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错题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267719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错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错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错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错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政治错题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错题汇总Word下载.docx

《考研政治错题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错题汇总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错题汇总Word下载.docx

24.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25.纺纱机之所以能够从纺棉花的机器变成资本是因为资本家可以购买到劳动力这种商品。

26.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的劳动报酬。

(可以理解为劳动力既能生产必要劳动,又能生产剩余劳动)

28.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29.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联系。

30.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32.产业资本循环

阶段

资本执行的职能

1

购买

货币资本

2

生产

生产资本

3

售卖

商品资本

33.由原材料涨价导致变化的资本构成是资本价值构成;

由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是资本的有机构成。

34.改进技术为了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35.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36.马克思说:

“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

”这说明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37.(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一样的。

3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无论是哪次经济危机)

39.人权原则是资本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这种原则强调的其实只是政治权利。

40.金融寡头在经济另领域中的统治形式是“参与制”;

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4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42.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

43.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

44.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5.发展性属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6.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包含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47.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48.“万物皆备于我”、“世界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

49.人脑是思维的器官,但意识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

50.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5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52.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属于社会的物质性。

5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54.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5.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的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56.“条件是可以改变的”符合唯物辩证法。

57.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讲的是联系的客观性。

58.要注意区分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59.本质与现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本质不可以离开现象。

60.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各种要素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61.唯物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6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同一体向另一种矛盾同一体过渡的绝对力量。

63.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在的否定。

64.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也属于解决矛盾的形式。

65.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66.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就是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67.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

68.长期进行空洞的表扬最终导致了负面效果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69.“扬弃”也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70.“实践-认识-再实践”属于否定之否定规律。

71.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客观必然性。

7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不具有重复性。

73.人对事物的认识经历着从(感性)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理性)具体。

【注意顺序】

74.“诡辩论”如“白马非马”,割裂了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75.对于同一颗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也反映了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76.“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承认并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77.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78.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仅要看到亚洲鲤鱼和有害藻类的联系,也要看到它和其他生物及环境的联系。

79.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80.“随着实践的发展,已经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割裂了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8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

8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行于相对性的矛盾。

83.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84.唯心主义观点:

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

85.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全部社会关系分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两大类,只有物质关系属于社会存在范畴。

86.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87.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88.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

89.(只有)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90.自然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91.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92.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93.政治法律思想属于观念上层建筑。

94.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95.社会基本矛盾并不都是可以通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加以解决的。

96.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同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97.使用价值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98.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9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100.可变资本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101.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也包括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10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再加之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商品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

生产价格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10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104.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再创造出来的。

105.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

10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0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08.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之一。

109.剩余价值全部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110.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也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111.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

112.剩余价值率是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它不会因为周转速度而发生变化。

113.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也要求两大部门之间保持一定比例。

114.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11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也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116.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付资本的比率。

117.平均利润形成后,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大于该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小于该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1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119.垄断下的竞争也包括非垄断的中小企业的竞争。

120.垄断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但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即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121.微观规制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

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

122.国家资本输出、私人资本输出属于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输出资本的来源。

123.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的动因也包括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124.早期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是国际卡特尔(资本主义国家)。

125.列宁:

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也包括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126.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

127.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

128.二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

(1)法人资本所有制:

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

(2)国家资本所有制:

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

129.当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的新变化主要也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130.当代资本主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131.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失灵也表现在传统精英政治走向衰落。

13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特斯拉)

133.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134.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但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135.《乌托邦》:

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现按需分配。

136.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137.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始终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不能说“解决了”)

138.“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是列宁的观点。

139.在共产主义社会,为生产而生产的利润动机不复存在。

140.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

141.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14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共产主义存在矛盾。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一致的目标是“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

因此不能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指“解决中国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

(对应四个自信)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两个基本点:

把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6.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8.

9.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也可说成: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0.建立革命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

必要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11.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必须实行的方针是既斗争又联合。

12.旧民主主义的失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

13.《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而不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既是总路线又是总政策。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5.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16.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包括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

17.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18.中国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最进步的阶级。

19.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20.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2)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

21.农村革命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22.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间”是指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它的中间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23.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24.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和平赎买。

25.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其中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另外两种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分别是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6.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矛盾: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和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党的八大指出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28.土地改革完成后,毛泽东分析我国农民的两大积极性是指:

个体经营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经营性。

29.毛泽东提出的处理人民内部经济利益的方针:

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

30.公私兼顾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方针政策的内容之一。

31.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

3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

33.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做的规范表述: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4.有理、有利、有节是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方针。

35.毛泽东“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啊;

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并举等等。

36.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

37.“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没有对外贸易方面。

38.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是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0.十三大前夕,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时机来制定规划。

”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4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42.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4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4.1984年,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4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也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4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

47.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没有回答这问题。

4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无关。

49.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50.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51.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5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53.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

54.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属于十九大两步走战略。

55.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6.科学发展观指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57.科学发展观的协调指发展具有协调性、均衡性。

58.文明发展道路: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59.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属于诚信友爱的内容。

60.十九大: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6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62.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国力鼎盛,制度定型,人民幸福,世界强国。

63.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一发展理念的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

64.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65.改革开放以来,我当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66.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67.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6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

党的领导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6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属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制度。

70.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

71.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72.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

73.我国经济攻关期不再保持中高速度,而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7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75.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也在于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7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再版”,而是经过反复比较、长期探索、实践验证的“原版”。

77.协商民主从类别上看,也包括政党协商。

78.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和局部之间,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基本上可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我国属于单一制。

79.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也必须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8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

8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必加强对文化市场的保护。

82.平安不是社会公平的内容。

83.发展文化事业的要求:

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8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85.社会治理体系内容: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86.改进治理方式:

系统治理、依法(而不是规范)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施策。

87.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也要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88.生态文明属于历史范畴。

89.四个全面

战略目标

战略举措

鸟之两翼或车之双轮

(鸟头、骑车人)

引领地位

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

动力源泉;

关键一招

重要基石

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90.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首位的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91.环境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

9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93.我国存在着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的方式,是因为我国目前存在着私营经济。

94.社会主义法制最根本的保证是党的领导。

95.建立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的重点是规范和约束公权力。

96.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97.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98.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严是关键,治是要害。

99.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10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101.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没有产业结构调整。

102.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10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4.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5.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106.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

107.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108.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109.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也要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110.思想建设是党最鲜明的品格。

111.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要求中,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112.改革是我军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

113.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14.党对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