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二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5496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二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二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二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二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二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二集Word格式.docx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二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二集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二集Word格式.docx

所以人清清白白來,不應該因為這一生經歷的這些事物產生貪著,而污染了自己的清淨心。

這個企業家學了以後,東北人也是比較直,學了就幹,也不簡單。

他就聽了要盡孝道,回到家端了一盆熱水,然後走到他媽媽面前:

「媽,我給你洗腳。

」他媽媽嚇得趕快轉九十度,講了一句很經典的話:

「哎呀,我不敢讓董事長洗腳。

」這話很有味道,請問在他面前的人是誰?

不是他兒子,是董事長。

他在辦公室是董事長,回到家還是董事長。

這個就有「住」了,住在自己的身分裡面,慢慢官架子就來了,就讓人家覺得很不舒服,甚至於對自己的母親沒有念恩,反而心裡還想媽媽都是吃我的用我的,這些弟弟們都是靠我他才有今天的。

人因為心裡面都覺得自己有什麼,自己做了很多的付出,放在心上,之後就會產生要求、產生傲慢。

其實坦白講,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做的,道義。

其實這些心都是什麼?

利害。

付出都是有求回報的就是利害的心,付出心裡面連記都沒有記,道義的心。

請問諸位當父母的人,你有沒有算過你煮幾次飯給孩子吃?

你有沒有記過你幾次幫你的孩子蓋被子?

都沒記吧?

那請問你借給你朋友多少錢,你記不記得?

記得。

所以你看不一樣。

有一個爸爸,他還沒結婚以前,他們家來客人,他的朋友剛好抱個小孩來,結果不小心小孩在他們家書房拉大便,剛好拉到地板上。

朋友回去以後都擦乾淨了,他說每一次走到那個書房,就覺得好像有味道。

後來他自己生小孩了,自己的小孩在家裡哪一個角落可能都拉過,他從來沒有覺得臭。

突然有一天開悟了,都是自己的分別心造成的,哪有臭?

別人的就會臭,自己的孩子就不會臭。

那你把別人的全部當自己的,不就不臭了嗎?

禪宗有一個公案很好。

剛好一群修行人在那裡論道,突然風吹幡動。

第一個人說,幡動了。

第二個人說,不是幡動,風動了。

第三個人六祖大師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自己的心動了。

所以境緣沒有好醜,好醜在哪?

自己的心。

因為有了分別、有了執著、有了喜歡不喜歡,痛苦就來了。

「煩惱起於愛憎」,格物就要從去愛憎的心下手。

而且這個愛憎,真的他去愛了,也叫貪愛,因為愛了而有求,求不到的時候就變憎、就變恨。

我們心裡想想,人的一生,會恨的人,都是曾經愛過的人。

有沒有道理?

對呀,今天一個陌生人,你走在路旁,他罵你兩句話,你心裡想,算了算了,可能他今天股票輸了不少,心情不好,算了,不要跟他計較,沒事。

你回到家裡,另外一半罵你兩句話,「我這一輩子跟你沒完。

」明明都是兩句話,怎麼差這麼多?

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我們自己的心動了,起了分別、執著、愛憎。

所以痛苦都不是別人給我們的,自己造成的。

老祖宗在成語當中,就要讓我們開悟人生的道理。

「自討苦吃、自作自受、自掘墳墓、自甘墮落、自暴自棄」,好了,接下來大家自己想。

都講了這麼多了,都是要從自身開始轉念,你的人生命運才會轉,這麼多成語我們還不開悟,不是糟蹋了老祖宗一片苦心嗎?

列了這麼多讓我們醒悟了。

一轉念,「自求多福、自強不息」,不都是一念之間嗎?

