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研究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27227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研究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3章研究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章研究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3章研究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3章研究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章研究设计文档格式.docx

《第3章研究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研究设计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章研究设计文档格式.docx

它们处于相互平等地位,相互依赖/融合,没有时间先后序列之分。

橡皮圈模式:

Maxwell认为,上述模式没有完全反映质性研究中各部分相互互动关系,提出了“橡皮圈”模式,包括研究的目的、情境、研究的问题、方法、效度(见下图4)。

模式中,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个部分的运动都受到其它部分的牵引与拉扯。

上三角形代表的是研究设计的外部成分(即研究者的目的、经验、知识、假设和理论);

下三角形表示的是研究设计的内部成分(即研究者的具体研究活动、检验研究结果的步骤与手段)。

图6:

互动研究设计模式

Maxwell,1996

第二节选择研究主题

社会工作及心理咨询实务的特殊领域似乎是适合做质性研究的。

介绍从事质性研究的理由以及相关的研究主题的选择。

一、从事质性研究的理由

(1)研究者想要探索一项少有人知的主题。

开创性的研究:

祖母照顾已变成孤儿的艾滋病孙女的经验;

更年期妇女服用荷尔蒙治疗药物的经验;

领养国外遭受情绪及身体虐待儿童的父母;

因为目睹暴力及虐待而产生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少女;

单亲爸爸独力扶养子女的适应情况;

自杀者家人的丧亲之痛苦,等等。

这些主题不必是全新的、未被研究过的,重要的是我们所知太少,希望能更深入的了解。

(2)研究者探讨的是敏感与深度情绪的主题。

社会工作及辅导专业经验,可以提供研究的丰富来源:

社会禁忌行为的研究(海洛因吸食者、帮派成员、犯罪青少年、性工作者、偷车人、易装癖等)。

(3)研究者希望从当地人的观点捕捉“活生生的经验”,并且从中创造意义。

当研究者寻求“设身处地的了解”、捕捉受访者观点,从“科学家文化”转变到“脉络意义”的描写。

比如,研究一位老年的流浪妇女的生命过程。

(4)研究者希望揭开方案与介入工作的“黑箱”。

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下,方案评估比较强调的是结果的测量,而非过程。

质性研究方法已被证实是适合进行结果的研究。

评估心理卫生服务方案、居家家庭处置方案以及儿童福利方案。

其优越性在于探索黑箱内情时的方案评估过程。

(5)研究者是一位量化研究者,并面临资料收集或是解释发现的僵局。

比如,对心理卫生的求助民族的差异性量化研究,即经常需要依赖“文化”的解释,并且需要更深入研究不同民族如何看待心理疾病与心理卫生输送体系。

(6)研究者正寻求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质性与量化方法都可以用来追求行动主义的目标,但是行动研究的核心前提更适合质性研究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二、选择熟悉或不熟悉的研究主题

不仅研究国外陌生的领域,也研究自己所熟悉的环境。

不管选择哪一方都必然有它的风险与好处,谨慎地下决定。

1、选择熟悉的研究主题

研究熟悉的人或事,具有很强的研究诱因:

来自个人因素,;

业上的兴趣与方便性;

追求的知是以提升实务经验为目标。

优点:

(1)容易切入与发展关系。

接纳与合作的渠道将会非常顺畅。

舒适度愈高。

(2)拥有研究主题的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缺点:

(1)太过于亲密,会使我们盲目,致使我们丧失新的洞察力。

(2)补救方法是,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熟悉的研究主题变为不熟悉(旁观者)

2、选择不熟悉的研究主题

以一个旁观者做研究,能客观的体察隐含的文化规范。

(1)有点冒险的。

刻板化的想法。

(2)要获得被研究者的接纳。

“守门人”

(3)需耐心与毅力才能达到。

第三节质性研究设计的组成部分

在研究者确定了认识论立场、研究主题之后,就要进行研究计设的策划。

一般来说,质性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研究的现象(或称为研究主题)与问题;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情境;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研究的评估与检测手段等。

一、研究现象的描述性定义

1、定义

“研究现象”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它事先为研究范围划定了一定的地域与边界。

2、边界

与研究问题相比较,研究现象更加宽泛一些、限定了研究问题的范围;

研究问题是从后者中提升出来的一个比较具体、集中的焦点。

3、如何选择与确定自己的研究现象呢?

