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8黄春晓第七章环境与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4210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概论8黄春晓第七章环境与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环境学概论8黄春晓第七章环境与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环境学概论8黄春晓第七章环境与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环境学概论8黄春晓第七章环境与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环境学概论8黄春晓第七章环境与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8黄春晓第七章环境与法文档格式.docx

《环境学概论8黄春晓第七章环境与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概论8黄春晓第七章环境与法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学概论8黄春晓第七章环境与法文档格式.docx

环境影响评价有什么意义?

2.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什么?

本章总结和反思

本章主要讲授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以环境评价为重点和难点。

环境管理是管理层面的工作,涉及范围广,应该多举实例,讲透点,以点带面。

环境评价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是重点和难点,技术方法在环境专业是重点,而在通识课课中不是重点,仅作简单介绍,而更重视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内容,因此多举例子,说明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严重后果。

授课内容:

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

一、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1.环境管理的概念

环境管理是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

2.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的内容从管理范围分为:

Ø

区域环境管理:

一般包括城市环境管理、农村环境管理、流域环境管理和开发区环境管理,如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规划、渤海碧海行动、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规划和浙江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等,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核心就是把环境保护融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使环境保护成为工业企业的重要决策因素,包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清洁生产,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及循环利用,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加快企业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等;

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包括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环境管理等,这方面我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自然资源能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2)从管理性质分为:

环境计划的管理:

环境计划包括工业交通污染防治、城市污染控制计划、流域污染控制计划、自然环境保护计划,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宣传教育计划等;

还包括在调查、评价特定区域的环境状况的基础区域环境规划。

环境质量的管理:

主要有组织制订各种质量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督捡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环境技术的管理:

主要包括确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技术路线和技术政策;

确定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

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

组织国内和国际的环境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等。

二、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规划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三同时”制度

4.排污收费制度

5.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6.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8.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制度

9.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三、环境质量管理概述

1、环境质量的概念

能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单元内环境要素的好坏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或者说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

◆自然环境质量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三个方面的质量,社会环境质量包括经济的、文化的、美学的等各个方面。

◆当前我国环境质量的指标和标准仅局限于进入环境的污染物及其含量水平上。

2.环境质量管理的概念

环境质量管理就是指为了保证人类生存与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所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基本内容: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

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控、测试和评价;

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

 

第二节环境评价

一、环境评价概述

(一)环境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

环境评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环境评价就是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和描述。

2.意义

通过环境评价,不仅可以判断环境质量的优劣,也可以进一步认识环境质量价值的高低,确定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使环境质量符合人群生活与生产的要求,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采取的行动。

是人们认识环境的本质和进一步保护与改善环境质量的手段与工具,它为环境管理、环境工程、制定环境标准、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信息,它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环境评价的分类

1.按评价的时序

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三种类型。

(1)回顾评价。

指对区域过去较长时期的环境质量根据历史资料进行的回顾性评价。

通过回顾评价可以了解区域环境污染的发展变化过程,推测今后的趋势。

(2)现状评价。

一般是根据近几年的环境监测资料对某地区的环境质量的变化及现状进行评价。

通过现状评价,可以阐明环境的污染现状,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它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

(3)影响评价。

是指对一项拟议的开发行动方案或规划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提出合理避免和消减负面环境影响的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包含了很广泛的内容,它的评价结论是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

这类评价也包括新产品和技术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评价。

从理论上说,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可以归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2.按评价的要素

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噪声环境质量评价等。

3.按评价的层次和性质

可分为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

(1)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拟定立法议案、重大方针、战略发展规划和采取战略行动前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如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在采取重大行动前也开展了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

(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这里所指的区域的范围比国家和地区小,如城市或其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就属这种。

以区域为单元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是近代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式。

而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就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近年来,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已在我国普遍开展。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拟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为其合理布局和选址、确定生产类型和规模以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等决策服务的。

这类环境影响评价的种类最繁杂,数量最大。

(4)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是新产品和新技术在开发、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潜能影响。

其特点是范围广,涉及应用该产品和技术的广大区域;

时间跨度大,从“立即”到久远的未来。

(5)生命周期评价。

也称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是详细研究一种产品从原料开采、生产到产品使用后最终处置的全过程,即生命周期内的能源需求、原材料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产品在消费和报废后的处置中能量和材料的流失及其环境影响定量化。

二、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

环境评价的内容十分广泛,各国的要求也不完全一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则包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依据、采用的标准以及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主要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性质、规模、产品方案、生产工艺方法、土地利用情况及发展规划、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等;