那我們今天來思考這些道理,就是要把我們真正煩惱痛苦的根要找到,心產生貪著、產生傲慢了,才會痛苦。

「愛憎起於分別」。

「至道無難」,要契入聖賢之道不是很複雜,「唯嫌揀擇」,最難的在常常起了揀擇就是喜歡不喜歡,這個好,那個不好,對人對事都起了這個愛憎的心。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大學》有一句話,對這個詮釋很好。

「好而知其惡」,你喜歡他,卻很冷靜看到他的不足;

「惡而知其美」,你很討厭他,卻能平心靜氣客觀的去看一個人,而能看到他的長處優點。

「天下鮮矣」,要做到這一點就很困難。

而且人的心,比方你對他有貪愛,會愈來愈嚴重;

你對他有討厭,也會發生作用,一討厭他,慢慢愈來愈討厭,慢慢覺得沒有任何優點,一無是處,就會變這樣。

所以人心一偏,心不正,愈看愈不清楚。

比方一個母親溺愛孩子,「好而知其惡」,溺愛孩子,小學、幼兒園老師提醒,媽媽都不在乎,覺得我的孩子最好,看不到他的問題,最後孩子出大錯,很多父母是到了孩子犯法了,警察局通知了,「不可能是我的孩子」,她都不覺得這麼嚴重。

「好而知其惡」。

討厭,比方,我曾經在珠海,剛好當時候談到夫妻相處之道,說:

「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是夫妻白頭偕老的一句真言。

」這句真言大家要記住,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保證你夫妻白頭偕老。

好不好?

還有孔子說舉一要什麼?

反三。

所以這句話不是夫妻相處之道而已,所有五倫關係的相處,都要守這個原則。

父子之間,看他的優點,鼓勵他;

朋友之間也是這樣;

當領導的人,看他的優點鼓勵他,包容他的缺點,這樣相處就非常融洽。

古人這些做人的教誨,放諸四海皆準。

為什麼?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學聖教跟學知識不一樣。

知識是你記一個才能寫一個,聖教是你可以觸類旁通,所以強調悟性。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溫故而知新,可以為人師矣」。

他溫故,以前讀過的經典,因為他心境提升了,他悟得更深,悟得更廣。

這個就是他的智慧、悟性不斷在提升。

所以聖人教我們的目標是怎麼樣開悟,怎麼樣成為高度智慧的人,不是成為會考試的人。

所以這個我們都要慢慢去能了解。

當然有智慧了,考試一定會考得更好,但我們所著眼的是孩子一生都受用的做人做事的態度,這會伴隨他一輩子。

當時候在珠海,我分享了這句真言,突然底下有一個太太很激動,站起來,回答我說:

「沒有優點!

」我說只看對方有點,她說沒有優點。

結果我就走到她的面前,對這位女士肅然起敬,告訴她,我說:

「這位女士,妳先生沒有優點,妳還敢嫁給他,妳真是革命烈士。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所以不可能沒有優點嫁給他啦。

當時候在談感情的時候,都是情人眼裡出西施。

為什麼情人眼裡出西施,最後變沒有優點?

有沒有看到,人他產生討厭的時候,會不會起化學作用?

會,一直擴展一直擴展,到最後什麼都不好。

那不是別人有問題,誰有問題?

自己有問題。

當時候我講這個例子,在我們中心講的時候,有一個大連的女士,她聽我講這個例子,一句真言講完,她內心裡面也冒出了:

「沒有優點。

」我又講了那個珠海的例子,她自己也笑了,她當天回去拿了一張紙,優點、缺點,開始列她先生的優點跟缺點。

結果優點她靜下來以後列了不少,缺點主要列了一條,哪一條?

錢賺得太少。

這個不算缺點。

所以你看人那個攀比虛榮的心,反而變得都是挑先生的毛病,都看不到他的好。

所以「惡而知其美」,人能真正很心平氣和去看人事物才好,不然就被整個憎愛給障礙住了。

都把憎愛放下了,很多事情你都愈看愈清楚。

而且首先你是先自知,你就能夠知人。

有一個老師,他教學也遇到很大的瓶頸,他自己真的看著一個學生實在教不下去了,愛心提不起來,真的想放棄了。

突然他轉了個念頭,他說假如前面這個學生,就是我的兒子,我還教不教?

這麼一想,他的教育的使命愛心又回來了,又繼續很有耐心的教孩子。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慢慢那個孩子就轉過來了。

本來要放棄的,好像是學生的問題,事實上還是自己的心的問題。

所以人能沒有這些憎愛,都是真誠,至誠就能感通,慢慢的整個你的人事壞境就開始轉變,正己就能感化身邊的人。

剛剛跟大家談到我慢,怎麼調伏我慢?

