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5125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注意对课本分封形势图的解读)

(2)宗法制:

(见课本);

含义: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是周人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A.内容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最大特点;

B.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

C.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即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

D.作用:

1-1.(08·

广东历史)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3)礼乐制度:

要注意它与宗法制的关系及其实质。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背景:

(1)春秋时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大国进行频繁的争霸兼并战争

(2)战国时,各国竞争激烈,促使各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

(3)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起来的秦国结束割据混战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基本特征:

权力的高度集中(注意其有哪些体现)。

(2)措施:

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中央政府机构——三公九卿制(注意三公的各自职责及其这种设置的作用)

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

▲(3)巩固或保障措施:

政治方面:

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制定严苛细密的法律;

经济方面:

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方面: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3、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意义:

见课本。

1-5.(2007·

浙江五校联考)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1-1.(07·

济南高三统考)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7.(2006·

宁夏模拟)秦朝颁布秦律的目的是()

A.富国强兵,统一六国B.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C.倡导建立法制社会D.提高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

2.(07•广东)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山东威海)下列各图反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是()

①秦铜权图②半两钱③宜侯夨铜簋④虎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汉武帝的集权

(1)背景:

汉初分封诸侯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汉景帝采取强制削藩的措施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时,国力逐渐强盛,中央有能力加强中央集权

1-30.(2007·

山东临沂期末)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并约定此后“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主要是承袭了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继承制度D.祭祀制度

(2)目的:

强化王权,巩固国家统一。

▲(3)措施:

置中朝,设刺史,颁行“推恩令”。

▲(4)作用:

积极: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

权力过于集中带来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局面,导致政局的动荡。

2、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吸取前代历史的教训。

`▲

(2)措施:

收精兵:

A.设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掌统军权;

B.设枢密院掌调兵权;

C.设禁军,实行更戍法,加强中央集权的力量,削弱地方势力,达到“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目的。

削实权:

A.在中央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与财政权;

B.地方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削弱藩镇的权力;

C.设通判,代表皇帝监察地方;

D.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州郡长官;

E、由中央派文官主持地方司法,将地方司法权收归中央。

制钱谷: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大部分收归到中央,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作用(或影响):

积极:

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A.过分集权带来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

B.军队战斗力下降;

C.地方财政困难,失去拱卫中央的作用;

D.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1-26.(08·

宁夏文综)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四、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及其演变

(1)隋唐时期:

三省:

中书省——决策机关;

门下省——审议机关;

尚书省——执行机关(要注意政令的从制定到最后执行所经历的部门的顺序,并要明确政令不论决策还是最后的执行都秉承皇帝在意愿,从而体现出皇权的加强)。

三省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1-3.(08·

江苏历史)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宋代:

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与财政权;

设副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3)元朝时期:

废三省,行一省(中书省)。

特点:

相权得到重新的扩大。

相权扩大的影响:

宰相权势过重,不时卷入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引起政局的动荡不安。

(4)明朝:

裁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归六部:

A.原因:

吸取元代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B.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设立内阁(明成祖时),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注意内各大臣权力的变化)。

(5)清朝:

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军国大事——皇权受限制;

设南书房(康熙帝时)——参与机密,替皇帝草拟谕旨——中央中书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

设军机处(雍正帝时):

A.军机大臣开始只参与处理军务,跪奏笔录;

B.后职权扩大,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

C.作用:

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五、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或特点)

1、在中央:

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2、与地方: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遭到削弱(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1-16.(08·

重庆文综)图6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①防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②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而建③张骞出西域时由此出关④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07.5·

深圳二调)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6.(2005·

青岛测试)有位学者指出:

“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强化皇权而设立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掌管财政,分割宰相的权力D.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19.(2007·

四川模拟)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比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优越,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1.(2007·

山东卷)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1—4—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一统河山巾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9.(2007·

潍坊1月文综)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2.(2007·

宁夏)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2.A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避讳制度的理解能力。

属容易题。

本题的重点落在对材料的理解上。

汉高祖名刘邦,故要回避其“邦”字,选项A正确。

B项是政府机构名称的改变;

C项是在宋景德元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D项是明成祖营建北京城后,迁都北京,改为北平,预示北方平安;

它们都与皇帝的名字无关。

★六、知识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两大内容——分封制和宗法制;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2、难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历史作用、评价及其发展趋势。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如何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度。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影响。

★跟踪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2.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

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D.井田制的兴衰

3.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度C.监察制度D.统一货币

4.东汉后期的政局特点不包括()

A.中央集权进一步发展B.政局长期动荡

C.即位皇帝大多幼小昏弱D.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

5.唐朝负责起草诏令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C.尚书省 D.六部

6.“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7.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8.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和唐朝B.秦朝和隋朝C.秦朝和元朝D.唐朝和元朝

9.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实行行省制度B.实行册封制度  C.实行三省六部制C.设置理藩院

10.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

11.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12.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1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

A唐末以来地方势力过于强大  B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

C.皇帝的绝对权威必须维护   D国家面临周边少数民族的压力

14.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15.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清朝时期

清朝是我国专制主义制度达到顶峰的时期,请回答16~17题。

16.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 刑  兵    礼  户  吏

 部 部  部部部部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

地理志》中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

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6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朝仍前明之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

—叶凤毛《内阁小志·

自序》

材料二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

宪庙(指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择阁臣及六部卿贰熟谙政体者,兼摄其事。

—《啸亭杂录·

军机大臣》

材料三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谕;

“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

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

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

朕向来办事祗(恭敬)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枢垣记略》卷—

材料四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

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

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俸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材料五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

“各部院文武/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之事也。

”—《枢垣记略》卷一

(1)清初主要有哪些中央政治机构?

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什么?

(7分)

(2)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消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帝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5分)

 

★高考链接:

1、(2007·

上海)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

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姓氏D.因功得到的封地

2、(2007宁夏文综)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3、(2006上海)《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

4、(2005上海)“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

5、(2005天津)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

6、(2004全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的统治

7、(2007广东)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B.

C.

D.

8、(2007四川)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举措。

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御史大夫

通判

御史台

军机处

9、(2007全国文综)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10、(20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1、(2006天津)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颁布“附益之法”

12、(2006天津)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高考题答案】1——5D.A.C.B.C.;

6——10D.D.A.D.C.;

11——12A.B.

【跟踪练习答案】:

一、1—5:

B.A.B.A.A.6—10:

A.D.C.A.C.11—15:

B.A.A.C.B.16、D.

二、17.⑴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

⑵措施:

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作者看法:

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失败。

⑶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⑷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反映了明清时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18.⑴主要机构有:

内阁、六部、内三院、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议政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