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7948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Word格式.docx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导流与水流控制Word格式.docx

图7-3涵管导流示意图

 

4、渡槽导流

渡槽导流方式结构简单,但泄流量较小,一般用于流量小、河床窄、导流期短的中小型工程,如图7-4。

图7-4渡槽导流示意图

(二)分段围堰法

分段围堰法(或分期围堰法),就是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围护起来进行施工(图7-5)。

所谓分段,就是从空间上用围堰将拟建的水工建筑物圈围成若干施工段;

所谓分期,就是从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

导流的分期数和围堰的分段数并不一定相同。

分段围堰法前期由束窄的河道导流,后期可利用事先修好的泄水建筑物导流。

常用泄水建筑物的类型有底孔、缺口等。

分段围堰法导流,一般适用于河流流量大、槽宽、施工工期较长的工程中。

图7-5分期导流示意图

图7-6导流分期与围堰分段示意图

1、底孔导流

采用底孔导流时,应事先在混凝土坝体内修好临时或永久底孔;

然后让全部或部分水流通过底孔宣泄至下游。

如系临时底孔,应在工程接近完工或需要蓄水时封堵。

底孔导流布置型式如图7-7。

图7-7底孔导流

底孔导流挡水建筑物上部的施工可不受干扰,有利于均衡、连续施工,这对修建高坝有利,但在导流期有被漂浮物堵塞的危险,封堵水头较高,安放闸门较困难。

2、缺口导流

混凝土坝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在汛期河流暴涨暴落时能继续施工,可在兴建的坝体上预留缺口渲泄洪峰流量,待洪峰过后,上游水位回落再修筑缺口,谓之缺口导流(图7-8)。

图7-8坝体缺口过水示意图

二、导流建筑物

(一)导流建筑物设计流量

导流设计流量是选择导流方案,确定导流建筑物的主要依据。

而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是选择导流设计流量的标准,即是施工导流的设计标准。

1、洪水设计标准

导流建筑物系指枢纽工程施工期所使用的临时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

根据其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和工程规模划分为Ⅲ~Ⅴ级,具体按表7-1确定。

表7-1导流建筑物级别划分

级别

保护对象

失事后果

使用

年限

(年)

围堰工程规模

堰高(m)

库容

(亿m3)

有特殊要求的Ⅰ级永久建筑物

淹没重要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或推迟工程总工期及第一批机组发电,造成重大灾害和损失

>

3

50

1.0

Ⅰ、Ⅱ级永久建筑物

淹没一般城镇、工矿企业或推迟工程总工期及第一批机组发电而造成较大灾害和损失

1.5~3

15~50

0.1~1.0

Ⅲ、Ⅳ级永久建筑物

淹没基坑,但对总工期及第一批机组发电影响不大,经济损失较小

<

1.5

15

0.1

注:

1、导流建筑物包括挡水和泄水建筑物,两者级别相同;

2、表列四项指标均按施工阶段划分;

3、有、无特殊要求的永久建筑物均系针对施工期而言,有特殊要求的Ⅰ级永久建筑物系指施工期不允许过水的土坝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永久建筑物;

4、使用年限指导流建筑物每一施工阶段的工作年限,两个或两个以上施工阶段共用的导流建筑物,如分期导流一、二期共用的纵向围堰,其使用年限不能叠加计算;

5、围堰工程规模一栏,堰高指挡水围堰最大高度,库容指堰前设计水位所拦蓄的水量,两者必须同时满足。

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级别在表7-2规定幅度内选择,并结合风险度综合分析,使所选标准经济合理,对失事后果严重的工程,要考虑对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措施。

表7-2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划分

导流建筑物类型

导流建筑物级别

洪水重现期(年)

土石

50~20

20~10

10~5

混凝土

5~3

在下述情况下,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可用表中的上限值:

1、河流水文实测资料系列较短(小于20年),或工程处于暴雨中心区;

2、采用新型围堰结构型式;

3、处于关键施工阶段,失事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4、工程规模、投资和技术难度用上限值与下限值相差不大。

5、过水围堰的挡水标准应结合水文特点、施工工期、挡水时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在重现期3~20年范围内选定。

当水文系列较长(大于或等于30年)时,也可根据实测流量资料分析选用。

当坝体筑高到不需围堰保护时,其临时渡汛洪水标准应根据坝型及坝前拦洪库容按表7-3规定的洪水重现期(年)。

表7-3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

坝型

拦洪库容(亿m3)

