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大纲试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8175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大纲试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大纲试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大纲试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大纲试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大纲试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大纲试行文档格式.docx

《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大纲试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大纲试行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大纲试行文档格式.docx

要注重将课内学时与课外考核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政治理论、思想境界、道德素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4、整体性原则。

要立足于建立科学完善的德育体系,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总体考虑发挥各种教育渠道、教育资源的德育功能,形成卓有实效的德育合力,注意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合力,真正做到全面育人。

5、针对性原则。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广泛性与层次性相结合,针对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特点,针对不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个别问题,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

6、主体性原则。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7、继承和创新的原则。

在继承和发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创新途径与形式,创造新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体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8、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要注重正面引导和说服教育,坚持灌输与疏导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引导学生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9、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管理是强化教育的必要手段。

在各项管理、服务中要贯彻对学生的德育要求。

各级管理人员应以敬业精神和良好作风去影响学生,并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10、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者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11、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两个积极性;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并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12、服务性原则。

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德育鉴定”,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表现,为就业求职增加信度,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性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对德育成效的检验。

13、开放性原则。

面向社会,做到“走出去、引进来”。

探索校际互聘教授、优势互补的教学协作机制,邀请校外专家辅助形势政策教育、就业指导等第二课堂的教学,利用无限的社会资源丰富德育途径,将德育教育的空间扩展到整个社会。

14、特色性原则。

要立足于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和特点,结合专业特点,从流通领域和首都经济发展对我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办学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校德育目标是:

培养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立志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努力在大学生中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通过德育工作,要使学生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思想要求: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具有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适应时代要求的与时俱进、开拓创业、公平竞争、团结合作、民主法制等观念;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自觉承担历史和社会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2、政治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树立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3、道德要求: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努力达到谦虚谨慎、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艰苦朴素、爱护公物等现代社会公德的要求;

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努力为人民服务,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勤于参加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忠于职守;

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维护校园安全和秩序。

4、能力要求:

养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应对危机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四、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学校努力构建既符合国家和社会对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又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既相对稳定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教育体系。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

主要包括: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2、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中国国情,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和国家安全。

3、形势政策教育体系。

党的路线、方针,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我国的内外政策。

4、公民教育体系。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

5、人生教育体系。

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学习目的和治学态度。

6、心理素质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知识,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危机教育和心理调适能力培养。

五、德育途径

德育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优势互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建立全方位德育格局,形成综合育人的运行机制。

应着重抓好九大德育系统建设:

1、通过理论教育系统发挥主渠道作用

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和学分,划分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开设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的建设,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加大科研的支持力度,在科研课题的申报、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和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院重点课程建设;

按照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制定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标准》,力争两年达标,三年内将一门课程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课程。

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方案,保证每位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过程中有一次参观活动,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团,制定新的考试方案,形成与专题型、研讨型教学相适应的考试体系;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督导小组,加强对教学的检查指导。

保证每年有40%的教师参加假期社会实践;

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聘标准,为教师的培训、学术交流等提供保证。

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2、通过全员育人系统打造德育新格局

育人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全体教职工都负有实施德育的责任,整合校内各种资源,加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强化德育工作的效果提高育人意识,进一步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德育工作干部是实施德育的主导力量,要从学生的成长、发展的实际出发,整合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知识,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同时,结合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有机地实施德育,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应立足培养合格人才,着眼教育,从严要求,注意方法,主动发挥德育功能,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德育目标的总体要求;

学校各项服务工作同样负有育人的责任,具有相应的德育功能,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优质服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使广大学生在接受服务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团结互助、敬业尽职、讲求公德等教育。

建立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逐步建立健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责任制,党政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系院系制度,业务课教师德育工作制度,党政管理部门德育工作制度及各部门的实施细则,后勤服务部门德育工作制度的实施细则等五项工作制度,明确规定有各单位和个人的德育职责和规范。

