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8619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文档格式.docx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文档格式.docx

2、运用本门课程所学理论,用AutoCAD绘制该平面交叉口的改善设计方案,并给出相应的设计说明(改善思路、方法与具体的改善方案等)。

3、针对兰州市盘旋路交叉口,设计一个远期改善方案(立交方案),并给出设计说明(设计思路、方法等)。

备注:

以上图纸均用4#图幅。

四、工作进度安排

4月21—4月28日:

完成第一个设计任务;

4月29日—5月5日:

完成第二个设计任务;

5月6日—5月30日:

完成第三个设计任务。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沈建武,吴瑞麟.城市道路与交通.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吴国雄,李方.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范例.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徐岳,胡大琳.道路立交的规划与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4]刘旭吾.互通式立交线形设计与施工.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5]杨少伟.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6]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立交工程.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7]罗霞.高速公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成都:

成都出版社,1992

审核批准意见

系主任(签字)  年月日

.

引言

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在这里,各个道路方向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与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转向、通过,这样就存在着交通冲突,之间相互干扰,引发事故和造成交通的阻塞。

据统计,约有59%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口地带,居所有交通事故类型的首位。

此外,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由于信号控制与其他因素干扰,将产生很大的延误,延误时间约占整个行程时间的31%,而这31%中又约有40%是非信号因素引起的。

由此可见,正确的设计交叉口,合理的组织交通,对于减少交叉口对交通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平面交叉口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的形式、使用范围和交通特性

一.形式和使用范围

按照相交道路在交叉口处的平面布置形式来划分,有十字型、T型、Y型、X型、错位交叉和复合交叉等。

十字形交叉口,两条道路垂直或近乎垂直相交。

这种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物容易处理,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相同等级或不同等级道路交叉,是最基本的平面交叉口形式。

X形交叉口,是两条道路以锐角或钝角斜交。

当相交的锐角较小时将形成狭长的交叉口,对交通不利(特别是左转车辆),锐角街口的建筑也难处理。

因此,应尽量避免这种形式的交叉口。

T形、Y形、错位交叉不宜用于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的交叉口,一般多见于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交叉口,主要道路应设置在交叉口的顺直方向,以保证干道上的车辆畅通。

主干道上应尽量避免设错位交叉口,容易造成错位道口间的堵塞。

复合交叉是多条道路交汇的地方,用地大,交通组织困难,应尽量避免,最多不宜超过五条道路相交。

按照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形式来划分,主要有一般交叉口、渠化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三类。

环形交叉口实际为渠化交叉口的一个特例,但由于其交通状态的特殊性,且在城市道路中应用也较广泛,故将其单独列为一类。

二.交通特性

为分析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可以将交叉口处每一个可能的车流方向用一条表示行进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线代替,这样的一条线即成为交通流线。

在交叉口处,由于车辆行驶方向各不相同,交通轨迹必然存在大量交错的情况,交错点便是产生交通事故和引起交通延误的主要原因。

交错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分流点(分叉点):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不同方向分开的地点;

合流点(汇合点):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的地点;

冲突点(交叉点):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在交错点处,车辆都存在碰撞的可能性,其中以左转车辆与对向直行车辆或直行车辆与相交道路直行车辆所产生的冲突点对交通影响最大,其次是合流点,再次是分流点。

在无交通管制的情况下,三条路相交的冲突点为3个;

四条路相交时的冲突点为16个;

五条路相交时的冲突点点数则达50个。

表1所示。

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内的交叉、合流、分流点数表1

交叉口形式

交叉

合流

分流

合计

T型交叉口

3

9

十字交叉口

16

8

32

五分岔交叉口

50

15

80

六分岔交叉口

124

24

172

1.在平面交叉口上,冲突点数量的增加与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成几何级数关系。

其数量计算公式归纳如下:

(1)

式中:

P为平面交叉口冲突点总数;

n为相交道路条数。

因此对五分岔以上的交叉口要首先将其变成四分岔一下的交叉口,这是对交叉口根本性的改良设计。

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

进过分析,对于T型交叉口,限制某一方向左转,冲突点由3一个降至1个,禁止左转则无冲突点;