1.0~0.1

土石坝

100

100~50

混凝土坝

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如永久泄洪建筑物尚未具备设计泄洪能力,坝体度汛洪水标准应分析坝体施工和运行要求后按表7-4规定执行。

汛前坝体上升高度应满足拦洪要求,帷幕灌浆及接缝灌浆高程应能满足蓄水要求。

表7-4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坝体度汛标准

大坝类型

设计

200~100

校核

500~200

1000~500

2、导流时段

导流时段就是按照导流程序来划分的各施工阶段的延续时间。

划分导流时段,需正确处理施工安全可靠和争取导流的经济效益的矛盾。

因此要全面分析河道的水文特点、被围的永久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及其工程量大小、导流方案、工程最快的施工速度等,这些是确定导流时段的关键。

尽可能采用低水头围堰,进行枯水期导流,是降低导流费用、加快工程进度的重要措施。

总之,在划分导流时段时,要确保枯水期,争取中水期,还要尽力在汛期中争工期。

既要安全可靠,又要力争工期。

山区性河流,其特点是洪水流量大,历时短,而枯水期则流量小。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淹没基坑的导流方案,以降低导流费用。

导流建筑物设计流量即为导流时段内根据洪水设计标准确定的最大流量,据以进行导流建筑物的设计。

(二)导流建筑物

1、围堰

围堰是一种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用来围护河床中基坑,保证水工建筑物施工在干地上进行。

在导流任务完成后,对不能作为永久建筑物的部分或妨碍永久建筑物运行的部分应予以拆除。

通常按使用材料将围堰分为土石围堰、草土围堰、钢板桩格型围堰、木笼围堰、混凝土围堰等;

按所处的位置将围堰分为横向围堰、纵向围堰;

按围堰是否过水分为不过水围堰、过水围堰。

围堰的基本要求:

1)安全可靠,能满足稳定、抗渗、抗冲要求;

2)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宜于拆除并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及开挖弃料;

3)堰基易于处理,堰体便于与岸坡或已有建筑物连接;

4)在预定施工期内修筑到需要的断面和高程;

5)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1)围堰的结构

1)土石围堰

土石围堰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地基适应性强,造价低,施工简便,设计应优先选用。

不过水土石围堰对于土石围堰,由于不允许过水,且抗冲能力较差,一般不宜做纵向围堰,如河谷较宽且采取了防冲措施,也可将土石围堰用作为纵向围堰。

土石围堰的水下部位一般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水上部位一般采用粘土心墙、粘土斜墙、土工合成材料等防渗。

过水土石围堰当采用淹没基坑方案时,为了降低造价、便于拆除,许多工程采用了过水土石围堰型式。

为了克服过水时水流对堰体表面冲刷和由于渗透压力引起的下游边坡连同堰顶一起的深层滑动,目前采用较普遍是在下游护面上压盖混凝土面板。

2)草土围堰

草土围堰是黄河上传统的筑堤方法,它是一种草土混合结构。

施工时,先用稻草或麦草做成长1.2~1.8m、直径0.5~0.7m的草捆,再用长6~8m、直径4~5cm的草绳将两个草捆扎成件,重约20kg。

堰体由河岸开始修筑,首先沿河岸迎水面在围堰整个宽度内分层铺设草捆,并将草绳拉直放在岸上,以便与后铺的草捆互相联结。

铺草时,应使第一层草捆浸入水中1/3,各层草捆按水深大小迭接1/3~1/2,这样逐层压放的草捆就形成一个坡角约35。

~45。

的斜坡,直至高出水面1.0m为止。

随后在草捆层的斜坡上铺上一层厚0.25~0.3Om的散草,再在散草上铺一层厚0.25~0.3Om的土层。

土质以遇水易于崩解、固结为好,可采用黄土、砂壤土、粘壤土、粉土等。

铺好的土质只需用人工踏实即可。

接着在填土面上同样作堰体压草、铺散草和压土工作,如此继续进行,堰体即可向前进占,后部的堰体也渐渐深入河底。

3)混凝土围堰

混凝士围堰的抗冲及抗渗能力强,适应高水头,底宽小,易于与永久建筑物相结合,必要时可以过水,因此应用较广泛。

峡谷地区岩基河床,多用混凝土拱围堰,且多为过水围堰型式,可使围堰工程量小,施工速度快,且拆除也较为方便。

采用分段围堰法导流时,重力式混凝土围堰往往作为纵向围堰。

现在混凝土围堰一般采用碾压混凝土,在低土石围堰保护下施工,施工速度快。

(2)围堰堰顶高程的确定

围堰堰顶高程的确定,不仅取决于导流设计流量和导流建筑物的型式、尺寸、平面位置、高程和糙率等,而要考虑到河流的综合利用和主体工程工期。

上游围堰的堰顶高程

H上=hd+Z+δ(7-1)