3、通过环境育人系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要发挥学校环境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以文化环境为核心建设学校的环境育人系统。

文化环境建设。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培育体现时代特点、我校特色的学校精神,提高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品位,并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健康生动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加强网络、广播、校报、板报、宣传栏、阅报栏及学生自办刊物等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办好校园网、广播台、校报、校刊、学生刊物等德育媒介,丰富精神生活,发挥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学生在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政治环境建设。

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据《高等教育法》完善学校领导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造和谐、高效的政治环境。

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切实办好校、院(系)两级党校和团校,通过党团活动吸引一批学生骨干,对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进行系统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从中选拔、培养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学术环境建设。

结合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发展方向,按照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要求,倡导学术交流、引进名家大家,树立学术诚信,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教风和学风,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规划和建设要围绕育人中心,体现学校精神,反映学校文化,使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有序、育人氛围浓郁的校园中学习、生活,建立体现学校特点的校内人文景观,创建“校史室”。

4、通过自我教育系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要渠道,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制度约束、机制保证、经费支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组织的领导与管理,支持学生组织开展积极有益的健康活动,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具备健康成长的本领,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学生党团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党团组织对广大学生的辐射力和引导力,加强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的领导与管理,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与约束的作用;

加强广大学生党员和团干部的思想建设,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形成以学生党员为核心的学生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其桥梁与纽带作用,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校改革发展。

办好两级党校和团校,对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进行系统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大学生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努力达到:

本科生党员比例超过10%,研究生党员比例超过40%的党员发展目标。

通过学生党校、团校、理论社团、各级学生组织、德育网站等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用科学的理论坚定学生的政治方向,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把外化的学校教育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标准,从而自觉地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

推动思想教育进宿舍,把学生在宿舍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学生“德育鉴定”中,并与评优评奖挂钩。

5、通过道德践行系统完成学生人格塑造

德育工作要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道德践行系统,围绕“国家利益至上”、“在集体中求得发展”、“诚信受益”和“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四个教育主题,利用各种重大节庆纪念、重大事件以及涉及学生自身利益的问题,设置教育情景,开展教育活动,以强化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信念,增强实践道德理想的信心和能力。

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审美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常规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之中,要深入细致,注重实效。

新生入学教育环节,以校风、学风教育及校规纪教育为主要内容,组织校、院(系)、班三个层次的入学教育,规范班级管理,建立班级档案,采用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写实评定为特征为学生做“德育鉴定”。

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调动理论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两支队伍的积极性,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育与学生工作系统的实践教育两个课堂的作用,使实践课堂成为理论课堂的实践环节,增强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6、通过素质拓展系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围绕学生成才建立和完善素质拓展服务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原则,结合教学工作的安排和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对学生活动进行调整、设计和整合;

同时通过实现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课内外互补),通过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扩大社会实践的参与面和影响面。

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提高教育实效,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军政训练、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与实践教学结合,引导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整合校内各种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学生社团、学生助管岗位等为主的校内实践基地;

通过开展扶贫、支教、红色1+1、“三下乡”、“四进社区”、企业考察、革命老区参观、义务法律咨询、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企事业、部队、农村、机关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在活动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实际表现,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通过落实第二课堂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制订第二课堂建设方案,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在“德育鉴定”中设计“第二课堂记录”,由学生工作部统筹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按照学业的要求,设定科学合理的学分、学时要求,设置人文素养(百家讲坛、讲座报告、文学作品等形式)、艺术修炼(大学生艺术团、文艺演出等活动形式)、道德修养(劳动生产、献血、公益活动等形式)、形势政策教育(时事报告、调查参观等形式)、职业教育(就业网上课堂、勤工助学等形式)、创新创造(科技发明、专业学科竞赛等活动形式)、社区服务(红色1+1、“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形式)等模块,由团委负责具体实施,以过程及效果记载考核。