对十字交叉口,限制某两个方向左转,冲突点从16个降至8个,禁止左转则降至4个。

在交叉口设计中,正确处理和组织好左转交通,减少冲突点,能大大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设置信号控制是减少交叉口冲突点的有效方法。

但同时,信号灯管制是顺序开放各条道路的交通,从而增加了车辆行驶的延误时间,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所以,在交叉口设计中,必须减少交叉口的相交道路,力求减少或消除冲突点,保障交通安全,其措施主要有渠化交通、设置信号灯、建立立体交叉;

同时又要努力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保证交通畅通。

第二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问题

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普遍存在着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问题,并且随着我国社会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若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改善措施,这一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本文对我国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其规范交叉口出交通状况,从而减少交通事故。

在城市道路中,交叉口是道路网的节点所在,是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与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出汇集、转向、通过,这样就存在较多的交通冲突,相互之间干扰严重。

因此,与路段上的行车状况不同,平面交叉口出的行车状况要复杂一些。

司机在行车时不仅要考虑被交道路上的行车状况,同时还要考虑本道路上对向车辆甚至本车道前方车辆的行车状态。

这不仅造成交通阻滞,降低了交叉口出的通行能力,同时也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据资料统计,2000年美国有280万余起交通事故发生在道路交叉口或附近,占当年所有交通事故的44%;

日本对1990年死亡事故发生地点进行统计表明,发生在平交路口与附近的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42.2%;

我国公安部2003年的交通事故统计表明,发生在城市和乡村的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约为交通事故总数的17%。

由此可见,平面交叉口对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问题

1.交叉口设置位置不合理

平交路口位置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该平交路口的交通安全性。

平面交叉口位置最好设置在直线上,当设置在曲线段上时,曲线半径宜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曲线半径。

进出交叉口的纵坡和交叉口范围内的纵坡变化量不宜过大。

平面交叉口间距小、数量多,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个平交路口必须与临近的平交路口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使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进入下一个平交路口,同时可以减少车辆之间的速度之差,使交通流能平稳顺利地到达下一个平交路口。

2.平面交叉形式不合理

两条道路相交时,其交角应该大于45度,过小的交角使停车线之间的距离增长,交叉口面积增大,车辆往往以较高速度通过,而且司机也不容易判断被交道路的交通状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交叉口面积过大,缺少必要的渠化

交叉口面积过大,导致车辆行车轨迹混乱,冲突增多,司机与行人注意力分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同时,也使停车线之间的距离过长,信号周期内交叉口清场时间过长,使行人过街困难。

车辆通过交叉口时速度越快,追尾与左转车与直行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增大,也容易引发左右转车与横过人行道的步行者之间的事故。

4.视距问题

良好的视距不仅使司机能够正确地判断各方向道路上的行车状况,从而采取正确的驾驶行为。

并能为司机提供足够的操作驾车时间。

在平交口视距内如果存在障碍物,会造成一定的盲区,司机驾车时缺乏安全感,并且很容易与被交道路上的车辆发生冲突。

致使驾驶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来不与反应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而造成交通事故。

这种类型的交叉口在支路与主线相交时特别容易出现。

5.行人过街安全保障不够

很多地方的交叉口普遍缺少行人过街等待区域,道路较宽时,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过街就会比较困难。

另外,即使在绿灯期间通过,行人仍可能同右转车辆发生冲突,这种现象经常出现,行人过街缺少安全感。

二.平面交叉口的安全改善

交叉口安全改善的立足点在于改善平交路口的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管理条件,减少交通冲突,使各个方向的车流各行其道,将相互间的干扰减到最小,达到解决和处理交通安全隐患。

1.渠化交通

渠化交通交叉口,是在交叉口范围内,通过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的方法,引导或强制不同流向的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从而将错综复杂的交通流引入到指定路径进行交通组织。

渠化交通在一定程度从空间上分离了各方向的交通流。

1.1导流

设置导流岛和导流带,明确车辆在交叉口内的行走路线,提高车辆通行能力,能更好地组织交通,便于各种车辆集散、变换方向,减少车流冲突点,从而减少交通事故。

同时,通过设置导流岛或导流带能缩小交叉口面积,减少车辆停车线之间的距离,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2设置专用车道