式中H上——上游围堰堰顶高程,m;

hd——下游水面高程,m,可直接由原河流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中查得;

Z——上下游水位差,m;

δ——围堰的安全超高,m,按表7-5选用。

表7-5不过水围堰顶安全超高下限值(m)

围堰型式

围堰级别

Ⅳ~Ⅴ

土石围堰

0.7

0.5

混凝土围堰

0.4

0.3

下游围堰堰顶高程

H下=hd+δ(7-2)

式中H下——下游围堰堰顶高程,m;

hd——下游水面高程,m;

δ——围堰的安全超高,m,按表7-5选用。

围堰拦蓄一部分水流时,则堰顶高程应通过水库调洪计算来确定。

纵向围堰的堰顶高程,要与束窄河床中宣泄导流设计流量时的水面曲线相适应,其上下游端部分别与上下游围堰同高,所以其顶面往往作成倾斜状。

2、导流泄水建筑物

(1)导流明渠

1)布置原则:

弯道少,避开滑坡、崩塌体及高边坡开挖区;

便于布置进入基坑的交通道路;

进出口与围堰接头满足堰基防冲要求;

避免泄洪时对下游沿岸及施工设施冲刷,必要时进行导流水工模型验证。

2)明渠断面设计

明渠底宽、底坡和进出口高程应使上、下游水流衔接条件良好,满足导、截流和施工期通航运、过木、排冰要求。

设在软基上的明渠,宜通过动床水工模型试验,改善水流衔接和出口水流条件,确定冲坑形态和深度,采取有效消能抗冲设施。

导流明渠结构型式应方便后期封堵。

应在分析地质条件、水力学条件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衬砌方式。

(2)导流隧洞

导流隧洞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洞线,保证隧洞施工和运行安全。

相邻隧洞间净距、隧洞与永久建筑物之间间距、洞脸和洞顶岩层厚度均应满足围岩应力和变形要求。

尽可能利用永久隧洞,其结合部分的洞轴线、断面型式与衬砌结构等均应满足永久运行与施工导流要求。

隧洞型式、进出口高程尽可能兼顾导流、截流、通航、放木、排冰要求,进口水流顺畅、水面衔接良好、不产生气蚀破坏,洞身断面方便施工;

洞底纵坡随施工及泄流水力条件等选择。

导流隧洞在运用过程中,常遇明满流交替流态,当有压流为高速水流时,应注意水流掺气,防止因此产生空蚀、冲击波,导致洞身破坏。

隧洞衬砌范围及型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应研究解决封堵措施及结构型式的选择。

(3)导流底孔

导流底孔设置数量、高程及其尺寸宜兼顾导流、截流、过木、排冰要求。

进口型式选择适当的椭圆曲线,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

进口闸门槽宜设在坝外,并能防止槽顶部进水,以免气蚀破坏或孔内流态不稳定影响流量。

利用永久泄洪、排沙和水库放空底孔兼作导流底孔时,应同时满足永久和临时运用要求。

坝内临时底孔使用后,须以坝体同混凝土回填封堵,并采取措施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

第二节截流

当泄水建筑物完成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实现围堰合龙,迫使水流经泄水建筑物下泄,称为截流。

选择截流方式应充分分析水力学参数、施工条件和难度、抛投物数量和性质,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截流方法有:

(1)单戗立堵截流,简单易行,辅助设备少,较经济,适用于截流落差不超过3.5m,但龙口水流能量相对较大,流速较高,需制备重大抛投物料相对较多。

(2)双戗和多戗立堵截流,可分担总落差,改善截流难度,适用于截流落差大于3.5m。

(3)建造浮桥或栈桥平堵截流,水力学条件相对较好,但造价高,技术复杂,一般不常选用。

(4)定向爆破、建闸等截流方式只有在条件特殊、充分论证后方宜选用。

一、截流方法

1、立堵法

立堵法截流的施工过程是:

先在河床的一侧或两侧向河床中填筑截流戗堤,逐步缩窄河床,谓之进占;

当河床束窄到一定的过水断面时即行停止(这个断面谓之龙口),对河床及龙口戗堤端部进行防冲加固(护底及裹头);

然后掌握时机封堵龙口,使戗堤合龙;