首先學習的態度,「述而不作」,學習孔子。

從今天開始,很誠敬的向古聖先賢學習,以前錯誤的思想觀念要放下,隨順聖賢教誨,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了。

要放得下才提得起,不然那些錯誤的思想觀念,還繼續在障礙我們的人生。

能這樣,就不傲慢,會謙虛了。

其實可能這麼一講,很多人就會覺得,為什麼我都要聽聖賢人的?

其實聖賢人的教誨幾千年了,它為什麼能傳幾千年?

它是真理,而你自己去做了以後你才知道,那是我們本有的性德,而不是聖賢人牽著我們的鼻子走。

真正去做了就很清楚了。

「為善最樂,助人為樂」,你真正去做了,自己就明白了,就體悟到了。

包含孟子說的,「人生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那種天倫之樂比世間任何欲望的刺激快樂太多了。

包含「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二樂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個也是人生的快樂,這三樂。

俯仰無愧,良心很安,躺下去一、兩分鐘就睡著了。

我有一個朋友功力真的很厲害,他大我五歲,我們兩個大男人,有一天躺在床上談心裡話,結果講啊講,他說「禮旭呀,我要睡了」,我說「好」,我這麼一回答,差不多十秒之內,他就鼾聲大作,就睡著了。

哇,心裡都沒事,真好。

有福報的人是什麼?

不是很有錢的人,現在人錢愈多煩惱愈多,因為不知道要放哪一間銀行利息比較高,還要選哪一支股票,累都累死了。

他很放得下,又好睡,又好吃,吃什麼都香。

人心事很多,吃那個最好的菜還在那裡想,根本就嘗不到那個味道。

這個是有一次躺在一起。

還有一次跟他打電話,講啊講,他突然在電話那一頭睡著了,鼾聲都傳過來了。

結果我隔天跟他說,你昨天睡著了。

他說有嗎?

都忘了。

所以心上無事是人間的樂事。

好像有一首歌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是吧?

我們能夠隨順聖賢教誨,就能夠很受益,馬上就能明白個中的喜悅,原來就是順著自己本有的良知、良能在經營人生。

一開始是聖賢人帶著我們走,慢慢你契入了,就是自己的真心、性德在帶著自己走。

而現在的人都比較傲慢,他不見得願意接受這些真理,而很多的人現在的想法都跟經典不相應,但是卻還編在教科書裡面。

所以現在人的浩劫,就是聖人的教誨沒有人聽,愚昧的思想反而很多人都接受,天下之不吉祥。

孔子有一次跟他的君王在一起,他的君王就問他說:

「我聽說房子往東邊蓋,是不是會不吉祥?

」孔子告訴國君:

「房子往東邊蓋不會不吉祥,但是有五件事情是真的不吉祥。

」夫子的忠心,對人民的這種仁愛心,在每一個機緣當中體現出來。

國君是問他蓋房子,他馬上從蓋房子拉到怎麼樣治國、怎麼樣愛民。

所以我們在聽每一個故事,要能體會到古聖先賢的存心,「慕賢當慕其心」。

這不只是孔子是這樣,也包含春秋的晏子,有一天他的國君上山,看到老虎,然後到水澤一帶看到蛟龍,看到蛇,回去心情很不好,我今天又看到虎,又看到大蛇,今天真是衰,真是不吉祥。

晏子馬上抓這個機會,國君啊,國家有三個不吉祥,看到老虎、看到蛇不算。

為什麼你看到老虎?

因為它家在那裡,哪有什麼不吉祥的?

你為什麼看到蛇?

因為它的家也在那裡嘛。

但國有三不吉祥。

一不吉祥,有賢而不知,一不祥;

知而不能任,二不祥;

任而不能信,三不祥。

一個國家之所以能興盛,最關鍵的就是得到棟梁的聖賢之才,「人存政舉,人亡政息」。

所以諸位校長,學校有幾個聖賢老師,這個學校就好像房子四支柱子都立住了,非常的穩固。

但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將怎麼求?

《易經》告訴我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有德此有人」,要用德行自然感召好的人來,這個磁場會相互呼應。

所以呂杰校長就遇到了王琦老師;

張發廳長就遇到了他那一些全部都是孝子的幹部,真的非常妙。

我們有一次跟他們坐在一起一聊,都是孝子。

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您看這些事情都能印證老祖宗講的話。

孔子抓住了這個機會,給予國君最重要的治國智慧,告訴他五個不吉祥:

第一個不吉祥,「損人自益,身之不祥」;

「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

釋賢而任不肖,國之不祥;

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

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

夫子一句話把所有的問題全部談完了,從自身到家國天下。

所以有智慧很好,一句話都把所有的問題都講透了。

從自身來講,一個人都是去損別人,想要利益自己,這個人福報就沒有了。

因為福田靠什麼?

