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8070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课程内容

(一)高中化学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高中化学课程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由8个课程模块构成,如下表:

高中化学课程

必修课程

化学1

化学2

选修课程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

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

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科书的特点

经全国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及江苏等课改实验区使用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有三套,分别是: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主编:

宋心琦

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主编:

王祖浩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鲁科版)——主编:

王磊

(一)实验教科书与现行教科书比较

与现行教科书比较,三套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的整体特点是:

1.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统领;

以“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反映化学与个人、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STS内容”,作为三条内容线索贯穿始终,富于整体联系。

三套新教科书都是采用模块教学——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不同模块教科书具有鲜明风格、独特功能,采用多种课程设计取向,设置多种水平层次,提供多样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

2.内容科学、合理,《化学1》和《化学2》为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建筑新的平台,为后续和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必要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三个模块教科书,突出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的思想方法。

《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教科书,则大胆凸显社会生活问题中心、技术问题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使学生直面个人生活、工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学习化学、应用化学。

《实验化学》模块教科书首次探索性地采用以过程方法中心和实验活动中心为主的课程设计取向,向学生展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体系结构新,有利于让教师从“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教”的转变,实现教与学从关注“学术性”到重视“社会性”的转变。

三套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都打破了原有教科书长期以来的知识体系,降低了原有的人为的知识难度而并没有降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要求。

4.栏目设置新,三套教教科书比以往的教科书从教科书内容设计到资源运用,都可以说新颖、丰富与鲜活,整个新教科书从头到尾图文并茂,形式活泼、亲切,对学生来说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强;

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可操作性强。

(二)实验必修教科书的特点

三种版本教科书(化学1、化学2)在编写上都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教科书的基础性、时代性。

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体系,注重创设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环境,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在具体的编写体系上三种版本教科书各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1.整体设置教科书的结构体系,编写线索各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通过教科书化学1、化学2的篇章结构体系,我们看到三种版本教科书并未严格按课程标准的6个主题顺序进行编写,而是整体设置化学1、化学2的课程结构。

三种教科书在编写形式上,既有相对集中的课标主题内容,也有分散于各单元、章节的课标主题内容。

从化学1,我们可以看出三种版本教科书有各自的特点:

人教版是以化学实验为切入点,运用分类方法,以化学概念、原理、物质属性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化学性质等为主线,在初中化学基础上,概括、深化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对金属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属性变化与应用进行讨论。

鲁科版则从“走进化学科学”切入,介绍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物质分类,引入电解质溶液中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以自然情境为背景,介绍C、N、S元素及其化合物;

以元素周期表为依托,海水为背景,介绍Cl、Br、I、Mg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以材料为背景,介绍Si、Al、Fe、Ti等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

苏教版则从“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切入,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的构成、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以海水为背景,探讨氯、溴、磺及其化合物,钠、镁及其化合物;

以矿物为背景,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从矿物到铁、铜及其化合物,从含硅矿物到信息材料应用,从硫、氮到可持续发展。

从化学2,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三种版本教科书有各自的特点:

人教版是在化学1学习过的非金属元素氯、硫、硅和金属元素钠、铝、铁、铜和钙的化合物基础上,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具体分析碱金属、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进而以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形成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由周期表中有限的元素,寻找初中和化学1中涉及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基础上,讨论化学与热能和电能的转换;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又从能源角度切入有机物甲烷(烷烃),对典型有机化合物讨论,最后回到社会,以“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结束。

鲁科版从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归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由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引入化学键、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介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从石油和煤、重要的烃到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以塑料、橡胶、纤维等结束。

苏教版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推演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由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导入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力;

从微观看物质的多样性,导入同素异型现象、晶体类型、同分异构;

从化学反应的特征,导入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伴随的能量变化;

最后讨论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展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前景。

2.设置多种学习栏目,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种版本教科书都设置了多种学习栏目,强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科学探究。

使学生“经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探究有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对信息进行加工”。

3.图文并茂,增大了教科书的可读性、趣味性和信息量

三种版本教科书都应用了大量的插图和表格。

图表的应用,增大了教科书的可读性、趣味性和信息量,对培养学生归纳、对比能力,内化知识体系,综合应用能力都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4.突出学科特点,注重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

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它又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载体。

三种版本教科书都非常注重实验的教学内容设计。

三种版本教科书中还安排了许多上网查找资料、撰写小论文、角色扮演等学习、实践活动。

(三)实验教科书简介

下面对各种版本的教科书进行简介,便于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准确地理解教科书和掌握教教科书,有效地进行教学。

1.人教版教科书的特色

(1)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选修模块的内容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主,注意到与必修模块的合理衔接。

(2)合理构建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化学1》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重视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并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体现化学学习的一些主要特点。

《化学2》则是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结构和反应,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3)重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科书中编入了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

(4)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教科书编写中,尽可能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实用性知识。

在内容的选择上,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发展的成就,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课程的时代特色。

(5)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恰当的教科书呈现方式

教科书文字精炼流畅,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可读性。

适当设置各种栏目以利学生自学或复习,并为教师教学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适当运用插图、表格等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苏教版教科书的特色

(1)立足基础、努力创新

将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现代化学发展的趋势与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规律结合起来,体现化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应用,揭示化学科学的人文内涵,充分显示化学学科的魅力。

特别注重通过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上的重大突破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来更新化学教科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2)融入社会、体现探究

