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多选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8090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多选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马哲多选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马哲多选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马哲多选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马哲多选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多选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哲多选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多选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哲多选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

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

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事物处于量变状态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8.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

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的产生是社会历史的前提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反映客观世界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理论体系

10.意识的本质是:

人脑的机能、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11.物体的相对静止是:

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生命的根本条件、正确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正确理解绝对运动的条件

1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13.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有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6.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7.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8、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数,

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收“日心说”。

这一事实说明: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19.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主体的实践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

揭示了: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的统一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东西的能动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21、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劳动发展史是打开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变换过程

22、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23.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

2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6.“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包含的哲理有: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7、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

庸俗进化论、改良主义、激变论、冒险主义

28.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

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9.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3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31.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下列命题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有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32.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辩证法思想的有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物极必反,相反相成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33.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规定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34.下列表述,能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35.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36.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3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8.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要做到

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

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重要作用

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

39.下列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0.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是: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

当形式与内容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当形式与内容不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动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区别在于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理论不能代替实践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7、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

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9、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

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已在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0、在认识论上,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是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E.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反复曲折发展的过程

11、关于反映、信息和选择的关系,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

信息在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反映中表现出来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

12、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下列现象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是

自发的信念、动机和欲望直觉与灵感猜测与顿悟

习惯与本能

13、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14、“有用就是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这种观点的错误是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

D.把真理的作用和真理的依据混同E.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15、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价值原则、真理原则

16、以下关于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的论述正确的是

A.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现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E.真理原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价值原则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

17、认识过程中的“重构”,是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创造性的反映过程

主体选择、加工客体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观念体系的过程

18、“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19、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说明

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

20、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2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2、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生而知之、不虑而知、不行而之

23、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

24、“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25、“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2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

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27、价值的特性是:

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2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29、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B.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0、“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理论脱离实际教条主义唯理论

31、下列哪些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

工人炼钢、渔民出海捕鱼、农民种田

32、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33、成为人们认识基础的有:

事物的质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社会实践

34、“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

这段话的观点说明:

有用的就是真理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

35、对同一名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一观点在认识上说明了:

认识来源于经验在经验的积淀中加深认识

36、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前干部要有“三盆水”:

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

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37、下面关于认识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

 认识的基本要素是主体、客体和中介

 认识主体是以某种方式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观念把握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认识中介是各种认识工具、手段要素及其运用和操作系统

38、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9、.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

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

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40、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在

帮助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      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巩固

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性

它和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

它的状况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它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它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和影响的大小

5、下列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哲学、美学、法学

6、共产主义是:

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建立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实践运动    

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不同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8、下列选项中符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有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的改造    自由是实践活动中的自由

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

 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

D.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生产力    

10、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领域方面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

这表明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种要素之中

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12、社会的基本结构有:

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  社会观念结构

13、国家是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B.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C.统治阶级的国家            

14、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哲学、道德、宗教     艺术、法律、政治思想

小说、诗歌、戏剧

15、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   

16、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

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与杰出人物自身特点相关  

17、历史观中唯意志论的错误在于把人类历史看作是

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历史发展无所谓规律性

人的意志可以任意改变的  

18、在人性问题上,以下观点属于先验论的有

A.人生而自由B.人性善C.人性恶D.人的本性是天赋的

19、下列各项属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的有

个人的主观条件个人所处的环境社会的需要个人主观愿望个人的社会实践

20、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人们:

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

21、下列各项属于人类解放的含义的有

C.从自然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D.从社会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E.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2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的本质的有

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

2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它决定了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4、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

A.工人阶级B.广大农民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E.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2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E.历史规律的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

26、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政权社会意识形态

27、邓小平指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2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

是:

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论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2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是

“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

“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

30、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是

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人生观

人生观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人生观影响世界观和历史观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相互交换。

这是因为

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劳动裁缝需要家具,木匠需要衣服

2.商品是: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货膨胀

是纸币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结果

会导致物价上涨

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

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商品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5、通过对G-W-G'

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6、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增加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7、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平均的劳动强度

8、从对W-G-W和G-W-G'

两个流通公式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前者的货币充当流通的媒介,不是资本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只有在不断更新运动中才能增殖价值

后者的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资本

9、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导致

随着社会总资本的增长,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减少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有些部门绝对减少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和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增加

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10、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使用价值和价值

1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1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14、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

15、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16、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7、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

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自发调节部门比例关系

1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商品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19、生产资本可从不同角度区分为: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0、相对剩余价值是: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各个资本家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