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醋HACCP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3916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醋HACCP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食醋HACCP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食醋HACCP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食醋HACCP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食醋HACCP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醋HACCPWord格式.docx

《食醋HACCP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醋HACCP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醋HACCPWord格式.docx

玻璃瓶,500ml/瓶,20瓶/箱

•总酸:

》=3.50g/100ml(以醋酸计)

•产品标准号:

GB18187

•预期用途:

一般作为大众人群日常生活中食品酸性调味品.

•生产工艺:

固态发酵

•保质期:

18个月

•贮藏条件:

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消费人群:

大众人群

•适用范围:

宜蘸食各类面点和清蒸的海鲜、河鲜

•产品功效:

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长期饮用对心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均有良好的辅助医疗作用,起到降血压血脂,软化血管,保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和血黏度.

•使用方法:

凉拌、蘸食、直接倒入菜肴;

长期饮用每日早晚各服20-30毫升即可

•产品特点:

强化了氨基酸等成份,并添加了适量的蜂蜜,口感酸而不涩、甜而不腻,酸中带甜,用来蘸食可更好的提升食材本身的鲜味

三、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关键工艺说明:

原料处理环节:

将薯干或碎米等粉碎,加麸皮和细谷糠拌合,加水润料后以常压蒸煮1h或在0.15MPa压力下蒸煮40min,出锅冷却至30~40℃。

发酵:

原料冷却后,拌入麸曲和酒母,并适当补水,使醅料水分达60%~66%。

入缸品温以24~28℃为宜,室温在25~28℃左右。

入缸第二天后,品温升至38~40℃时,应进行第一次倒缸翻醅,然后盖严维持醅温30~34℃进行糖化和酒精发酵。

入缸后5~7d酒精发酵基本结束,醅中可含酒精7%~8%,此时拌入砻糠和醋酸菌种子,同时倒缸翻醅,此后每天翻醅一次,温度维持37~39℃。

约经12d醋酸发酵,醅温开始下降,醋酸含量达7.0%~7.5%时,醋酸发酵基本结束。

此时应在醅料表面加食盐。

一般每缸醋醅夏季加盐3kg,冬季加盐1.5kg。

拌匀后再放两天,再经2d后醋醅成熟即可淋醋。

淋醋:

淋醋工艺采用三套循环法。

先用二醋浸泡成熟醋醅20~24h,淋出来的是头醋,剩下的头渣用三醋浸泡,淋出来的是二醋,缸内的二渣再用清水浸泡,淋出三醋。

陈酿及熏醋:

陈酿是醋酸发酵后为改善食醋风味进行的储存、后熟过程。

陈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醋醅陈酿,即将成熟醋醅压实盖严,封存数月后直接淋醋。

或用此法贮存醋醅,待销售旺季淋醋出厂。

另一种是醋液陈酿,即在醋醅成熟后就淋醋,然后将醋液贮入缸或罐中,封存1~2个月,可得到香味醇厚、色泽鲜艳的陈醋。

有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风味,则将部分醋醅用文火加热至70~80℃,24h后再淋醋,此过程称熏醋标准化:

根据成品要求,对原料乳的脂肪和SNF按一定比例进行调整。

当原料乳含脂不足时,可加稀奶油;

过高时,可添加脱脂乳。

配兑和灭菌:

陈酿醋或新淋出的头醋进入澄清池沉淀,调整其浓度、成分、使其符合质量标准。

除现销产品及高档醋外,一般要加入0.1%苯甲酸钠防腐剂后进行包装。

陈醋或新淋的醋液应于85~90℃维持50min杀菌,但灭菌后应迅速降温后方可出厂。

一般一级食醋的含酸量5.0%,二级食醋含酸量3.5%

固态食醋生产从原料到产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产变化过程,工序比较多。

其危害物主要包括:

生物危害物、化学危害物、物理危害物

1、生物因素

主要是与生产无关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尤其是致病细菌和耐酸产膜酵母,微生物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以及醋鳗、醋虱

2、化学因素

原辅料在生长期间残留的化肥、农药以及成品中添加超量的防腐剂

3、物理因素

原料中混入的泥沙、石块、杂草、金属等杂物

(1)配料/加工步骤

(2)确定本步骤引入的,受控的或增加的潜在危害

(3)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是显著的吗?