1.2.1在交叉口的进口有左转交通时要尽可能设置左转专用道

在交叉口出的车辆通行能力小、车速低、行车安全差,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存在各种车流交错点,其中以冲突点的影响和危险性为最大,而冲突点的产生是来源于左转与直行车辆,其中又以左转车辆所产生的冲突点为最多。

为了消除这种左转车的影响,基本思路就是将左转交通与直行交通进行分离,具体做法就是设置左转专用道。

1.2.2根据需要设置右转车专用道

在很多城市交叉口的右转车辆与行人的冲突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商业圈、超市、小区、学校附近等人流量大的交叉口,右转车与行人的冲突较为严重,经常出现人车互不相让的情况。

这样既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又存在着安全隐患。

因此,当右转车流量较大,在主干道上或右转交通量较大的次干道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置右转专用进、出口车道和渠化岛,以便行人过街和右转车连续进行。

2.信号控制

信号控制交叉口,是在交叉口范围内通过设置红绿灯,以时间换取空间,实现减少冲突点的交通组织。

信号控制是以某一方向车流等待绿灯信号的时间来换取其他方向车流对交叉口的单独占据,从而实现各方向交通流在时间上的分离,使交叉口的交通运行井然有序。

3.行人过街安全

行人通过交叉路口的方式是影响其安全程度的主要因之一。

根据交叉路口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组织好行人交通是保障交叉路口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交叉路口,渠化交通应与行人交通安全有机结合起来。

设置合理的导流岛、中央隔离带,不仅能对渠化交通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对行人的安全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行人穿越街道时,穿越时间越长,与机动车发生冲突的概率就越大。

因此,当人行道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安全岛。

如果有较多行人穿越街道时,还应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为行人过街提供安全的通道。

对左右转交通较大的路口,应设置行人过街专用相位,以完全避免行人与机动车辆的冲突,确保行人安全过街。

在交通量和步行者都很多的交叉口出,在人行横道以外人行道边上设置防护栏或低丛木带,对行人安全以与防止行人随意穿越车道是非常重要的。

4.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对交叉口的交通安全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设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起主导安全引导,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转向标线、减速标志、渠化车道线等;

另一类是起被动保护,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通过适当的防护措施保证人员和车辆的安全的设施,安全护栏等。

因此,完善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预防、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交通需求将日益增加。

作为道路咽喉的交叉口出的安全问题也必将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交叉口安全改善,应根据交叉口与周边道路、建筑等的现状,交通量的大小和流向,行人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客观、定性、定量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合理解决个方向交通流的相互干扰和冲突问题,以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畅通。

第三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其它问题

1.道路交叉口本身

我国城市道路网中,一是城市老城区中交叉口存在的不合理,如多岔交叉口、X型Y型等畸形交叉口、错位交叉口大量存在。

二是一些新建的道路设计时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考虑不甚合理,如进出口车道设置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视距三角形得不到满足、交叉道路线形不合理以与没有预留建设用地等,造成交叉口交通拥挤或资源浪费或车辆运行秩序混乱,潜在很大的交通事故危险性。

1.1相交角度过小和畸形交叉口

两条道路相交时,其交角应该大于45度,过小的交角不仅在行车时容易造成对向冲突,而且司机也不容易判断被交道路的距离和交通状况。

畸型多路交叉如X、Y型往往会给交通组织带来麻烦,一般情况下采用环形交叉来解决。

但是当相交道路的角度、间距、等级组合不当时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和渠化来进行改善。

1.2视距不良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如果存在广告牌,灌木丛,或者很多中小城市一贯采用的交叉口四角黄金地段大型建筑物等障碍物,造成一定的盲区,使前进有盲区的司机驾车时没有安全感,驾驶速度过快且交叉口较小时很容易与被交道路的车辆发生冲突,如果驾驶员遇紧急情况时来不与反应,采取应急措施不当而造成事故。