最后为了解决戗堤的漏水,必须即时在戗堤迎水面设置防渗设施(闭气)。

如图7-9。

所以整个截流过程包括进占、护底及裹头、合龙和闭气等项工作。

截流之后,对戗堤加高培厚即修成围堰。

图7-9立堵法截流

2、平堵法

如图7-10所示,平堵法截流是沿整个龙口宽度全线抛投,抛投料堆筑体全面上升,直至露出水面。

为此,合龙前必须在龙口架设浮桥。

由于它是沿龙口全宽均匀平层抛投,所以其单宽流量较小,出现的流速也较小,需要的单个抛投材料重量也较轻,抛投强度较大,施工速度较快,但有碍通航。

图7-10平堵法截流

在截流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立堵与平堵相结合的截流方法,如先用立堵法进占,然后在龙口小范围内用平堵法截流;

或先用船抛土石材料平堵法进占,然后再用立堵法截流。

二、截流日期及设计流量

1、截流时间的确定

确定截流时间应考虑:

(1)导流泄水建筑物必须建成或部分建成具备泄流条件,河道截流前泄水道内围堰或其它障碍物应予清除。

(2)截流后的许多工作必须抢在汛前完成(如围堰或永久建筑物抢筑到拦洪高程等)。

(3)有通航要求的河道上,截流日期最好选在对通航影响最小的时期。

(4)北方有冰凌的河流上截流,不宜在流冰期进行。

按上述要求,截流日期一般选在枯水期初。

具体日期可根据历史水文资料确定,但往往可能有较大出入,因此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当时的水文气象预报及实际水情分析进行修正,最后确定截流日期。

2、截流设计流量的确定

截流设计时所取的流量标准,是指某一确定的截流时间的截流设计流量。

所以当截流时间确定以后,就可根据工程所在河道的水文、气象特征选择设计流量。

通常可按重现年法或结合水文气象预报修正法确定设计流量,一般可按工程重要程度选择截流时段重现期5~10年的月或旬的平均流量,也可用其他方法分析确定。

3、龙口位置与宽度

龙口在截流戗堤的轴线上,戗堤轴线应根据河床和两岸地形、地质、交通条件、主流流向、通航、过木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选定,戗堤宜为围堰堰体组成部分。

一旦截流戗堤轴线确定后,即可确定龙口位置。

龙口布置位置应视具体情而定。

从地形方面,龙口周围应宽阔,距临时堆料场较近,且有足够的回车场地,以保证运输方便;

从地质方面考虑,应力求将龙口布置在覆盖层较薄的部位,或有天然岛礁作裹头的部位,以抗水流冲刷;

从水流条件考虑,龙口应设置在正对主流处,以利洪水渲泄。

龙口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戗堤束窄河床后形成的水力条件,对龙口底部和两侧裹头部位的冲刷影响,截流期通航河流对通航安全的要求。

合理的龙口宽度应是满足龙口水力及通航条件的最小宽度。

若龙口段河床覆盖层抗冲能力低,可预先在龙口段抛石或抛铅丝笼护底,增大糙率和抗冲能力,减少合龙工作量,降低截流难度。

4、截流抛投材料

截流抛投材料主要有块石、石串、装石竹笼、帚捆、柴捆、土袋等,当截流水力条件较差时,还须采用人工块体,一般有四面体、六面体、四脚体及钢筋混凝土构件等(图7-11)。

图7-11抛投材料

截流抛投材料选择原则:

(1)预进占段填筑料尽可能利用开挖渣料和当地天然料。

(2)龙口段抛投的大块石、石串或混凝土四面体等人工制备材料数量应慎重研究确定。

(3)截流备料总量应根据截流料物堆存、运输条件、可能流失量及戗堤沉陷等因素综合分析,并留适当备用。

(4)戗堤抛投物应具有较强的透水能力,且易于起吊运输。

现将一些常用的截流材料适宜流速的经验数据列于表7-6,供参考。

表7-6截流材料适用流速(m/s)