(1)认真、细致、安静地对如下问题进行思考:

我的研究兴趣究竟在哪里?

为什么我会对这些问题如此感兴趣?

我提出这些问题是否与我的“终极关怀”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在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可以着手对研究现象的范围进行界定了

(2)不断聚焦的过程。

二、界定研究问题

1、学术界或实践界尚有疑问,研究者本人确实希望探讨的有意义的问题

“有意义的问题”两重含义,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其进行认真的探讨;

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2、需要选择适合质性研究的问题类型

有学者(Maxwell,1996)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可以分成以下不同的类型:

概括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

差异性问题与过程性问题;

意义类问题与情境类问题;

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理论性问题、推论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

比较性问题等。

在质性研究中,较多使用特殊性问题、过程性问题(又分为意义类问题与情境类问题)、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理论性问题、比较性问题。

3、需更对“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界定与表述

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大窄。

什么是“窄”与“太窄”取决于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研究的时间、地点、研究者人数、被研究者人数、研究事件的多寡、研究的方法类型等。

4、需要对问题表述中重要的概念进行定义

以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三、阐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个人的目的、实用的目的和科学的目的

1、个人的目的

指的是那些促使研究者从事研究的个人动机、利益与愿望。

在质性研究中,个人的目的与关怀不仅不被认为是一个障碍,而且被认为是从事研究的一笔宝贵财富,可以为研究提供灵感、理论与资料。

2、实用的目的

研究者通过此项目可以完成某些具有实际价值的任务。

实用的目的不一定必然与科学的目的或群众的需要相悖、协调起来,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3、科学的目的

指为人类认识世界、追求真理提供有益的知识与探索思路。

举例:

假如有一位美国的女研究人员身材比较高大肥胖,不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方便,而且经常在找工作与社交活动时受到歧视。

(1)看她们是如何处理自己的自我形象与自信心受挫的情况的,以便为自己所借鉴,出于“个人的目的”。

(2)如果她受一个肥胖人俱乐部的委托设计一个培训计划,以帮助肥胖人学会对付社会对肥胖人的歧视,那么她的研究就主要是出于“实用的目的”。

(3)假如她进行这项调查纯粹是为了了解肥胖人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为人类对肥胖人的理解增添知识,主要是“科学的目的”。

四、确定研究的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研究者目前对将要研究的现象与问题所了解的状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个人的经验性知识;

研究者有关该研究问题的概念框架,共同构成研究者的问题视域。

1、现有研究成果

现有研究成果是指在研究者将要探讨的研究现象与问题的范围内,目前学术界已经完成的有关研究及其发现。

(1)文献检索:

前人在这个领域中已经作过哪些研究?

我的研究在这个领域里处干什么样的位置?

通过此项研究我可以做出什么新贡献?

如果此研究问题前人还没有涉及,我的研究可以如何填补这一空白?

如果此研究问题前人已经讨论过了,我的研究可以如何提供新的角度与看法?

如果前人的研究中存在明显的漏洞与错误,我的研究可以如何对这些谬误进行纠正?

(2)详尽的检索:

文献的类型、数量以及研究者对文献的把握程度都可以表明该研究项目是否处于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研究者本人的理论功底是否扎实、该项目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

(3)研究者应对如下问题有所说明:

我将对哪些研究成果进行检索?

为什么这些成果对我的研究十分重要?

有什么理论和发现可以用来指导或丰富我的研究?

目前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我所需要的资料?

我将使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文献探索?

我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方法?

如果在设计之前研究者已经在图书馆里和计算机网络上查到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可以将这些资料的题目或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

(4)应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

我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照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与研究发现。

进行文献检索不是罗列所有有关的理论与发现,而是批判性地阅读这些文献。

2、研究者的经验性知识

是研究者本人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个人经历以及自己对该问题的了解与看法。

质性研究认为,研究者的个人生活与工作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个人的经历与看法不仅影响到个人从事研究的方式,且对研究本身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经验性知识,也是形成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知识来源。

3、概念框架

(1)定义:

展现的是研究者的初步理论设想,通常包括:

组成研究问题的重要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

研究问题的范围、内容维度和层次;

研究者自己目前发展出来的工作假设。

(2)表示:

可以用语言表述,也可以用图表直观地表现出来。

如树形结构、因果网络、圆圈相互关系、时序流程等。

(3)目的:

促使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就用比较简洁、直观的方式将研究问题所包含的重要方面呈现出来。

五、单一个案研究的运用

个案研究在质性研究中有一段长久而光荣的历史。

不管是一个个人、一个组织或是一整座城市的研究,是在文章的前后脉络中萃取深奥的内涵及意义。

一个精神病房、一个宗教仪式、一个乡下村庄、一个现代公司,都可能是一个个案研究的研究焦点,其目标可以是以民族志的方式深入描述现代或过去的历史。

2、例子

Lynd的《中镇》研究,是探讨一个社区在大萧条前后状况的个案研究,目前仍是社会科学文献上的一个经典名著。

在方案评估方面,个案研究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个案研究是在一个特定范围内被用来检视一个方案或机构的。

生活丰富的个人传记,也可以是探索社会与历史变革的资料来源。

《荷西亚.哈德逊:

一个南方黑人共产党员的一生》(1979),则透过现场访问与档案资料来描写一个非洲裔的激进份子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一生。

3、作用

在个案研究中,无论是其主题内容还是目标,都是利用多元观点与多元资料的来源来产生脉络丰富的信息的。

4、注意事项

质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与临床的个案研究是不同的,后者最典型的代表是被用来指导与增进临床实务的,其主要目标是教育。

而在质性研究中,个案研究方法并不是一个教育或治疗的工具,但它却是一个研究方法。

六、确定研究对象的抽样

1、抽样对象的定义

在质性研究中,抽样不仅包括被研究者(即人),也包括时间/地点/事件/研究者收集的原始资料。

如此,在研究设计阶段,就应该问自己:

我希望到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向什么人收集什么资料?

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这个时间和这些人?

这些对象可以为我提供什么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如何回答我的研究问题?

2、需要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进行抽样

质性研究不可能随机抽样。

质性研究的目的是就某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样本一般比较小,采取的是“目的性抽样”或“理论性抽样”的原则,即抽取那些能够为本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人或事。

有关目的性抽样的原则、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详见后面的相关章节。

七、研究关系的精要讨论

质性研究中的“研究关系”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研究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

进一步分成两部分:

研究者的个人身份(如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种族、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个性特点和形象整饰等);

研究者的个人倾向(如研究者的角色意识、看问题的角度、个人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生活经历等)。

二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

主要包括局内人与局外人、熟人与生人、上下级与平级、性别异同、年龄异同等关系。

有关这方面的具体讨论,参见后面相关章节。

八、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

1、视情况而决定

“我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

”回答是:

视情况而决定。

2、任何有关方法的决定都必须以回答研究问题为主要前提,而不是为了方法本身而选择方法

过于注重方法,往往容易忘记自己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如此,在对研究的方法进行选择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寻找研究问题与方法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

3、研究问题与方法之间的相互匹配

--对一个现象的意义进行研究,可以选择诠释学的方法;

--研究问题涉及现象的发生过程与具体细节,可以使用民族志的方法;

--主要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获得研究结果,可以选择象征互动的方法;

--研究重点是通过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过程来了解其认知方式,使用常人方法学;

--研究主要目的是建立理论,可以使用扎根理论的方法;

--研究旨在改变现存的社会现象,可以使用行动研究;

--研究关注点主要在探讨社会结构中的权力关系,特别是性别、种族和社会阶层带来的差异,可以使用女性主义的方法;

--研究资料主要是对话或文字分析,可以采取话语(论述)分析的方法;

--研究重点是对一个个体进行整体性的了解,可以使用个体生态学的方法等。

4、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质性研究的方法部分由以下组成

--进入现场的方式;

--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记录与访谈法等);

--整理与分析资料的方法(内容分析法、样版式分析法、编辑式分析法、融入/结晶化分析法等);

--建构理论的方式;

--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等。

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必须对以上每一阶段所使用的方法做出选择,并且陈述自己选择这些方法的根据与理由。

九、研究结果的检测手段之抉择

对研究的质量进行检测,其中包括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以及有关的伦理道德问题。

“效度、信度”问题;

“样本”的代表性以及如何“推论”到“其他人或人口群”。

(一)讨论效度与信度问题

一个反应是仍以实证主义的语言为主,发展出不同的效度、信度指标,以异于量化研究所采用的各种信度、效度指标。

以“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范式为主,此范式的研究取向与实证主义最接近。

另一个反应是针对“效度”、“信度”进行知识的批判,并重新创立不同的质性研究的判定概念与语言。

比如,以知识批判性较重的诠释学为主。

1、质性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思考:

近似实证主义的走向

(1)狂想信度(quixoticreliability):

指对不同的个案,持续不断地采用同一种应对方式。

这一信度的问题是其具有琐碎及误导的缺点。

(2)历史信度(diachronicreliability):

指不同时间所测验的结果的相似性,表示时间的稳定性。

历史信度通常是在不同的时间以相似的测量工具或发现来进行测量的。

(3)同步信度(synchronicreliability):

指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相似的研究结果。

至于在质性研究上,Kirk与Miller认为效度的测量方法有:

明显效度、工具效度、理论效度。

在控制质性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上,提出了下列方法:

(1)确实性(credibility)。

(2)可转换性(transferability):

即外在效度。

(3)可靠性(dependability):

指内在信度。

2、质性研究的信度、效度批判与标准建构:

诠释学的反应

诠释学的视角乃基于社会是建构出来的,知识也是建构出来的,没有社会真理这个事,所谓“主观对客观”的二分概念,亦大受抨击(Smith,1993)。

从批判角度会对此合法传统知识权威的宣称中的意识形态等特质加以检视。

列出了六项“效度”概念上的问题:

效度即文化;

效度即意识形态;

效度即性别思考;

效度即语言;

效度即赋权;

效度即标准。

经由以上“效度”问题的检视,“取代性”的效度思考开始呈现,批判学者触及的重心在于研究伦理的重建。

例如Guba与Lincoln(1994)提出,以“值得信任”(trustworthiness)来取代“效度”,效度即反省,通过严格的自我反省来探寻最严谨的建构意义的方式。

(二)讨论推论问题

由于质性研究采取的是目的性或理论性抽样的原则,而且样本通常都比较小,其结果很难在量化研究的意义上进行“推论”。

研究结果属于地方性知识,只局限在样本本身,不企求推论到抽样总体。

但读者在阅读研究报告时得到了思想上的共鸣,那就是一种认同性的推论;

如果本研究建立的理论具有一定的诠释性,也可能起到理论性推论的作用。

(三)讨论伦理道德问题

伦理道德问题主要包括自愿原则、保密原则、公正合理原则、公平回报原则等,在内容上则涉及微观伦理责任(即保护我们的受访对象)与宏观伦理责任(包括选择符合社会责任的主题、宣传研究发现、避免研究结果被误用等)。

事实上,质性研究者可以自我安慰的是,我们的研究很少是有危险性的。

大部分时候我们提供给受访者的是一个愉悦满意的经验。

但无论在何种情况,我们的希望是不要造成任何的伤害。

此外,在质性研究设计中,我们还要对研究项目的其它安排加以说明,如时间、人员与经费安排等。

时间安排应该比较具体,落实到每一项工作完成的年、月、日。

在安排时间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被研究者的时间安排,以便在他们方便的时候进行研究。

至于人员安排,指的是研究队伍的组成与任务分配情况。

在研究设计中应该将一定时间内具体的研究任务落实到人,使每一位参加研究的人都事先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

而经费安排指的是研究经费的使用计划。

在研究设计中应该详细列出每一项开支的具体预期费用。

下表列出了质性研究计划建议书的组成部分,可以供质性研究的初学者参考。

表6:

质性研究计划建议书的组成部分

1、题目/签名页

1.1.完整的研究项目的题目与项目带头人

1.2.所有研究者的姓名与签名、工作单位、电话与传真号

1.3.经费预算、项目开始与完成的时间

1.4.申请人单位领导的姓名、签名、地址

2、摘要页(研究项目的内容摘要)

3、研究计划建议书正文

3.1.导论

3.2.目的陈述

3.3.文献综述

项目的重要性

研究的问题

3.4.方法

3.4.1.对研究地点和对象的描述

3.4.2.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的过程

3.4.3.资料分析

3.5.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措施

3.6.时间安排(研究时间进度)

4.推荐书

5.附录

5.1.研究者的个人简历

主要研究者的个人简历总结(每个人不得超过两页)

5.2.同意书

5.3.访谈提纲

5.4.出版物

研究者计划通过此项研究项目出版的文章和专著

Morse,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