心耕。

他每天都想害人,他就折福折完了。

所以老祖先說「打人就是打自己,罵人就是罵自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今天你打他,他記在心上,「君子報仇」,南京都是多少年不晚?

我在馬來西亞他們是「十年不晚」,他們忍耐的功夫很強。

我在台灣聽到是「三年不晚」,這遲早人家要報回來。

所以明理的人就清楚,打人最後是什麼?

還是打回來自己。

「言悖而出者」,你講不好的話出去了,「亦悖而入」,《大學》都提醒我們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

而我們想一想,利人首先利益自己,利益:

你的心都是善心,你的身心非常健康;

再來,你做了善事,就種了善因,善有善報,你之後福報一定會現前。

所以「損人自益」就是非常錯誤的價值觀。

可是我們今天假如這些道理都不明白,我們很可能在教孩子自私自利。

有一個父親在學校教書,他也是做教育的人,但是他的人生思想觀念不見得是正確的,只有學經典,跟經典相應,才能保證。

他的孩子念小學一年級,剛好同一個學校。

孩子知道父親是行政人員,都是比較晚下班,所以他就主動的幫忙老師、同學,每一次都是他最後離開教室,關好門窗。

那孩子很清淨,能夠去服務大眾,他也很歡喜。

每一天都是把教室都檢查好了,他就邊走邊有一點蹦蹦跳跳、歡歡喜喜的去找他爸爸,再跟他爸爸回家。

結果突然有一天他也是如此,但是進了辦公室,見到他父親,他父親跟他講:

「你怎麼這麼傻,每一次都是你做,那你多吃虧?

」哇,這個孩子愣住了。

他爸爸這麼跟他講,他也覺得父親是他尊重的人,他就接受了,從那一天開始就不做了。

所以父母、老師思想觀念影響孩子一輩子。

他小時候一、兩歲是「我爸爸說」、「媽媽說」,上了小學一年級,開頭就是「我們老師說」,所以父母、老師對他一輩子的影響很大。

從那一天不只不會主動服務別人,開始非常計較,慢慢的變成刻薄。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的同學父親去世了,他不只沒有憐憫,他還笑話人家是沒有父親的孩子,所以同學就哭得很傷心。

他罵完同學沒多久,他們家遭小偷,他的父親脾氣也大,看到小偷就窮追不捨,把那個小偷追到死巷子,最後這個小偷可能情急之下,就拿了一把刀就回過頭來刺他,剛好刺到心臟,當場就死了。

前不久他的孩子還笑人家沒有父親,結果沒多久他變成自己沒有父親了。

所以這個刻薄,「薄」就無福。

一個孩子本來這麼歡喜去幫助別人,他是有福氣的人,就因為父親錯誤的引導,他開始變得很計較,心量很小,最後沒有福報,又損人,那「身之不祥」,他的家也沒有福報了。

而這個故事,是他上了初中,上了中學以後,主動回來講給老師聽的,那也是他的善良,希望這些錯誤後面的人不要再一樣。

一個學生假如從小就念念為人想,這個孩子一生不可能沒有福報,你不用擔心他,走到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棄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

現在全世界都不強調孝道,老人很可憐,都在養老院,然後小孩子愈來愈囂張,變小皇帝、皇太后了。

而且這個家沒有孝道承傳,這個家鐵定要敗掉,所以家不吉祥。

而很可貴,我們中國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強調子女要盡孝道。

這個在全世界沒有這樣立法的。

從這些徵兆可以看得出來,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只要不強調孝道,全人類沒有前途。

因為孝是愛的原點。

人都不懂得愛人的話,他怎麼可能人生會幸福?

人類怎麼可能會有未來?