(是/否)

(4)对第三栏判断的依据

(5)应用什么预防措施来防止显著危害?

(6)这步骤是关键控制点吗?

原料接收

生物性:

细菌性病原体;

黄曲霉毒素;

寄生虫

原料奶中可能会带病原菌,人食用带有病原菌的食品后对身体有害

加强对原辅料检测验收

和保管工作

在原料磨粉前进行除杂处理

拒收无合格证明的原辅料

化学性:

农药

为了确保原料作物的生长,使用了农药,可能会有残留,引起危害。

物理性:

金属,泥沙,小石粒等残留

原料处理时伴随有泥沙、金属,小石粒等杂质,引起危害。

磨粉和配料

致病菌污染

操作均在干燥状态下进行,细菌等不易生长繁殖

由SSOP控制

蒸料

蒸煮程度不够,使细菌性病原体残留

蒸锅残存导致杂菌生长污染下批原料

准确控制压力及时间

冷却

冷却场地、用具不清洁及冷却时间过长均会染菌

由SSOP严格控制

麸曲制备

曲房卫生条件差使麸曲杂菌污染严重,产生酸味且造成食醋细菌性混浊

注意制曲时各个环节的卫生

酒母制备

杂菌

车间卫生条件差或蒸料后没及时使用、罐体、管道等不清洁造成杂菌污染

由GMP、SSOP控制

醋母制备

杂菌

大缸固态育种时,车间卫生条件差致使杂菌繁殖旺盛,出现白花或有其它异味产生

边糖化边酒精发酵

糖化缸不卫生,麸曲、酒母污染杂菌,发酵温度不当杂菌生长,特别是耐酸性产膜酵母使酒醛酸败

接种醋母

酵母污染杂菌或接种操作不卫生造成杂菌污染

醋酸发酵

杂菌、醋鳗、醋虱

当车间、发酵池等不卫生,水分、温度、空气等管理不当时杂菌生长旺盛,醋醅表面“长白头”食醋混浊有异味以及出现醋鳗、醋虱等

车间灭菌、发酵池清洗、灭菌,保持环境卫生、管理措施得当

加盐陈酿

醋酸菌,杂菌

醋酸发酵结束时不及时加盐以抑制醋酸菌的活动,醋酸会进一步氧化成CO2和H2O,并有异味产生

由GMP控制

淋醋

淋醋池等不卫生造成细菌性病原体污染

生醋灭菌

致病菌污染

灭菌不彻底时,细菌超标

彻底灭菌

陈酿

醋醅陈酿时醅上加盐水或密封不严,醋液陈酿时醋酸含量低于5%时杂菌易生长

澄清

如灭菌不彻底,澄清过程中细菌性病原体繁殖

配兑

配料中细菌性病原体污染、防腐剂添加过量

配料灭菌处理,准确计量防腐剂

防腐剂

洗瓶及盖

细菌性病原体

清洗不彻底

洗涤剂残留

污物残留

瓶子灭菌

灭菌不彻底、细菌超标

灌装

灌装机,管道不清洁造成细菌污染,灌装时产生玻璃碎片

设备要清洗、灭菌后备用;

玻璃碎片及时清除

玻璃碎片残留

加盖密封

瓶盖灭菌不彻底

入库贮存

温度、湿度不当

贮藏时温度高、湿度大。

生醋灭菌不彻底,防腐剂添加量不够造成霉花浮膜、醋鳗、醋虱等

加工步骤

危害及种类描述

问题1

问题

2

3

4

CCP

致病菌,寄生虫;

黄曲霉毒素

要求供应商提供质检报告;

进行感官评价

农药,人为掺杂危害食品安全化合物;

拒收含有抗菌素、杀虫剂、农药及其它人为添加物或化学药品的原料乳

金属,泥沙,小石块;

对原料进行目测筛选

由GMP和SSOP控制;

致病菌污染;

准确控制压力和时间

蒸汽压力:

0.15MPa

时间:

40min;

温度:

>

=100°

C

致病菌污染;

严格执行GMP和SSOP

细菌

制曲前对曲室、用具进行彻底清洗及灭菌。

操作人员着工作服,在接触曲料前用75%酒精擦手

严格执行GMP和SSOP;