(3)工程分析包括主要原料、燃料及水的消耗量分析;

工艺过程、排污过程;

污染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工程分析的结论性意见;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矿藏、森林、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5)环境影响预测包括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范围、内容以及对预测结果的表达及其说明和解释;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范围、大小程度和途径;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三、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

环主要有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模型预测法、经济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1.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是最早用于环境评价的一种方法,应用也最广泛。

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根据不同评价目的的需要,环境质量指数可设计为随环境质量提高而递增,也可设计为随污染程度的提高而递增。

设只有一种污染物作用与环境要素的情况下,其环境质量指数的公式可写为:

(12-1)

式中

——环境质量指数

——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

——该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某一数字或标准

若某一环境要素中有多种污染物,并且这些污染物之间没有明显的激发或抑制作用,这时,可近似地认为它们是各自独立地发生作用,那么,环境质量指数可认为是各污染物指数的总和:

(12-2)

若考虑多种污染物之间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上式可分别乘以修正系数

若考虑各环境要素在环境系统中占的比例不相等,则需要根据环境要素与人类行为发生关系式所占的比例来确定其权重。

指数评价法已广泛应用于大气和水等环境质量的评价,比较常见的评价指数模型有:

(1)上海大气质量指数

(12-3)

——

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

(2)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

(12-4)

——实测日平均浓度(mg/L)

——实测日平均烟雾系数(COH单位/1000英尺)

,SO2污染指数

,COH污染指数

——确定指数尺度的常数

(3)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ORAQI)

(12-5)

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

种污染物的大气质量标准

ORAQI规定了五种污染物,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氧化剂和颗粒物,可以综合反应大气环境质量。

当应用参数低于5个,可以参照ORAQI确定系数的方法加以修正。

(4)内梅罗(N.L.Nemerow)污染指数

(12-6)

(12-7)

类水的用途

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污染物对应

类水用途的标准

——水污染总指数

类水的权重,

关于指数评价的模型还有安大略空气污染指数(API),美国污染物标准指数(PSI),豪顿水质指数(WQI),加拿大的总环境质量指数(EQI),土壤污染指数,环境噪声影响指数(NII),社会经济环境指数,生物指数等,感兴趣的读者可查阅相关文献。

此外,根据指数评价模型中指数的影响因子,指数评价模型通常可分为加和型指数模型、幂函数加和式指数模型、兼顾极值的加和型指数模型几种。

而加和型指数模型又可简单分为简单加和式指数模型、矢量加和式指数模型和加权加和式指数模型等。

2.专家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是一种古老的方法,但至今仍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将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组织环境领域或多个领域的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现代的专家评价法与古老的专家直观评估法比较,已有本质的不同,它已形成一套组织专家,充分利用专家们创造性思维进行评价的力量和方法,不是利用个别专家,而是依靠专家集体(包括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消除少数专家的局限性。

比较有代表性的专家评价方法是特尔斐法。

特尔斐法是专家会议预测法的一种发展,是一种系统分析法,其工作程序是:

确定评价主题——编制评价事件一览表——选择专家——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过程——结果的处理和表达。

该方法的特点是:

专家匿名函询,轮回反馈沟通情况,采用统计方法对结果定量处理。

所谓专家一般是指在该领域从事10年以上技术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或专业干部,专家组的人数一般在10~50人。

随着“公众参与”在我国环境评价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在很多场合下,“公众”也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评价人员应该重视“公众”的判断。

3.模型预测法

环境影响的预测是建立在了解环境系统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那些依据过去和现在掌握的有关指示,对拟议行动产生的未来影响的范围、程度、性质和状态及其后果进行估计和推测。

而环境系统模型就是在客观存在的环境系统的基础上,把所研究的各环境要素或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用图像或数学关系式表示出来。

该法优点是可给出定量的结果,能反映环境影响的动态过程。

如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12-8)

——污染物质的平均浓度

——三个方向上的坐标

——三个方向上的速度分量

——三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

——时间

——污染物源、汇的强度

由于该式是一个二阶三维变系数的偏微分方程,无法在普遍意义下求得该方程的解析解。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是针对具体情况对方程(12-8)进行简化和降维处理。

如高斯公式、二维水质模型、一维水质模型和零维水质模型等。

4.模糊综合评判法

由于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不确定性,包括认识上的局限性、数据的不充分性和不可靠性、环境质量本身的随机性等,因此有时需要用模糊的语言来表述。