速度过慢又会使得通行能力过低。

视距不良的改善。

在不可能拆迁房屋的情况下,应该在支路上设置停车让行标志,并且对交叉口附近机非分隔带的灌木进行削剪。

1.3交叉口面积过大又缺少必要的渠化,交叉口冲突区域过大

无渠化或渠化不清晰的大面积交叉口往往导致车辆行驶轨迹混乱,冲突点多,很容易发生事故。

比如大面积的Y型交叉口渠化前的冲突区域将比采取好的渠化措施后的冲突面积大得多,渠化后能使驾驶员明确行驶轨迹,减少冲突区域,分散冲突点。

1.4交叉口选位不合理

平交路口选位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该平交路口的交通安全性。

如两交叉口的距离或与交通接入点的距离过近,驾驶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进入交叉口造成冲突;

另外有些交叉口选位未考虑好临近土地的利用情况;

有些交叉口在选择位置没能考虑到受一些地形地物的限制而必须采用畸形或小角度相交等形式的交叉口,这无疑将对驾驶带来大拐弯等不舒适性,也带来很多冲突不安全因素。

1.5缺乏对行人弱势群体的保障设施。

(1)一些平面交叉口面积大,行人多,车辆量也多,而且车速高。

在不改变现有交叉口几何设计的情况下,应该设置必要的行人过街设施。

但往往这样的交叉口连人行横道线都没有设置,或者人行横道线不明显,驾驶员看见时来不与反应。

(2)道路较宽时,缺乏路中行人驻足区。

另外即使在绿灯期间通过,行人仍有可能同右转车流甚至左转车流冲突,使得行人过街时缺少安全感。

这样就造成一种心里暗示:

既然绿灯、红灯都不安全,那么就不一定非得等绿灯了,于是闯红灯现象就屡见不群了,造成交通状况更加混乱。

(3)一些交叉口设计时未考虑行人过街等待区域,或设计的等待区域过小,导致一部分人不得不进入道路边缘区域等待过街,这势必会造成和右转车辆的冲突,使行人过街等待时缺乏安全感。

(4)在路侧渠化岛而增设右转专用车道缺乏使转弯车减速的设施,对从路边走到渠化岛的行人构成威胁。

2.交通控制与组织

2.1交叉口信号相位方案或配时不合理。

(1)相位数和相序不合理。

在有些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交叉口,面积大,非机动车和行人多,机动车流量大,但在这种情况下却采用了两相位信号,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保护措施远远不够,机动车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交通冲突。

对另一些交叉口交通量不大,却采用了多相位信号,带来了不必要的交通延误。

(2)清场时间设置太短。

在很多大型交叉口,黄灯时间设置过短和不设置全红灯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般通过公路交叉口的车速是50km/h,根据《清场时间标准值表》可知,这个速度下所需的黄灯时间通常为4s,全红灯时间为2s或3s。

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交叉口设定的黄灯时间是2s或者3s,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设置全红灯时间,使很多车辆在交叉口内遇到红灯,与侧向驶出的车辆造成直角冲突,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2.2信号灯可见性较差等问题

某些信号灯位置设置不合理,如部分面积过大的交叉口和畸形交叉口,信号灯设置在对面几百米处,强光照射时驾驶员根本无法看清交通灯的颜色,或者因为信号灯亮度差,高度和尺寸不合理,导致可见性差,造成驾驶员突然刹车或冲出停车线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2.3缺乏明确的停让控制标志或交通语言

在一些主干支路交叉口处缺乏必要的让行控制标志,使得支路的左进左出交通和主线交通冲突严重,在一些没设有专用左转相位的交叉口,左转车辆和对象直行车辆的优先权问题,缺乏警告标志,使得某些左转车辆基本上以和对象直行车辆同样的优先权在通过,往往造成对象直行车的紧急刹车或冲撞。

2.4在上下班高峰期,没有配备必要警力对繁忙交叉口进行控制。

在上下班高峰期,没有配备必要警力对繁忙交叉口进行控制,往往造成一些驾驶员为了争取时间,采取一些比较冒险的行为,比如在黄灯时间冲出停车线,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或者驶出停车线后阻碍垂直向直行车流的运行造成交通阻塞。