截流材料

适用流速

土料

0.5~0.7

ø

0.8m×

6m装石竹笼

3.5~4.0

20~30kg块石

0.8~1.0

3000kg重大石块或铅丝笼

3.5

50~70kg块石

1.2~1.3

5000kg重大石块或铅丝笼

4.5~5.5

袋土

12000kg~15000kg混凝土四面体

7.2

0.5m×

2m装石竹笼

2.0

1.0m×

15m柴石枕

7~8

0.6m×

4m装石竹笼

2.5~3.0

第三节施工排水

围堰闭气以后,要排除基坑内的积水和渗水,随后在开挖基坑和进行基坑内建筑物的施工中,还要经常不断地排除渗入基坑的渗水,以保证干地施工。

修建河岸上的水工建筑物时,如基坑低于地下水位,也要进行基坑排水工作。

排水的方法可分为明式排水和暗式排水两种。

一、基坑积水的排除

基坑积水主要是指围堰闭气后存于基坑内的水体,还要考虑排除积水过程中从围堰及地基渗入基坑的水量和降雨。

初期排水的流量是选择水泵数量的主要依据,应根据地质情况、工期长短、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初期排水流量可按下式估算:

(7-3)

式中Q——初期排水流量(m3/S);

V——基坑积水的体积(m3);

K——积水系数,考虑了围堰、基坑渗水和可能降雨的因素,对于中小型工程,取K=2~3;

T——初期排水时间(s)。

图7-12水泵站布置

初期排水时间与积水深度和允许的水位下降速度有关。

如果水位下降太快,围堰边坡土体的动水压力过大,容易引起坍坡;

如水位下降太慢,则影响基坑开挖工期。

基坑水位下降的速度一般控制在0.5~1.5m/d为宜。

在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围堰型式、地基特性及基坑内水深等因素而定。

对于土围堰,水位下降速度应小于0.5m/d。

根据初期排水流量即可确定水泵工作台数,并考虑一定的备用量。

水利工地常用离心泵或潜水泵。

为了运用方便,可选择容量不同的水泵,组合使用。

水泵站一般布置成固定式或移动式两种,如图7-12。

当基坑水深较大时,采用移动式。

二、经常性排水

当基坑积水排除后,立即进行经常性排水。

对于经常性排水,主要是计算基坑渗流量,确定水泵工作台数,布置排水系统。

1、排水系统布置

经常性排水通常采用明式排水,排水系统包括排水干沟、支沟和集水井等。

一般情况下,排水系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基坑开挖中的排水,另一种是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排水。

前者是根据土方分层开挖的要求,分次下降水位,通过不断降低排水沟高程,使每一个开挖土层呈干燥状态。

排水系统排水沟通常布置在基坑中部,以利两侧出土;

当基坑较窄时,将排水干沟布置在基坑上游侧,以利于截断渗水。

沿干沟垂直方向设置若干排水支沟。

基础范围外布置集水井,井内安设水泵,渗水进入支沟后汇入干沟,再流入集水井,由水泵抽出坑外。

后者排水目的是控制水位低于坑底高程,保证施工在干地条件下进行。

排水沟通常布置在基坑四周,离开基础轮廓线不小于0.3~1.0m。

集水井离基坑外缘之距离必须大于集水井深度。

排水沟的底坡一般不小于2‰,底宽不小于0.3m,沟深为:

干沟1.0~1.5m,支沟为0.3~0.5m。

集水井的容积应保证水泵停止运转10~15min井内的水量不致漫溢。

井底应低于排水干沟底1~2m。

经常性排水系统布置如图7-13所示。

图7-13修建建筑物时基坑排水系统布置

(2)经常性排水流量

经常性排水主要排除基坑和围堰的渗水,还应考虑排水期间的降雨、地基冲洗和混凝土养护弃水等。

这里仅介绍渗流量估算方法。

1)围堰渗流量透水地基上均质土围堰,每m堰长渗流量q可按下式计算:

(7-4)

其中  L=l0+l-0.5mH(m)(7-5)

式中 q——渗入基坑的围堰单宽渗透流量,m3/(d·

m);

   K——渗透系数,m/d。

其余符号如图7-14。

图7-14透水地基上的渗透计算简图

2)基坑渗流量由于基坑情况复杂,计算结果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应用试抽法确定。

近似计算时可采用表7-7所列参数。

表7-7地基渗流量[m3/(h•m•m2)]

地基类别

含有淤泥粘土

细砂

中砂

粗砂

砂砾石

有裂缝的岩石

渗流量q

0.1

0.16

0.24

0.3

0.35

0.05~0.10

降雨量按在抽水时段最大日降水量在当天抽干计算;

施工弃水包括基岩冲洗与混凝土养护用水,两者不同时发生,按实际情况计算。

排水水泵根据流量及扬程选择,并考虑一定的备用量。

三、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在经常性排水中,采用明排法,由于多次降低排水沟和集水井高程,变换水泵站位置,影响开挖工作正常进行,此外在细砂、粉砂及砂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