模糊数学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实际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的模糊的问题。

环境质量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主要使用隶属度来刻划环境质量的分界线,而隶属度可用隶属函数来表达。

环境质量评价中,“污染程度”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像水质、大气、土壤的分级界限就是一个模糊界限,在评价过程中,可以用隶属度来描述它。

例如,有的标准把一级水的溶解氧的浓度规定为8.0mg/L,如果实际情况是8.1mg/L,则算一级水,7.9mg/L则算非一级水,实际上8.1mg/L和7.9mg/L相差很小,这样分级就不太客观。

用隶属度来划分这条界限,比如可以说DO值为8.1mg/L时隶属一级水的程度达到100%,而DO值为7.9mg/L时隶属一级水的程度为5%,相应地隶属于一级水的程度就是5%,这样来刻划其界限要好得多。

5.经济学评价法

从经济的角度评价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立足于环境质量在人类活动中具有的经济价值。

最常用的就是效益—费用分析法。

评价过程大致分为四步:

(1)确定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或确定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的重要影响;

(2)将以上关系或影响加以定量化,如大气中某些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使人群发病率增加多少,污水灌溉了农田使农作物减产了多少等;

(3)对这些量的变化加以估价,尽可能用货币价值表示;

(4)进行经济分析。

环境评价方法除了以上方法外,此外还有运筹学评价法、类比法、列表清单法、矩阵法和生态图法等,每种方法又可衍生出许多改型的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评价任务。

四、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

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略有不同,但基本步骤如下:

(1)制定所需要的参数及评价的深度;

(2)对基本情况的收集及实地考察;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给出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4)应用评价结果以确定工程建设项目如何进行修正,以最大限度减少不利的环境影响。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

环境评价工作程序

五、环境评价的标准

环境评价的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和环境保护方法标准,这部分内容在环境与法篇章中已作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重复。

六、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规定: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编(填)报和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程序等方面所作的规定的总称。

我国的发展历程:

◆1989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对申领《评价证书》的条件和程序、职责、考核及罚则作了规定。

◆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评价范围、内容、程序、法律责任等作了修改、补充和更具体的规定。

从而确立了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99年3月30日环保总局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

◆2002年10月28日《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2.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①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

②生产工艺简介,分析排放出什么污染物及数量,最终产品。

③原料、燃料及用水量

④污染物排放量清单

⑤工程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环境背景状况,分析污染物可能影响环境的各个方面,将其主要影响作为预测的重要内容。

2)环境现状(背景)调查

①自然环境调查

②社会环境调查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②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③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④土壤及农作物环境影响分析

⑤对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⑥振动及电磁波的环境影响分析

⑦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温、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4)环保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说明建设项目拟采用的治污方案、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处理效果、排放是否达标,投资及运转费等。

提出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①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③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

②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

6)结论及建议

①评价区的环境质量

②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结论,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③建设项目对评价区环境的影响

④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⑤从三个效益统一的角度,综合提出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布局等是否可行。

第七章环境与法

1.增进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2.了解环境保护法的特征和构成体系;

3.掌握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4.理解环境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1.我国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

2.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体系构成

3.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4.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5.环境行政责任

6.环境刑事责任

7.环境民事责任

1.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环境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

随着讲解思路动态地逐一呈现授课内容,达到了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实时引领和启发学生思路的目的与传统手写板书相比,不但有步步引领思路的优点,又克服了手写板速度慢的缺点,并且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在单位时间内讲授的内容信息量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

1.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什么是无过错责任?

2.什么是“三同时”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三同时”制度?

环境与法主要讲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环境责任,要求学生理解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含义必要性,了解环境法律责任。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应该多案例,通过案例加深理解。

环境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民事责任重无过错责任原则较难理解,应该通过分析和举例加以阐述。

而有些行为在不懂法的人认为不是犯罪但却触犯了法律,如滥伐林木罪。

所以应更多的结合社会实际通过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具有更多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做到懂法守法。

第一节环境法概述

一、概念

“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体系构成

(1)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

(2)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法》);

(3)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

(4)环境保护纠纷解决程序的法律法规

(5)环境保护标准中环境保护规范;

(6)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章程;

(7)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8)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我国环境法体系是以宪法关于环境保护规定为基础,以环境保护基本法为主干,由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污染的一系列单行法规、环境标准规范,以及相关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保护法律规范所构成。

我国环境法体系示意图:

第二节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