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英雄雨来》Word下载.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英雄雨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英雄雨来》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板书:
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
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
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
(出示问题:
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
为什么?
)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
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
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
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
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
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
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
(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
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二、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本课教学要求。
(二)、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三)、指导读第二、三部分(过程同前)
(四)、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
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
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五)、指导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六)、指导读第六部分。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七)、讨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八)、讨论:
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段。
(十)、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录写得美的句子。
《小英雄雨来》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作者管桦曾说过,雨来的形象绝不是凭空想像的。
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
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五谷飘香的田
园风光,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那场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4.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学法:
阅读提示自学法。
教学流程:
一、自然导入,从容破题
师:
同学们,今天咱们该学习哪篇课文了?
(生答。
)
(板书“雨来”)同学们,这个课题写得完整吗?
还少什么?
(板书“英雄”)这次课题写完整了吧?
(板书“小”)现在谁来说一说通过课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初步感知文题在文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
评:
这才是语文课。
新课伊始,教师就已从课题入手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学生从课题中感悟到了语言的精妙。
二、浏览课文,抓住特点
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说明:
课文篇幅很长,约3300字。
你们还记得这个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我们什么知识
吗?
(参考答案: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谁还记得,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教给了我们哪些加快阅读的方法?
由课文的篇幅“长”,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使选择的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更让学生信服,这样学生运用时才会更得心应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习之初,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既紧扣单元训练点,又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法可循。
三、完整读文,了解大意
1.师:
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注意听清老师的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
要求:
不能只为了读得快而忽略了课文的内容,一定要把课文读明白。
问题1: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2:
这篇课文有几部分?
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在读文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
(用时约11分钟。
3.回答问题,汇报学习体会。
“一个要求和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防止学生走进只追求阅读速度而忽略文章内容的误区。
这一环节的设置,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在读文之前提出阅读要求,是培养学生有意识读书、有目的
读书的一个必要过程。
它使学生的阅读不仅是一个练习朗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
这样的阅读正是我们提倡的。
四、播放录像,理清脉络
课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大家一定要仔细观看,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每播放完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要记得提醒老师按“暂停”。
2.每暂停一次,就指定一名学生把这部分的段落大意写在黑板上。
录像的运用,直观地将课文内容呈现在了学生面前。
“让学生叫暂停”的方法,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观看录像的目的性。
每一次叫暂停,都是学生把文本的内容与眼前影像进行融合、分析、整理的过程。
对于篇幅如此长的课文,这个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还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看似随意的“叫停”,却融入了教师的指导。
利用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把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声地落实了训练点。
怎一个“巧”字了得!
五、抓住要点,凝炼语言
谁还记得拟定小标题有哪两个要求?
(抓住内容要点、语言简练贴切。
2.师: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在黑板上概括出的六部分的段意,把它再提炼成六个小标题呢?
3.师:
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拟定小标题。
总结概括式引用原句式
1游泳本领高①“望着妈妈笑”
2上夜校念书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3掩护李大叔③“把缸搬回原地”
4与鬼子作斗争④“什么也没看见”
5河沿上的枪声⑤“有志不在年高”
6雨来没有死⑥“雨来没有死”
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与直接通过六部分内容来概括小标题相比,不仅大大降低了概括的难度,还可使学生分清“段意”与“小标题”的异同,一举两得。
高年级的语文课应该“厚重”。
而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拟订小标题正是课标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力体现。
六、联系全文,分清层次
通过这六个小标题,同学们觉得哪部分是故事的**?
那么不要第一部分行不行?
为什么?
不要第二部分呢?
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
把你认为最能说明雨来特点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并说出原因。
(相机引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指导学生理解、朗读、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渗透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能引导学生分清内容的主次。
由感知文章脉络到引导学生体悟雨来的内心,“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理解文本的训练吗?
不是,这是个性情感体验的升华!
七、总结方法,课外拓展
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40分钟就学完了,你们真了不起!
想一想我们今天的学习效率为什么这么高?
提高阅读速度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收集其他的加小标题的方法,尝试着给自己喜欢的文章加小标题,然后发到班级信箱里与大家交流。
总评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学完3300多字的中篇小说,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个难题。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落实了训练点。
在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了单元训练的重点,进行了提高阅读速度的训练。
巧妙运用看录像“叫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每一部分内容。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解题、默读、浏览、表达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
尤其是教师特别注意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针对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拟订小标题,并将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理解课题
1、亲情导语: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
出示图片:
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战争之火。
3、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
(2)引导学生质疑:
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
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
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
从哪儿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书中用“”画出来。
第五部分:
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部分:
雨来的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三、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
4、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部分:
哪部分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哪部分就是重点部分。
(2)分组讨论:
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
小英雄的?
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四、布置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部分。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
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画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
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
优秀品质。
3、指导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第一部分:
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
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
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
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
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
怎样编写小标题?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
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能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望着妈妈笑(或游泳)第二部分:
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第三部分:
掩护李大叔(或掩护)第四部分:
与鬼子斗争(或斗争)第五部分:
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第六部分:
雨来没有死(或脱险)特别提示:
对加小标题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不必强求一致。
如:
①游泳本领高
2上夜校念书
3掩护李大叔
4勇斗鬼子
5宁死不屈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
引用原句要加引号。
①“望着妈妈笑”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③“什么也没看见”
④“雨来没有死”⑤“有志不在年高”
4、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文为什么描写还乡河景色美?
①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第五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②文章第六部分有一段关于“还乡河静静的”描写,③说明了什么?
文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
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