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导线测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8074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导线测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级导线测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级导线测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级导线测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级导线测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导线测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级导线测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导线测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导线测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能力目标:

能利用原有导线测量进行点位布设。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

能具有导线测量方案制定、数据计算、测量实施与精度检核方面的能力。

(2)为了完成三级导线测量这个工作任务,学生应该具备:

理论基础:

了解建筑施工程序;

熟悉高程控制测量组成及其作用;

熟悉建筑工程图的识读方法和步骤;

熟悉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和操作程序;

熟悉常用测量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及步骤;

掌握三级导线测量的方法。

技能基础:

能够熟练地识读建筑工程图;

能够熟练地使用常用测量仪器工具(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钢尺等)和仪器的检验、校正;

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进行三级导线测量。

2、计划制定。

(1)任务计划:

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各小组先熟悉测量区域的地形图、建筑工程图、控制点坐标;

明确工作任务,设计测量实施方案;

计算测设数据;

明确导线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

训练方法:

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

除实施阶段外,主要在“集教学与实训一体”的测量教学场所------一体化教室内开展,实施阶段在校内建有控制点的实训场点完成。

(2)教师点评:

1)点评各小组项目完成情况

2)点评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可能出现的问题:

(1)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边长以40—60米为宜。

若边长较短,测角时应特别注意提高对中和瞄准的精度;

(2)根据测区内已知两控制点的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

 

(3)限差要求:

同一边往、返测距离的相对误差应小于1/2000,导线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

40″√n,n为转折角个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1/2000,超限应重测。

(4)实际工作中,我们只需默记后一位或两位即可,从概率论的角度讲,其大数的读错机率要小得多,且在内业工作中,也更容易发现错误。

(5)消除视差不重视引起误差读数之前要检查和消除视差,若不注意消除视差,会带来较大的投测误差。

(6)操作仪器中常见的不规范及损伤仪器情况:

①旋转制动、微动螺旋用力过猛,致使螺旋滑丝或锈死;

②脚螺旋在调节前未放到中段,致使后期没有调节空间;

③仪器、工具旁边无人值守,或在仪器周围打闹;

④迁站不规范;

⑤中心连接螺旋未旋紧,仪器从架顶上滑落;

⑥在较滑地面上不做防护。

3、计划实施。

(1)小组领取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工具并进行检验和校正;

(2)小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教师指导;

(3)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1)小组内部对测量成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或疑惑及时向指导教师请教;

2)小组互评,发现问题或争执及时由教师裁判;

3)教师点评,总结迁移。

六、工作评价:

1、主要技术要求

⑴根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三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等级

测回数

水平角上下

半测回较差

(″)

距离一测回

三次读数较差

(mm)

方位角

闭合差

导线

相对闭合差

三级

1

24

5

≤1/5000

注:

表中n为转折角的个数。

⑵仪器和觇牌的对中误差不得超过2mm,整平水准管气泡偏差不得超过1格。

⑶各参赛队所测导线点点位误差不得超过20mm。

⑷记录字迹工整、清晰,不得任意修改,记录者必须回报读数。

⑸角度、距离的计算采用“奇进偶舍”的原则,记录、计算时的占位“0”及“±

”必须填写。

2、评分标准

三级导线测量总分值100分,其中仪器操作20分,记录计算20分,成果精度50分,测量时间10分。

具体标准见附件:

三级导线测量评分表。

三级导线测量评分表

(仪器操作部分)说明

评分标准

次(站)数

扣分

全站仪及棱镜摔倒落地,一次扣10分

每个测站应按规定编号进行观测和记录,违反一次扣5分

阻挡或妨碍其他队观测,裁判劝阻无效,一次扣5分

记录转抄或使用橡皮,一次扣5分

测站重测不变换仪度盘或不重新照准,一次扣2分

每半测回观测中,在照准目标前按观测顺序转1-2周,违反一次扣1分

每测站起始观测从盘左开始或照准目标顺序按规定进行,违反一次扣2分

迁站时仪器未装箱,一次扣3分

对中误差大于2mm,一次扣2分

水准管气泡整平偏差大于1格,一次扣2分

仪器2米内无人看管或结束未装箱归位,一次扣1分

脚架架设不稳定或有碰动(骑马观测)1次扣2分

换站时不顾安全的狂跑或穿越草地,一次扣2分

记录者无回报读数或观测过程中有其它明显违规或不安全现象一次扣1分

说明:

操作规范性共20分,扣完为止。

(记录计算、成果精度、用时部分)说明

转抄成果或厘米和毫米及秒改动或涂改、就字改字或连环涂改或用橡皮擦、刀刮或观测与计算数据不一致等,一处扣5分

手簿计算错误或随意划线或不注错误原因或记录、计算的占位“0”、“±

”填写,一处扣1分

每测站记录表格没有填写完整或缺少计算项或字迹模糊影响识读等,或以上之外的违规情况,一次扣1分

伪造数据,取消比赛

记录规范性共20分,扣完为止记录部分扣分合计

水平角上下半测回较差>24″或测距3次读数差>5mm,一次扣20分;

上下半测回较差12″~24″,一次扣5分;

≤12″不扣分

方位角闭合差计算错误或>48″扣50分,方位角闭合差24″~48″扣5分,≤24″不扣分

相对闭合差>1/5000扣50分,1/5000~1/10000扣5分,≤1/10000不扣分

待测点的坐标平差计算错误或超限(±

20mm)一点扣20分

待测点坐标值±

10mm~±

20mm,一点扣5分;

≤10mm不扣分

计算表不整洁或以上之外的违规情况,一处扣1分

成果精度共50分,扣完为止成果精度扣分合计

完成时间≦50分钟不扣分;

50~60分钟完成,超过50分钟的部分按1分钟扣1分;

完成时间超过60分钟,该三级导线测量项比赛成绩零分

时间共10分,扣完为止时间扣分合计

(仪器操作部分)

路线号

得分

3、评价方式

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七、任务实训设备:

1、全站仪(型号:

博飞902)及配套棱镜、三脚架、钢钉、小锤子、对讲机、计算器等;

八、任务实训教师任职资格:

1、中专以上相关学历,持有中级测量工(或测量员)资格证书;

2、工作认真严谨、责任心强;

3、施工测量实践经验丰富。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实训指导能力要求

九、操作步骤

1、测出每个夹角和距离

2、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角个数分配

3、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

4、坐标增量计算

5、得出每个点的坐标全站仪附和导线正倒镜测量,仪器的转动方向具体步骤:

导线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

左角:

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

右角:

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实训步骤:

测量情形:

1.先观测转折角数据,取角度平均值,然后测量各边距离。

2.内业计算,算出闭合差,然后符合限差的话就反号按内角个数分配

3.算出改正后的方位角

3.坐标增量计算

3.得出每个点的坐标

导线测量每测站的计算与检核在记录的同时,应及时进行计算及检核,不能等待观测完再计算,发现问题及时提醒观测员进行补救。

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

3-2计算者(号):

1计算日期:

2016年4月24日

点号

观测角

(°

′″)

角度

改正数("

改正后

角度值

坐标

距离

(m)

坐标增量Δx

坐标增量Δy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计算值

改正值(mm)

改正

后的值

B

1603542

A

1200118

667.079

867.097

1003700

179.000

-32.978

-20

-32.998

+175.936

+26

+175.962

842327

-9

842318

634.081

1043.059

50018

275.410

+274.360

-31

+274.329

+24.028

+40

+24.068

2

785115

785106

908.410

1067.127

2635124

175.122

-18.741

-18.761

-174.116

+25

-174.091

3

1024809

1024800

889.649

893.036

1863924

224.054

-222.544

-26

-222.570

-25.972

+33

-25.939

935745

935736

(检核)

3600036

-36

3600000

853.586

+

124

+36〞

+0.097m

-0.124m

0.157m

注:

角度及改正数的计算取位至1秒,距离、坐标及相关改正数的计算取位至1mm。

水平角测量记录表

3-2观测日期:

测量(号):

3记录(号):

4

测站

竖盘

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

平均角值

备注

1B

00112

853512

853509

3B

853624

1800116

853506

2653622

角度取位至1秒。

距离测量记录表

边名

测量

读数

2A

|

2B

89.500

89.502

89.501

平均

距离取位至1mm。

十、附录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博飞902全站仪

6、小组在制定测量导线测量方案,计算测设数据

7、小组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导线测量

8、教师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