1、设备定期维修保养2、均质压力符合工艺要求

严格执行GMP和SSOP

糖化酒精发酵

接种酵母

杂菌,醋鳗,醋虱

采用精密温度检测仪测定温度温度:

40°

C+5°

18-22天

水分:

由发酵量决定

GMP控制;

杂菌;

严格按照SSOP和GMP执行;

连续监控温度和时间

温度85~90°

时间50分钟

按GB18187—2000《酿造食醋》国家标准

每批产品应抽查一次苯甲酸钠的含量,超标者不予出厂

细菌病原体

严格按照GMP控制

采用精密温度仪测定温度和记录时间

温度120℃±

5℃,时间3min~5min

灌装车间保持清洁卫生,灌装机及管道每次用完要经行清洗,无比欧力碎片,瓶子无破损

入库储存

温度、适度不适当

由GMP控制保持储藏条件符合要求

经本HACCP小组人员讨论和CCP判断树分析表明,固态法酿造食醋的关键控制点(CCP)为:

1、原料接收

生物危害:

原料中的致病菌污染,黄曲霉毒素和寄生虫;

化学危害:

农药残留污染;

物理危害:

金属物,泥沙,小石粒残留;

2、蒸料

蒸煮程度不够,使细菌性病原体残留,造成污染;

蒸锅残存导致杂菌生长污染下批原料

3、麸曲制备

曲房卫生条件差使麸曲杂菌污染严重;

4、醋酸发酵

发酵过程中致病菌污染,醋鳗、醋虱的生长

5、生醋灭菌

由于灭菌不彻底,导致细菌残留,产生致病菌污染

6、配兑:

配兑过程中产生致病菌污染

防腐剂添加过量

6、瓶子灭菌

灭菌不彻底,导致细菌残留,产生致病菌污染

7、灌装

灌装机,管道不清洁造成致病菌污染

灌装时产生玻璃碎片

8、防腐剂添加:

过量的防腐剂对人体造成危害;

备注:

食品添加剂是目前引起人们关注最大的问题,我们需特别重视。

九、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

关键控制点(CCP)

显著危害

关键限值(CL)

操作限值(OL)

符合GB2715-2005粮食标准霉变粒≤2%粮食受损粒≤0.5%

黄曲霉毒素≤5uk/kg等

农药残留,

DDT<0.05mg/kg

六六六小于0.05mg/kg

金属,泥沙,小石块

感官检验合格;

细菌性病原体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蒸锅残存料导致杂菌生长污染下批原料

C

细菌污染严重产酸,且造成食醋细菌性混浊

曲房的卫生条件达到规定要求,温度水分符合生产需要。

制曲时注意曲料水分、控温在28℃~38℃

杂菌污染、醋醅表面“长白头”食醋混浊有异味,醋鳗醋虱生长,影响食醋品质

发酵室的卫生条件达到规定要求,温度水分符合生产需要。

温度:

细菌性病原体、耐酸性产膜酵母、醋鳗、醋虱等使食醋安全、质量受影响

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细菌总数小于10000cfu/ml,致病菌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小于3MPN/100ml

85°

C-90°

大于50分钟

总酸(以乙酸计)≥3.50g/100ml

不挥发酸(以乳酸计)0.5g/ml

食品添加剂符合GB2760

细菌性病原体、瓶子污染、玻璃碎片

灌装车间环境保持清洁卫生,灌装机及管道每次用完要进行清洗,无玻璃碎片,瓶子无破损

感官检测,不得有玻璃碎片及其他固形物。

十、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具体说明

1.原料接收

原料接收是生产环节中的第一要素。

原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

原料验收中除了要求供货商提供相应的产品安全证明外,还应定期抽查检验产品各实验指标:

受损情况,霉变情况,及毒素农药的残留等。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醋酸发酵

由于发酵时间较长,所以对于监管要求更加严格,要24小时轮班制,有专人看管,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3生醋灭菌

可能造成的危害因素有杀菌温度和时间控制不当造成杀菌不彻底、冷却温度偏高造成残留菌繁殖等。

因此,杀菌时应严格按关键限值控制杀菌温度85℃及时间50分钟。

细菌总数小于10000cfu/ml,致病菌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小于3MPN/100ml。