可是愛的原點又是孝,孝是根,德行的根本。

百善孝為先,你沒有孝道,這個家就要敗喪下來了。

「釋賢而任不肖」,放棄有德行的人,用的都是奉承、溜鬚拍馬的人,這個團體、國家不吉祥,「國之不祥」。

其實也是一個領導者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聽忠言,就會釋賢任不肖。

所以《弟子規》每一句跟這個人這一生能不能事業有所成就,是息息相關。

《弟子規》說,「聞譽恐」,聞到稱讚,誠惶誠恐,「這是大家的功勞,不是我的功勞」;

「聞過欣」,別人提醒我們的過失很高興,「感謝你,你是我的貴人,不然我當校長,這個決策錯了,就害了很多學生,感激你,感激你的提醒」。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自古至今幾千年來的聖賢人,都是有旁邊的大臣,甚至他最親近的家人給他提醒,他才能成就道業、成就他的功業。

比方說唐太宗很偉大,但是他身邊有誰?

除了魏徵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人,長孫皇后。

沒有長孫皇后,三個、五個魏徵可能也不夠殺。

有一次實在氣得不行了,刀都要拿起來了,結果長孫皇后很厲害、很敏銳,察到這個現象,趕緊去換上國家最高慶典穿的衣服,穿得很高貴,然後就走到唐太宗面前。

唐太宗在那裡氣得半死,突然看她穿盛裝有點搞不清楚狀況,「你幹什麼?

」皇后講: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因為有這樣直言不諱的忠臣,就是因為有明主出世才有這種忠臣。

」唐太宗一聽,啊,我是明主,氣就沒有了。

所以大家要了解,成就一個功業,多少看不到的關鍵的人在其中提醒。

成就一件事很難。

現在這個時代做好事,人家懷疑你;

做壞事人家覺得很正常。

所以我們有了這種體會,我們在團體當中要忍辱負重,大局為重,絕不為重要的教育事業添亂,所以不能發脾氣,甚至於別人跟我們發脾氣,我們都包容。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

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既然這個事情不容易成就,但是很重要,我們當然,「有力」就是主動去承擔,帶動風氣,但是不能有脾氣,甚至你付出多了,不能發飆,「我都做了那麼多了,你們還不理解我!

」哇,前功盡棄,火燒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

而且一發脾氣真的有前功盡棄的危險。

所以忍辱,一切法得成於忍,要忍耐,要忍辱負重。

「處難處之人」,剛好這些重要的人,個性脾氣都不好,這個時候你能夠有智慧,善巧方便提醒他。

你看這些聖賢人面對國君,很有權勢甚至脾氣很大的人,他們都要善巧方便的提醒,這都是有智慧。

你看晏子那個提醒都很有智慧,甚至還要搬一些歷史故事來提醒,是吧?

所以我們肚子裡面要多放一點東西。

遇到事情,春秋時代有哪個故事;

宋朝時代有哪個人度量很大,叫王旦,宰相肚裡能撐船。

你都給他講故事,人家聽起來就挺有興趣的。

有智慧,循序漸進的提醒他、幫助他。

但是不要講氣話,不要講批評的話。

假如,「我都對他這麼好了,他還是這麼不受教。

」這個話一講,傳到他耳裡面,以後就有隔閡了。

要「無言」,要耐得住,不要抱怨。

所以團體的人、家庭的人要記住,「不言家醜」。

大家冷靜去想一想,為什麼要冷靜?

因為人容易情緒化,做很多事情都是後悔,後面才來悔,但天底下沒有後悔藥可以吃。

冷靜去感受,很多事理就明白了。

今天一個人把家醜講出來了,他得什麼好處?

就逞一時之氣,最後講出來讓人家瞧不起。

哪有一個人批評自己的父親還被人家尊重的?

哪有一個人批評自己另一半,然後被人家尊重的?

被人家看笑話,這不是自取其辱?

所以哪一個人講自己團體不是,然後還被人家肯定讚歎,也不可能。

因為我們失了本。

我們對家庭團體有我們要盡的道義,家人有不對,「善相勸,德皆建;

過不規,道兩虧」,他錯了我也失了本分。

而我們今天沙盤推演,一個人講了他另一半不好,言家醜,最後這個不好聽的話又回到了另一半的耳裡,那兩個人隔閡不就很深了嗎?

就失和了。

所以不言家醜,反而要講什麼?

