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初中化学《溶液》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19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6287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初中化学《溶液》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19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初中化学《溶液》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19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初中化学《溶液》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19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初中化学《溶液》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19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初中化学《溶液》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19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初中化学《溶液》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19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初中化学《溶液》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19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初中化学《溶液》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19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初中化学《溶液》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19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A)0℃~10℃B.10℃~20℃

C.20℃~30℃D.30℃~40℃

5.在炎热夏天,人们常喝“百事可乐”“健力宝”等饮料,打开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且饮料常会溢出瓶外,冒出的这种气体可能是_____,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人喝了之后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______有关。

()

6.医院里常用溶质分数为5%的双氧水(H2O2)溶液清洗受伤病人的伤口,若要配制5%的双氧水溶液600g,需要30%的高浓度双氧水的质量为

A.30gB.100gC.200gD.400g

7.小明学习化学后,在家里想用化学方法来鉴别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各取少量通过尝味道区分

B.各取少量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C.各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

D.各取少量溶于水,再分别加入石灰水

8.在相同温度下,在盛有等质量饱和食盐水和不饱和食盐水的两烧杯中,各放一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B.两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相同

C.乒乓球高出液面的部分相同

D.两烧杯中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9.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食盐C.纯碱D.白糖

10.有3g白色粉末,溶于10g热水中冷至室温析出2g晶体,将析出的2g晶体再溶于10g热水中,冷至室温则析出1.5g晶体。

可知此白色粉末是()

A.纯净物B.混合物C.化合物D.不能确定

11.

(2008年黄冈市)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A.t1℃时,M、N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D.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2.(2008年海南省)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

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13.(2008年常州市)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

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

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

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

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14.(2008年肇庆市)关于右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15.(2008年安徽省)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图各图是某KNO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16.下列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植物油与水B.碘与酒精C.面粉与水D.食盐与水

17.将厨房中的食盐、味精(谷氨酸的钠盐)、花生油、白醋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味精B.花生油C.食盐D.白醋

1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t1℃时,用甲,乙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分别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19.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到水巾,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硝酸钾B.蔗糖C.植物油D.氯化镁

2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21.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2.在空气中加热4.8克铜粉,使其全部变成氧化铜。

然后把它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待反应完毕后,再加蒸发溶剂,那么可制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是()

A.9.38克B.18.75克C.12克D.24克

23.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MgCl2。

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MgCl2的含量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的组成不变

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

D.粗盐粉碎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MgCl2的含量

24.某小组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mL某碳酸型饮料并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分别进行了如右图实验。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用于探究压强对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

B.图Ⅰ:

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管中有许多小气泡出现

C.图Ⅱ:

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密封性好,压强较易改变

25.将少许食盐投入到一杯水中,食盐逐渐溶解,水变咸了;

若将水温升高,再投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度加快。

仅仅通过上述现象,我们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微观粒子之间有间距的

B.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增大

C.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D.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加快

26.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烧杯中盛有A、B两种溶质的60℃的溶液,且杯底尚有少量A、B固体,若让其冷却到20℃时,则()

A.溶液中A固体增多,B固体减少

B.溶液中A固体减少,杯底B固体减少

C.溶液中A、B固体都减少

D.溶液中A固体增多,杯底固体B减少

A

27.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

”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A.观察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

B.观察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

D.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28.

“先锋Ⅵ”是一种抗生素,可用于肌肉注射。

常用的“先锋Ⅵ”为粉末状固体,每瓶中有先锋素0.5g,注射时应配置成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高于20%,则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A.1mLB.2mLC.3mLD.4mL

29.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食盐C.色拉油D.味精

30.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

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

化。

该物质应是()

A.硝酸铵固体B.氢氧化钠固体

C.食盐固体D.氧化钙固体

31.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两溶液仍饱和B.甲溶液仍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

甲>乙D.溶液质量:

甲=乙

32.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B.泥土C.汽油D.蔗糖

二、填空题

33.

(6分)NaNO2(亚硝酸钠)、NaCl和物质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4-1所示,请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NaNO2、NaCl

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

(2)如图24-2所示,当往试

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试

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

放热使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

(不考虑水分蒸发)。

请判断:

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2、

NaCl和M中的。

(3)分别将NaNO2、NaCl和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NaNO2有毒,其外观和咸味与食盐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误食NaNO2而发生中毒事故。

为了区别NaNO2、NaCl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

NaNO2熔点为271℃,NaCl熔点为801℃。

①小明同学设计的鉴别实验方案如下:

20℃时分别取NaNO2、NaCl各5.0g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

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该小组其他同学又设计出与小明不同的实验方案,并获得成功。

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只填写一种方案并简单叙述)。

3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主要步骤是,

35.

(6分)

(1)(3分)右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

(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B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

t2℃时,把80gB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________g。

(2)(3分)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

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H3,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NH3,产生的现象是           。

工业上采用氨氧化法制硝酸,该工业生产的第一步反应为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6.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序号:

(用a、b、c填写)

(3)当温度在20℃~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甲、乙、丙填空)

(4)40℃时,溶液中含水最少的是物质。

(5)4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大于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填“一定”或“不一定”)。

37.(4分)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b物质的溶解度

(填“>

”、“<

”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

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

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是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

三、简答题

38.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四、推断题

39.(6分)将15gCaCl2溶液逐滴加入到20gNa2CO3溶液中,并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CaCl2溶液的质量,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计算:

(1)当加入15gCaCl2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2)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蒸干滤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

五、实验探究题

40.(5分)小华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操作流程如题17—1图:

(1)小华同学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已偏向分度盘左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4)在用量简量取水的过程巾,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他的操作如题17—2图所示,其中规范的是(填序号)。

(5)如果小华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填序号)。

A.称量前天平没有调平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C.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外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2.A

3.B

4.D

5.C

6.无

7.B

8.D

9.A

10.B

11.D

12.A

13.D

14.C

15.C

16.D

17.B

18.A

19.C

20.B

21.D

22.B

23.D

24.C

25.B

26.无

27.无

28.B

29.C

30.C

31.BC

32.D

33.无

34.无

35.无

36.无

37.无

38.无

39.无

40.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