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6040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修三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必修三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

《必修三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文学常识文档格式.docx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5、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称作“诗史”“,是现实主义诗人。

绝句和律诗都是典型的格律诗。

律诗根据每句的字数分为五言律诗(五律)和七言律诗(七律),除排律外均为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双数句尾必须用韵,而且一韵到底;

颔联和颈联都要求联内的诗句严格对仗。

6、白居易,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他和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歌行体”的主要特点:

篇幅较长,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7、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他的作品集为《李义山诗集》。

他所写的咏史诗多托古以讽;

“无题”诗是他的独创,大多以男女爱情为题材。

“昨夜星辰昨夜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都是他“无题”诗中的名句。

8、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子主张性“仁政”而“王天下”。

《孟子》是一部全面反映孟子思想的散文集,由孟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共七篇。

9、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儒家学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要合理。

荀子平生到处讲学,著名的弟子有韩非、李斯等。

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10.贾谊,西汉洛阳人,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过秦论》选自《新书》,是贾谊的代表作。

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国灭亡的原因。

论,一种文体,用于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学。

1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

作品集有《昌黎先生集》。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唐宋八大家为:

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

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

强调;

特定称谓;

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强调了+对象+特性3;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