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讲农业区位因素及选择学案含文档格式.docx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讲农业区位因素及选择学案含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讲农业区位因素及选择学案含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A 2.D 3.C 第1题,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新疆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上海的水热条件优于新疆,但全年光照少于新疆。
第2题,滩涂为盐碱地,一般不适宜西瓜等作物的生长。
但“8424”西瓜能在此生长,与西瓜的品种改良有关,故选科技。
第3题,贴上电子标签,消费者可以查询生产过程中的施肥状况。
在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的今天,绿色食品越来越有市场,贴上电子标签可鼓励瓜农发展绿色农业,同时也利于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贴上标签并未延长产业链,增加西瓜的附加值。
贴标签这一环节费时费力,增加了西瓜的生产成本。
(2019·
潍坊质检)近年来,新疆冬季蔬菜供应主要来自山东、甘肃、四川等地,而本地蔬菜供应基本停止。
新疆各地都在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大棚建设时往往将内部的地面下沉半米以上,并且受气温影响,需要燃煤。
据此完成4~5题。
4.近年来,新疆冬季的蔬菜主要由外省供应是因为( )
A.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B.交通运输条件显著改善
C.蔬菜市场需求扩大
D.外省蔬菜生产成本较低
5.大棚建设将内部地面下沉半米以上的主要目的是( )
A.腾出燃煤空间B.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
C.提升土体的温度D.扩大大棚的种植面积
4.D 5.C 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新疆发展大棚蔬菜需将棚内地面下沉半米以上,并且还需要燃煤提高棚内温度,大棚蔬菜成本很高;
而外省蔬菜生产成本较低,因此,近年来新疆冬季的蔬菜主要由外省供应。
第5题,由于冬季温度低,但地下温度高于地表,因此将大棚内部地面下沉半米以上可以提升土体的温度,选C。
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
1.基本概念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形成原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3.实质: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共同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5.典型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
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和西南部。
(2)部门:
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气候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
土壤肥沃
灌溉条件较好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4)特点:
耦合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
下图是澳大利亚回归线以南地区,中南部某区域畜牧业与种植业的耦合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澳大利亚中南部的耦合是( )
A.南部向北部提供羔羊
B.夏季种植区向牧区提供牧草
C.冬季送到种植业区圈养育肥
D.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
2.澳大利亚中南部耦合关系的积极意义是( )
A.提高牧区的载畜量
B.促进农区粮食的销售
C.促进牧区的城市化
D.充分发挥农牧区的优势
1.C 2.D 第1题,澳大利亚中部是热带草原,南部发展种植业,南部向北部提供的是饲料;
夏季种植区向牧区提供的是作物的秸秆,不是牧草;
冬季绵羊送到种植区,利用饲料育肥;
畜产品通过灌溉农业区进入市场。
选项C正确。
第2题,澳大利亚中南部畜牧业与种植业的耦合发展,能充分发挥农牧区的优势,使牧区与农区资源互补,建立良性的生态农业,共同应对市场需求;
这种耦合发展不能提高牧区的载畜量;
种植区为牧区提供秸秆饲料,不是粮食;
牧区以牧业为主,不是城市化现象。
选项D正确。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以前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巴西新粮仓。
据此完成3~4题。
3.以下对M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不合理的是( )
A.水热搭配较好,适于热带农作物生长
B.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河流较多,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
D.低温冻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4.近年来,M区域采取了作物种植与畜牧(牛)交替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列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与M区域相似的是( )
A.美国大平原B.刚果盆地
C.华北平原D.墨累—达令盆地
3.D 4.D 第3题,M区域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气温高,降水较多,雨热同期,适于热带农作物生长;
M区域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由图示可知,M区域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因此A、B、C评价合理。
M区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不存在低温冻害,D评价不合理。
第4题,近年来,M区域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畜牧(牛)交替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为混合农业。
美国大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的是热带种植园农业和迁移农业;
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以种植业为主;
墨累—达令盆地是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为混合农业区。
重难点一 如何进行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师说技法]——————————————————
(一)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二)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产生的影响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方法
1.整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
(1)主要因素:
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2)主导因素:
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3)限制性因素:
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
3.发展分析法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2)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致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典题示例]—————————————————
(2016·
海南高考)如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
(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学解题]
第一步:
审材料
“依靠进口”→“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可以减少蔬菜对外依赖程度。
“2014年起”“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当地生产技术较差,种植历史较短。
第二步:
审图表
地处60°
N附近→热量条件差;
能源资源丰富→温室能源供应充足;
地处西欧部分→劳动力成本高。
[答案]
(1)A
(2)D (3)A
—————————————[集训过关]————————————————
(2018·
海南高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
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
据此完成1~2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
1.A 2.B 第1题,“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说明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
和荷兰相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
荷兰纬度较山东高,因此自然条件并不优越;
荷兰在交通上与山东省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第2题,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可拓展欧洲市场。
中国和荷兰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若要运到我国,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
提高研发水平不是根本目的;
到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会增强国际影响。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介绍了一种神奇果柑——黄果柑,每年都会出现“花果同树”(如图所示)自然奇观。
“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又称“挂树贮藏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
人们主要选择晚熟柑橘品种实施该技术。
柑橘,性喜温暖湿润,一般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
读图完成3~5题。
3.最可能出现“花果同树”奇观的地区是( )
A.山东B.山西
C.四川D.海南
4.能观赏到“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5.与“花果同树”奇观产生无关的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技术D.市场
3.C 4.A 5.A 第3题,“花果同树”奇观的主角黄果柑是亚热带的水果品种。
选项中只有四川处于亚热带,故选C。
第4题,“花果同树”奇观的实质就是延缓果实收获时间,使得挂果与开花同时发生。
根据材料,人们主要选择晚熟柑橘品种实施“留树保鲜”技术,晚熟柑橘应在冬季收获,可推迟到初春,柑橘开花时间可以采用技术提前到初春,因此,在春季最可能欣赏到此景观。
第5题,结合材料及上题分析可知,“花果同树”奇观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气候、技术,该项目迎合了人们猎奇的市场需求;
地形条件与“花果同树”奇观的产生无关。
重难点二 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典题示例]——————————————————