教科书内容以社会发展线索和化学学科线索融合的方式进行建构。

例如,《化学1》、《化学2》更多地以身边常见的化学事实和社会问题为线索,涉及材料、环境保护、能量转化、营养与食品等,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各册教科书都将“通过实验学化学”作为共同追求的一条线索,增设了大量的化学实验,有的以学生的体验为主,有的重在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调查研究、交流讨论、问题解决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学法指导、注重衔接

教科书非常关注学生“怎么学”,注重问题情景和方法指导。

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调查研究”、“各抒己见”等栏目提示了问题和方法,对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行为和思维要求;

对要求重点观察或记录的内容提示学生在表格中注出;

每一单元后设“练习与实践”,在每一专题后设“回顾与总结”,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问题线索学会归纳整理知识,促进学生学会反思,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科书遵循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力求体现初、高中化学教科书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合理衔接,以及必修教科书与选修教科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4)版面友好、城乡兼顾

教科书的版面设计注重学生学习心理,尽可能通过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生动的文字和图表、功能特定的栏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内容设计和选材方面,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突出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化学的实际需求。

3.鲁科版教科书的特色

(1)三条线索融合贯穿形成富于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围绕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在选择和组织各个模块教科书时确立了三条基本的内容线索:

①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线索;

②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

③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个生活实际以及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

(2)融合多种课程设计取向、体现多种水平层次发展需要

充分利用新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化学课程结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搭建起的课程模块的新框架,采用多种课程设计取向,发挥多种课程设计取向的优势,设置多种水平层次,提供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条件。

(3)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兼顾公民素养的提高和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基本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的学习要求,而且对于课程内容大都实行了弹性处理,往往只规定内容框架,而淡化具体的知识点。

这样就给教材自主选择处理教材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教科书对这一点的处理原则是,基于课程标准而又不囿于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科学处理教材内容的深广度。

(4)注重科学学习规律、重视化学知识的建构

教科书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建构不同知识之间、理论与事实之间、新旧经验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发展学生概括与整合、迁移与应用等认知能力。

(5)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设计符合学习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的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既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

(6)运用多种教科书编写策略,拓展教科书的教育功能

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充分发近栏目的功能作用,彰显栏目名称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

四、教学实施建议

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终要由教师来实施。

在高中新课程的模块学习背景下,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并根据模块课程的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一)课程模块开设的建议

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要统筹安排,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组合,以保证学生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及升学要求。

1.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给学生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潜能,制订化学学习计划。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时应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以高考为中心,“考什么、选什么”,学生没有选择其他课程的自由;

二是按学校和教师的现有条件选择统一课程模块,而不考虑高中化学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

2.必修模块开设的建议

必修模块开设的原则是: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连续开设化学必修课程。

现提供两种教学计划供参考:

6个化学学分统筹考虑安排,三个学期内学完两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

每周3学时,每12周学完1个模块。

第13周经考试(或其他评价方式)合格得2学分。

3.选修模块开设的建议

选修模块开设的基本原则是:

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所有的选修课程模块,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开齐所有的选修课程模块。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学分,即在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

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

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按照课程标准的建议,高中化学的选课应分为3类,即文科类(6学分,3个模块)、理科类(8学分,4个模块)和化学类(12学分,6个模块),即分别修习1个、2个或4个化学选修模块。

因此,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别提供三种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计划供参考。

(1)对选择只修习一个化学选修模块的学生,这些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大多与化学专业关联不大,建议他们选择学习《化学与生活》模块(当然也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其他任何一个化学选修模块)。

该模块内容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和常见化学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中的化学素养。

《化学与生活》模块可紧接《化学2》后,安排在两个学段内学习,每周2学时。

或者按必修模块开设建议中的教学计划学习。

这样,学完选修模块后,他们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结束。

在以后的高中学习中,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选择学习其他与自己专业志向有关的科目。

(2)对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考虑到他们的专业意向,需具备较前一类学生有更多的化学基础知识。

在学完化学必修模块后,应再选修两个化学选修模块。

但由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中,所需化学知识不一定如第三类学生那么专业。

所以,在选择化学选修模块时,建议多考虑选择学习理工类学科相对共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选择学习《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等模块。

当然,从学生个体的特长和学习特点出发,也可从其他模块中选择。

选修模块最好紧接必修模块之后不间断的学习,每个模块安排两个学段,每周3学时。

(3)对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从他们今后专业发展角度看,需要相对较完整的化学学科系统知识。

建议选择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等四个化学选修模块。

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的相关内容可能在学习上述四个模块时有机融入,或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得到补充。

每个模块安排一个学段完成。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并考虑现阶段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从高校招生的可操作性,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一致性考虑,提供两种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计划供参考。

(1)对有文科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大多今后从事的工作与化学专业关联不大,建议按上述(选择只修习一个化学选修模块的学生)教学计划学习。

在学完化学必修模块后,再选修三个化学选修模块。

建议选择学习《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共安排两个学期完成。

(二)课程模块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模块是实现普通高中课程多样化及选择性的重要手段,模块是主题单元,是综合化的产物,围绕共同的问题,以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构成的一个整体;

模块不是以“课”为基本单位,而是以模块本身为基本单位。

基于课程模块的教学教师要做好四种教学设计。

1.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模块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即一个模块的内容整体对应的36个课时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