2.5交叉口交通组织和渠化结合不当

交叉口渠化导流组织的重点是分离冲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安全措施。

但是,我国很多交叉口交通组织和渠化结合不当,缺乏对左转车辆的有效控制和组织。

目前我国大量交叉口没有进行导流化,或导流标志、标线破损而没有修复,或交通标志不统一,或导流化措施不完善。

导流线和导流岛与车辆的行驶轨迹不吻合,与车流方向和交通量不相适应的导流化方案,也会扰乱交通秩序,导致交通事故增加。

3.交通环境

交通环境涉与的内容很多,如气候条件(雨、雾、能见度)、照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路表排水、沿路街道与植被、人的交通意识、社会经济状况、交通立法、医疗条件、交通安全紧急救援通信工具、智能运输系统等。

环境对交叉口的安全也不容忽视。

在交叉口处的四周建筑密集、商店林立、摊点凌乱、各种霓虹灯、广告牌、音乐声、叫卖声,使人心烦意乱,这样的环境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影响正确的判断,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四节平面交叉口优化改善实例

一.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宝石花路T形交叉口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路段上,其中安宁西路是城市主干道,为三块板道路,是安宁区市内东西向交通走廊,机动车交通量较大;

宝石花路是城市次干道,为一块板道路,主要连接安宁西路和建宁东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流量较大。

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目前此交叉口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给周围的人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图1宝石花路交叉口地理位置示意图

此交叉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路面缺少必要的标志标线来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从时间和空间上分离交通流。

2.进口车道和出口车道无法满足正常交通需求

3.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没有明确的界限,交通秩序混乱

图2宝石花路交叉口现状图

二.提出解决方案

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1.合理设置路面标志标线,引导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尽可能减少冲突。

由于空间条件的限制,建议采用划线渠化的方法将各向车流进行有效地分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2.适当拓宽交叉口路面,增加进口和出口车道数,由于路面设有停车位,建议在进口道处撤销停车位来增加车道数。

3.建议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由于在此过街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多,为了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和保证安全,最好设置行人过街信口控制。

图3宝石花路交叉口改善图

第二部分城市道路立交

第一节立交概述

一.发展概况

道路是交通的动脉。

在现代交通中,公路交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

社会经济的繁荣,不但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乡村公路上交叉也随处可见。

道路的相交处——交叉口,是行人、车辆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点,可谓是保证公路交通运输畅通的关键,也是交通的咽喉。

因此,路口的交叉形式和交通组织对车辆的畅通与行人的安全,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交桥应运而生。

立交桥,又称立体交叉桥。

立交桥用空间分隔的方法消除道路平面交叉车流的冲突,使两条交叉道路的直行车辆畅通无阻。

它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交通。

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兴建了一大批立交桥,城市立交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立交的分类

立交有很多种类,如下表所示

立交分类表表2

立交分类与其形式

分类

基本形式

适用场合

分离式立交

市区

互通式

完全互通式

全定向式

市区,郊区

苜蓿叶形

市区,郊区,边缘区域

喇叭形

郊区收费站集中的高速公路

部分定向,部分苜蓿叶组合式

不完全互通式

菱形

郊区,高速公路

部分苜蓿叶式

部分定向式

环形

三.常用立交的特点

1环形立交的特点是三支,四支或多支立交,其占地面积少,行车方便,不易迷失方向,但是其结构较多,造价较高,环形立交对五支或五支以上的立交最为适宜。

2定向立交的特点是左转砸到直接从主线或者交叉线左侧出入,这与其他类型立交从右转入截然不同,左转匝道转向角较小(

左右),曲线半径较大容许车速较高,车辆行程短而且快捷,各向匝道独立设置,无冲突点,无交织段,交通条件优越,安全度高;

立交线形紧凑,造型优美,可以向空间竖向发展占地,拆迁相对较少。

3苜蓿叶形立交是高等级公路与高等级公路之间的交叉形式,一般适用于左转弯车辆比较少的情况,在城市外围环线上采用比较合适。

这种形式虽然只设一个跨线构造物,但在相邻的两个环形匝道之间存在交织区段,实用效果并不好,因而通常需要设置集散车道,或采用苜蓿叶的其他演变形式。

如图:

5.喇叭形立交用在T形或Y形交叉口,分为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