。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作用。

13.英国流传着一句话:

“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

”这句话出现在

A.英国颁布《大宪章》后

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

C.1688年“光荣革命”后

D.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后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后的议会特点。

故选D项。

英国颁布《大宪章》,议会对王权有了一些限制,但国王仍有很大权力,不选A项。

BC两项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不选BC两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权力

14.小威廉·

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

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解析】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材料中内阁可以解散议会,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正确;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A错误;

内阁仍然对议会负责,故B错误;

D是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

15.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比较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它的显著特点是

A.实行联邦制

B.议会分为参众两院

C.实行总统制

D.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D正确;

A是地方政治制度;

B和C属于D内容。

16.美国人有一百个理由为独立而自豪,有一万个理由为1787年宪法而骄傲。

美国人之所以如此认可1787年宪法,最核心的理由是它

A.宣布了主权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B.确立了联邦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C.确立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D.建立了能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的强大的共和制度

【解析】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保障了公民自由权利,促进了美国共和制度发展,D正确;

A是1776年;

B是管理地方制度;

C属于中央政府权力机构特点。

17.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

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

“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

”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宣布结果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解析】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内阁由总统提名国会批准后组成,内阁要对总统负责。

所以内阁的反对票是无效的。

因此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故选D。

ABC三项均不符合美国的宪法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美国的政治体制的特点。

此外要会分析英美法德四国政体的类型和它们的特点,会比较。

18.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议会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B.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

C.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19.《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说明德国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确立了君主专制

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D.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解析】“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说明是君主立宪制特点,A正确;

B、C和D不符合德国政体特点;

排除。

20.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国王统而不治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而不符合德国,因此排除③。

德国君主立宪制是典型专制主义色彩,君主掌握最大权力,故①②④符合题意,选择D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

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

“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

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

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三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

【答案】

(1)变化:

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一相制变为多相制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既避免了权臣专权,又加强了皇权。

(2)皇权与法权的冲突。

皇权受到相权和法权的制约。

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

(3)理由:

秦朝设丞相短期而亡;

设丞相容易导致权臣专权。

(4)趋势:

丞相权力削弱,君主权力加强。

【解析】第

(1)小题比较简单,注意设问的角度是“变化”。

所起的作用要结合材料中提供的权力运作特点来作答。

(2)小题有一定的难度,要从当时存在的不同权力之间的关系分析。

第(3)小题直接依据材料从秦朝设丞相短期而亡以及设丞相容易导致权臣专权作答。

第(4)小题要结合教材和所学的知识作出判断;

关于所起的作用,要联系不同时代的特征作答。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拥有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

……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

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颁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根源: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错位:

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

影响:

德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4)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解析】

(1)根据所学,分别从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三个层次分析解答。

(2)标志:

结合所学可知,1875年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用协商、妥协手段建立了法国的民主制度,即《1875年宪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据“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表明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不是资产阶级,而是容克地主贵族。

根据“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表明以德国皇帝为代表的容克地主贵族的统治,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又带有专制主义色彩军国主义色彩,为德国带来灾难。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英国、法国、德国不同的代议制形势,说明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附加题

2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汲取前代兴亡的经验尤其是教训,但都很难改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宿命。

孔子说“过犹不及”,在汲取前人教训时尤其如此。

请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例,举例论证。

(要求:

案例合理,论证有力,不少于两个案例。

【答案】例一:

汉初的郡国并存制度。

汉初统治者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单实行郡县制,而没有分封功臣/子弟,所以汉高祖汲取周秦两朝经验教训,实行“郡国并存”制度,导致封国多次叛乱。

例二:

宋初过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军事上,统治者汲取唐末五代以来地方割据、武将专权的教训,采取重文轻武、更戍法,将兵分离制度,有效防止了武将专权,但导致军队羸弱,外战无力的恶果。

政治上,增设机构,一职多官,弱化地方,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但也造成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积贫积弱的局面。

例三:

明初过分加强君主专制。

明初,统治者汲取元朝宰相专权的教训,废丞相制度,权力分散至六部,虽加强了皇权,也加重了皇帝负担。

后设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又以宦官监督制约内阁和百宫。

虽然稳固了皇权,但造成宦官专权,政局黑暗。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根据材料,可知本题的切入点在于“前朝教训”,以此展开思考历史上主要王朝的政治弊端;

又有“过犹不及”,引导思考新王朝过于“反动”的新政策。

学生大致可以联想到汉朝初年的“郡国并存”制度导致地方割据;

宋初过分加强中央集权和重文抑武导致地方积贫积弱;

明初废相设特务组织导致政治黑暗等事例。

郡国并存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