教师资源可以在全院内挖掘资源,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等。

配合安全教育“三进”,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组织消防演习,每逢节假日、政治敏感期,发布安全提示、安全公报,班主任辅导员到宿舍走访慰问,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建立突发事件信息上报制度,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劳动教育环节,坚持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不少于18学时的公益劳动;

形势与政策教育环节,针对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结合当前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利用校内宣传栏、展板、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等载体宣传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时事动态、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巨大成就;

军政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环节,新生安排15天的军训训练,和36学时的军事理论课,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锻炼意志品格;

针对不同时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教育结果;

加大力度推进学生科研机制的建立,通过制度保证、经费支持、教师辅导、专题立项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积极推进心理素质教育,完善校内心理咨询和辅导体系,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覆盖面,普及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知识。

7、通过制度约束系统提升管理层次

建立和完善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落实,使学生在规范、有序的管理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教育形成有力的补充和强化。

不断完善五项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奖学金评定制度、宿舍管理制度、违纪处理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加强德育队伍制度建设,搭建德育队伍成长提高平台。

在已经开展的规范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启动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序列职称聘任等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专职德育队伍的管理办法,严格选聘、优化队伍、科学考核、合理分流。

提供交流平台,定期举办“辅导员沙龙”、“德育工作论坛”等,就德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新情况、新问题等进行专题研讨,并形成理论成果。

依托德育教研室开展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课程教学、以及德育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德育专项课题体系,鼓励辅导员撰写德育工作方面的调研报告或研究论文,将德育工作的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挂钩。

8、通过网络德育系统追踪学生思想动态

积极加强网络德育工作阵地建设,通过建设思想教育类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特点开展网络德育,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加强网上信息传播的管理,以积极健康的信息引导网上舆论,掌握网上思想动态,对学生网上言行形成约束和规范,遏制错误信息的传播和蔓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习惯,着力提高网络德育的效果。

9、通过外部环境系统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注重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德育功能,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

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会、《家长手册》、致家长一封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环节等途径,动员家长参与、配合学校德育,及时了解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

积极挖掘和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德育工作,加强与通州区有关部门以及周边单位的合作,通过区校共建等形式建立校外教育网点,加强与学校所在地区的合作与协调,力争形成良好的德育大环境。

此外还要按照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学生服务体系:

学业发展服务、就业指导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困难资助服务和素质拓展服务体系,制定相应的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落实人员、经费和场地等基础条件,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更加直接有效地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

以就业作为德育工作的导向,开展“全程就业指导”。

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报告、讲座和就业服务信息网、日常咨询等方式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职能;

为毕业生提供“德育鉴定”,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服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利用毕业典礼等环节进行爱校教育,强化学生的使命感,提倡文明离校。

六、德育考评

参照德育评估标准设计德育工作的考核标准,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评体系,实行“三级考评、定量管理”:

1、班级考评。

主要针对学生的德育表现,结合《北京物资学院学生素质评价办法》,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德育素质考评,出具“德育鉴定”。

2、院(系)级考评。

主要针对班集体和班主任辅导员的德育工作。

制订《北京物资学院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每学年对各班的德育表现进行一次考评,从评优率、获奖率、外语过级率、志愿者活动参加率、献血率、体能测试达标率、违纪率、及格率、出勤率、晚自习率等。

根据《北京物资学院优秀辅导员班主任评选办法》,每学期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量化打分、学年统一考评。

3、校级考评。

主要针对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德育工作考评。

每学年对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德育工作进行考评。

在考评的基础上《北京物资学院德育实施评估办法》对德育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德育成果,给予表彰奖励,充分发挥考评激励的作用:

德育素质考评与“推优”入党、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就业推荐等挂钩;

对在德育工作开展、学风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班级加大奖励力度,评选优秀辅导员班主任,教师节统一表彰;

对工作突出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给予德育经费倾斜;

每年进行一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德育成果的评选,整理优秀德育成果汇编,推广经验。

七、德育实施

为保证德育工作规范开展,学校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