(2017·
江苏高考)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
如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 第
(1)题,汉中和淅川北部都有秦岭山脉阻隔南下冷空气,A项错误;
两地都处于山间谷地,B项错误;
两地都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都比较丰富,C项错误;
淅川南部有大型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而汉中附近则没有大型水库,D项正确。
第
(2)题,①地海拔较低,且临近水库,水热资源较丰富,利于柑橘生长;
②③④地海拔较高,且离大型水库较①地远,水热条件较差。
[答案]
(1)D
(2)A
—————————————[师说技法]—————————————————
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
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
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1)种植业:
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地区。
水稻
玉米
棉花
甘蔗
甜菜
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气候凉爽的中温带地区
(2)林业:
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种类
分布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3)畜牧业: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
(4)渔业:
主要分布在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地区。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结合以上区位选择分析,下图中①适宜种植粮、棉,②适宜种植花卉,③适宜饲养乳牛,④适宜种植果树。
—————————————[集训过关]——————————————————
(2015·
全国卷Ⅱ·
节选)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
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1.D 2.A 第1题,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随着珠三角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多,花卉和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增大。
农民用花基、菜基取代桑基、蔗基,生产花卉、蔬菜,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经济收入。
第2题,城市数量增加,使城郊农业发展较快。
城郊农业深受城市市场的影响,要为城市人口提供大量的花卉、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种桑、种甘蔗显然与城郊农业的发展方向不一致。
农业生产的布局往往因城市而发生变化,距城市远近的不同,也往往形成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
如图为我国某大平原地区大城市周围农业生产布局示意图,该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冬小麦。
读图回答3~4题。
3.城市外围甲、乙、丙、丁布局的农业生产合理的是( )
A.甲—花卉、蔬菜种植业
B.乙—甘蔗、油菜种植业
C.丙—大牧场放牧业
D.丁—菠萝、橘子等水果种植业
4.影响该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寒潮、台风灾害严重B.7、8月伏旱天气
C.旱涝、盐碱灾害严重D.对外交通落后,市场狭小
3.A 4.C 第3题,由该大城市周围农业生产布局图来看,甲地离城区较近,应当发展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花卉、蔬菜种植单位产值高,所以合适,A正确。
该城市位于我国大平原地区且大面积种植冬小麦,所以该地应该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甘蔗、油菜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B错误。
平原区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大,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错误。
菠萝、橘子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不适于在暖温带种植,D错误。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寒潮严重,但受台风影响小,A错误。
伏旱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江淮地区,B错。
由于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季风不稳定,所以旱涝、盐碱灾害严重,属于不利条件,C正确。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小,人口稠密,D错误。
大题增分——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规范
[试典题——查薄弱点]
全国卷Ⅰ·
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如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解答本题应明确茉莉这一植物的生长习性:
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可从纬度与气温、寒潮的关系上分析,广西横县纬度远低于江苏和浙江,因而具有气温高、受寒潮影响小的优势;
茉莉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而该地高温期降水较多,适合茉莉生长。
反观江苏、浙江,伏旱期降水过少,梅雨期降水过多,不利于茉莉生长。
注意挖掘图文信息分析气候优势。
第
(2)题,材料显示,土壤过湿不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可从地形、水源和土壤三方面分析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种植茉莉的有利条件。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
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
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
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
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
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
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析考法——答准答全]
考法
(一)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
思维流程
失误防范
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理解掌握不牢,回答时考虑不周全;
没有注意设问要求的限定词“有利”“限制性”等,对所有区位条件进行分析、描述,且主次不分
考法
(二) 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对区域地理特征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整合能力、归纳推理分析能力差
[用术语——严谨规范]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纬度×
×
,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
,昼夜温差大(小);
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
地形×
,利于(不利)农耕;
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靠近×
,市场广阔;
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劳动力丰富(不足);
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条件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
观点
有利效益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将产生×
效益
不利影响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将带来×
[练类题——全训冲关]
1.(2017·
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
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
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第
(1)题,可从甲地的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
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气温相对较高,不需要人工增温;
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但降水较少,温室可以减少蒸发,这都是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第
(2)题,该地发展农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其北侧的欧洲发达国家冬季气温较低,冬季蔬菜、瓜果的市场缺口大。
第(3)题,可从保证产品质量、维护与更新设施与设备、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等方面分析。
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回答赞同或不赞同均可。
若赞同,可以从当地的技术及气候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后的效益等方面分析;
若不赞同,可以从该地的土地及水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
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
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
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
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
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
理由:
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
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或不赞同。
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
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2.(2019·
烟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柚木被誉为“万木之王”,是热带高大阔叶林或半落叶乔木,要求较高的温度,成材时间较长。
系强阳性树种,根系浅、树冠大,易遭风害,喜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材质坚硬,耐腐耐磨,不翘不裂,防火防水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