4配兑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含量,总酸(以乙酸计)≥3.50g/100ml,不挥发酸(以乳酸计)0.5g/ml,食品添加剂符合GB2760。

特别注意食品添加剂的品质,及供货方的证明。

5瓶子灭菌

灭菌时间和温度必须严格控制,防止包装材料的污染。

因此对于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控制好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瓶子灭菌

关键控制点CCP

关键限值

监测

纠偏措施

记录

验证

什么

怎样

频率

人员

黄曲霉毒素污染

微生物指标符合标准;

重金属、农药等符合国家标准;

摻伪实验等达到标准;

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农药、黄曲霉毒素薯干黑斑病、腐烂薯干、金属、石块

建立原辅料购置质量标准。

审阅各类合格证明

每次进料都要进行检验

质检员

原料使用时再次进行目测检验、发现严重薯干黑斑病等不能用于生产;

定时对质检员进行培训

供应商提供的相关证明;

原料接受检验记录;

纠偏记录;

对原料检验贮存情况进行记录

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审查供应商提供的相关证明;

不定时检查记录,并对每批原料进行抽检

对纠偏处理结果检查

农药残留

金属,泥沙,小石粒残留

蒸汽压力;

时间

卫生

温度

连续监测

采用精密温度检测仪和计时器

连续

操作员

蒸汽压力不足时可适当延长蒸煮时间。

蒸料前检查压力锅是否洁净

蒸料车间对每锅情况进行记录

每日检查记录,每季校正一次压力表,每半年测一次蒸料中微生物含量

曲房及操作卫生条件、制曲时的温度管理等

观察每个时刻温度;

麸曲制好后要进行质量鉴定。

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麸曲不予采用,并要找出原因及解决方法

记录温度;

制曲车间对每天的管理等情况进行记录

每日检查记录每月进行总结

水分,温度,空气,车间及发酵池卫生

采用精密温度检测仪测定

每次连续

发现醋酸发酵异常及时补救,出现醋鳗、醋虱时,要进行杀灭

发酵车间对生产过程控制等情况进行记录

每日审核记录;

每周温度仪校准一次

细菌性病原体,耐酸性产膜酵母、醋鳗、醋虱

连续监控

温度、时间不够应重新进行灭菌

灭菌车间生产记录

每月检查记录,每月检测一次食醋微生物含量

苯甲酸钠;

每批食醋灭菌后添加一次

每批

配兑车间及检查部门记录

每批检查记录

采用精密温度计连续监控

温度达不到时应重新按标准进行灭菌

灌装车间生产记录

每日检查记录每月测一次微生物含量

灌装机、管道、破玻璃瓶、灌装车间卫生

灌装时再次检查瓶子是否洁净,破瓶醋过滤灭菌后才能再灌装

每日检查记录

针对各个CCP,明确偏离时的纠偏方法,包括对偏离产品的确认和处理及对偏离原因的纠正,并保留所采用的改正行为记录。

具体的针对每个CCP的纠偏措施已经在HACCP计划表中给出。

实施纠偏计划是为了防止产品出现偏差时,能及时纠正,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食品安全卫生和消费者的健康。

纠偏计划包括:

1.原料接收:

a.若已接收的原料检测出:

致病菌、寄生虫等生物性危害,必须马上隔离这批原料并销毁或者退货处理;

同时,通知车间负责人,已经上生产线的原料立即从生产线撤回并销毁或者退货,并将由这批原料生产的产品隔离,销毁。

b.若已接收的原料中检测出农药残留,人为掺杂危害食品安全化合物等,必须马上隔离这批原料并销毁或者退货处理;

c.若已接受的原料中监测出杂质,石料等物质;

必须隔离原料,同时,通知车间负责人,进行检查,在成品中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质量。

2.蒸料

a.若未达到0.15MPa,操作人员立即提升压力至0.15MPa,保证40min,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适当延长蒸料时间。

b.对于已粗线偏离的产品隔离储存,以待评估。

3.麸曲制备

a.当温度产生偏差后,立即报告车间负责人,调整温度,将操作调整到操作限值以内。

b.对于已出现偏离的产品标记隔离,以待评估。

c.人员的操作注意规范,发现不符规范的立即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