講對方的優點,他的不好不講,好,讚歎。

結果你的先生聽到你讚歎他的話,從別人的耳裡又回來自己的耳朵,他說,我有這麼多缺點,我太太都包容不講,我才那麼一點點優點,她還到處給我肯定。

那先生會很感動,「我不能辜負了太太的欣賞跟信任」,他就慢慢有一種動力,提升改過自己。

那這是夫妻之間不言家醜還鼓勵對方,這就往好的去變。

人不冷靜,一講氣話都往壞處墮落下去。

婆媳之間也是這樣,婆婆都講媳婦的好,這個話傳回媳婦那裡,媳婦也會很感動;

媳婦都講婆婆的好,婆婆聽了也很歡喜。

那互相讚歎、互相親愛,婆婆不就多了一個女兒?

媳婦不就多了一個媽媽?

這不是天底下的好事嗎?

但是假如婆婆去講媳婦不好,有一句俗話講,「婆婆背著鼓,到處說媳婦」。

這是哪一個省的俚語?

「婆婆背著鼓,到處說媳婦;

媳婦背著鑼」,你們看過鑼沒有?

「鏗……」,可以傳很久的,「媳婦背著鑼,到處說婆婆」。

那不是變本加厲,那這個家不就沒完沒了嗎?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些句子當中都在提醒我們怎麼讓人與人更加的包容、更加的團結,這是團體能不能成就功業的關鍵。

今天我們講到「釋賢任不肖」的問題,我們領導者就要懂得用正直的人,不是用聽話的人。

當然他聽話也是都是做對的。

假如聽你話,你錯了他也聽話那不對的。

正直的人他沒有欲望,他都是為你好、為團體好,但是有時候講話衝了一點,你要包容得了。

這個時候要學唐玄宗,唐玄宗還沒有遇到楊貴妃以前,也是不簡單,創了「開元之治」。

當時候有大臣韓休、張九齡這些忠臣都在。

所以身邊有沒有忠臣太重要了。

所以諸位校長,你們要好好用這些好的人才。

唐玄宗當時候遇到韓休,韓休特別給他進忠言。

有一次他在玩樂,突然警覺到,「哎呀,我在這裡玩,韓休知不知道?

」他話講完沒多久,報,韓休的奏章來了,他看了有點發抖,又被他批評。

結果這種情況好幾次,旁邊的臣子就開始進讒言:

「皇上你看都是這個韓休害的,害你瘦了一圈。

」結果唐玄宗怎麼講?

他說:

「每一次韓休跟我講話或者看他的奏摺,我都很難受,可是自己慢慢靜下來一想,雖然很難受,但是對天下人有利,所以瘦了我一人,肥了天下人,可貴。

你們都講這些好聽話,我當下覺得飄飄然很歡喜,但事後想想,不對,對老百姓沒有利益。

」所以他還很清醒。

但是後來「九齡已老韓休死」,旁邊沒有這麼好的忠臣,然後又遇到楊貴妃,這個誘惑讓他抵不過,「從此君王不早朝了」。

所以人的修養要趕快提升,提升到如如不動,任何誘惑你都能「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趕快調到這個境界,不然一失足成千古恨。

你看遇到楊貴妃就毀掉了,差點把唐朝的天下都毀掉,幸好還有忠臣郭子儀這些人,把它復興起來。

所以格物的功夫重不重要?

重要,財、色、名、食這些誘惑要抵得過。

我想楊貴妃假如遇到堯帝、遇到舜帝、大禹這些人,鐵定被派去掃廁所。

這些聖王很敏銳的,像大禹他喝到一種酒,夷狄送給他的酒,他一喝,「這種酒馬上毀掉,以後一定有人因為喝這個酒亡國。

」他那種見微知著的能力非常非常強。

一個校長、一個領導者愈敏銳,他愈能防微杜漸,他的學生就受大利益,他都能「禁於未發」。

現在的教育都是已經染著了再來調整,亡羊補牢,很累人。

「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上一代沒有把教育下一代放在心上,下一代又不學習,整個風俗快速墮落。

我們看現在青少年的男女關係亂成一團,可是有長者講一句話: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我們管不了了。

」我聽了之後馬上提醒他,「你這句話不要再跟下一個人講,不然你要背嚴重的因果責任。

你在誤導所有身為長者的人,忘了他的責任。

」身為父母長輩是什麼?

一言一行都要給孩子好榜樣,要有這種責任心;

而且你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